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智能交通工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78110发布日期:2019-07-13 10:28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智能交通工具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智能交通工具系统。



背景技术:

交通运输是现代城市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内的结构更趋复杂,城市交通拥堵,低效率行驶也已经成为常态,并且现有的交通工具功能单一。因此开发组合式的智能三维交通网络体系有望解决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和自由性。立体化的三维交通无缝衔接,在做到方便、快速、高效的同时,还有效地利用了资源,节约能源,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合式智能交通工具系统,依靠大数据、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组合式智能化交通网络体系,能有效的解决未来城市交通问题,并且还能应用于私人旅行,救援等行动。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式智能交通工具系统,包括每个均可作为独立单元的驾驶舱、飞行器、陆行器、水行器、陆地停放平台、水陆转换装置和飞行器停靠平台,所述驾驶舱、飞行器、陆行器、水行器、陆地停放平台、水陆转换装置和飞行器停靠平台设有单独的控制系统及储能部分,可以单独工作,并且均由控制中心控制,所述飞行器、陆行器、水行器是动力单元且均可分别与驾驶舱对接连接组成运输设备,所述陆地停放平台可供所述陆行器停靠,所述水陆转换平台是辅助驾驶舱与水行器或陆行器对接组合的设备,并且可以为水行器蓄能,所述飞行器停靠平台可供所述飞行器停靠。

优选的,所述驾驶舱包括外壳体和设置在外壳体内部的储物部分、储能部分、通信部分以及可供反馈信息以及舒适度的调节装置,所述外壳体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对接装置一。

优选的,所述飞行器是提供飞行动力的单元,有单独的控制系统及储能部分;所述飞行器包括机体、动力电机一、储能室、电气及控制系统;所述机体的两端设有螺旋桨和动力电机一,所述螺旋桨和动力电机一传动连接,所述所述机体两侧均安装有可与所述对接装置一对接的对接装置二,通过控制中心控制飞行器可以与驾驶舱对接组合,并控制设备行驶到目的地;飞行器充电蓄能同时通过风力发电储存在飞行器的蓄电池内。

优选的,所述陆行器是提供陆地行驶动力的单元,包括动力电机二、车体、车轮、以及设置在车体上的可与所述对接装置一对接的对接装置三;所述车轮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车轮通过所述动力电机二带动,陆行器通过控制中心的控制可以与驾驶舱对接组合,并控制设备行驶到目的地。

优选的,所述水行器是提供在水面及水下行驶动力的单元,所述水行器是提供在水面及水下行驶动力的单元,所述水行器包括动力电机三、船体、以及设置在船体外侧的可与所述对接装置一对接的对接装置四,所述船体上设有动力电机和若干船桨,所述船桨和所述动力电机三传动连接;所述水行器通过控制中心的控制可以与驾驶舱对接组合。

优选的,所述水陆转换平台是辅助驾驶舱与水行器或陆行器对接组合的设备,并且可以为水行器蓄能;所述水陆转换平台包括辅助对接装置、支撑装置和支撑平台,所述支撑装置竖直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上,所述辅助对接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装置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陆地停放平台是停放陆行器的停放场,并且可以为陆行器蓄能;所述陆地停放平台包括蓄能装置一和承重结构一,所述蓄能装置一设置在所述承重结构一内部。

优选的,所述飞行器停靠平台是停放飞行器的设备,可以为飞行器蓄能;所述飞行器停靠平台包括蓄能装置二、承重结构二和可与所述对接装置一对接的对接装置五,所述蓄能装置二和对接装置五均设置在所述承重结构上。

优选的,所述驾驶舱(100)具有四种不同型号,其中,型号一具有较大体积多人座位型号的驾驶舱作为公共交通工具,具有固定的路线,针对普通大众,费用较低;型号二主要用于运输货物;型号三作为可定制单人交通工具,通过预约具有相对自由的驾驶路径,舒适度较高,费用相对也较高;型号四主要作为可售卖的私人驾驶舱,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外形及内部设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以驾驶舱为中心,陆行器、水行器、飞行器作为提供动力的装置,可分别与驾驶舱对接组合成单个运动单元,实现在水、陆、空行驶的功能,陆地停放平台、水陆转换平台作为辅助配套设施。应用在城市交通内,能够解决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并且安全性以及能量利用率更高。整体运营费用较低,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系统整体设备示意图

图2为驾驶舱设备图

图3为陆行器设备图

图4为水行器设备结构图

图5为飞行器设备结构图

图6为驾驶舱与陆行器对接后的陆行单体图

图7为驾驶舱与水行器对接后的水行单体图

图8为驾驶舱与飞行器对接后的飞行单体图

图9为陆行停放平台结构图

图10为水陆转换平台结构图

图11为飞行器停靠平台结构图

图12位陆停放平台停放陆行器的状态图

图13位水陆转换平台工作时的原理图

图14位飞行器停放在飞行器停靠平台上的状态图

附图标注:

100驾驶舱

111对接装置一120外壳

200陆行器

210对接装置三230车轮

240车体

300水行器

310对接装置四320船体

330船桨

400飞行器

410对接装置二420螺旋桨

430机体440动力电机一

500陆地停放平台

510蓄能装置一520承重结构一

600水陆转换装置

610辅助对接装置620支撑平台

630支撑装置

700飞行器停靠平台

710对接装置五720承重结构二

730蓄能装置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一种组合式智能交通工具系统,包括每个均可作为独立单元的驾驶舱100、飞行器400、陆行器200、水行器300、陆地停放平台500、水陆转换装置600和飞行器400停靠平台,所述驾驶舱100、飞行器400、陆行器200、水行器300、陆地停放平台500、水陆转换装置600和飞行器停靠平台700设有单独的控制系统及储能部分,可以单独工作,并且均由控制中心控制,所述飞行器400、陆行器200、水行器300是动力单元且均可分别与驾驶舱100对接连接组成运输设备,所述陆地停放平台500可供所述陆行器200停靠,所述水陆转换平台是辅助驾驶舱100与水行器300或陆行器200对接组合的设备,并且可以为水行器300蓄能,所述飞行器400停靠平台可供所述飞行器400停靠。

所述驾驶舱100包括外壳120体和设置在外壳120体内部的储物部分、储能部分、通信部分以及可供反馈信息以及舒适度的调节装置,所述外壳120体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对接装置一111。

所述飞行器400是提供飞行动力的单元,有单独的控制系统及储能部分;所述飞行器400包括机体430、动力电机一440、储能室、电气及控制系统;所述机体430的两端设有螺旋桨420和动力电机一440,所述螺旋桨420和动力电机一440传动连接,所述所述机体430两侧均安装有可与所述对接装置一111对接的对接装置二410,通过控制中心控制飞行器400可以与驾驶舱100对接组合,并控制设备行驶到目的地;飞行器400充电蓄能同时通过风力发电储存在飞行器400的蓄电池内。

所述陆行器200是提供陆地行驶动力的单元,包括动力电机二、车体240、车轮230、以及设置在车体240上的可与所述对接装置一111对接的对接装置三210;所述车轮230设置在所述车体240上,所述车轮230通过所述动力电机二带动,陆行器200通过控制中心的控制可以与驾驶舱100对接组合,并控制设备行驶到目的地。与普通四轮汽车相比,缺少了驾驶和乘坐室以及提供给乘客舒适的装置,只保留基本作为无人行驶的动力功能。通过控制中心可以控制对接装置与驾驶舱对接,在陆地行驶时,参见图6控制中心通过远程无线控制陆行器按规定路线行驶。

所述水行器300是提供在水面及水下行驶动力的单元,所述水行器300包括动力电机三、船体320、以及设置在船体320外侧的可与所述对接装置一111对接的对接装置四310,所述船体320上设有动力电机和若干船桨330,所述船桨330和所述动力电机三传动连接;所述水行器300通过控制中心的控制可以与驾驶舱100对接组合。

所述水陆转换平台是辅助驾驶舱100与水行器300或陆行器200对接组合的设备,并且可以为水行器300蓄能;所述水陆转换平台包括辅助对接装置610、支撑装置630和支撑平台620,所述支撑装置630竖直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620上,所述辅助对接装置610设置在所述支撑装置630的上端。

所述陆地停放平台500是停放陆行器200的停放场,并且可以为陆行器200蓄能;所述陆地停放平台500包括蓄能装置一510和承重结构一520,所述蓄能装置一510设置在所述承重结构一520内部。

所述飞行器停靠平台700是停放飞行器400的设备,可以为飞行器400蓄能;所述飞行器停靠平台700包括蓄能装置二730、承重结构二720和可与所述对接装置一111对接的对接装置五710,所述蓄能装置二730和对接装置五710均设置在所述承重结构720520上。当与驾驶舱组合对接时,参见图8通过控制中心的控制飞行器在低空行驶。与飞行器停靠平台对接时,可为飞行器充电蓄能,同时通过风力发电储存在蓄电池内。

智能交通网络的应用规划:组合式智能三维交通体系是解决城市交通最理想的方案。可以同时满足应用于公共交通设备以及私人交通设备。该体系以动力设备及辅助设施为基础,通过不同型号的驾驶舱满足不同的需求。驾驶舱100具有四种不同型号,其中,型号一具有较大体积多人座位型号的驾驶舱作为公共交通工具,具有固定的路线,针对普通大众,费用较低;型号二主要用于运输货物;型号三作为可定制单人交通工具,通过预约具有相对自由的驾驶路径,舒适度较高,费用相对也较高;型号四主要作为可售卖的私人驾驶舱,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外形及内部设施。用户只需要维护驾驶舱,动力设备及辅助设施为共用,不需要维护以及保养,每次出行只需要付少量运营费用,相当于现有的燃油费,便可以拥有私人的交通工具。

系统的核心控制系统:该发明系统主要以自动驾驶为主,其中所有的功能都是可以通过指令自动控制运行。因此依赖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下的远程控制平台,系统的所有的数据都要同步汇总到一个智能信息处理中心进行分类、分析、反馈等工作,然后发出指令控制系统的所有设备。暂且将其称为控制中心。

参见图1,本发明是一种由组合式交通工具构成的智能交通网络体系,包括驾驶舱、陆行器、水行器、飞行器、陆地停放平台、飞行器停靠平台以及水陆转换装置。通过相互之间的组合对接可以自由的在水、陆、空无障碍行驶。

系统中的对接装置:系统内驾驶舱与动力设备,以及动力设备与辅助设施采用电磁吸盘的对接装置,通电后电磁铁与导磁材料的相互吸引制成的对接装置,可以满足对接组合的目的。

参见图2,驾驶舱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设备,用来运输乘客或者货物。包括储物部分、储能部分、通信部分、外体结构、对接装置、逃生装置以及可供反馈信息以及舒适度的调节装置。储物部分用来容纳货物或者乘客。储能部分、通信部分安装在设备内部。逃生装置包括降落伞,氧气管等救生设施。外部壳体采用高强度的复合材料,同时整体的外壳结构被设计成具有良好的抗拉、抗压性能、防火、防水、还兼具有逃生功能。外体上下分别装有对接装置,可以与其他动力设备对接。上部的对接装置一可与飞行器的对接装置对接组合,从而实现同步运动,下部的对接装置二可与水行器或陆行器的对接装置对接组合从而实现同步运动。

参见图9,陆地停放平台作为系统辅助设施,用来停放闲置的陆行器。整体分为多层,由支撑平面、承重结构以及无线充电装置组成。当陆行器停放到上面时,会通过无线充电装置自动为陆行器充电,参见图12。

参见图10,水陆转换平台作为系统辅助设施,辅助陆行和水行状态的相互转换,也可为水行器蓄能。可以控制与驾驶舱的对接组合,并移动到相应位置来辅助驾驶舱与陆行器或水行器的对接,参见图13。

参见图11,飞行器停靠平台作为系统辅助设施,用来停放闲置的飞行器,主要建筑在地势较高的建筑物上,当飞行器对接装置与飞行器停靠平台对接装置对接后,可为飞行器蓄能,参见图14。

水陆空行驶状态:陆地行驶:通过控制中心的控制,陆行器调整相对位置与驾驶舱组合对接,以形成载人陆地行驶的功能,用户只需要设定好目的地,智能控制中心就会根据实时路况选择一条最优的行驶路线。水中行驶:通过控制中心的控制,驾驶舱与水行器组合对接以满足载人水面或水下行驶的功能,采用全自动驾驶功能,控制设备行驶,用户只需要根据喜好选择行驶方式,在水面上或者水下行驶,并达到用户设定的目的地。乘坐过程中,控制中心根据乘客的实时需要,调整行驶状态。低空行驶:驾驶舱与飞行器组合对接以满足在低空飞行的功能,组成飞行设备,并且可以垂直起降。

水陆空三种行驶状态的相互转换:陆地—低空:由陆地行驶的状态转为低空飞行的状态,飞行器自动飞行到驾驶舱的上方,缓慢降落,对接装置接触时自动调整相对位置并对接组合,此时驾驶舱与陆行器断开连接,飞行器带动驾驶舱进入低空飞行。低空转为陆行过程相反。水面—低空:由水行状态转换为低空飞行的状态,飞行器自动飞到驾驶舱的上方,缓慢降落,对接装置接触时自动调整相对位置并对接组合,此时驾驶舱与水行器断开连接,飞行器带动驾驶舱进入低空飞行。低空转为水行过程相反。陆地—水面:陆行器与驾驶舱的组合设备行驶到港口驶入港口水陆转换装置,通过转换装置实现驾驶舱与水行器组合对接,与陆行器解锁或与陆行器组合对接,与水行器解锁。实现水面到陆地的转换或陆地到水面的转换。

通过闲置飞行器发电的过程:电机具有可逆性原理,停靠在飞行器停靠平台上的飞行器一方面可以利用风能带动螺旋桨转动,从而带动电机转动,产生的电流储存在蓄电池内。另一方面飞行器停靠平台可以为蓄电池充电蓄能。并且电动机的供电转动与发电分为两个线路,通过控制两个线路的通断,从而实现发电与供电过程的相互切换,互不影响。参见图9所以原理图。

智能交通网络交通行驶规则方案:多线路交叉有序行驶规则—双高轨道。并且根据飞行速度(距离决定)分为不同海拔高度路线,距离较近,速度较低的设备在较低的高度飞行。速度较高,距离较远的设备在较高的高度飞行,进入或者离开轨道的设备需要根据流量、相对距离等实时因素选择合适的时间和速度进入或离开轨道。并按照统一的顺或逆时针方向行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以驾驶舱为中心,陆行器、水行器、飞行器作为提供动力的装置,可分别与驾驶舱对接组合成单个运动单元,实现在水、陆、空行驶的功能,陆地停放平台、水陆转换平台作为辅助配套设施。应用在城市交通内,能够解决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并且安全性以及能量利用率更高。整体运营费用较低,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以上仅就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发明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