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板车立杆及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25657发布日期:2021-07-20 16:05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板车立杆及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板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滑板车立杆及滑板车。



背景技术:

滑板车作为一种娱乐和出行代步工具,具备操作方便、体积小、节省体力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欢迎,在代步方面有效地解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无车可坐的问题。

现有滑板车已经做到了整机轻便,且具有折叠功能,但是目前滑板车的折叠结构复杂,操作繁琐,且一般仅其立杆与踏板之间可折叠,其立杆本身不可折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滑板车使用时的灵活性及便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板车立杆,该滑板车立杆可以折叠,使用方便,且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滑板车立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和第二杆体的一端转动连接设置,且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相对的一端共同形成有空腔;第一卡接部,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上,并位于所述空腔内;转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杆体上,一端具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设于所述空腔内并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固定柱,所述第二卡接部上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固定柱嵌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滑板车立杆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部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体内壁相抵。

优选地,所述第二卡接部远离所述第一卡接部一端面上形成有凸起部,所述弹性件一端套在所述凸起部外。

优选地,所述第一杆体上形成有凸部,所述第二杆体一侧上贯穿形成有用于放置所述凸部的第一开槽,所述第一杆体对应部分的所述空腔设于所述凸部内。

优选地,所述转动件远离所述第二卡接部的一端具有手柄部,所述第二杆体上贯穿形成有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开口,所述手柄部从所述开口处伸出,转动所述手柄部,所述第二卡接部脱离所述第一卡接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杆体外壁上形成有第二凹槽,至少部分所述手柄部嵌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杆体一侧上贯穿形成有第二开槽,所述第二杆体上形成有插入所述第二开槽内的延伸部,所述滑板车立杆还包括将所述延伸部铰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上的转轴。

优选地,所述第一杆体靠近所述第二杆体的端面上形成有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二开槽侧壁相连接并设为两个,对应设于所述延伸部两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滑板车,包括所述滑板车立杆,还包括踏板及一端连接设置于所述踏板上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体固定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一种滑板车立杆,通过在第二杆体上设置转动件、在第一杆体上设置第一卡接部,并通过将转动件与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实现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的锁定固定,同时,由于转动件转动连接在第二杆体上,而第二杆体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杆体上,因此转动件的转动轴与第二杆体的转动轴不同轴,转动转动件,转动件与第一卡接部脱开,而第二杆体可相对第一杆体转动,从而实现实现立杆的折叠功能,使用方便,并且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滑板车的部分组件的示意图一。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滑板车的部分组件的俯视图。

图4为图3沿a-a剖开的剖视立体图。

图5为图4中c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优实施例中一种滑板车的部分组件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e处的放大图。

图10为图9中部分组件放大后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杆体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13为图4中d处的放大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滑板车的部分组件的示意图二。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第一杆体;11、凸部;12、第二开槽;13、斜面;20、第二杆体;21、开口;22、第一开槽;23、第二凹槽;24、延伸部;25、弹性件安装槽;26、限位柱安装孔;27、移动件限位块;30、空腔;40、第一卡接部;41、固定柱;50、转动件;51、手柄部;52、第二卡接部;521、第一凹槽;522、凸起部;60、弹性件;70、转轴;80、踏板;90、连接杆;111、连接板;1111、第二滑槽;112、侧板;1121、第一滑槽;113、底板;130、固定座;131、导向部;132、限位槽;133、固定板;140、连接轴;141、卡位环;150、推拉部;160、连接部;170、第二弹性件;180、铰接轴;190、支撑柱;200、转动组件;210、旋转件;211、第二手柄部;212、第三卡接部;220、移动件;221、第三凹槽;222、第四卡接部;223、一形孔;224、限位柱;225、第二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滑板车立杆,属于图1所示滑板车的组成部件,包括:第一杆体10、第二杆体20、第一卡接部40及转动件50。

其中,所述第一杆体10的一端和第二杆体20的一端转动连接设置,且所述第一杆体10和所述第二杆体20相对的一端共同形成有空腔30,且所述第二杆体20上贯穿形成有与所述空腔30相连通的开口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体10是滑板车立杆的下杆,所述第二杆体20是滑板车立杆的上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反之。

其中,所述第一卡接部40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10上,并位于所述空腔30内;所述转动件50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杆体20上,具体可以是铰接设置,所述转动件50一端具有手柄部51,另一端具有第二卡接部52,所述第二卡接部52设于所述空腔30内并与所述第一卡接部40卡接配合,转动所述手柄部51,所述第二卡接部52脱离所述第一卡接部40。

通过在第二杆体20上设置转动件50、在第一杆体10上设置第一卡接部40,并通过将转动件50与第一卡接部40卡接配合,实现第一杆体10与第二杆体20的锁定固定,同时,由于转动件50转动连接在第二杆体20上,而第二杆体20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杆体10上,因此转动件50的转动轴与第二杆体20的转动轴不同轴,转动转动件50,转动件50与第一卡接部40脱开,而第二杆体20可相对第一杆体10转动,从而实现实现立杆的折叠功能,使用方便,并且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部40为固定柱41,所述第二卡接部52上形成有第一凹槽521,所述固定柱41嵌于所述第一凹槽521内。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反之,所述第二卡接部52为固定柱41,所述第一卡接部40为具有所述第一凹槽521的固定块,所述固定柱41嵌于所述固定块内,将所述第一杆体10与所述第二杆体20锁定,转动所述手柄部51,所述固定柱41脱离所述固定块。或者,也可以设置成两个具有倒角的“l”形块相扣合等其他卡接配合形式。

考虑到所述转动件50存在受自身重力或外部震动等影响而发生转动的风险,所述滑板车立杆还包括弹性件60,具体地,所述弹性件60为弹簧,所述弹性件60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部52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体20内壁相抵。

为了避免所述弹性件60发生位移,从而进一步保证滑板车整车性能的稳定性,所述第二卡接部52还设有凸起部522,所述凸起部522形成于所述第二卡接部52远离所述第一卡接部40的端面上,所述弹性件60一端套在所述凸起部522外。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杆体10上形成有凸部11,所述第二杆体20一侧上贯穿形成有第一开槽22,所述凸部11放置在所述第一开槽22内,所述第一杆体10对应部分的所述空腔30设于所述凸部11内,具体地,所述凸部11可以设置成如图7所示的“u”形。通过设置凸部11,并将所述第一卡接部40放置在所述凸部11的空腔30中,能够缩短所述第一卡接部40与所述第二卡接部52之间的距离,便于所述第一卡接部40与所述第二卡接部52进行卡接配合。

由于所述手柄部51放置在所述第二杆体20内时,用户不方便操作手柄部51,而所述手柄部51露出于所述第二杆体20外时,所述手柄部51又容易在用户使用滑板车的过程中钩到用户,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柄部51从所述开口21处伸出,且所述第二杆体20外壁上形成有第二凹槽23,至少部分所述手柄部51嵌于所述第二凹槽23内。进一步地,所述手柄部51远离所述第二卡接部52的一端设置成翻边,方便用户操作手柄部5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板车立杆还包括转轴70,所述第一杆体10一侧上贯穿形成有第二开槽12,所述第二杆体20上形成有延伸部24,所述延伸部24插入所述第二开槽12内,所述转轴70将所述延伸部24铰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10上,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杆体10的一端和第二杆体20的一端的转动连接。为了保证所述第二杆体20能够顺利转动,可以在所述第一杆体10靠近所述第二杆体20的端面上削出两个斜面13,两个所述斜面13均与所述第二开槽12侧壁相连接,并对应设于所述延伸部24两侧。

考虑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弹性件60存在容易掉出的风险,请参阅图8-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更优的实施例,该更优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对所述弹性件60处的安装结构进行了优化。在该更优实施例中,将如图6所示的所述转动件50换成了如图10所示的转动组件200,该转动组件200包括旋转件210和移动件220,所述旋转件210铰接于所述第二杆体20上,一端具有第二手柄部211,另一端具有第三卡接部212。

所述移动件220设于所述空腔30内,包括第三凹槽221、第四卡接部222、一形孔223、限位柱224以及第二凸起部225,所述第三凹槽221形成于所述移动件220朝向所述固定柱41一侧上,所述固定柱41嵌于所述第三凹槽221内;所述第四卡接部222形成于所述移动件220朝向所述第三卡接部212一侧上,并位于所述第三卡接部212上方,优选为与所述第三卡接部212相贴合,转动所述第二手柄部211,所述第三卡接部212带动所述第四卡接部222上抬,所述移动件220脱离所述第一卡接部40,并向上移动;所述一形孔223形成于所述移动件220的本体内,所述一形孔223朝向远离所述固定柱41的方向延伸;所述限位柱224穿设于所述一形孔223内;所述第二凸起部225形成于所述移动件220远离所述固定柱41的端面上,所述弹性件60一端套在所述第二凸起部225外,作用于所述移动件220并使所述移动件220上移后得以复位。

对应地,所述第二杆体20还包括弹性件安装槽25、限位柱安装孔26以及移动件限位块27,所述弹性件安装槽25形成于所述第二杆体20朝向所述第一杆体10的一端并与所述空腔30相连通,所述弹性件60远离所述移动件220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弹性件安装槽25内,以稳固所述弹性件60的安装;所述限位柱安装孔26设为两个,对应形成于所述第二杆体20的两侧,所述限位柱224两端分别固定设在两个所述限位柱安装孔26中并受到所述一形孔223的限位作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手柄部211的转动受到限位,不至于因为所述第二手柄部211转动过度导致所述弹性件60掉落;所述移动件限位块27设置在所述旋转件210和移动件220之间,在所述移动件220上下移动时起到导向作用,避免所述移动件220移动过程中挪位,保证所述滑板车内部零件安装的稳定性。

请继续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滑板车,包括所述滑板车立杆,还包括踏板80及连接杆90,所述连接杆90一端连接设置于所述踏板80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体10固定连接。

为了使折叠方式更加灵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滑板车折叠机构,用户在折叠滑板车时,可以在立杆处进行折叠,也可以在立杆与所述踏板80之间进行折叠,请参阅图12-16,所述滑板车折叠机构包括所述踏板80及所述连接杆90,还包括固定座130、连接轴140以及推拉件。

其中,所述固定座130固定于所述踏板80上,所述固定座130形成有导向部131和两个限位槽132,两个限位槽132一一对应设于所述导向部131两端,所述连接杆90一端与所述固定座130转动连接设置。

其中,所述连接轴140穿设于所述连接杆90上,沿所述连接杆90轴向移动设置,所述连接轴140卡接于任一所述限位槽132内时,所述连接杆90与所述固定座130锁定。

其中,所述推拉件包括推拉部150以及连接部160,所述推拉部150移动设置于所述连接杆90上,所述连接部160连接所述推拉部150与所述连接轴140,移动所述推拉部150时所述连接部160带动所述连接轴140移出相应所述限位槽132,所述连接轴140一端沿所述导向部131滑动至另一所述限位槽132。

通过将连接轴140与连接杆90相连,并且连接杆90一端与固定座130铰接,当连接轴140处于限位槽132内时,连接杆90无法带动连接轴140转动,滑板车能够稳定地处于锁定状态,同时,通过在连接杆90上设置推拉件,并将推拉件与连接轴140连接,当滑板车需要折叠或展开时,只需要移动推拉件就能带动连接轴140移动,从而使连接轴140离开限位槽132进入导向部131,此时转动连接杆90即可实现滑板车折叠或展开,再将连接轴140放置于导向部131另一端的限位槽132内,实现滑板车的再次锁定,整个滑板车折叠机构结构简单,折叠便利,且锁定后牢固稳定,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130包括两个固定板133,所述连接杆90一端与两个所述固定板133转动连接设置,两个所述固定板133上均形成有所述导向部131和所述限位槽132,且所述连接轴140两端分别滑动设于两个所述导向部131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130也可以只由一个固定块组成,并处于所述踏板80长轴轴线上靠近前车轮的一侧,所述固定块形成有所述导向部131和所述限位槽132,所述连接杆90一端与所述固定块转动连接设置,所述连接轴140穿设于所述连接杆90上,沿所述连接杆90轴向移动设置,所述连接轴140的中部滑动设于所述导向部131上,所述连接部160设为两个,对应设于所述连接轴140两端,两个所述连接部160均与所述推拉部150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131为所述固定座130远离所述踏板80的一端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131也可以设为开槽。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滑板车折叠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170和铰接轴180,所述铰接轴180穿设于所述固定座130与所述连接杆90内,所述第二弹性件170具体为弹簧,所述第二弹性件170一端与所述连接轴14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铰接轴180连接,在所述第二弹性件170的作用下,所述连接轴140一端卡接固定至所述限位槽132内。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弹性件170另一端也可以不连接在所述铰接轴180上,改成连接在所述踏板80等其他部位上。

考虑到所述第二弹性件170可能会在所述连接轴140轴向上发生位置偏移,从而影响所述滑板车锁定机构的稳定,可以在所述连接轴140上开设如图8所示的卡位环141,所述第二弹性件170的与所述连接轴140连接的一端嵌于所述卡位环141内。

所述第二弹性件170可以设为一个,设于所述连接部160其中一侧,或者设为多个,分布于所述连接部160两侧,为了保证所述连接轴140的移动能够顺畅,所述第二弹性件170对所述连接轴140两端施加的力应均等,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60设于所述连接轴140中部,所述第二弹性件170设为两个,对应设于所述连接部160两侧。

所述连接杆90包括连接板111以及两个侧板112,两个所述侧板112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板111两侧端上,且两个所述侧板112一一对应设置于两个所述固定板133内侧,并与所述连接杆90一端转动连接设置,所述侧板112上形成有第一滑槽1121,所述限位槽132设置于所述导向部131的沿所述第一滑槽1121轴向的一侧,所述连接轴140穿设于所述第一滑槽1121内,所述连接板111上形成有第二滑槽1111,所述连接部160远离所述连接轴140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滑槽1111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132设于所述导向部131端部的下方。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132也可以设于所述导向部131端部的上方,此时可以将第二弹性件170以压缩状态安装在所述连接轴140与所述铰接轴180上,或者将所述第二弹性件170远离所述连接轴140的一端反向设置。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两个所述侧板112远离所述连接板111的一端连接设置底板113,通过设置底板113,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滑板车行驶过程中扬起的灰石泥浆等进入滑板车锁定机构内,造成部件移动不畅或卡死的情况,为所述滑板车的性能稳定提供了保障。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滑板车折叠机构还包括连接设置于所述固定座130上的支撑柱190,当滑板车展开时所述支撑柱190与所述连接杆90相抵,在展开状态下,所述支撑柱190分担了所述连接轴140的受力,使得该结构更加稳固,同时也延长了所述连接轴14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折叠滑板车时,若选择在所述立杆上进行折叠,只要转动所述手柄部51,使所述第一卡接部40与所述第二卡接部52之间的配合脱开,再转动所述第二杆体20即可,当需要展开滑板车时,转动所述第二杆体20,再转动所述手柄部51,使所述第一卡接部40与所述第二卡接部52重新卡接配合即可;若选择在所述立杆与所述踏板80之间进行折叠,只需要上移所述推拉部150,使连接轴140离开限位槽132进入导向部131,从而可以进行折叠,折叠好后,连接轴140在第二弹性件170的作用下进入导向部131另一端的限位槽132,完成锁定,当需要展开滑板车时,同理对推拉部150进行上移即可。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描述中,术语“上杆”、“下杆”、“上方”、“下方”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