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61641发布日期:2021-03-23 10:53阅读:77来源:国知局
农田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农田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农业中,机械化和智能化越来越普及。在育种、栽培、收货阶段,都需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对作物进行检测,进而了解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情况,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病虫害,提高产量。

普遍的病虫害检测手段是在农田间架设监测站,通过拍摄农田图片进行分析,以了解农田、作物的生长情况,然而监测站覆盖范围小,如果要检测大面积的地块,需要架设多个监测站,其设备成本会成倍提高,并且由于其长期架设于田间,维护成本也较高,而且无法精确获取每一株作物的生长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农田监测车应运而生。农田监测车上安装有用于监测作物生长情况和病虫害情况的监测装置,其可以在农田中行走的过程中监测到每株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情况。但是现有的农田监测车上的监测装置的位置固定,不能适用于不同高度的作物和作物的不同高度,因而其适用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监测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农田监测车上的监测装置的位置固定,不能适用于不同高度的作物和作物的不同高度,因而其适用性不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田监测装置包括第一监测组件、升降组件和行走机构;

所述第一监测组件安装在所述升降组件的动力端上,用于监测作物,所述升降组件的动力端能够上升或者下降,以带动所述第一监测组件上升或者下降;

所述升降组件安装在所述行走机构上,所述行走机构能够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监测组件和所述升降组件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农田监测装置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第一监测组件、升降组件和所述行走机构均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接收工作指令,并根据工作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监测组件、升降组件和所述行走机构工作,且所述控制组件能够接收所述第一监测组件监测到的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农田监测装置还包括第二监测组件;

所述第二监测组件安装在所述行走机构的侧壁上并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第二监测组件用于监测位于所述第二监测组件前方的环境信息,所述控制组件能够接收所述第二监测组件监测到的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农田监测装置还包括测位组件;

所述测位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监测组件上方并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测位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农田监测装置的位置信息,所述控制组件能够接收所述测位组件测得的位置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农田监测装置还包括遥控组件,所述遥控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用于向所述控制组件发送工作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监测组件包括相机,所述第二监测组件包括摄像单元和/或测距单元;所述遥控组件包括显示单元;

所述控制组件能够接收所述第一监测组件拍摄到的信息、所述第二监测组件拍摄到的信息和/或测得的信息,以及,所述测位组件测得的位置信息,且所述控制组件能够将其接收到的信息发送给所述遥控组件,所述遥控组件用于接收所述控制组件发送的信息,并将信息通过所述显示单元显示出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监测组件与所述升降组件的动力端之间安装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能够自转,以带动所述第一监测组件转动;

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控制组件能够根据其接收的工作指令控制所述转动组件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固定件、旋转驱动件和转动件;

所述固定件安装在所述升降组件的动力端上,所述旋转驱动件安装在所述固定件上,且所述旋转驱动件的动力端与所述转动件连接;

所述转动件与所述固定件转动连接,所述转动件能够在所述旋转驱动件的驱动下,在所述固定件上自转;

所述第一监测组件安装在所述转动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农田监测装置还包括顶板、底板和至少一个侧板,所述侧板安装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

所述底板安装在所述升降组件的动力端上,所述第一监测组件安装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并位于所述侧板的一侧;

所述侧板上设置有窗口,所述第一监测组件能够透过所述窗口监测作物;

所述测位组件安装在所述顶板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侧板为一个,且在所述行走机构的行进方向上,所述侧板位于所述第一监测组件的前方;

所述顶板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向下倾斜的挡板,且所述挡板从上到下朝向远离所述顶板的方向倾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田监测装置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田监测装置包括第一监测组件、升降组件和行走机构。第一监测组件安装在升降组件的动力端上,升降组件安装在行走机构上。当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田监测装置监测农田中的作物时,可以利用该农田监测装置中的行走机构在农田间移动,从而可以带动第一监测组件和升降组件到达农田间的每株作物处。在此过程中,第一监测组件可以依次对每株作物进行监测,从而便于工作人员了解农田中的每株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情况。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田监测装置中的第一监测组件是安装在升降组件的动力端上的,因而第一监测组件所在位置处的高度可以通过升降组件的动力端的升降而发生变化,从而可以适用于不同高度的作物和作物的不同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田监测装置利用升降组件可以调节第一监测组件的离地高度,从而使得该农田监测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作物和作物的不同高度,其适用性得到了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农田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农田监测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农田监测装置中的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第一监测组件;2-升降组件;3-小车;30-行走机构;31-把手;32-盖板;4-控制组件;40-云基站;5-第二监测组件;50-摄像单元;51-测距单元;6-测位组件;7-遥控组件;8-转动组件;80-固定件;81-旋转驱动件;82-转动件;83-连接件;90-顶板;900-挡板;91-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农田监测装置包括第一监测组件1、升降组件2和行走机构30。第一监测组件1安装在升降组件2的动力端上,用于监测作物,升降组件2的动力端能够上升或者下降,以带动第一监测组件1上升或者下降。升降组件2安装在行走机构30上,行走机构30能够移动,以带动第一监测组件1和升降组件2移动。

当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农田监测装置监测农田中的作物时,可以利用该农田监测装置中的行走机构30在农田间移动,从而可以带动第一监测组件1和升降组件2到达农田间的每株作物处。在此过程中,第一监测组件1可以依次对每株作物进行监测,从而便于工作人员了解农田中的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情况。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农田监测装置中的行走机构30可以按照规划的路径在农田间行驶,从而检测整块农田中每株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情况,无需设立多个固定监测站,大大降低了设备成本,提高设备使用率。

相较于现有的监测站,本实施例提供的农田监测装置利用行走机构30可以灵活的带动第一监测组件1移动到每株作物处,进而可以对每株作物进行单一的监测。本实施例提供的农田监测装置不需对整片农田进行全面的覆盖监测,因而相较于现有的监测站,本实施例提供的农田监测装置体积更小,不仅可以灵活的获取每一株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情况,且设备成本和维修成本均较低。

又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农田监测装置中的第一监测组件1是安装在升降组件2的动力端上的,因而第一监测组件1所在位置处的高度可以通过升降组件2的动力端的升降而发生变化,从而可以适用于不同高度的作物以及作物的不同高度。

其中,不同高度的作物如种类相同但高度不同的作物、种类不同且高度相差很大的作物,以及处于不同生长阶段且高度会发生变化的同株作物。作物的不同高度如相同或不同作物的顶部、中部、中下部、根部等不同高度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农田监测装置利用升降组件2可以调节第一监测组件1的离地高度,从而使得该农田监测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作物和作物的不同高度,其适用性得到了提升。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农田监测装置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农田监测车上的监测装置的位置固定,不能适用于不同高度的作物和作物的不同高度,因而其适用性不高的技术问题。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农田监测装置还包括控制组件4。第一监测组件1、升降组件2和行走机构30均与控制组件4连接,控制组件4用于接收工作指令,并根据工作指令控制第一监测组件1、升降组件2和行走机构30工作,且控制组件4能够接收第一监测组件1监测到的信息。

控制组件4接收到的工作指令可以由工作人员或者其余设备发出。工作指令可以包括与第一监测组件1相关的采集控制信息、与升降组件2相关的升降控制信息,以及与行走机构30相关的运动控制信息,根据上述各项控制信息,控制组件4可以控制对应的组件执行工作指令。

图2中的各组件与控制组件4之间的箭头,分别代表各组件与控制组件4之间的信息传输方向。如图2所示,第一监测组件1还可以将其监测到的信息反馈给控制组件4,控制组件4还可以将其接收到的第一监测组件1监测到的信息发送给工作人员,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得知第一监测组件1监测到的信息,及时掌控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情况。

可以看出,第一监测组件1不仅可以接收控制组件4发送的采集控制指令,实现目标作物的信息采集,还可以将采集的信息回传给控制组件4。

在实际应用中,控制组件4可以为现有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或者单片机。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农田监测装置还包括第二监测组件5,第二监测组件5安装在行走机构30的侧壁上并与控制组件4连接,第二监测组件5用于监测位于第二监测组件5前方的环境信息,如图2所示,控制组件4能够接收第二监测组件5监测到的信息。

第二监测组件5用于监测行走机构30前方的环境信息,环境信息如该农田监测装置前方是否存在障碍物、该农田监测装置前侧面与地面之间的夹角是否有持续增加或者持续减小的趋势、作物近地面部分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情况等信息。

其中,若农田监测装置前方存在障碍物,则可以控制该农田监测装置绕行;若该农田监测装置在地面较平整的农田间行走,而农田监测装置的前侧面与地面之间的夹角有持续增加或者持续减小的趋势,则证明该农田监测装置整体朝某一方向持续倾斜并有侧翻的危险,此时可以停止农田监测装置的行进过程,通过人工干涉将农田监测装置调整至平稳状态。

可以看出,第二监测组件5可以通过监测行走机构30前方的环境信息,获得该农田监测装置行进过程中的前方的障碍物信息,以及获得该农田监测装置是否有侧翻危险的信息,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以避免该农田监测装置撞到障碍物或者侧翻,第二监测组件5有助于保护该农田监测装置。

其中,第二监测组件5可以将其监测到的信息反馈给控制组件4,控制组件4还可以将其接收到的第二监测组件5监测到的信息发送给工作人员,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得知第二监测组件5监测到的信息,及时判断该农田监测装置前方的路况,决策该农田监测装置的运动路径。继而工作人员可以向控制组件4发送运动控制信息,使得控制组件4控制行走机构30按照上述决策的运动路径行进。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农田监测装置还包括测位组件6,测位组件6安装在第一监测组件1上方并与控制组件4连接,测位组件6用于检测农田监测装置的位置信息,控制组件4能够接收测位组件6测得的位置信息。

测位组件6用于检测农田监测装置的位置信息,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实时获知该农田监测装置的位置。

其中,测位组件6可以包括天线和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简写为gps)接收机,天线设置于第一监测组件1的上方,且天线与接收机连接,gps接收机用于通过天线获得gps信息,该gps信息即为农田监测装置的位置信息。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农田监测装置还可以包括小车3,gps接收机可以设置于小车3的内部,便于收纳,提升第一监测组件1的空间利用率。

测位组件6中的天线安装在第一监测组件1的上方,可以防止信号被遮蔽,从而可以防止测位组件6的正常工作过程被影响。

进一步的,控制组件4还可以通过现有的云基站40和rtk(realtimekinematic,实时动态,简写为rtk)载波相位差分技术,获得rtk信息,并可以结合上述gps信息解算出农田监测装置的位置信息,该解算出的农田监测装置的位置信息相较于gps信息更加精准,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

可以看出,控制组件4还可以结合rtk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校准农田监测装置的位置信息。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农田监测装置还包括遥控组件7,遥控组件7与控制组件4连接,用于向控制组件4发送工作指令。

遥控组件7与控制组件4之间可以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遥控组件7用于向控制组件4发送工作指令,控制组件4接收到上述工作指令后会控制第一监测组件1、升降组件2和行走机构30分别按照工作指令工作。

遥控组件7与控制组件4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农田监测装置的工作过程的远程控制,从而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遥控组件7可以为遥控手柄或者遥控器。

其中,第一监测组件1包括相机;第二监测组件5包括摄像单元50或测距单元51,或者,第二监测组件5包括摄像单元50和测距单元51;遥控组件7包括显示单元。

控制组件4能够接收第一监测组件1拍摄到的信息、测位组件6测得的位置信息。且,当第二监测组件5包括摄像单元50或者测距单元51时,控制组件4能够接收第二监测组件5拍摄到的信息以及测得的信息;而当第二监测组件5包括摄像单元50和测距单元51时,控制组件4则能够接收第二监测组件5拍摄到的信息以及测得的信息。

其中,控制组件4能够将其接收到的所有信息发送给遥控组件7,遥控组件通过用于接收控制组件4发送的信息,并通过显示单元将信息显示出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监测组件5中的摄像单元50可以为fpv(firstpersonview,第一人称主视角,简写为fpv)设备中的摄像模块;测距单元51可以为激光雷达,进一步的,测距单元51可以为毫米波激光雷达。

由于第二监测组件5安装在行走机构30的侧壁上,第二监测组件5低于第一监测组件1,因而第二监测组件5中的fpv设备中的摄像模块可以用于检测作物的近地部分(如根部、叶片)的信息。此外,fpv设备中的摄像模块还可以用于检测农田监测装置的前方是否存在障碍物,并将障碍物信息通过控制组件4发送给遥控组件7,进而利用遥控组件7中的显示单元显示出来,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及时控制农田监测装置避障,提升农田监测装置的安全性。

而第二监测组件5中的激光雷达可以用于检测该农田监测装置前方是否存在障碍物,结合报警装置,可以及时报警,同样便于工作人员及时控制农田监测装置避障。此外,第二监测组件5中的激光雷达还可以用于测得地面与其自身的间距,根据该间距的变化,可以判断第二监测组件5是否逐渐远离或者靠近地面,从而可以判断该农田监测装置是否即将侧翻,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获知农田监测装置的状态。

基于第二监测组件5检测到的障碍物信息,工作人员可以决策出能够绕过障碍物的行驶路径,并可以通过遥控组件7向控制组件4发出运动控制信息,使得行走机构30能够在控制组件4的控制下按照上述行驶路径绕过障碍物继续行走。

为便于全面了解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情况,需设置多个相机对作物的各方面分别进行监测。对应的,第一监测组件1可以包括若干相机,若干相机包括红外相机、多光谱相机、高清相机,不同的相机用于采集不同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监测组件1中的相机不仅可以对作物拍摄照片,还可以摄录视频,且第一监测组件1可以将上述照片信息和视频信息处理后反馈给控制组件4,控制组件4接收到上述信息后再发送给遥控组件7,通过,遥控组件7可以将其接收到的信息再处理并通过显示单元显现出来。

在本实施例中,遥控组件7接收到的控制组件4发送过来的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监测组件1监测到的高清相机图传信息、第二监测组件5中的摄像单元50监测到的fpv图传信息、第二监测组件5中的测距单元51测得的距离信息,以及控制组件4基于rtk信息和gps信息解算出的农田监测装置的位置信息。

遥控组件7中的显示单元可以基于上述信息实时显示第一监测组件1的采集信息,并且根据农田监测装置的位置信息显示采集位置,还可以实时显示该农田监测装置的预设运动轨迹和实际运动轨迹,以提高用户体验感和实用性。

进一步的,遥控组件7还可以基于上述信息决策农田监测装置的移动操作、升降操作、转动操作、采集作物信息操作,并且将这些操作转化为工作指令后发送给控制组件4。

本实施例提供的农田监测装置还可以包括小车3,行走机构30为小车3中的行走部分,小车3内部可以设置有电池仓,电池仓用于收纳电池,电池用于为该农田监测装置中的需电力驱动的第一监测组件1、升降组件2等组件提供动力。如图1所示,电池仓上还可以设置有开口,开口处盖合有盖板32,打开盖板32即可放入或者取出电池,以便对电池充电或者更换电池,从而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小车3上还可以设置有把手31,把手31便于对该小车3进行移动和转场。

在本实施例中,行走机构30还可以包括履带底盘,履带底盘设置在小车3下方。相较于车轮底盘,履带底盘可以提升该农田监测装置的整体稳定性,防止该农田监测装置在泥泞的田间小路中翻倒或者无法行驶。

为进一步提高该农田监测装置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优选履带底盘的长度大于小车3其余部分的长度。

行走机构30还包括用于驱动履带底盘行走的动力部分,该动力部分与控制组件4连接。控制组件4接收到运动控制指令后,会控制该动力部分的工作状态,从而可以调整行走机构30的速度和方向,控制行走机构30按照决策好的路径行走。

其中,升降组件2可以为气动、电动或者油动的伸缩结构,控制组件4与升降组件2中的驱动部分连接。控制组件4可以根据其接收的升降控制指令控制升降组件2伸缩,从而可以控制升降组件2的动力端自动升降,并可以根据需求,将升降组件2的动力端升降到指定的高度。

可以看出,升降组件2能够在第一监测组件1无法监测到目标作物的信息时,调整第一监测组件1所在位置处的高度,进而能够将第一监测组件1调整到适合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组件2的动力端可以升到两米左右的位置,进而可以将第一监测组件1带动至两米左右的位置,使得第一监测组件1能够从作物的顶端去采集信息。

进一步的,升降组件2可以为中空结构,且升降组件2包括若干管状的子部件,相邻两子部件之间相互连接并相互嵌套。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组件4可以设置在小车3的内部。为合理规划布线,达到隐藏连线的效果,本实施例优选第一监测组件1与控制组件4之间的连接线、第二监测组件5中的天线与控制组件4之间的连接线、升降组件2与控制组件4之间的连接线都穿过升降组件2的中空部分与小车3内部的控制组件4连接。

如图3所示,第一监测组件1与升降组件2的动力端之间安装有转动组件8,转动组件8能够自转,以带动第一监测组件1转动。转动组件8与控制组件4连接,控制组件4能够根据其接收的工作指令控制转动组件8工作。

转动组件8用于调节第一监测组件1的视角,使得第一监测组件1能够对作物进行更全面的信息采集。其中,转动组件8可以在升降组件2的动力端上以升降组件2的中心轴为转轴自转,进而可以带动第一监测组件1绕升降组件2的中心轴转动。

转动组件8的转动角度没有限制,本实施例优选转动组件8能够自转的角度为100°,此时配合第一监测组件1自身的视角,第一监测组件1至少可以实现270°视角的信息采集。

进一步的,升降组件2为杆状,升降组件2可以竖直设置,转动组件8垂直安装在升降组件2的动力端上。此时转动组件8可以在水平面上自转,进而可以带动第一监测组件1在水平面上转动。

在实际应用中,转动组件8可以为现有的带有舵机的转盘,通过控制舵机可以使转盘转动。

其中,遥控组件7还可以向控制组件4发送转动控制指令。控制组件4与转动组件8中的驱动部分连接,控制组件4可以接收上述转动控制指令,并根据上述转动控制指令控制转动组件8的转动,提高第一监测组件1的监测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转动组件8包括固定件80、旋转驱动件81和转动件82。固定件80安装在升降组件2的动力端上,旋转驱动件81安装在固定件80上,且旋转驱动件81的动力端与转动件82连接。转动件82与固定件80转动连接,转动件82能够在旋转驱动件81的驱动下,在固定件80上自转。第一监测组件1安装在转动件82上。

旋转驱动件81可以为电机,转动件82和固定件80均可以为环形,转动件82可以转动连接在固定件80的内侧。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转动件82上可以安装有连接件83,第一监测组件1安装在连接件83上。具体的,连接件83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转动件82上,第一监测组件1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连接件83上。其中,第一监测组件1还可以通过卡接、焊接等连接方式安装在连接件83上。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83可以为条形,旋转驱动件81的动力端与连接件83的中心位置连接。连接件83可以在旋转驱动件81的驱动下转动,进而可以带动与连接件83连接的转动件82在固定件80内侧转动,同时,可以带动安装在连接件83上的第一监测组件1转动。

其中,固定件80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升降组件2的动力端上,固定件80可以随着升降组件2的动力端的升降而升降,进而可以带动第一监测组件1升降。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农田监测装置还包括顶板90、底板和至少一个侧板91,侧板91安装在顶板90和底板之间。底板安装在升降组件2的动力端上,第一监测组件1安装在顶板90和底板之间,并位于侧板91的一侧。侧板91上设置有窗口,第一监测组件1能够透过窗口监测作物。测位组件6安装在顶板90的上方。

顶板90、底板和侧板91可以共同组成一个半开放式的盒状结构,该半开放式的盒状结构用于支撑和容纳第一监测组件1,且可以对第一监测组件1起到防护作用。同时,该半开放式的盒状结构便于第一监测组件1的安拆过程,以及,相较于全封闭式的盒状结构,该半开放式的盒状结构的重量较轻,便于运输,不会对农田监测装置造成较大的负担。

其中,侧板91上的窗口使得该半开放式的盒状结构不会对第一监测组件1的视角造成阻碍,进而不会妨碍第一监测组件1的工作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顶板90可以对第一监测组件1起到防水作用,提升第一监测组件1的防水性能。进一步的,顶板90可以采用防水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侧板91为一个,且在行走机构30的行进方向上,侧板91位于第一监测组件1的前方。顶板90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向下倾斜的挡板900,且挡板900从上到下朝向远离顶板90的方向倾斜。

侧板91为一个,可以进一步的降低该半开放式的盒状结构的重量。而顶板90的左侧和右侧上设置的挡板900,可以对第一监测组件1起到防护作用,防止小车3在左右方向上倾倒时,第一监测组件1被撞坏。

其中,将行走机构30的移动方向视为前后方向,升降组件2的动力端的升降方向视为上下方向,则与前后方向垂直并与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为左右方向,顶板90的左侧和右侧即位于左右方向上。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农田监测装置具有以下效果:

1、第一监测组件1既可以通过升降组件2升降,又可以通过转动组件8在水平面上转动,且第一监测组件1能够用于监测空中的信息,第二监测组件5能够用于监测近地面的信息,因而本实施例提供的农田监测装置的检测范围较为广泛。

2、包括履带底盘的行走机构30能够在泥泞的田间小路之中穿梭,重心低,不易于倾倒。

3、本实施例提供的农田监测装置中的遥控组件7和控制组件4相互配合,可以实现远程遥控,工作人员无需进入田间,使用体验好。

4、控制组件4结合gps信息和rtk信息使得农田监测装置的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进而可精准定位病害位置,便于后续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