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71115发布日期:2020-07-14 16:56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童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手推车,具体为一种童车。



背景技术:

童车是儿童玩具之中的一大门类是宝宝最喜爱的散步交通工具,更是妈妈带宝宝上街购物时的必须品,它是一种供儿童玩耍用的一种工具车,它具有有各种车型,其中一般包括儿童自行车、儿童手推车、婴儿学步车、儿童三轮车、儿童电动玩具车,适用于1到2岁的孩子玩的是婴儿车,2岁以上玩的是有带轮子的玩具车,童车会给孩子的智力发育带来一定的好处,增加孩子的头脑发育。

目前市面上童车的车把通常是无法进行折叠的,由于童车停放时车身本身占据一定空间,车把无法折叠进一步增加了所需占用的空间,增加了童车停放的不便性,同时,童车的座椅通常是通过座垫上的立杆和位于车架上的立管的相互配合进行连接的,在座椅安装时需要将立杆同立管对准再进行旋紧或其他方式进行固定,整个安装过程极为繁琐,并且费时费力,故急需在原有的座椅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情况,为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车把快速折叠的,且能对座椅进行快速拆装的,结构设计合理的童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童车,它包括车架,车架上安装有车把和座椅,车把包括:

立柱,一端固定于车架上并于另一端形成安装部;

连接件,安装于安装部中;

转动件,一端形成有对称的延展部,延展部之间形成空腔,安装部插装于空腔内并通过延展部封闭;

开关,安装于延展部上并用以控制连接件活动;

把手,安装于转动件背离立柱的一端上;

如上述的座椅通过固定架与车架连接,固定架包括:

支撑柱,外周设有若干定位块;

底座,安装于车架上,底座的外周设有与定位块等数且对应的定位孔,通过定位块和定位孔配合实现座椅的固定。

作为优选的是,延展部背离安装部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沉槽,安装部的一侧形成有第二沉槽,开关安装于第一沉槽内,开关上形成有支脚,支脚穿过第一沉槽至连接件并控制其活动。

作为优选的是,连接件包括横杆、活动块和弹簧,横杆插装于第一沉槽和第二沉槽中,活动块套装于横杆上,活动块可沿第二沉槽活动,开关的支脚抵接于活动块靠近第一沉槽的一侧上,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沉槽的底面和活动块抵接。

作为优选的是,横杆的两端分别形成多边形头端和圆形头端并卡接于第一沉槽的底面上。

作为优选的是,活动块靠近第一沉槽的一侧上形成有多个凸块且环布横杆设置,第一沉槽上开设有与凸块等数且对应的通孔。

作为优选的是,活动块靠近第二沉槽的一侧形成有限位槽,弹簧的端部抵接于限位槽中。

作为优选的是,车架上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插入立柱中,连接杆与立柱间设有定位销并通过定位销固定。

作为优选的是,支撑柱上开设有与定位块等数且对应的容置腔,容置腔贯通支撑柱的底面以及侧面,定位块安装于容置腔内且其与容置腔间设有弹性件,定位块的一端向容置腔的侧向开口外延伸。

作为优选的是,底座上可滑动的设有一滑块,座椅上开设有与滑块对应的插槽,滑块可沿底座滑动而插入插槽中。

作为优选的是,底座上形成有卡槽,车架上设有可与卡槽相配合的卡块,卡槽和卡块上均开设有等数且能够相互对应的螺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只需通过按压开关即可旋转转动件,转动件转动带动与其连接的把手转动,当转动件转动至合适位置后松开开关完成车把的折叠,整个过程方便快速,通过车把的折叠来节省童车停放所占用的空间。

(2)相较于传统儿童手推车本设计在对座椅进行安装时无需对准,可对座椅进行快速的安装和拆卸,大大优化了座椅的装配时间。

(3)本设计方案的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车把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

101车架;201车把;301座椅;401固定架;1立柱;1.1安装部;1.2第二沉槽;2连接件;2.1横杆;2.2活动块;2.3弹簧;2.4凸块;2.5限位槽;3转动件;3.1延展部;3.2第一沉槽;3.3通孔;4开关;4.1支脚;5把手;6支撑柱;6.1容置腔;7定位块;8底座;8.1定位孔;8.2滑块;8.3卡槽;9连接杆;10定位销;11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底部”,“侧”,“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该方位是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2、图3、图6以及图8所示,一种童车,它包括车架101,车架101上安装有车把201、座椅301,车把201包括:立柱1、连接件2、转动件3、开关4以及把手5,立柱1一端固定于车架101上并于另一端形成安装部1.1,连接件2安装于安装部1.1中,转动件3的一端形成有对称的延展部3.1,延展部3.1之间形成空腔,立柱1的安装部1.1插装于空腔内并通过延展部3.1封闭,连接件2通过延展部3.1而被封闭至安装部1.1和延展部3.1构成的密闭空间内,开关4安装于延展部3.1上并用以控制连接件2活动,把手5安装于转动件3背离立柱1的一端上,座椅301通过固定架401与车架101连接,固定架401包括支撑柱6以及底座8,支撑柱6的外周设有若干定位块7,底座8安装于车架101上,底座8的外周设有与定位块7等数且对应的定位孔8.1,通过定位块7和定位孔8.1配合实现座椅301的固定。

如图3、图6和图7所示,进一步的,延展部3.1背离安装部1.1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沉槽3.2,安装部1.1的一侧形成有第二沉槽1.2,第二沉槽1.2可以设置于安装部1.1的任意一侧上,开关4安装于第一沉槽3.2内,开关4上形成有支脚4.1,支脚4.1穿过第一沉槽3.2至连接件2并控制其活动。

如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的,连接件2包括横杆2.1、活动块2.2和弹簧2.3,横杆2.1插装于第一沉槽3.2和第二沉槽1.2中,使得转动件3可以以横杆2.1为轴进行转动,横杆2.1上套装有活动块2.2,活动块2.2可沿第二沉槽1.2活动,开关4的支脚4.1抵接于活动块2.2靠近第一沉槽3.2的一侧上,弹簧2.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沉槽1.2的底面和活动块2.2抵接,按压开关4,由于开关4的支脚4.1和活动块2.2抵接,活动块2.2会沿着沉槽移动并挤压弹簧2.3,若停止对活动块2.2施力,弹簧2.3回复并带动活动块2.2向初始位置移动并将开关4顶出。

如图4所示,进一步的,横杆2.1的两端分别形成多边形头端和圆形头端,多边形头端和圆形头端均卡接于对应的第一沉槽3.2的底面上。

如图4所示,进一步的,活动块2.2靠近第二沉槽1.2的一侧形成有限位槽2.5并使得弹簧2.3靠近活动块2.2的一端抵接于限位槽2.5中,限位槽2.5可以防止弹簧2.3在压缩和回复的过程中出现偏移,影响活动块2.2的移动效果。

如图5所示,进一步的,活动块2.2靠近第一沉槽3.2的一侧上形成有多个凸块2.4且环布于横杆2.1设置,第一沉槽3.2上开设有与凸块2.4等数且对应的通孔3.3,当活动块2.2位于初始位置时,活动块2.2受到弹簧2.3的作用而与第一沉槽3.2抵接并使得凸块2.4插入至通孔3.3中。

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连接杆9的一端插入立柱1中,连接杆9与立柱1间设有定位销10并通过定位销10固定。

结合图1至图7以及上述内容对车把201的折叠过程以及运行原理加以描述,

不按压开关4而使得活动块2.2位于初始位置时,活动块2.2上的凸块2.4插接于第一沉槽3.2中的通孔3.3中,由于物体旋转只能围绕绕一个定轴进行转动,在本设计方案中,转动件3可绕着横杆2.1进行转动,而此时由于凸块2.4的作用使得转动件3无法发生转动而固定。

若要转动转动件3使得车把201折叠,可按压开关4,开关4逐渐没入第一沉槽3.2中,由于开关4的支脚4.1与活动块2.2抵接,故支脚4.1会推动活动块2.2使其脱离初始位置而向沿着第二沉槽1.2移动,活动块2.2在脱离初始位置时凸块2.4逐渐脱离与第一沉槽3.2中通孔3.3的对接位,此时转动件3即可绕着横杆2.1进行转动并带动把手5转动,当转动件3转动至合适位置后,可停止对开关4施加压力,在按压过程中活动块2.2移动而压缩弹簧2.3,此时弹簧2.3回复形变而推动活动块2.2向初始位置移动,活动块2.2移动至初始位置后,凸块2.4再次插入第一沉槽3.2的通孔3.3中,转动件3无法再进行转动,完成车把201的折叠,重复上述步骤即可进行车把201折叠状态与非折叠状态间的切换,本设计可简单快速的对车把201进行折叠,且车把201在折叠状态下可大大节省所占用的空间。

如图9和图10所示,进一步的,支撑柱6上开设有与定位块7等数且对应的容置腔6.1,容置腔6.1贯通支撑柱6的底面以及侧面,定位块7安装于容置腔6.1且其与容置腔6.1间设有弹性件,定位块7的一端向容置腔6.1的侧向开口外延伸,以此当支撑柱6插入底座8后定位块7与定位孔8.1的卡接实现支撑柱6和底座8的固定。

需要提及的是,文中所描述的弹性件一般为弹簧,为与上述中的弹簧2.3加以区别,故将其定名为弹性件。

如图8所示,进一步的,底座8上可滑动的设有一滑块8.2,座椅301上开设有与滑块8.2对应的插槽,滑块8.2可沿底座8滑动而插入插槽中,可以向座椅301的方向滑动滑块8.2使得滑块8.2插入座椅301上的插槽中对座椅301进行固定。

如图8所示,进一步的,底座8上形成有卡槽8.3,车架101上设有可与卡槽8.3相配合的卡块11,卡槽8.3和卡块11上均开设有等数且能够相互对应的螺孔,将卡槽8.3插接于卡块11上并加装螺钉以实现底座8的的固定。

结合图8至图10以及上述内容对车把201的座椅301的固定过程加以描述,

需要提及的是以下所描述的安装过程仅是优选的一种,首先可对底座8进行安装,将底座8的卡槽8.3插入车架101上对应的卡块11上,并通过螺钉与螺孔相配合完成底座8的安装,之后对支撑柱6进行安装,将支撑柱6插入底座8中并转动支撑柱6,当定位块7未到达定位孔8.1中时,受到底座8内壁的挤压和弹性件的作用,定位块7被挤压后压缩弹性件而向容置腔6.1内侧移动,到达至定位孔8.1中时,定位块7不再受到底座8施加的压力,弹性件回复并将定位块7推动至底座8的定位孔8.1中探出,此时无法继续转动支撑柱6,完成了支撑柱6和支撑柱6上座椅301的安装,相较于传统儿童手推车本设计在对座椅301进行安装时无需对准,可对座椅301进行快速的安装和拆卸,大大优化了座椅301的装配时间。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