一种农业装备驾驶室悬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4867发布日期:2019-08-21 00:04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业装备驾驶室悬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装备驾驶室悬置装置,属于拖拉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中型农业装备目前在我国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及,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农业装备在工作过程中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大中型农业装备的驾驶室一般是采用半浮悬,即仅在两个后悬组件处设置能吸收冲击及衰减振动的减振器等组件,该种半浮悬设置存在隔振效果差、驾驶室的平顺性和可靠性差、驾乘舒适度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驾乘舒适度的农业装备驾驶室悬置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农业装备驾驶室悬置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两组前悬组件、两组后悬组件、两个橫稳定杆、两个竖稳定杆,每组所述前悬组件包括前悬下固定座、摆臂A、前悬上支座、弹簧阻尼单元A、支承杆,所述前悬上支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前悬下固定座上部,所述弹簧阻尼单元A套装在所述摆臂A上,所述摆臂A的上下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前悬上支座上,其中的一个所述竖稳定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组前悬组件的前悬上支座相铰接,所述支承杆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前悬下固定座上,其上端支承在连接在两组前悬组件之间的所述竖稳定杆的下部,每组所述后悬组件包括固定架、摆臂B、弹簧阻尼单元B、支承块,所述弹簧阻尼单元B套装在所述摆臂B上,所述摆臂B的下端与所述固定架铰接,所述摆臂B的上端与所述支承块铰接,另一个所述竖稳定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组后悬组件上的支承块相铰接,两个所述橫稳定杆的两端分别与同侧的前悬组件和后悬组件相铰接。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分别在两组前悬组件和两组后悬组件中设置弹簧阻尼单元及通过在前悬组件、后悬组件之间设置稳定杆,形成四点全浮悬置,弹簧阻尼单元的弹簧可自主调节行程,整个悬置装置能够根据不同路面条件实现动态的自主调节,可获得较平稳的行驶性能,同时弹簧阻尼单元可吸收冲击及衰减振动,提升了中大型农业装备驾驶室行驶振动性能,改善了驾乘舒适度。本实用新型中,驾驶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需要手动调节悬置系统的重要参数,例如悬置阻尼和刚度。

进一步的,为了限制竖稳定杆与其铰接的相关部件的位移,以使固定在上面的驾驶室更加牢固,本实用新型中在连接在两组前悬组件之间的所述竖稳定杆上对称设有两个限位台肩。通过竖稳定杆上的限位台肩与相关限位部件的配合,可达到限位的目的。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竖稳定杆为圆柱形直杆。

进一步的,为保证悬置装置的工作可靠性,所述摆臂A和所述摆臂B的仅沿竖方向摆动。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阻尼单元A的阻尼系数为:0.8~3.5牛顿·秒/米,其阻尼力为300~4000牛;所述弹簧阻尼单元B的阻尼系数为0.8~3.5牛顿·秒/米,其阻尼力为300~4000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分别在两组前悬组件和两组后悬组件中设置弹簧阻尼单元及通过在前悬组件、后悬组件之间设置各稳定杆,形成四点全浮悬置,弹簧阻尼单元可自主调节行程,能够根据不同路面条件实现动态的自主调节,可获得较平稳的行驶性能,同时弹簧阻尼单元可大幅度吸收冲击及衰减振动,其隔振效果好,大大提升了中大型农业装备驾驶室行驶振动性能,改善了驾乘舒适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动态的自主调节弹簧行程驾驶室悬置系统,允许拖拉机驾驶室的运动方向变量的改变。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驾驶室具有稳定的平顺性和可靠性,而且结构简单、紧凑,利于节省布置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悬下固定座,2、弹簧阻尼单元A,3、橫稳定杆,4、竖稳定杆,5、支承块,6、销轴,7、固定架,8、支承杆,9、摆臂,10、限位台肩,11、前悬上支座,12、销轴,13、弹簧阻尼单元B,14、摆臂B,15、限位部件,Ⅰ、Ⅲ为前悬组件,Ⅱ、Ⅳ为后悬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所示,一种农业装备驾驶室悬置装置,其包括两组前悬组件:前悬组件Ⅰ和前悬组件Ⅲ,两组后悬组件:后悬组件Ⅱ和后悬组件Ⅳ,两个橫稳定杆3,两个竖稳定杆4。每组所述前悬组件包括前悬下固定座1、摆臂A9、前悬上支座11、弹簧阻尼单元A2、支承杆8,其中,前悬下固定座1固定安装在车架上,所述前悬上支座11固定安装在所述前悬下固定座1上部,所述弹簧阻尼单元A2套装在所述摆臂A9上,所述摆臂A9的上下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前悬上支座11上,摆臂A9的下端通过销轴12与前悬上支座11,并且摆臂A9可绕销轴在限定范围内于竖方向上小幅摆动,而在横方向上则不能相对活动。其中的一个所述竖稳定杆4的两端分别与两组前悬组件的前悬上支座11相铰接,本实施例中,该竖稳定杆4上对称设有两个限位台肩10,通过设置限位部件15可限制竖稳定杆及相关部件的位移,以使固定在上面的驾驶室更加牢固。所述支承杆8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前悬下固定座1上,其上端支承在连接在两组前悬组件之间的所述竖稳定杆4的下部。支承杆8起支承、稳定其上部稳定杆及相关组件的作用。每组所述后悬组件包括固定架7、摆臂B14、弹簧阻尼单元B13、支承块5,其中,所述固定架7固定安装在车架上,所述弹簧阻尼单元B13套装在所述摆臂B14上,所述摆臂B14的下端通过销轴6与所述固定架7铰接,所述摆臂B14的上端与所述支承块5铰接。摆臂B14可绕销轴在限定范围内于竖方向上小幅摆动,而在横方向上则不能相对活动。另一个所述竖稳定杆4的两端分别与两组后悬组件上的支承块5相铰接。两个所述橫稳定杆3的两端分别与同侧的前悬组件的前悬上支座11和后悬组件的支承块5相铰接。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竖稳定杆4为圆柱形直杆。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所述弹簧阻尼单元A2的阻尼系数为:0.8~3.5牛顿·秒/米,其阻尼力为300~4000牛;所述弹簧阻尼单元B13的阻尼系数为0.8~3.5牛顿·秒/米,其阻尼力为300~4000牛。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四点全浮悬置装置,是一个能够根据不同路面条件自动调节的半主动悬架系统。通过动态的自主调节弹簧行程驾驶室悬置系统,允许位移拖拉机驾驶室的运动方向变量的改变。通过自动调节弹簧阻尼的工作模式,可获得尽可平稳的行驶性能。前后4个弹簧阻尼单元可沿摆臂在上部驾驶室重力和其他力的混合作用下作上下浮动,可通过调整前后悬组件的弹簧阻尼单元的阻尼力和阻尼系数来优化阻尼曲线,以提高驾乘舒适性,降低驾乘人员疲劳程度。驾驶员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手动调节悬置系统的重要参数,例如悬置阻尼和刚度。

下面以前悬组件Ⅲ经过坑凹路面为例进行说明。当前悬组件Ⅲ前方经过坑凹路面时,其落入凹坑处前的悬空状态时失去了与地面的压力,阻尼弹簧也因失去压力而使弹簧自主调节行程变长。其余的前悬组件Ⅰ、后悬组件Ⅱ、后悬组件Ⅳ分别在两个横稳定杆3和两个竖稳定杆4的连动作用下各组件中的弹簧也同时作自主调节,其行程相应变长,这四组悬件之间受联杆作用力的影响达到一个相对的动平衡运动状态。当前悬组件Ⅲ与坑凹路面接触时,与地面产生相互作用力,阻尼弹簧也因压力而使弹簧自主调节行程相对变短,而其它三个组件:前悬组件Ⅰ、后悬组件Ⅱ、后悬组件Ⅳ分别在两个横稳定杆3和两个竖稳定杆4的相互作用下各组件中的弹簧同时作自主调节,其行程也会相应变短。各组悬件之间在联杆作用力的作用下达到相对的动平衡状态。由此整个全浮悬置装置起到了减震、驾乘舒适的效果。从而,提高了驾乘舒适性,降低了驾乘人员疲劳程度。

经过生产跟踪测试验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平顺性效果稳定,驾驶室的平顺性和可靠性都相当稳定。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部分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