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爬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59119发布日期:2019-12-10 19:45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爬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爬楼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爬楼装置。



背景技术:

市面上有很多用于楼梯爬行的装置,使用者不需要自己爬楼就能够直接坐在座椅上就能爬上楼梯。爬楼装置的出现方便了很多老人和腿脚不便的人,目前的爬楼装置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如图5所示,利用多个呈环形阵列的轮子组成行星轮进行爬楼,这种结合,通过多个轮子的不断交替爬上楼梯,在爬楼过程中会上下颠簸,使用者会因此感到不适,且多个轮子组合滚动时,每个小轮子之前的角度和间隔都是固定的,只能适用于部分楼梯的台阶高度。

第二种是如图6所示,在普通能够行进的带有轮子的装置上安装长履带,在需要爬楼将长履带放置到合适的位置,然后通过长履带的转动进行上下楼梯。但是这种利用长履带的爬楼装置在使用时,为了迎合长履带的爬楼角度,坐在座椅上的人不能保持正常的竖直坐立状态;或者是人处在正常的坐姿,但是导致重心抬高,需要有人帮助搀扶,避免翻到发生意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爬楼装置,能够平缓稳定地上下楼。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爬楼装置,包括车架、座椅和多个用于向前和爬楼的行进机构,所述座椅和行进机构固定在座椅上,所述行进机构包括转动轮、辅助轮和行进带,所述转动轮通过行进带带动辅助轮转动,所述辅助轮以转动轮的转轴为旋转中心设置在转动轮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行进机构内设有一个转动轮、一个辅助轮和若干用于支撑行进带的支撑轮,所述支撑轮设置在辅助轮与转动轮之间,若干支撑轮的转轴连线与主动轮和辅助轮之间接触地面的行进带所在直线平行。

优选的,所述行进机构设有三个,一个设置在车架前方,两个设置在车架的后方。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调整座椅角度的座椅调节装置,所述座椅通过座椅调节装置安装在支架上。

优选的,所述车架包括把手和角度调节机构,所述把手通过角度调节装置固定在爬楼装置的前部,所述把手可伸缩设置。

优选的,还包括旋转机构,前部的行进机构通过旋转机构可旋转设置,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横轴和垂直转轴,前方的行进机构通过横轴固定在所述垂直转轴上,所述垂直转轴竖直设置在车架上,所述横轴可伸缩设置。

优选的,还包括踏板,所述踏板可旋转固定在车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爬楼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爬楼装置,通过调节辅助轮能够调整爬楼装置的爬行角度,从而适用各种梯度的阶梯。

二、前部和后部之间没有履带阻挡,在刚开始上楼和下楼的过程中,不会突然一下子撑起来,能够从起步爬楼一直到平缓过度到完全排在楼梯上,提高了爬楼装置的行进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爬楼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a)-(c)为本实施例中爬楼装置中改变行进方向的过程示意图;

图3(a)-(e)为本实施例中爬楼装置上楼的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爬楼装置下楼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现有技术1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现有技术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车架;2、座椅;21、座椅调节装置;3、行进机构;31、转动轮;32辅助轮;33、支撑轮;34、行进带;41、把手;42、角度调节装置;5、旋转机构;51、横轴;52、垂直转轴;6、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来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爬楼装置,包括车架1、用于人体乘坐的座椅2部分和用于行进和爬楼的行进机构3,座椅2部分和行进机构3安装在车架1上。行进机构3包括转动轮31和用于辅助转动轮31攀爬楼梯的辅助轮,辅助轮和转动轮31通过行进带34进行传动。

辅助轮能够与以转动轮31的转轴为转轴相对转动轮31,爬楼装置在平地上行进时,辅助轮收起,使得辅助轮在平地上行驶是不会与地面接触,此时通过转动轮31在地面上行走。通过转动整组辅助够调整爬楼装置的爬行角度,从而适用各种梯度的阶梯,在不爬楼梯时,能够收起辅助轮,不会影响正常的行驶。

为了便于辅助轮在转动轮31不转动的情况下调节角度,转动轮31能够沿着爬行角度线左右调节辅助轮与转动轮31之间的距离,调整皮带的拉紧程度。

楼梯的高度一般设置在15至18厘米,而一个阶面深度为22至27厘米,那么相邻台阶面的距离为26.6至32.4厘米。所以辅助轮与转动轮31与地面接触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一定要超过上述相邻台阶面的距离,才能保证本爬楼装置能够顺利爬上楼梯并且没有阶梯感。具体地,为了使得爬行更加平缓,一个行进机构3内设有一个转动轮31、一个辅助轮和若干用于支撑行进带34的支撑轮33,支撑轮33设置在辅助轮与转动轮31之间,若干支撑轮33的转轴连线与主动轮和辅助轮之间接触地面的行进带34所在直线平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爬楼车设有三个转动轮31,包括一个前转轮和两个后转轮,其中后转轮为主动轮,前转轮为从动轮。很多爬楼装置在爬上回转楼梯时,由于自身不具有转弯能力,在回转楼梯中很难进行掉头。在本实施例中,前轮固定在车架1上,且能够相对车架1本身转动改变行进方向,前轮前进方向的调整能够改变整个爬楼装置的方向,保证本实施例中的爬楼装置能够在回转楼梯的平台上直接转弯,灵活便捷。另外,踏板6同样可旋转设置在车架1上,当前部的行进方向开始改变时,踏板6的角度也会随之改变。

如图3所示为爬楼装置上楼的过程示意图,结合图3对爬楼装置的爬楼过程进行描述:

图3(a)中,爬楼装置在上楼梯时,从动轮上的辅助轮以从动轮转轴为中心下降到触碰到第一个台阶,而后向前行进,借助三个转动轮31和辅助轮之间行进带34的作用力爬上爬楼装置的前方。后方的转动轮31相应的辅助轮人就处于收起的状态。图3(b)中,爬楼装置的前轮和相应的辅助轮完全爬上楼梯,在登上第一台阶的过程中,辅助轮会一直沿着转动轮31转动下降,直到无法继续下降后停止。当爬楼装置继续向前行进时,图3(c)中,后轮和相应辅助轮靠近第一台阶,此时控制后轮的辅助轮沿着后轮的转轴转动下降,直到与第一台阶接触。而后,后轮的辅助轮在前进过程中一直向地面方向转动知道无法继续下降,此时爬楼装置的前轮和后轮都攀爬在楼梯上,转动轮31和辅助轮之间设有支撑轮33,能够支撑行进带34,保证行进带34在爬楼过程中不会受到台阶的施力,保证爬楼装置的使用寿命。如图3(e)所示。当爬楼装置行进到楼梯尽头时,前轮的辅助轮收起,在后轮的作用下继续前进安全爬上楼梯。

爬楼装置的下楼过程与上楼过程相似,先控制前轮的辅助轮下降到与第一台阶接触,在往前行进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辅助轮转动,最终爬下楼梯。

在爬楼装置行进的过程中,转动轮31和辅助轮之间通过行进带34传动。无论爬楼装置是在平地行走还是在上楼或者下楼,通过转动轮31带动行进带34与地面或楼梯接触进行运动。在本实施例中,行进带34可采用皮带或是履带。

在爬楼装置进行爬楼时,随着车身的倾斜角度和重心的改变,车座角度、把手41的角度和把手41的长度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具体地,还包括用于调整座椅2角度的座椅2调节装置,座椅2通过座椅2调节装置安装在支架上。车架1包括把手41和角度调节机构,把手41通过角度调节装置42固定在爬楼装置的前部,把手41可伸缩设置。还包括旋转机构5,前部的行进机构3通过旋转机构5可旋转设置,旋转机构5包括横轴51和垂直转轴52,前方的行进机构3通过横轴51固定在所述垂直转轴52上,所述垂直转轴52竖直设置在车架1上,横轴51可伸缩设置。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