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半挂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95265发布日期:2019-09-29 19:31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装箱半挂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半挂车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装箱半挂车。



背景技术:

集装箱运输是一种通过将品种、形状、大小各异的货物装入标准尺寸的特制箱中,以便于水、陆、空联运的运输方式。它可以实现货物装卸、运输地机械化与标准化,是货运方式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是现代化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特制的箱子就是集装箱,专门用来运输集装箱的车辆就是集装箱运输车。自二十世纪中后叶以来,集装箱运输业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现已成为货物运输的重要方式。

集装箱运输车一般由牵引车头,集装箱半挂车、锁闭机构和其他组件组成。集装箱半挂车按其车架的型式可分为平直式、鹅颈式。鹅颈式集装箱半挂车主要是用于运输在箱体底部设有沟槽的集装箱,以降低集装箱的整体装载高度,便于装卸和运输;平直式集装箱半挂车是目前在全世界范围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半挂车型式,按其结构特点可分为平板式、骨架式,其中骨架式集装箱半挂车以其结构形式简单、制造装配容易、成本低的优点,被各国认定为集装箱半挂车的标准形式。锁闭机构用来将集装箱固定在半挂车上,在集装箱运输的过程中,用四个锁闭机构将集装箱的角件与半挂车固连,以防止集装箱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滑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以免出现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授权公告号为cn20836000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集装箱运输半挂车,包括平板,平板的前端固定设有前挡板,前挡板内侧两端各固定设有一个前侧挡板,平板的中间位置上铰接安装有两个中间限位板,中间限位板的横截面形状呈l型,平板的后端铰接安装有后挡板,后挡板内侧两端各设有一个后侧挡板,后侧挡板也是铰接安装在平板上的,前侧挡板与中间限位板之间以及后侧挡板与中间限位板之间均设有仓板,仓板铰接在平板上。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1、半挂车的中间限位板下端与平板铰接,使中间限位板很难取下来,在装载集装箱时,需要先将中间限位板打开,然后再关上,增加了劳动量,而且打开的中间限位板跨度较大,占用较大的空间。2、中间限位板面积和重量较大,打开和关闭都很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装箱半挂车,在车厢平板的四周设置厢板,具有拆卸和安装方便的特点。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集装箱半挂车,包括车厢平板,所述车厢平板前端固定设置有前厢板,所述车厢平板的上表面两侧均设置有沿车厢平板的长度方向开设的侧插槽,所述侧插槽向后贯穿至车厢平板的后端面,所述侧插槽从后端向前滑动插设有多个端面相互插接的侧厢板,前端的侧厢板插接到前厢板上,所述车厢平板的上表面后端设置有开口向上并与侧插槽垂直的后插槽,所述后插槽内滑动插设有后厢板,所述后厢板的内侧面两端与两侧的侧厢板的后端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集装箱运输时,将集装箱顶在前厢板上放置,可以将侧厢板从车厢平板后端沿着侧插槽逐个插入到侧插槽中,从两侧对集装箱进行限位,侧厢板采用多个互相插接的结构,侧厢板前端插接在前厢板上,后端被后厢板挡住,同时在车厢内形成四周封闭的厢体,厢板采用拼装的方式能够实现快速拆装,需要运输散货时将厢板装上,不需要时将厢板拆卸下来,不会影响集装箱在车厢中间的固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厢板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竖梁以及连接在竖梁之间的横梁,同一侧厢板的一端竖梁的前侧面上设置有多个横向伸出的插杆,所述侧厢板另一端的竖梁的后侧面开设有多个与插杆高度位置相对的插孔,相邻的所述侧厢板之间通过插杆和插孔插接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厢板采用竖梁和横梁组成,能够降低侧厢板的重量,方便人工进行搬运;侧厢板采用插杆和插孔的连接方式,侧厢板在侧插槽滑动的过程中,后部的侧厢板会顶住前侧的侧厢板,实现相互插接,侧厢板的安装和连接同时进行,提高了安装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杆与横梁交错设置,所述插杆贯穿竖梁并伸入到相临的两个竖梁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杆与横梁错开,插杆能够穿过竖梁差的更深,使两个侧厢板能够插接的更深入,增加了侧厢板之间的连接牢固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插槽与后插槽的截面形状相同,且开口的宽度小于内部的宽度,所述竖梁的下端连接有与侧插槽的底部截面形状相适配的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插槽与后插槽的开口处宽度小于内部的宽度,卡板的形状与插槽相适配,当侧厢板和后厢板通过卡板卡在插槽中,由于卡板的限制,厢板不会从插槽中脱离,进而保证了厢板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不会掉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插槽与后插槽的截面形状为倒置的t形,所述卡板的两侧关于竖梁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槽为倒t形,侧插槽与后插槽插入到侧插槽与后插槽内时,内外两侧都被插槽限制,避免侧插槽与后插槽向车厢的内外侧倾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厢板为平面板,其左右两端设置有前后贯穿的板孔,板孔的形状与插杆的截面形状相适配且高度相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厢板上设置板孔,侧厢板在安装时移动到侧插槽前端,能够直接插入到前厢板的板孔中,实现前厢板和侧厢板的快速安装,并且连接结构牢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梁的顶部之间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安装孔,位于车厢平板同一侧的多个所述挡板通过安装孔连接有将侧厢板连接成一个整体的连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杆将多个侧厢板连成一个整体,能够将单个侧厢板受到的力进行分散,减缓侧厢板出现局部变形的情况,加强了侧厢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和侧厢板整体的抗压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厢板为平面板,其两端面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锁座,所述侧厢板与后厢板贴合的一端外侧面设置有可平移的锁杆,所述锁杆移动卡合在锁座中,将侧厢板与后厢板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厢板安装之后,挡在侧厢板的后部,防止侧厢板向后滑动,然后通过锁座和锁杆的配合,将侧厢板进行固定,侧厢板与后厢板相互限制,使二者均能实现牢固安装。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发明的半挂车采用可拼装式的厢板围在集装箱外侧,既能够对集装箱进行限位固定,又能够在半挂车未满载时或者空载时,装运散货,提高半挂车的利用率。

2、本发明中的多个侧厢板之间、侧厢板与前厢板之间以及侧厢板与后厢板之间均通过插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连接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快速拆装,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半挂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半挂车侧厢板与车厢平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半挂车侧厢板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半挂车侧厢板与前厢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半挂车侧厢板与后厢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厢平板;11、侧插槽;12、后插槽;2、前厢板;21、板孔;3、侧厢板;31、竖梁;32、横梁;33、插杆;34、插孔;4、后箱板;5、卡板;6、挡板;7、连接杆;81、锁座;82、锁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集装箱半挂车,该半挂车主要由车汽车底盘和车厢板组成,其中车厢板包括固定设置在汽车底盘上的车厢平板1,车厢平板1的前端设置前厢板2、两侧设置有侧厢板3、后端设置有后厢板4,集装箱放置在车厢平板1上,并被前厢板2、侧厢板3和后厢板4限位固定。

前厢板2为一个平面板,焊接固定在车厢平板1的上表面前端,并与车厢平板1平行;车厢平板1的上表面左右两侧靠近边缘的位置均设置有一个侧插槽11,侧插槽11沿车厢平板1的长度方向开设,两个侧插槽11平行,向后贯穿至车厢平板1的后端面,侧插槽11从后端开始向前滑动插设多个侧厢板3,侧厢板3的下端卡接在侧插槽11中,向前逐渐移动,至前端的侧厢板3插接在前厢板2上,其余侧厢板3的端面相互插接;车厢平板1的上表面后端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后插槽12,后插槽12与侧插槽12垂直,后插槽12内滑动插设后厢板4,后厢板4也为平面板,宽度等于两侧侧厢板3外侧面之间的间距,其内侧面与两侧的侧厢板3的后端抵接,挡在侧厢板3的后端。为了使侧厢板3能够正常滑动到侧插槽11中,后厢板4能够正常滑动到后插槽12中,车厢平板1在侧插槽11和后插槽12交汇的位置切成一个矩形的缺角,能够同时露出侧插槽11和后插槽12。

参照图2,侧插槽11与后插槽12的截面形状相同,均为倒置的t形槽,且开口的宽度小于内部的宽度。侧厢板3的下端连接有与侧插槽11的底部截面形状相适配的卡板5,卡板5与侧厢板3的长度方向相同,卡板5的两侧关于侧厢板3对称设置,即侧厢板3焊接固定在卡板5的上表面中轴线的位置。侧厢板3通过卡板5卡在侧插槽11中,由于卡板5的限制,侧厢板3不会从侧插槽11中脱离,进而保证了侧厢板3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不会掉落。后厢板4的下端面也焊接固定有卡板5,后厢板4也通过卡板5卡接在后插槽12中。

侧厢板3的顶部连接有挡板6,挡板6与卡板5平行,并且上下对称,挡板6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上下贯穿的安装孔,位于车厢平板1同一侧的多个侧厢板3上的挡板6通过一个连接杆7连接成一个整体结构,即一个连接杆7通过安装孔螺栓连接在多个挡板6的上端面,加强了侧厢板3之间的连接强度和侧厢板3整体的抗压强度。

参照图3,侧厢板3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竖梁31,相邻的竖梁31之间通过多根平行的横梁32连接,竖梁31和横梁32均采用空心的方管,竖梁31的管径大于横梁32的管径;同一个侧厢板3上靠近前厢板2一端的竖梁31的前侧面上自上而下焊接有多个向前横向伸出的插杆33,插杆33的截面形状与横梁32相同,侧厢板3后端的竖梁31的后侧面开设有多个与插杆33高度位置相对的插孔34,插孔34的形状与插杆33的截面形状相适配,车体后部侧厢板3上的插杆33插入到车体前部侧厢板3的插孔34中,相邻的竖梁31贴合在一起,将相邻的两个侧厢板3连接固定。

插杆33在焊接时,其安装高度与横梁32上下位置交错设置,使插杆33能够贯穿竖梁31,并伸入到相临的两个竖梁31之间,使两个侧厢板3能够插接的更深入牢固。

参照图4,前厢板2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前后贯穿的板孔21,板孔21从上向下设置一排,板孔21的形状与插杆33的截面形状相适配,且高度相对应,最前端的侧厢板3上的插杆33向前移动插入到板孔21中,实现侧厢板3与前厢板2的插接连接。

参照图5,后厢板4的两端面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锁座81,车体最后端的侧厢板3与后厢板4贴合的一端外侧面安装有可前后平移的锁杆82,将锁杆82向后拉动,能够卡合在锁座81中,将侧厢板3与后厢板4连接固定。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集装箱固定在车厢平板1上后,进行车厢板的组装,先进行侧厢板3的安装,将一个侧厢板3下端与侧插槽11对齐,将卡板5插入到侧插槽11中,保持侧厢板3与车厢平板1垂直,向前移动至侧插槽11的最前端,侧厢板3上的插杆33插入到前厢板2上的板孔中,并与前厢板2抵接,然后将后部的侧厢板3逐一插入到侧插槽11中,相互插接,安装完一侧的侧厢板3,再安装另一侧的侧厢板3;将后厢板4下端的卡板5与后插槽12的一端开口对齐,将后厢板4从一端开始插入到后插槽12中,至后厢板4的两端面与两侧侧厢板3的外侧面对齐,向后拉动锁杆82,使其卡在后厢板4端面上的锁座81上,完成车厢板的安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