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低速微型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74394发布日期:2021-07-16 17:23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低速微型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近距离交通、日常生活物品搬运、电动车领域,特别涉及多功能低速微型电动车。


背景技术:

2.在保护大气环境倡导绿色交通的年代,电动三轮车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使用方便、满足家庭日常生活物品近距离搬运要求,并且运行及维护费用低、不消耗汽油、不排放废气污染环境,故在中小城镇及广大农村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电动三轮车结构主体是阶梯型桥架、独立式车厢,阶梯型桥架宽0.5~0.7m包括前底盘车架及后悬架,前底盘车架离地高度0.15~0.3m其前端与挡风车架、前叉、前车轮连接,后悬架标高0.55m、其上方安装宽0.8~1.2m独立式车厢、其下方安装弓子板及后车轮。该电动三轮车结构特点是窄桥架与独立式宽车厢组合,桥架稳固、车厢底板平坦适合于载货,但是没有人员乘坐完整空间(没有乘坐人员腿部空间及靠背板)即不适合人员乘坐。中小城镇及广大农村人们上班或田间耕作通勤、去学校接送孩子、亲戚朋友间交往等活动需要人员乘坐,而买菜、送餐、货物搬运、小件物流、化肥及农作物搬运等活动需要货车。目前市场上的电动三轮车均不能同时满足货物搬运、人员乘坐两种要求。有的家庭无奈购买两辆电动车(休闲电动车及电动三轮货车),其中一辆车往往使用率不高、长时间停放车库而损坏;或许资金、车库限制只能购买一辆车,在要么人乘困难、要么载货困难中纠结。目前市场上的电动四轮车也没有载货、乘人双功能。所以目前迫切需要一种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即可以载货又可以乘人的多功能低速微型电动车,满足中小城镇及广大农村日常通勤及货物搬运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多功能低速微型电动车,依据人工学原理设计车架结构、车厢尺寸,并且专门设计多功能区及栏板门,车厢、多功能区、前座空间相互耦合使其功能在“车厢”与“客室”间转换,从而使电动车具有载货及乘人双功能。
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法是:采用1件型左边纵梁、1件型右边纵梁与若干辅助梁连接成交错型车架,其边纵梁向前延伸并连接成长0.9~1.5m、宽0.5~0.7m、标高0.2~0.3m底盘车架,车架后部为宽0.6~0.8m、高0.4~0.5m后悬架;后悬架上面铺设钢板形成长0.5~1.5m、宽0.6~0.8m车厢底盘,其上方安装栏板、其下面安装弓子板或/和螺旋弹簧并与后轴及后车轮连接;在底盘车架中部设置型前座架,其中部圈梁后端与龙门架连接、右端与2条支腿连接、左侧与左边纵梁立置环管搭接;前座架后方设计纵深0.12~0.35m多功能区,其右侧设置长0.15~0.35m、高0.5~0.8m形栏板门。
5.进一步,型前座架纵向长0.35~0.45m、横向宽0.5~0.8m,其中部圈梁上面安装前座板及前扶手、下方设置槽型裙板,龙门架内侧安装前栏板及前座靠背板。
6.进一步,形栏板门后端经铰链与右边纵梁立柱衔接,其前端经插销或锁扣与前座架衔接;车厢左栏板前端与龙门架衔接,右栏板前端与右边纵梁立柱衔接,后栏板两侧与
侧栏板后端衔接,栏板下端经铰链与车厢底盘连接;在后悬架上方或设置底板与侧板连体整体式车厢,或设置带车厢底盘、栏板的独立式车厢。
7.进一步,在车厢底盘前部0.4~0.6m位置设置高0.2~0.4m活动后座靠背板/杆、其两面经螺栓/锁扣/铰链/转轴与侧栏板衔接。
8.进一步,设置挡风架或前车架其下端与底盘车架前部连接,其上部经车把、前叉与1个前车轮连接,或经2组前悬挂与2个前车轮连接。
9.进一步,设置1~3件形内侧纵梁,其前部与底盘车架连接,其后部与车厢底盘连接;采用型前座架、口型栏板门。
10.进一步,驾驶室、车厢上方设置防雨车篷。
11.进一步,纵向尺寸为长、横向尺寸为宽、立向尺寸为高,前轮端为前、后轮端为后。
12.本发明创新点和积极效果:
13.本发明创新点是:1、采用1件型左边纵梁、1件型右边纵梁与若干辅助梁连接成交错型车架,其边纵梁向前延伸并连接成长0.9~1.5m、宽0.5~0.7m、标高0.2~0.3m底盘车架,车架后部为宽0.6~0.8m、高0.4~0.5m后悬架;后悬架上面铺设钢板形成长0.5~1.5m、宽0.6~0.8m车厢底盘,其上方安装栏板、其下面安装弓子板或/和螺旋弹簧并与后轴及后车轮连接;在底盘车架中部设置型前座架,其中部圈梁后端与龙门架连接、右端与2条支腿连接、左侧与左边纵梁立置环管搭接;前座架后方设计纵深0.12~0.35m多功能区,其右侧设置长0.15~0.35m、高0.5~0.8m形栏板门。2、依据人工学原理设计车架结构及车厢尺寸使其具有“车厢”及“客室”双功能,后悬架高度、后栏板及活动后座靠背板的位置满足“靠背板”、“座板”长度、“座椅”高度要求,多功能区域空间满足乘客小腿及脚占用空间要求,型前座架及形栏板门提供较大的脚部空间并使人员上下车方便、同时使车架整体结构紧凑。3、型车架整体结构强度高,弓子板、螺旋弹簧及后车轮安装位置优化。
14.本发明积极效果是:1、一辆多功能低速微型电动车顶替两辆常规电动三轮车(休闲电动三轮车及电动三轮货车),省钱、省存放地、省维护费。2、适应性强,开一辆多功能低速微型电动车出去可以灵活应对人乘、货物搬运多种任务;田间耕作通勤、学校接送孩子、亲戚朋友搭车出行时用该电动车;日常货物、小件物流、适量化肥及农作物搬运时仍可用该电动车,给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便利。3、结构简单、功能齐全、节能、环保、造价低,尤其适合中小城镇及广大农村使用,具有美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15.图1是一种多功能低速微型电动车示意图。
16.1-前车轮,2-前叉,3-挡风架,4-龙门架,5-前座靠背板,6-前扶手,7-圈梁,8-支腿,9-前栏板,10-栏板门,11-右栏板,12-左栏板,13-后栏板,15-车厢底盘,17-后轴及后车轮,18-螺旋弹簧,19-右边纵梁,20-左边纵梁,21-底盘车架,22-挡板,23-纵向拉杆,24-横向连杆。
17.图2是另一种多功能低速微型电动车示意图。
18.1-前车轮,2-前叉,3-挡风架,4-龙门架,5-前座靠背板,6-前扶手,7-圈梁,8-支
腿,9-前栏板,10-栏板门,11-右栏板,12-左栏板,13-后栏板,15-车厢底盘,16-弓子板,17-后轴及后车轮,18-螺旋弹簧,19-右边纵梁,20-左边纵梁,21-底盘车架。
19.图3是另一种多功能低速微型电动车示意图。
20.1-前车轮,2-前叉,3-挡风架,4-龙门架,5-前座靠背板,6-前扶手,7-圈梁,8-支腿,9-前栏板,10-栏板门,11-右栏板,12-左栏板,13-后栏板,14-活动后座靠背板,15-车厢底盘,16-弓子板,17-后轴及后车轮,18-螺旋弹簧,19-右边纵梁,20-左边纵梁,21-底盘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21.见图1~图3,应用于低速微型电动三轮车,采用1件形左边纵梁20、1件形右边纵梁19与若干辅助梁连接成宽0.7m交错型车架,其左边纵梁20、右边纵梁19向前延伸并连接成长1m、宽0.6~0.7m、标高0.2~0.25m底盘车架21,车架后部为宽0.7m、高0.4~0.5m后悬架。后悬架上面铺设钢板形成长0.5~0.7m(图3为长1.1~1.2m)、宽0.7m车厢底盘15,其上方安装栏板。在底盘车架21中部设置纵向长0.35~0.45m、横向宽0.6~0.8m型前座架,其中部圈梁7后端与龙门架4连接、右端与2条支腿8连接、左侧与左边纵梁20立置环管搭接、上面安装前座板及前扶手6、下方设置槽型裙板,龙门架4内侧安装前栏板9及前座靠背板5。前座架后方设计纵深0.12~0.35m多功能区(上口0.12~0.2m、下部0.3~0.35m),其右侧设置长0.12~0.35m、高0.6~0.8m形栏板门10其后端经铰链与右边纵梁19立柱衔接、其前端经插销与前座架衔接。车厢左栏板12前端与龙门架4立柱衔接,右栏板11前端与右边纵梁19立柱衔接,后栏板13两侧与右栏板11及左栏板12后端衔接,栏板下端经铰链与车厢底盘15连接。设置挡风架3其下端与底盘车架21前部连接,其上部与前叉2、前车轮1连接。图1,螺旋弹簧18上端与车厢底盘15连接、下端与横向连杆24连接,纵向拉杆23前端经铰链与车架连接、后端与后轴及横向连杆24连接,在边纵梁后部外侧设置挡板22。图2、图3,车厢底盘15下面两侧安装弓子板16及螺旋弹簧18并与后轴及后车轮17连接。见图3,在底盘车架15前部0.4~0.5m位置设置高0.3~0.4m活动后座靠背板14,其下端经插销与车厢底盘15衔接,其两侧经螺栓与右栏板11及左栏板12衔接。
22.参见图1、图2,人员乘坐模式,打开插销将形栏板门10向外拉开,乘坐人员从多功能区上车,将“腿脚”置于多功能区(此时多功能区具有客室功能,属于客室腿脚空间),坐于车厢底盘15(兼顾后座板)、后背靠在后栏板13(兼顾后座靠背板),然后将形栏板门10关上并用插销锁定。驾驶员坐于前座椅,利用其座板、前座靠背板5、前扶手6,手握车把驾驶电动三轮车前行。运输货品模式,将形栏板门10关闭用插销锁定,四周栏板合拢车厢及多功能区封闭具有货厢功能,将货物装载于车厢及多功能区货物不外泄,由于多功能区功能转换可装载更多的物品。图1,行驶过程中车厢的重力及跳动冲力经螺旋弹簧18、横向连杆24及纵向拉杆23作用于后轴及后车轮17,后轴及后车轮17上下跳动、纵向拉杆23随其以前端铰链为中心上下摆动,边纵梁后部立柱及挡板22对其限位及导向。图2,行驶过程中车厢的重力及跳动冲力经螺旋弹簧18、弓子板16作用于后轴及后车轮17,人员乘坐时重力较小螺旋弹簧18起作用(增加乘坐舒适度);动载货物时螺旋弹簧18及弓子板16同时起作用,可增加承载能力。
23.参见图3,人员乘坐模式,将活动后座靠背板14安装在车厢底盘15前部0.4~0.5m
位置,下端经插销与车厢底盘15衔接,两侧经螺栓与右栏板11及左栏板12衔接,此时活动后座靠背板14固定并使前段车厢(兼顾后座板)长度0.4~0.5m,乘坐人员就坐于车厢底盘15前部(兼顾后座板)、后背靠在活动后座靠背板14,截余后厢斗可装载随身物品。运输货物时,打开螺栓将活动后座靠背板14移走,前后连通成为大车厢,可装载更多的物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