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用车前轮包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30749发布日期:2021-01-26 08:59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商用车前轮包覆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商用车零部件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商用车前轮包覆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国内外商用车的前轮包覆结构除满足外观要求,还对防飞溅均有相应的法规要求,尤其对7.5t的n类车,必须带有防飞溅装置系统以减少行驶中的水气飞溅影响其他道路通行者,防飞溅装置固定在挡泥板上,与轮胎周边零件一起形成一个系统发挥作用,系统由轮胎周边多个零件组成,包括轮罩、挡泥板、雨帘、防飞溅装置等。
[0003]
市场上商用车前轮包覆结构仅为满足防飞溅法规布置,未对周边零件充分防护,尤其是上车踏步的泥水飞溅,影响乘员上下车的舒适性;另外,内侧纵向挡泥板仅用于挡泥,未考虑对发动机的振动噪声的吸收。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商用车前轮包覆结构,该结构简单、对前轮飞溅的泥水及水气包覆性好,在满足法规的前提下,兼顾降低发动机的振动噪音及避免下踏步泥水飞溅,提升用户使用舒适性。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商用车前轮包覆结构,包括轮罩、内上挡泥板以及纵向挡泥板,所述内上挡泥板设置在轮罩内侧上方与其固定连接,所述内上挡泥板的内侧与纵向挡泥板的后部固定连接;
[0006]
所述轮罩的前部设置有踏步机构,所述轮罩的后部设置有后挡泥板;所述踏步机构包括若干阶上踏步和下踏板,所述上踏步的侧面设置有上踏步护罩,所述下踏板的侧面设置有下踏步护罩,所述上踏步护罩的下端布置在下踏步护罩的上端内侧。
[0007]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上挡泥板上设置有前软挡泥皮,所述前软挡泥皮用于遮盖上踏步护罩。
[0008]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踏步护罩的下方倾斜设置有导流板。
[0009]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轮罩的下方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用于包覆内上挡泥板的外侧边。
[001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纵向挡泥板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有孔铝箔层、硅酸铝棉层、pe膜层、pe麻纤板层、以及无孔铝箔层。
[0011]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后挡泥板的上设置有防飞溅罩盖。
[0012]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飞溅罩盖内侧设置有带绒毛的衬板。
[0013]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上挡泥板的中部设置有可拆卸的挡盖。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5]
其一,本发明的上踏步护罩的下端布置在下踏步护罩的上端内侧,上踏步护罩和下踏步护罩采用“上包下”结构,即上踏步护罩与下踏步护罩配合的型面布置相对靠里,最大程度包覆下踏步护罩;此外,该结构布置可以减小上、下踏步护罩的相对间隙,有利于防
止前轮行驶过程中带出的泥水从两者间隙飞溅到下踏步上。
[0016]
其二,本发明的上踏步护罩在下端设计导流板作为斜导向结构,将从上踏步护罩与内上挡泥板配合缝隙飞溅到上踏步护罩的水气在往下流的过程中,顺着导向型面流入下护罩内侧,进一步避免泥水堆积或流到下踏步护罩上,保证车辆在雨天行驶时的整车侧面外观品质,同时保证乘员上下车的舒适性。
[0017]
其三,本发明的轮罩的翻边将内上挡泥板外侧翻边包覆,在保证外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避免泥水从两者间隙处往内侧结构飞溅,避免局部泥水堆积,影响整车外观品质。
[0018]
其四,本发明的内上挡泥板布置前软挡泥皮用于遮盖上踏步护罩,有效地遮挡轮胎直接飞溅的泥水。
[0019]
其五,本发明的纵向挡泥板优化布置结构,延伸至满足布置要求的最前端,最大程度遮挡泥水及水雾往内侧发动机处飞溅,另外纵向挡泥板增加吸音材质硅酸铝棉层,吸收发动机振动及轮胎行驶过程中传向驾驶室的噪音,降低驾驶室内外侧的噪音分贝,提升整车品质。
[0020]
其六,本发明的内上挡泥板为整体式结构,结构简单、可靠,在内上挡泥板增加一个挡盖,可打开操作,提升举升油缸的装配工艺性及维修方便性。
[0021]
其七,本发明的防飞溅罩盖采用带绒毛衬板,吸收泥水和小石子飞溅带来的能量,防止泥水和小石子再次飞溅,影响其他道路使用者。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发明的商用车前轮包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图1所示商用车前轮包覆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0024]
图3为内上挡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为上踏步护罩与下踏步护罩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0026]
图5为内上挡泥板与前软挡泥皮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0027]
图6为内上挡泥板外侧翻边包覆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7为图6中沿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8为纵向挡泥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
图9为导流板流水斜导向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中,1-轮罩、1.1-翻边、2-内上挡泥板、3-纵向挡泥板、3.1-有孔铝箔层、3.2-硅酸铝棉层、3.3-pe膜层、3.4-pe麻纤板层、3.5-无孔铝箔层、4-后挡泥板、5-踏步机构、5.1-上踏步、5.2-下踏板、5.3-上踏步护罩、5.4-下踏步护罩、5.5-导流板、6-前软挡泥皮、7-防飞溅罩盖、8-衬板、9-挡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发明,但它们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定。
[003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商用车前轮包覆结构,包括轮罩1、内上挡泥板2以及纵向挡泥板3,所述内上挡泥板2设置在轮罩1内侧上方与其固定连接,所述内上挡泥板2的内侧与纵向挡泥板3的后部固定连接;所述轮罩1的前部设置有踏步机构5,所述轮罩1的后
部设置有后挡泥板4。
[0034]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踏步机构5包括若干阶上踏步5.1和下踏板5.2,所述上踏步5.1的侧面设置有上踏步护罩5.3,所述下踏板5.2的侧面设置有下踏步护罩5.4,所述上踏步护罩5.3的下端布置在下踏步护罩5.4的上端内侧。这样,上踏步护罩5.3和下踏步护罩5.4采用“上包下”结构,即上踏步护罩与下踏步护罩配合的型面布置相对靠里,最大程度包覆下踏步护罩。此外,该结构布置可以减小上踏步护罩、下踏步护罩的相对间隙,有利于防止前轮行驶过程中带出的泥水从两者间隙飞溅到下踏步上。
[0035]
如图2所示,所述后挡泥板4的上设置有防飞溅罩盖7。所述防飞溅罩盖7内侧设置有带绒毛的衬板8。防飞溅罩盖采用带绒毛衬板,吸收泥水和小石子飞溅带来的能量,防止泥水和小石子再次飞溅,影响其他道路使用者。
[0036]
如图3所示,所述内上挡泥板2的中部设置有可拆卸的挡盖9。本实施例的内上挡泥板为整体式结构,结构简单、可靠,在内上挡泥板增加一个挡盖,可打开操作,提升举升油缸的装配工艺性及维修方便性。
[0037]
如图5所示,所述内上挡泥板2上设置有前软挡泥皮6,所述前软挡泥皮6用于遮盖上踏步护罩5.3。这样,内上挡泥板布置前软挡泥皮用于遮盖上踏步护罩,有效地遮挡轮胎直接飞溅的泥水。
[0038]
如图6~7所示,所述轮罩1的下方设置有翻边1.1,所述翻边1.1用于包覆内上挡泥板2的外侧边。轮罩的翻边将内上挡泥板外侧翻边包覆,在保证外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避免泥水从两者间隙处往内侧结构飞溅,避免局部泥水堆积,影响整车外观品质。
[0039]
如图8所示,所述纵向挡泥板3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有孔铝箔层3.1、硅酸铝棉层3.2、pe膜层3.3、pe麻纤板层3.4、以及无孔铝箔层3.5。本实施例的纵向挡泥板优化布置结构,延伸至满足布置要求的最前端,最大程度遮挡泥水及水雾往内侧发动机处飞溅,另外纵向挡泥板增加吸音材质硅酸铝棉层,吸收发动机振动及轮胎行驶过程中传向驾驶室的噪音,降低驾驶室内外侧的噪音分贝,提升整车品质。
[0040]
如图9所示,所述上踏步护罩5.3的下方倾斜设置有导流板5.5。这样,上踏步护罩在下端设计导流板作为斜导向结构,将从上踏步护罩与内上挡泥板配合缝隙飞溅到上踏步护罩的水气在往下流的过程中,顺着导向型面流入下护罩内侧,进一步避免泥水堆积或流到下踏步护罩上,保证车辆在雨天行驶时的整车侧面外观品质,同时保证乘员上下车的舒适性。
[0041]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其余未详细说明的为现有技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