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围总成、车身结构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69273发布日期:2021-07-30 13:17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后围总成、车身结构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后围总成、车身结构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车辆(例如皮卡)的舒适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车辆的舒适性的决定因素当中,车内噪声是关乎整车舒适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车辆的后围总成是阻隔外部噪声传入车内的重要屏障,增加后围隔声性能,是提升nvh性能的关键。然而,目前大多数车辆(尤其是皮卡车型)的后排噪声普遍较差,受空间及结构限制,后地板及后侧围声学材料往往无法发挥作用,即便后窗玻璃加厚或采用隔声玻璃,但是仍然不能达到满意的隔声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后围总成,该后围总成能够增强隔声性能,降低车内噪声,提升nvh性能并且提升刚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围总成,所述后围总成用于安装至车辆地板,所述后围总成包括第一后围板、第二后围板以及填充件;所述第一后围板的中部与所述第二后围板的中部间隔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后围板靠近所述车辆地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后围板靠近所述车辆地板的一端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填充件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后围板和所述第二后围板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后围板的中部与所述第二后围板的中部之间的最大距离为l1,所述第一后围板靠近所述车辆地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后围板靠近所述车辆地板的一端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2,其中,l1≤l2。

可选的,所述第一后围板靠近车辆侧围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后围板靠近所述车辆侧围的一侧相互连接以形成侧连接部,所述侧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辆侧围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后围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后围板靠近车辆的内部,所述第一后围板靠近车辆侧围的一侧与所述车辆侧围焊接连接,所述第二后围板靠近所述车辆侧围的一侧与所述车辆侧围焊接连接或螺接。

可选的,所述填充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后围板和所述第二后围板的相向一面的膨胀胶片。

可选的,所述填充件包括聚氨酯发泡。

可选的,所述第二后围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后围板靠近车辆的内部,所述第二后围板设有加强筋结构。

可选的,所述加强筋结构包括多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多个所述凹槽沿车辆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所述第一后围板的中部与所述第二后围板的中部间隔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后围板靠近所述车辆地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后围板靠近所述车辆地板的一端之间具有间隙,再将所述填充件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后围板和所述第二后围板之间,使得所述填充件与所述第一后围板、所述第二后围板形成双层板结构。因此,在外部的噪声经过所述双层板结构时,噪声的能量被极大的消减,从而达到提升整车nvh性能的作用。另外,由于所述第一后围板靠近所述车辆地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后围板靠近所述车辆地板的一端之间具有间隙,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后围板和所述第二后围板分别与所述车辆地板刚性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后围板和所述第二后围板之间形成的空腔的截面积变大,从而增强后围总成的刚度,降低板件受到激励后的振动幅值,进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声压,抑制轰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身结构,所述车身结构包括车辆地板以及上述的后围总成,所述后围总成的第一后围板的底端与所述车辆地板连接,所述后围总成的第二后围板的底端与所述车辆地板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后围板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后围板的底端之间具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身结构。

所述车身结构、所述车辆与上述后围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后围总成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后围板,20-第二后围板,21-加强筋结构,30-填充件,40-车辆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后围总成用于安装至车辆地板40,所述后围总成包括第一后围板10、第二后围板20以及填充件30;所述第一后围板10的中部与所述第二后围板20的中部间隔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后围板10靠近所述车辆地板4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后围板20靠近所述车辆地板40的一端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填充件30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后围板10和所述第二后围板20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所述第一后围板10的中部与所述第二后围板20的中部间隔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后围板10靠近所述车辆地板4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后围板20靠近所述车辆地板40的一端之间具有间隙,再将所述填充件30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后围板10和所述第二后围板20之间,使得所述填充件30与所述第一后围板10、所述第二后围板20形成双层板结构。因此,在外部的噪声经过所述双层板结构时,噪声的能量被极大的消减,从而达到提升整车nvh性能的作用。另外,由于所述第一后围板10靠近所述车辆地板4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后围板20靠近所述车辆地板40的一端之间具有间隙,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后围板10和所述第二后围板20分别与所述车辆地板40刚性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后围板10和所述第二后围板20之间形成的空腔的截面积变大,从而增强后围总成的刚度,降低板件受到激励后的振动幅值,进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声压,抑制轰鸣。

为了能够尽可能地增加所述第一后围板10和所述第二后围板20之间形成的空腔的截面积,同时也能够尽可能地增强后围总成的刚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后围总成采用如下设计:所述第一后围板10的中部与所述第二后围板20的中部之间的最大距离为l1,所述第一后围板10靠近所述车辆地板4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后围板20靠近所述车辆地板40的一端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2,其中,l1≤l2。例如,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后围板10的中部与所述第二后围板20的中部基本呈相互平行状态,二者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第二后围板20靠近所述车辆地板40的一端逐渐地向远离所述第一后围板10的方向(即图1中的向左方向)倾斜,使得所述第一后围板10靠近所述车辆地板4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后围板20靠近所述车辆地板40的一端之间的最小距离l2大于l1,不仅增加了该后围总成的下部空腔的截面积,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后围总成的刚度以及稳定性。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l1也可以与l2相等,这时,所述第一后围板10和所述第二后围板20基本呈相互平行的状态。无论l2大于l1还是l2等于l1,本实用新型的后围总成相较于现有技术中l2等于0的后围结构(即所述第一后围板10靠近所述车辆地板4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后围板20靠近所述车辆地板40的一端连接在一起之后,再连接在所述车辆地板40上)而言,双层板结构中的空腔截面积变大,刚度增强,能够有效降低声压,抑制轰鸣。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后围板10、所述第二后围板20的侧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车辆侧围连接。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后围板10靠近车辆侧围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后围板20靠近所述车辆侧围的一侧相互连接以形成侧连接部,所述侧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辆侧围连接。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后围板10的侧部和所述第二后围板20的侧部先通过焊接、螺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侧连接部,在将所述侧连接部与所述车辆侧围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的好处是能够先将后围总成装配完毕,再实现与车身结构的装配,便于运输和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后围板20相对于所述第一后围板10靠近车辆的内部,所述第一后围板10靠近车辆侧围的一侧与所述车辆侧围焊接连接,所述第二后围板20靠近所述车辆侧围的一侧与所述车辆侧围焊接连接或螺接。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后围板10的侧部和所述第二后围板20的侧部并不直接连接在一起,这样的好处是,能够进一步增加双层板结构中的空腔截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填充件30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只要其能够形成阻尼以有效地衰减噪声的能量即可。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填充件30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后围板10和所述第二后围板20的相向一面的膨胀胶片。在装配时,首先在所述第一后围板10和所述第二后围板20的相向一面各自粘贴膨胀胶片,然后进行涂装,所述膨胀胶片在涂装的过程中受热膨胀,进而填充满所述第一后围板10和所述第二后围板20之间的空腔,以达到衰减噪声能量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填充件30采用聚氨酯发泡,将所述聚氨酯发泡直接填充在所述第一后围板10和所述第二后围板20之间,使得所述聚氨酯发泡、所述第一后围板10和所述第二后围板20共同形成双层板结构。

为了进一步提升后围总成的刚度,降低振动幅值,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后围板20相对于所述第一后围板10靠近车辆的内部(即,图1中,所述第二后围板20设置在所述第一后围板10的左边),所述第二后围板20设有加强筋结构21从而能够大大提升后围总成的刚度,降低振动幅值。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加强筋结构21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所述加强筋结构21包括多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多个所述凹槽沿车辆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后围总成采用上述的双层板结构:当外部的噪声达到所述第一后围板10,噪声的一部分被反射,剩下的部分则透射进入所述填充件30,直到遇到所述第二后围板20时再次被反射,声波在所述第一后围板10和所述第二后围板20之间反复传播,所述填充件30形成阻尼以将该声波的能量衰减,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后围总成具有良好的隔声性能,降低车内噪声,提高乘客舒适性。

另外,所述第一后围板10的底部和所述第二后围板20的底部分别与所述车辆地板40刚性连接,使得双层板结构的空腔截面积变大,双层板结构的刚度增强,降低板件受到激励后的振动幅值,能够有效降低声压,抑制轰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身结构,所述车身结构包括车辆地板40以及上述的后围总成,所述后围总成的第一后围板10的底端与所述车辆地板40连接,所述后围总成的第二后围板20的底端与所述车辆地板40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后围板10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后围板20的底端之间具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身结构。

所述车身结构、所述车辆与上述后围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