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种雏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1355发布日期:2019-10-13 00:58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种雏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禽育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种雏运输车。



背景技术:

种雏是指幼小的家禽或野生幼小的禽类,其特点主要在于体积小、重量轻、生命力 弱,因而在雏禽的生长环节要加以特别保护,而从目前的产业情况来看,多数的养殖企业采用孵化场孵化→雏禽培育→成禽增重的饲养模式,因此雏禽在其生命周期内需要经过至少2次运输。

在种雏运输过程中,在保证雏鸡运输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外界环境对种雏的影响,降低运输成本,一直是家禽育种行业人员持续研发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种雏运输车,该种雏运输车能够保证雏鸡运输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外界环境对种雏的影响,降低运输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新型种雏运输车,包括矩形托盘、设置在托盘下方的滑轮、以及竖直设置在托盘两端的限位机构,所述托盘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竖直的结构墙,结构墙与两个限位机构形成两个种雏盒摆放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当需要运输种雏时,将装有种雏的种雏盒放在种雏盒摆放空间中,由于结构墙的设置,增强了种雏运输车的结构稳定性,避免种雏运输车在运输种雏盒过程中出现结构晃动。同时,由于限位机构的设置,在种雏运输过程中,限位机构能够防止种雏盒脱离种雏运输车,从而保证雏鸡运输的质量。两个种雏盒摆放空间的形成,使得该种雏运输车能够同时运输更多的种雏,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两根底端与托盘端部铰接的限位杆,两个限位杆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杆,所述结构墙顶端固定连接有水平的固定杆,固定杆朝向加强杆的一端设置有竖直向下的第一限位凸块,所述加强杆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限位凸块配合的第一限位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限位杆底端与托盘铰接,在种雏盒装车过程中,防止限位杆影响到装车,从而保证了装车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结构墙竖直方向的中间位置交接有隔板,所述隔板朝向限位结构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凸块,所述限位结构设置有与第二限位凸块配合的第二限位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的设置,防止鸡盒上下跳动并保证最底层鸡盒不被压坏,从而保证运输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限位机构的两个限位杆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一水平的连接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限位杆包括依次铰接的限位底杆和限位顶杆,所述限位底杆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杆和托盘,所述限位顶杆与所述连接杆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底杆与限位顶杆的设置,配合隔板,保证了种雏盒装车过程中不会压坏最底层的雏鸡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限位杆设置为方形钢管,限位底杆底端背离托盘的一侧与所述托盘通过合页铰接,所述限位顶杆底部远离所述结构墙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杆通过合页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限位杆旋转过程中,由于仅限位底杆底端背离托盘的一侧与所述托盘通过合页铰接,限位顶杆底部远离所述结构墙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杆通过合页铰接,限定了限位杆的转动角度,从而方便了对种雏运输车的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托盘四角均设置有向托盘上方延伸的角钢结构的限位板,构成限位板的两个侧板分别与托盘相应的侧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的设置实现了对种雏盒的限位,放置种雏盒滑动,保证了运输质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由于结构墙的设置,使得该种雏运输车的结构更加稳定,防止运输过程中出现晃动;

2.由于形成两个种雏盒摆放空间,从而提高了种雏的单次运输量,今儿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种雏运输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的B部放大图。

图中,1、托盘;11、滑轮;12、限位板;2、结构墙;21、结构杆;22、固定杆;221、第一限位凸块;3、限位机构;31、限位底杆;311、第二限位管;32、限位顶杆;33、连接杆;34、加强杆341、第一限位管;4、隔板;41、第二限位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一种新型种雏运输车,包括矩形托盘1、设置在托盘1下方的滑轮11、以及设置在托盘1两端的限位机构3,托盘1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竖直的结构墙2,结构墙2与两个限位机构3形成两个种雏盒摆放空间。滑轮11优选为万向滑轮11。

其中,结构墙2包括四根竖直设置的结构杆21,以及固定连接四根结构杆21的若干横杆和纵杆。结构杆21为角钢,结构杆21凹陷的一侧朝向相应种雏盒摆放空间,托盘1四个角均设置有向托盘1上方延伸的角钢结构的限位板12,构成限位板12的两个侧板分别与托盘1相应的侧板固定连接。相应种雏盒摆放空间,分别由两个限位板12以及两个结构杆21,构成对放在托盘1上的种雏盒的位置限定。

在如图1和图2所示,限位机构3包括两个底端连接托盘1的限位底杆31、固定连接两个限位底杆31顶端的连接杆33、两个底端分别连接连接杆33两端的限位顶杆32以及固定连接两个限位顶杆32的顶端的加强杆。其中限位底杆31、连接杆33限位顶杆32以及加强杆均设置为方形钢管。限位顶杆32底端背离结构墙2的一侧通过合页与连接杆33铰接,限位底杆31底端背离结构墙2的一侧通过合页与一竖直固定连接托盘1侧壁的支撑杆铰接。初始状态下,限位底杆31以及限位顶杆32均处于竖直状态,在使用该运输车过程中限位顶杆32以及限位低杆均可向远离结构墙2的方向翻转,从而方便种雏盒的装卸。

进一步的,加强杆中间位置,朝向结构墙2的一侧固定焊接有一竖直的第一限位管,结构墙2的顶部固定焊接有一水平的固定杆22,固定杆22两端均设置有配合两个第一限位管的第一限位凸块221。第一限位凸块221由固定杆22端部竖直向下延伸,当种雏盒装在完毕后,将第一限位凸块221卡入第一限位管,即可实现对限位机构3的限位。

结构墙2竖直方向的中间位置铰接有一隔板4,隔板4由若干横向和纵向的方形钢管焊接组成,隔板4朝向结构墙2的一端与结构墙2竖直铰接,隔板4朝向限位机构3的一端设置有两个第二限位凸块,上述限位底杆31顶端的外侧面设置有与第二限位凸块配合的第二限位管311。

隔板4的设置实现了将种雏盒摆放空间分隔成上下两个摆放空间。当下方的摆放空间装在完毕之后,将限位底杆31旋转至竖直状态,并将第二限位凸块插入相应的第二限位管311,从而实现对限位底杆31的固定,进而方便工作人员再次将种雏盒摆放在上方的摆放空间上。

当然,为了增强上方的摆放空间中的种雏盒放置的稳定性,在隔板4远离结构墙2一侧的两端也可设置有竖直的限位板12,此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隔板4背离结构墙2的一端还设置有一插销(图中未示出),结构墙2设置有与插销配合的插孔。当隔板4翻转至竖直状态时,通过插销与插孔实现对隔板位置的固定。

由以上所述内容可知,当需要运输种雏时,将装有种雏的种雏盒放在种雏盒摆放空间中,由于结构墙2的设置,增强了种雏运输车的结构稳定性,避免种雏运输车在运输种雏盒过程中出现结构晃动。同时,由于限位机构3的设置,在种雏运输过程中,限位机构3能够防止种雏盒脱离种雏运输车,从而保证雏鸡运输的质量。两个种雏盒摆放空间的形成,使得该种雏运输车能够同时运输更多的种雏,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