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管柱、转向限位件、转向限位装置、转向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63267发布日期:2021-07-06 20:26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转向管柱、转向限位件、转向限位装置、转向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转向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转向管柱,一种转向限位件,一种转向限位装置,一种转向系统和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自动驾驶已经成为现在汽车的发展方向。在自动驾驶领域,线控转向作为转向系统发展的前沿趋势,在汽车行驶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线控转向系统是指取消了机械连接结构的转向系统,其优势在于:一方面降低了系统的复杂程度,另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响应性。
3.目前,保障线控转向系统安全性的措施一般都是在控制器层面以及控制算法方面。同时,线控转向系统由于取消了机械转向结构,其对于方向盘的转动没有了机械限制,就会使得线控转向系统存在方向盘可以随意转动的情况,使得驾驶员无法判定方向盘的转角。由于方向盘转动缺失了转动限位,其对于汽车驾驶就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4.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控转向限位装置,在该线控转向限位装置中,在转向轴套筒上设置有限位部件,限位部件可以将转向轴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自身的直线运动,限位部件在限位空间内运动,其受限位盘的限位,在限位部件限位后能够限制转向轴的转动。限位部件的移动距离与转向轴的旋转角度成正比,通过对限位部件的移动距离限定,就能够实现转向轴旋转角度的限定。然而,由于转向盘的输入扭矩较大,易使得转向管柱承受很大的轴向作用力,这将导致转向管柱存在发生溃缩,从而破坏转向管柱的较大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5.第一方面,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向管柱,该转向管柱在方向盘转动到极限位置时受到的轴向力较小,从而能够有效防止转向管柱的溃缩,并在实际使用中,该转向管柱能够与本申请第二方面中任意所述的转向限位件配合,以用于对方向盘进行限位,让驾驶员能够准确判断方向盘的转动角度,避免危险操作,保证人员和车辆的安全。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向管柱,该转向管柱包括管柱本体,所述管柱本体包括轴向通道,所述轴向通道用于容纳随转向轴转动并能够相对于转向轴轴向移动的限位块,所述轴向通道的通道壁的内周面上形成有螺旋延伸槽,所述螺旋延伸槽用于和限位块的径向导杆配合以在转向轴带动限位块转动时引导径向导杆沿着所述螺旋延伸槽移动以驱使所述限位块轴向移动。
7.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管柱本体的轴向通道的通道壁的内周面上形成有螺旋延伸槽,该转向管柱在实际使用中,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任意的转向限位件包括的限位块将容纳在轴向通道内,同时,限位块上的径向导杆和螺旋延伸槽配合,这样,方向盘带动转向轴转动时,转向轴将带动限位块转动,使得径向导杆沿着螺旋延伸槽移动,通过螺旋延伸槽对径向导杆的引导作用,使得限位块同时轴向移动,当径向导杆沿着螺旋延伸槽移动到止挡位置例如螺旋延伸槽的槽端壁或者下文所述的极限位置缓冲件处时,就表示方向盘
转动到极限位置,这样,通过螺旋延伸槽对限位块的引导和限位,可以将作用力主要沿着转向管柱的切线方向引导,并使得转向管柱在方向盘转动到极限位置时受到的轴向作用力明显减小,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转向管柱的溃缩,同时可以对方向盘进行限位,让驾驶员能够准确判断方向盘的转动角度,避免危险操作,保证人员和车辆的安全。
8.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延伸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槽。
9.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延伸槽延伸1

5圈。
10.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延伸槽内设置有在螺旋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的两个极限位置缓冲件,所述螺旋延伸槽的位于两个所述极限位置缓冲件之间的部分为径向导杆移动部,两个所述极限位置缓冲件分别用于对所述径向导杆的移动进行缓冲。
11.更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极限位置缓冲件能够沿着所述螺旋延伸槽的螺旋方向调整到设定位置。
12.更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延伸槽的槽底壁上形成有多个沿着螺旋方向间隔布置的贯穿定位孔,所述极限位置缓冲件能够分别定位到各个所述贯穿定位孔中。
13.第二方面,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向限位件,该转向限位件能够有效防止转向管柱的溃缩,并在实际使用中,该转向管柱能够与本申请第一方面中任意所述的转向管柱配合,以用于对方向盘进行限位,让驾驶员能够准确判断方向盘的转动角度,避免危险操作,保证人员和车辆的安全。
1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向限位件,该转向限位件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容纳在以上第一方面中任意所述的转向管柱的轴向通道内,并且所述限位块用于和转向轴装配以能够随所述转向轴转动并能够相对于转向轴轴向移动;所述限位块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径向导杆,所述径向导杆用于配合在以上第一方面中任意所述的转向管柱的螺旋延伸槽内以在转向轴带动限位块转动时径向导杆沿着螺旋延伸槽移动以驱使所述限位块轴向移动。
15.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限位块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径向导杆,这样,该转向限位件在实际使用中,限位块容纳在以上第一方面中任意所述的转向管柱的轴向通道内,径向导杆和螺旋延伸槽配合,并且限位块和转向轴装配以能够随所述转向轴转动并能够相对于转向轴轴向移动。这样,方向盘带动转向轴转动时,转向轴将带动限位块转动,使得径向导杆沿着螺旋延伸槽移动,通过螺旋延伸槽对径向导杆的引导作用,使得限位块同时轴向移动,当径向导杆沿着螺旋延伸槽移动到止挡位置例如螺旋延伸槽的槽端壁或者上文所述的极限位置缓冲件处时,就表示方向盘转动到极限位置,这样,通过螺旋延伸槽对限位块的引导和限位,可以将作用力主要沿着转向管柱的切线方向引导,并使得转向管柱在方向盘转动到极限位置时受到的轴向作用力明显减小,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转向管柱的溃缩,同时可以对方向盘进行限位,让驾驶员能够准确判断方向盘的转动角度,避免危险操作,保证人员和车辆的安全。
16.进一步地,所述径向导杆包括用于形状配合地位于螺旋延伸槽内的球体。
17.进一步地,所述径向导杆包括螺旋引导段,所述螺旋引导段用于形状配合地位于螺旋延伸槽内并能够沿着螺旋延伸槽移动。
18.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内形成有轴向通孔,所述轴向通孔用于装配转向轴,所述轴向通孔的内周面上形成有键槽和/或花键。
19.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包括引导轴段和轴向通孔,所述引导轴段用于连接转向轴;其中,所述引导轴段装配在所述轴向通孔内,并且所述轴向通孔的内表面和所述引导轴段之间设置有键槽配合结构,以使得所述限位块能够随所述引导轴段转动并能够沿着轴向移动。
20.另外,所述转向限位件包括转向轴,其中,所述限位块和所述转向轴装配,所述转向轴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限位块转动。
21.第三方面,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向限位装置,该转向限位装置能够有效防止转向管柱的溃缩,并且能够对方向盘进行限位,让驾驶员能够准确判断方向盘的转动角度,避免危险操作,保证人员和车辆的安全。
2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向限位装置,该转向限位装置包括:转向管柱,所述转向管柱包括管柱本体,所述管柱本体包括轴向通道;转向限位件,所述转向限位件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轴向通道内,所述限位块用于和转向轴装配以能够随所述转向轴转动并能够相对于转向轴轴向移动;其中,所述轴向通道的通道壁和所述限位块中的一者上形成有螺旋延伸槽,所述轴向通道的通道壁和所述限位块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径向导杆,所述径向导杆配合在所述螺旋延伸槽内;其中,所述限位块转动时,所述径向导杆和所述螺旋延伸槽之间能够相对移动以驱使所述限位块轴向移动。
23.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轴向通道的通道壁和限位块中的一者上形成有螺旋延伸槽,轴向通道的通道壁和限位块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径向导杆,径向导杆配合在螺旋延伸槽内,限位块转动时,径向导杆和所述螺旋延伸槽之间能够相对移动以驱使限位块轴向移动。这样,在实际使用中,方向盘带动转向轴转动时,转向轴将带动限位块转动,使得径向导杆沿着螺旋延伸槽移动,通过螺旋延伸槽对径向导杆的引导作用,使得限位块同时轴向移动,当径向导杆沿着螺旋延伸槽移动到止挡位置例如螺旋延伸槽的槽端壁或者上文所述的极限位置缓冲件处时,就表示方向盘转动到极限位置,这样,通过螺旋延伸槽对限位块的引导和限位,可以将作用力主要沿着转向管柱的切线方向引导,并使得转向管柱在方向盘转动到极限位置时受到的轴向作用力明显减小,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转向管柱的溃缩,同时可以对方向盘进行限位,让驾驶员能够准确判断方向盘的转动角度,避免危险操作,保证人员和车辆的安全。
24.进一步地,所述转向管柱为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所述的转向管柱,所述转向限位件为上述第二方面中任意所述的转向限位件。
25.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向系统,该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盘;以上第三方面中任意所述的转向限位装置;其中,所述方向盘连接有转向轴,所述限位块和转向轴装配。这样,如上所述的,可以有效防止转向管柱的溃缩,同时可以对方向盘进行限位,让驾驶员能够准确判断方向盘的转动角度,避免危险操作,保证人员和车辆的安全。
26.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以上第四方面所述的转向系统。这样,如上所述的,该车辆的安全性能得到有效提升。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向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的分解状态图;
29.图3是图2中的转向限位件的示意图;
30.图4是图2中的转向轴的横截面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
管柱本体,2

轴向通道,3

限位块,4

转向轴,5

通道壁,6

螺旋延伸槽,7

径向导杆,8

球体,9

轴向通孔,10

转向限位装置,31

限位块齿槽,32

限位块周向槽段,41

转向轴齿槽,42

转向轴周向凸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34]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转向管柱、转向限位件都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产品来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和进口。
[0035]
第一方面,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向管柱,该转向管柱包括管柱本体1,管柱本体1包括轴向通道2,轴向通道2用于容纳随转向轴4转动并能够相对于转向轴4轴向移动的限位块3,轴向通道2的通道壁5的内周面上形成有螺旋延伸槽6,螺旋延伸槽6用于和限位块3的径向导杆7配合以在转向轴4带动限位块3转动时引导径向导杆7沿着螺旋延伸槽6移动以驱使限位块3轴向移动。
[0036]
在该转向管柱中,由于管柱本体的轴向通道的通道壁的内周面上形成有螺旋延伸槽,该转向管柱在实际使用中,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任意的转向限位件包括的限位块将容纳在轴向通道内,同时,限位块上的径向导杆和螺旋延伸槽配合,这样,方向盘带动转向轴转动时,转向轴将带动限位块转动,使得径向导杆沿着螺旋延伸槽移动,通过螺旋延伸槽对径向导杆的引导作用,使得限位块同时轴向移动,当径向导杆沿着螺旋延伸槽移动到止挡位置例如螺旋延伸槽的槽端壁或者下文所述的极限位置缓冲件处时,就表示方向盘转动到极限位置,这样,通过螺旋延伸槽对限位块的引导和限位,可以将作用力主要沿着转向管柱的切线方向引导,并使得转向管柱在方向盘转动到极限位置时受到的轴向作用力明显减小,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转向管柱的溃缩,同时可以对方向盘进行限位,让驾驶员能够准确判断方向盘的转动角度,避免危险操作,保证人员和车辆的安全。
[0037]
另外,在该转向管柱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在通道壁5的内周面上形成螺旋延伸槽6,例如,一种方式中,螺旋延伸槽6可以在通道壁5的内周面上径向向外延伸,或者,另一种方式中,通道壁5的内周面形成有两个径向向内伸出的螺旋凸起,两个螺旋凸起间隔布置,这样,两个螺旋凸起之间将形成螺旋延伸槽6。
[0038]
另外,螺旋延伸槽6的横截面可以具有多种形状,例如,可以为矩形槽,或者可以为口大底小的梯形槽,或者为三角形槽,或者为半圆形槽。当为半圆形槽时,由于半圆形槽的内表面为平滑连续过渡的内弧面,这样,可以使得限位块的径向导杆的一端更易于沿着螺旋延伸槽6移动而避免出现局部卡滞。
[0039]
另外,在该转向管柱中,可以根据方向盘的转动圈数的实际需求来选定螺旋延伸槽6的螺旋延伸长度,例如,螺旋延伸槽6可以延伸1

5圈,优选地,螺旋延伸槽6可以延2

4圈,优选地,参考图1,螺旋延伸槽6可以延伸3圈。
[0040]
另外,当方向盘转动到极限位置时,为了进一步减缓转向管柱受到的径向力,螺旋
延伸槽6内设置有在螺旋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的两个极限位置缓冲件,螺旋延伸槽6的位于两个极限位置缓冲件之间的部分为径向导杆移动部,两个极限位置缓冲件分别用于对径向导杆7的移动进行缓冲。这样,当方向盘转动到极限位置时,径向导杆7将抵压接触极限位置缓冲件,以减缓径向导杆7的移动。
[0041]
当然,两个极限位置缓冲件可以分别设置在螺旋延伸槽6的两个末端位置处,或者,两个极限位置缓冲件可以分别设置在螺旋延伸槽6的距离两个末端一定距离的位置处。
[0042]
另外,为了提升该转向管柱的适用范围,以满足不同的车辆的转向需求,两个极限位置缓冲件能够沿着螺旋延伸槽6的螺旋方向调整到设定位置。例如,两个极限位置缓冲件可以分别调整到螺旋延伸槽6的两个末端位置处,或者,可以分别调整到螺旋延伸槽6的距离两个末端一定距离的位置处。
[0043]
极限位置缓冲件的调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例如,一种方式中,螺旋延伸槽6的槽壁上形成有多个沿着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定位孔,极限位置缓冲件可以分别设置在各个定位孔中以调整到不同设定位置,以调整螺旋延伸槽6的位于两个极限位置缓冲件之间的部分的延伸长度。或者,另一种方式中,极限位置缓冲件可以包括多个叠置的缓冲片,通过增减缓冲片的数量,也可以相应地调整螺旋延伸槽6的位于两个极限位置缓冲件之间的部分的延伸长度。
[0044]
另外,定位孔可以为贯穿轴向通道2的通道壁5的贯穿孔。例如,螺旋延伸槽6的槽底壁上形成有多个沿着螺旋方向间隔布置的贯穿定位孔,极限位置缓冲件能够分别定位到各个贯穿定位孔中。这样,可以在转向管柱的外部将极限位置缓冲件插装在贯穿定位孔中并伸入到螺旋延伸槽6内。
[0045]
另外,极限位置缓冲件可以不具有弹性,或者可以具有弹性,例如可以为橡胶弹性块或橡胶弹性柱,或者较薄的弹性金属片。因此,极限位置缓冲件可以具有多种结构,但不论采用何种结构,只要能够对径向导杆进行缓冲止挡并防止径向导杆越过即可。
[0046]
另外,该转向管柱可以仅为管柱本体1,或者,该转向管柱可以包括除管柱本体1之外的其他附件。
[0047]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向限位件,参考图3,该转向限位件包括限位块3,限位块3用于容纳在以上第一方面中任意所述的转向管柱的轴向通道2内,并且限位块3用于和转向轴4装配以能够随转向轴4转动并能够相对于转向轴4轴向移动;限位块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径向导杆7,径向导杆7用于配合在以上第一方面中任意所述的转向管柱的螺旋延伸槽6内以在转向轴4带动限位块3转动时径向导杆7沿着螺旋延伸槽6移动以驱使限位块3轴向移动。
[0048]
在该转向限位件中,由于限位块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径向导杆,这样,该转向限位件在实际使用中,限位块容纳在以上第一方面中任意所述的转向管柱的轴向通道内,径向导杆和螺旋延伸槽配合,并且限位块和转向轴装配以能够随所述转向轴转动并能够相对于转向轴轴向移动。这样,方向盘带动转向轴转动时,转向轴将带动限位块转动,使得径向导杆沿着螺旋延伸槽移动,通过螺旋延伸槽对径向导杆的引导作用,使得限位块同时轴向移动,当径向导杆沿着螺旋延伸槽移动到止挡位置例如螺旋延伸槽的槽端壁或者上文所述的极限位置缓冲件处时,就表示方向盘转动到极限位置,这样,通过螺旋延伸槽对限位块的引导和限位,可以将作用力主要沿着转向管柱的切线方向引导,并使得转向管柱在方向盘转动
到极限位置时受到的轴向作用力明显减小,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转向管柱的溃缩,同时可以对方向盘进行限位,让驾驶员能够准确判断方向盘的转动角度,避免危险操作,保证人员和车辆的安全。
[0049]
另外,该转向限位件中,径向导杆7可以具有多种形状,例如可以为弯曲杆或者为笔直杆,或者,径向导杆7配合在螺旋延伸槽6内的一端可以和径向导杆7的其他杆段具有相同的尺寸。
[0050]
或者,参考图2和图3,径向导杆7包括用于形状配合地位于螺旋延伸槽6内的球体8。这样,通过球体8的球形面,可以使得球体8可以更灵活地沿着螺旋延伸槽6移动,避免出现局部卡滞或卡顿。另外,球体8可以配合在上述的半圆形槽内,以形成球面配合。
[0051]
另外,在可选择的实施例中,径向导杆7包括螺旋引导段,螺旋引导段用于形状配合地位于螺旋延伸槽6内并能够沿着螺旋延伸槽6移动;例如,径向导杆的杆段的一端连接有长度稍大于杆段的直径的螺旋引导杆段,螺旋引导杆段可以形状配合地位于螺旋延伸槽6内并能够沿着螺旋延伸槽6移动,这样,就能够增大径向导杆7和螺旋延伸槽6之间的配合面积,使得径向导杆7的移动更平稳,进一步使得限位块3的轴向移动更平稳。
[0052]
另外,限位块3可以具有多种结构,例如,限位块3的一种实施例中,限位块3的轴向一端设置有轴向延伸杆,转向轴4的一端端面上形成有轴向延伸孔,轴向延伸杆伸入配合在轴向延伸孔中,这样,例如通过轴向延伸杆和轴向延伸孔之间的键槽和/或花键,转向轴4可以带动限位块3转动,通过在螺旋延伸槽6对径向导杆7的螺旋引导下,轴向延伸杆可以相对于轴向延伸孔向外轴向移动,以使得限位块3相对于转向轴4轴向移动,当然,在移动到极限位置时,轴向延伸杆还是伸入配合在轴向延伸孔中的。
[0053]
或者,限位块3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3,限位块3内形成有轴向通孔9,轴向通孔9用于装配转向轴4,轴向通孔9的内周面上形成有键槽和/或花键。这样,在实际使用中,转向轴4的一部分轴段可以伸入配合在轴向通孔9中,通过键槽和/或花键,转向轴4可以带动限位块3转动,通过在螺旋延伸槽6对径向导杆7的螺旋引导下,可以使得限位块3同时相对于转向轴4轴向移动。
[0054]
键槽和/或花键的一种结构可以参考图3和图4所示的结构,在图3中,键槽和/或花键可以包括啮合的限位块齿槽31和转向轴齿槽41,也就是,限位块3的轴向通道9的内周面上形成有限位块齿槽31,限位块齿槽31包括多个周向交替布置的齿和槽,相应地,转向轴4的外周面上也形成有转向轴齿槽41,也就是,转向轴齿槽41包括多个周向交替布置的齿和槽。
[0055]
另外,转向轴4的一部分周向表面形成为转向轴周向凸段42,而轴向通道9的一部分内周表面上形成有限位块周向槽段32,限位块周向槽段32和轴周向凸段42配合,以更易于使得限位块3相对于转向轴4轴向移动。
[0056]
另外,限位块3的再一种实施例中,限位块3包括引导轴段和轴向通孔9,引导轴段用于连接转向轴4;其中,引导轴段装配在轴向通孔9内,并且轴向通孔9的内表面和引导轴段之间设置有键槽配合结构,以使得限位块3能够随引导轴段转动并能够沿着轴向移动。在实际使用中,引导轴段和转向轴4例如可以通过联轴器连接,这样,转向轴4可以通过引导轴段来带动限位块3转动,通过在螺旋延伸槽6对径向导杆7的螺旋引导下,可以使得限位块3同时相对于引导轴段轴向移动。
[0057]
当然,引导轴段和轴向通孔9之间的键槽和/或花键也可以采用转向轴4和轴向通孔9之间的键槽和/或花键。
[0058]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转向限位件包括转向轴4,其中,限位块3和转向轴4装配,转向轴4转动时能够带动限位块3转动。例如,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转向轴4的一部分轴段可以伸入配合在轴向通孔9中。或者,限位块3的引导轴段和转向轴4例如可以通过联轴器连接。或者,限位块3的轴向一端设置的轴向延伸杆伸入配合在转向轴4的一端端面上形成的轴向延伸孔中。
[0059]
另外,该转向限位件可以仅为限位块3,或者,该转向限位件可以包括除限位块3之外的其他附件。
[0060]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向限位装置,参考图1示出的一种结构,该转向限位包括转向管柱和转向限位件,转向管柱包括管柱本体1,管柱本体1包括轴向通道2;转向限位件包括限位块3,限位块3位于轴向通道2内,限位块3用于和转向轴4装配以能够随转向轴4转动并能够相对于转向轴4轴向移动;其中,轴向通道2的通道壁5和限位块3中的一者上形成有螺旋延伸槽6,轴向通道2的通道壁5和限位块3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径向导杆7,径向导杆7配合在螺旋延伸槽6内;其中,限位块3转动时,径向导杆7和螺旋延伸槽6之间能够相对移动以驱使限位块3轴向移动。
[0061]
在该转向限位装置中,由于轴向通道的通道壁和限位块中的一者上形成有螺旋延伸槽,轴向通道的通道壁和限位块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径向导杆,径向导杆配合在螺旋延伸槽内,限位块转动时,径向导杆和所述螺旋延伸槽之间能够相对移动以驱使限位块轴向移动。这样,在实际使用中,方向盘带动转向轴转动时,转向轴将带动限位块转动,使得径向导杆沿着螺旋延伸槽移动,通过螺旋延伸槽对径向导杆的引导作用,使得限位块同时轴向移动,当径向导杆沿着螺旋延伸槽移动到止挡位置例如螺旋延伸槽的槽端壁或者上文所述的极限位置缓冲件处时,就表示方向盘转动到极限位置,这样,通过螺旋延伸槽对限位块的引导和限位,可以将作用力主要沿着转向管柱的切线方向引导,并使得转向管柱在方向盘转动到极限位置时受到的轴向作用力明显减小,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转向管柱的溃缩,同时可以对方向盘进行限位,让驾驶员能够准确判断方向盘的转动角度,避免危险操作,保证人员和车辆的安全。
[0062]
在该转向限位装置中,一种实施例中,限位块3的外表面上可以形成有螺旋延伸槽6,而轴向通道2的通道壁5上可以设置有径向导杆7。或者,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的,转向管柱为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所述的转向管柱,转向限位件为上述第二方面中任意所述的转向限位件。
[0063]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向系统,该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盘和一晒干第三方面中任意所述的转向限位装置10;其中,方向盘连接有转向轴4,限位块3和转向轴4装配。
[0064]
这样,如上所述的,可以有效防止转向管柱的溃缩,同时可以对方向盘进行限位,让驾驶员能够准确判断方向盘的转动角度,避免危险操作,保证人员和车辆的安全。
[0065]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以上第四方面所述的转向系统。这样,如上所述的,该车辆的安全性能得到有效提升。
[0066]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
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能够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