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45918发布日期:2020-04-17 22:4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搭载于车辆的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搭载于车辆的转向装置中,已知有在车厢内设置对转向轴赋予旋转力的电机的转向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而且,这样的转向装置中,有的转向装置的电机的输出轴以相对于转向轴正交或大致正交的方式设置,电机的旋转力通过蜗轮机构转换为转向轴的旋转方向的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1224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对于上述以往的转向装置,需要将电机以不与在转向轴的周围设置的各种装置(例如,驻车制动器或开关面板等)发生干扰的方式配置,因此在转向轴周围的布局性能方面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转向轴周围的布局性能的转向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转向装置搭载于车辆,该转向装置具有:第一转向轴,其一端与方向盘连接;第二转向轴,配置于比所述第一转向轴更靠下方的位置,且该第二转向轴的与所述第一转向轴的另一端连接的一端位于比车厢的地板部更靠上方的位置;以及同轴电机,其输出轴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转向轴同轴,对所述第一转向轴赋予旋转力。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转向轴周围的布局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转向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使用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的示意图。图1中,fr表示车辆的前方,up表示车辆的上方。

转向装置1搭载于具备车厢2的车辆。车辆是在内燃机(省略图示)的上方具备车厢2的平头(cab-over-engine)型车辆(例如,卡车、巴士、厢式汽车等)。

转向装置1具备:方向盘3、第一转向轴4、第一接合部5、第二转向轴6、第二接合部10、第三转向轴11、动力转向单元12、转向摇臂(pitmanarm)13、转向直拉杆(draglink)14、以及同轴电机20。

方向盘3是在对车辆进行方向控制时驾驶员进行旋转操作的装置。

第一转向轴4是转动自如的棒状部件,其一端与方向盘3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接合部5连接。

第一接合部5以规定的角度将第一转向轴4与第二转向轴6连结。

第一转向轴4的周围被筒状的上部罩(也称作转向罩(steeringcowl))8覆盖。另一方面,第一接合部5的周围被筒状的下部罩(也称作管柱罩(columncover)或管柱护套(columnboot))9覆盖。下部罩9的上端与上部罩8的下端连接,下部罩9的下端固定于车厢2的地板部(底部)7。

第二转向轴6是转动自如的棒状部件,例如构成为,轴体(省略图示)与围绕该轴体的筒状部件(省略图示)以能够在轴向上相对滑动的方式连结,从而伸缩自如的轴。

第二转向轴6的一端与第一接合部5连接,另一端与设置于地板部7的下方(车厢2的外部)的第二接合部10连接。具体而言,第二转向轴6的另一端插通到在地板部7形成的开口部(省略图示)中,与第二接合部10连接。

第二接合部10以规定的角度将第二转向轴6与第三转向轴11连结。

第二转向轴6的位于比地板部7更靠上方的位置的部分(位于车厢2内的部分)的周围被下部罩9覆盖。

第三转向轴11是转动自如的棒状部件,其一端与第二接合部10连接,另一端与动力转向单元(也称作转向齿轮箱)12连接。

方向盘3的旋转力经由第一转向轴4、第二转向轴6、以及第三转向轴11传递至动力转向单元12。

动力转向单元12将上述那样传递的旋转力转换为使转向摇臂13摆动的较大的力。由此,转向摇臂13摆动而对转向直拉杆14进行推拉,通过转向节臂(knucklearm)和转向横拉杆(tierod)(两者都省略图示),使车轮(省略图示)转向。

在此,对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性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同轴电机20安装于第一转向轴4。同轴电机20收容于上部罩8内。

同轴电机20的输出轴(省略图示)设置为与第一转向轴4同轴。而且,同轴电机20受ecu(electronic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省略图示)的控制而驱动,对第一转向轴4赋予旋转力。

ecu例如在执行驾驶辅助功能时,以在规定的时机将规定的旋转力赋予到第一转向轴4的方式,使同轴电机20驱动。驾驶辅助功能例如包括自动泊车、巡航控制时的车道保持辅助(lanekeepingassist)等。

通过同轴电机20的驱动而带来的第一转向轴4的旋转力经由第二转向轴6及第三转向轴11传递至动力转向单元12。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转向轴4上具备同轴电机20。由于同轴电机20能够以不与设置于转向轴的周围的各种装置(例如,驻车制动器或开关面板等)发生干扰的方式配置,所以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中,能够提高转向轴周围的布局性能。

此外,假设在图1中将同轴电机20设置于第二转向轴6,在该情况下,同轴电机20有可能在驾驶员的脚附近成为障碍或与设置于驾驶员的脚附近的各种踏板装置类(省略图示)发生干扰,但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中,同轴电机20设置在配置于比第二转向轴6更靠上方的位置的第一转向轴4上,因此,同轴电机20不会在驾驶员的脚附近成为障碍或与各种踏板装置类发生干扰。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点的范围内适当变形来实施。下面,对各变形例进行说明。

[变形例1]

同轴电机20例如也可以如图2所示,设置于轴支架21的下方,该轴支架21以使第一转向轴4可转动的方式支撑第一转向轴4。轴支架21例如设置于方向盘3与第一接合部5之间。

[变形例2]

作为最低限度的结构,转向装置1只要包括同轴电机20、以及安装有该同轴电机20的转向轴(第一转向轴4或第二转向轴6)即可。

[变形例3]

在实施方式中,以搭载转向装置1的车辆是平头型车辆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转向装置1也可以搭载于在车厢2的前方或后方设置内燃机的车辆。

<本发明的概括>

本发明的转向装置是搭载于车辆的转向装置,其具有:第一转向轴,其一端与方向盘连接;第二转向轴,配置于比所述第一转向轴更靠下方的位置,且该第二转向轴的与所述第一转向轴的另一端连接的一端位于比车厢的地板部更靠上方的位置;以及同轴电机,其输出轴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转向轴同轴,对所述第一转向轴赋予旋转力。

此外,上述转向装置中,所述同轴电机也可以设置于轴支架的下方,所述轴支架以使所述转向轴可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转向轴。

本申请基于在2017年8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7-165743),其内容在此作为参照而引入。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车辆的转向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转向装置

2车厢

3方向盘

4第一转向轴

5第一接合部

6第二转向轴

7地板部

8上部罩

9下部罩

10第二接合部

11第三转向轴

12动力转向单元

13转向摇臂

14转向直拉杆

20同轴电机

21轴支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