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动车车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23408发布日期:2020-10-02 09:07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动车车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电动车车篷。



背景技术:

电动车车篷用于为电动车骑行者遮风挡雨,其由顶篷、后篷以及前挡板构成。现有的顶篷一般都为弯曲状,其通过将纵向连接杆(即本实用新型的纵向韧性杆)设计为弯杆,通过弯杆支撑成弯曲状,而弯杆加工明显比直杆的更为麻烦,其较为不便,且因具有后篷在骑行时具有阻力,骑行较为费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提供一种不具有后篷且通过纵向韧性杆连接的新型电动车车篷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动车车篷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包括顶篷以及底端固定在电动车上的两前撑杆;所述两前撑杆前侧固定有前挡板;所述两前撑杆上端皆固定有第一插接件;所述顶篷外周边缝接有固定圈杆,所述固定圈杆后侧连接有两个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上皆纵向连接有纵向韧性杆;所述纵向韧性杆后端插接第二插接件,前端插接第一插接件;所述顶篷前端通过魔术贴与顶篷上端连接;所述顶篷其固定魔术贴处与第二插接件的纵向距离小于纵向韧性杆的长度。

所述魔术贴包括子魔术贴面与母魔术贴面;所述子魔术贴面固定于顶篷前端,母魔术贴面固定于前挡板上端;所述子魔术贴面与母魔术贴面连接;所述顶篷其固定子魔术贴面处与第二插接件的纵向距离小于纵向韧性杆的长度。

所述子魔术贴面为纤维面;所述母魔术贴面为刺毛面。

所述顶篷两侧连接有粘连带;所述粘连带包括固定在顶篷上的子魔术贴带以及与子魔术贴带连接的母魔术贴带;所述前挡板两侧开设有与粘连带相对应的连接条孔;所述母魔术贴带穿过连接条孔与子魔术贴带连接。

所述顶篷其与子魔术贴带连接处与第二插接件的纵向距离小于纵向韧性杆的长度。

所述子魔术贴带为纤维带;所述母魔术贴带为刺毛带。

所述前挡板前侧连接有窗口。

所述纵向韧性杆上皆连接有第三插接件;所述第三插接件之间连接有横向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因为顶篷其固定魔术贴处与第二插接件的纵向距离小于纵向韧性杆的长度,当顶篷通过魔术贴与前挡板连接时,纵向韧性杆因为具有韧性,纵向韧性杆弯曲,从而将顶篷撑成弯曲状;且本实用新型不具有后篷,在骑行中其阻力较小,更为省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动车车篷魔术贴未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动车车篷魔术贴连接好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

参阅图1至图3。

一种新型电动车车篷,包括顶篷4以及底端固定在电动车上的两前撑杆1;所述两前撑杆1前侧固定有前挡板2;所述两前撑杆1上端皆固定有第一插接件3;所述顶篷4外周边缝接有固定圈杆5,所述固定圈杆5后侧连接有两个第二插接件6;所述第二插接件6上皆纵向连接有纵向韧性杆7;所述纵向韧性杆7后端插接第二插接件6,前端插接第一插接件3;所述顶篷4前端通过魔术贴与顶篷4上端连接;所述顶篷4其固定魔术贴处与第二插接件6的纵向距离小于纵向韧性杆7的长度。

具体的,所述魔术贴包括子魔术贴面8与母魔术贴面9;所述子魔术贴面8固定于顶篷4前端,母魔术贴面9固定于前挡板2上端;所述子魔术贴面8与母魔术贴面9连接;所述顶篷4其固定子魔术贴面8处与第二插接件6的纵向距离小于纵向韧性杆7的长度。

具体的,所述子魔术贴面8为纤维面;所述母魔术贴面9为刺毛面。

具体的,所述顶篷4两侧连接有粘连带;所述粘连带包括固定在顶篷4上的子魔术贴带10以及与子魔术贴带10连接的母魔术贴带11;所述前挡板2两侧开设有与粘连带相对应的连接条孔12;所述母魔术贴带11穿过连接条孔12与子魔术贴带10连接。

具体的,所述顶篷4其与子魔术贴带10连接处与第二插接件6的纵向距离小于纵向韧性杆7的长度。

具体的,所述子魔术贴带10为纤维带;所述母魔术贴带11为刺毛带。

具体的,所述前挡板2前侧连接有窗口21。

具体的,所述纵向韧性杆7上皆连接有第三插接件22;所述第三插接件22之间连接有横向连接杆23。

使用说明:本实用新型魔术贴未连接时(参考图1、图2),其纵向韧性杆7为直杆,纵向韧性杆7前端穿过顶篷4与第一插接件3插接;而当魔术贴连接后,因纵向韧性杆7的长度大于顶篷4其固定魔术贴处与第二插接件6的纵向距离,这时纵向韧性杆7只能弯曲(且因纵向韧性杆7具有韧性其弯曲不易折断),因此顶篷4形成图3的状态,其顶篷4弯曲成弯曲状,本实用新型的纵向韧性杆7通过上述的设计其不需要采用弯杆,直杆就能将顶篷4顶起;且本实用新型其不具有后篷,在骑行中其阻力较小,更为省电。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顶篷4两侧还连接有粘连带;所述粘连带包括固定在顶篷4上的子魔术贴带10以及与子魔术贴带10连接的母魔术贴带11;所述前挡板2两侧开设有与粘连带相对应的连接条孔12;所述母魔术贴带11穿过连接条孔12与子魔术贴带10连接;所述顶篷4其与子魔术贴带10连接处与第二插接件6的纵向距离小于纵向韧性杆7的长度,使顶篷4连接的更为牢固。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电动车车篷,包括顶篷(4)以及底端固定在电动车上的两前撑杆(1);所述两前撑杆(1)前侧固定有前挡板(2);所述两前撑杆(1)上端皆固定有第一插接件(3);所述顶篷(4)外周边缝接有固定圈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杆(5)后侧连接有两个第二插接件(6);所述第二插接件(6)上皆纵向连接有纵向韧性杆(7);所述纵向韧性杆(7)后端插接第二插接件(6),前端插接第一插接件(3);所述顶篷(4)前端通过魔术贴与顶篷(4)上端连接;所述顶篷(4)其固定魔术贴处与第二插接件(6)的纵向距离小于纵向韧性杆(7)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车车篷,其特征在于:所述魔术贴包括子魔术贴面(8)与母魔术贴面(9);所述子魔术贴面(8)固定于顶篷(4)前端,母魔术贴面(9)固定于前挡板(2)上端;所述子魔术贴面(8)与母魔术贴面(9)连接;所述顶篷(4)其固定子魔术贴面(8)处与第二插接件(6)的纵向距离小于纵向韧性杆(7)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车车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魔术贴面(8)为纤维面;所述母魔术贴面(9)为刺毛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车车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篷(4)两侧连接有粘连带;所述粘连带包括固定在顶篷(4)上的子魔术贴带(10)以及与子魔术贴带(10)连接的母魔术贴带(11);所述前挡板(2)两侧开设有与粘连带相对应的连接条孔(12);所述母魔术贴带(11)穿过连接条孔(12)与子魔术贴带(1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车车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篷(4)其与子魔术贴带(10)连接处与第二插接件(6)的纵向距离小于纵向韧性杆(7)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车车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魔术贴带(10)为纤维带;所述母魔术贴带(11)为刺毛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车车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2)前侧连接有窗口(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车车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韧性杆(7)上皆连接有第三插接件(22);所述第三插接件(22)之间连接有横向连接杆(23)。


技术总结
一种新型电动车车篷,包括顶篷以及底端固定在电动车上的两前撑杆;所述两前撑杆前侧固定有前挡板;所述两前撑杆上端皆固定有第一插接件;所述顶篷外周边缝接有固定圈杆,所述固定圈杆后侧连接有两个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上皆纵向连接有纵向韧性杆;所述纵向韧性杆后端插接第二插接件,前端插接第一插接件;所述顶篷前端通过魔术贴与顶篷上端连接;所述顶篷其固定魔术贴处与第二插接件的纵向距离小于纵向韧性杆的长度。本实用新型当顶篷通过魔术贴与前挡板连接时,纵向韧性杆因为具有韧性,纵向韧性杆弯曲,从而将顶篷撑成弯曲状;且本实用新型不具有后篷,在骑行中其阻力较小,更为省电。

技术研发人员:侯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侯伟
技术研发日:2019.12.20
技术公布日:2020.10.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