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38171发布日期:2021-10-08 18:47阅读:80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尤其涉及具备支撑发动机盖并使其能开关的铰链和对发动机盖从关闭位置朝向打开位置施力的减震器构件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2.已知现有一种前部车身结构,所述前部车身结构具备:发动机盖,具有发动机盖外板(以下简称外板)和安装于该外板的背面的发动机盖内板(以下简称内板);铰链,支撑发动机盖使其能对形成于车身的发动机舱上方的开口进行开关。
3.如果是搭载大型发动机盖的车辆,则发动机盖的打开操作会成为乘车人的负担。
4.在此,设置对发动机盖从关闭位置朝向打开位置总是施力的减震器构件,辅助乘车人打开发动机盖的操作。
5.专利文献1的车辆的前部结构具备:发动机盖,由外板和内板构成;铰链,固定于前围侧板,支撑发动机盖的后端部使其能绕水平轴摇动;减震器构件,对发动机盖从关闭位置朝向打开位置施力;其中,在减震器构件中,支柱塔经由托架支撑汽缸的基部(后端部)使其能绕水平轴摇动,并且内板的安装壁部经由托架支撑活塞杆的顶端部(前端部)使其能绕水平轴摇动。
6.发动机盖的左右两侧端部下方配设有构成车身侧壁部的左右成对设置的前翼子板(以下简称前翼子板)。然后,发动机盖和前翼子板之间形成有向前后延伸的边界部,即所谓的模缝部。
7.若因位置偏移而在该模缝部产生缝隙,则不仅外观性(美观)明显下降,而且雨水等可能从缝隙入侵发动机舱内。
8.为此,通常通过检查工序进行模缝调整,使得发动机盖和前翼子板之间的缝隙不会太大。
9.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008625号。


技术实现要素:

10.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一般来说,内板具有:前骨架部和后骨架部,在车宽方向上延伸;成对设置的侧骨架部,分别连结前骨架部和后骨架部在车宽方向上的两端部,上述骨架部与外板协作形成了环状的部分开放的部分闭口截面。另外,以确保发动机盖的刚性为目的,使侧骨架部等的车身主视图的截面形状为从外周端部的与外板的包边加工部分朝向内周侧延伸的平缓的曲面及平面所形成的大致u形截面形状或凹状截面形状,由此可以提高部分闭口截面的截面系数(截面积)。
11.因此,为提高发动机盖操作性而设置对发动机盖从关闭位置朝向打开位置施力的
减震器构件时,车辆的外观性可能会降低。
12.侧骨架部形成为上述结构,因此考虑到安装性,用于安装铰链的铰链安装部配置在侧骨架部的形成为大致水平状的下壁部,而考虑到连接接头的转动性(咬啮、干涉等),用于安装减震器构件的减震器安装部配置在侧骨架部的形成为大致铅直状的侧壁部。
13.即,由于减震器构件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前方的力被施加到侧骨架部的减震器安装部,因此,侧骨架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前方变形时,在发动机盖和前翼子板的模缝部会产生意料之外的缝隙,这一点令人担忧。
14.铰链安装部和减震器安装部的车宽方向位置不同时,可能导致缝隙进一步扩大。
15.另外,为了防止减震器构件的施力引起的侧骨架部的变形,可以在侧骨架部另设用于加强侧骨架部的刚性的加强构件。
16.但是,设置加强构件的话,为了确保发动机盖和前翼子板的模缝部的尺寸精度,需要至少对铰链安装部和减震器安装部之间的部分整体进行同样加强的加强构件,这会造成车身重量的增加和成本升高。
17.即,在不导致车身重量增加的情况下,要兼顾车辆的外观性和发动机盖的操作性并不容易。
1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兼顾车辆的外观性和发动机盖操作性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等。
19.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具备:舱,形成于车身前部且上部具有开口;发动机盖,具有外板和安装在该外板的背面的内板;铰链,支撑所述发动机盖使其能对形成于车身的上部开口进行开关;减震器构件,对所述发动机盖从关闭位置朝向打开位置施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具有:前骨架部,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后骨架部,在所述前骨架部的后方沿车宽方向延伸;成对设置的侧骨架部,分别连结所述前骨架部和后骨架部的车宽方向两端部,且具备用于安装所述铰链的铰链安装部和用于在所述铰链安装部的前方安装所述减震器构件的减震器安装部;其中,所述侧骨架部为从与外周端部的外板的包边加工部分朝向内周侧延伸的结构体,其在主视图中的截面形状大致呈u形或凹状,并具有凸状的第1加强筋部,所述第1加强筋部在所述结构体的车宽方向上向下方部分突出且在所述铰链安装部和减震器安装部的整体范围内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20.在该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中,所述内板具有:前骨架部,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后骨架部,在所述前骨架部的后方沿车宽方向延伸;成对设置的侧骨架部,分别连结所述前骨架部和后骨架部的车宽方向两端部,且具备用于安装所述铰链的铰链安装部和用于在所述铰链安装部的前方安装所述减震器构件的减震器安装部,因此,能在发动机盖形成格子状骨架部且分别配设侧骨架部铰链安装部和减震器安装部。
21.所述侧骨架部为从与外周端部的外板的包边加工部分朝向内周侧延伸的结构体,其在主视图中的截面形状大致呈u形或凹状,且具有凸状的第1加强筋部,所述凸状的第1加强筋部在所述结构体的车宽方向上向下方部分突出且在所述铰链安装部和减震器安装部整体的范围内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因此不用另外追加加强构件,以加强筋效果就能加强铰链安装部和减震器安装部之间的部分,且能抑制因减震器构件的施力而引起的侧骨架部的变形。由此,能不受减震器构件的施力的影响而确保发动机盖和前翼子板的模缝部的尺
寸精度。
22.根据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在所述第1加强筋部的前部的车宽方向外侧设置所述减震器安装部,在所述减震器安装部安装有供所述减震器构件安装且使其能转动的球形接头部。根据该技术方案,能维持减震器构件的转动性能并安装球形接头部。
23.根据本发明第3、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所述侧骨架部具有凸状的第2加强筋部,所述凸状的第2加强筋部在所述第1加强筋部的车宽方向外侧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向下方突出。根据该技术方案,不用另外追加加强构件就能高效地加强侧骨架部的刚性。
24.根据本发明第5、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在俯视图中,所述减震器构件的至少一部分配设在所述第1加强筋部和第2加强筋部之间。
25.根据该技术方案,能通过使减震器构件和内板分离开而增强吸收冲击的性能,并能提高保护行人的性能。
26.根据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所述侧骨架部从其后端部到所述减震器安装部整体的范围内车宽方向尺寸逐渐变小,所述第1、第2加强筋部在车宽方向上的间隔越靠近前方越狭窄,且所述第1、第2加强筋部通过前端部连结。根据该技术方案,通过缩小第1、第2加强筋部在车宽方向上的间隔,由此利用加强筋效果确保车宽方向尺寸小的部分的刚性。
27.根据本发明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所述侧骨架部在所述减震器安装部的前侧具有上下尺寸比其他部位小的脆弱部。根据该技术方案,能使脆弱部和后方部分的刚性差明显,碰撞时能通过脆弱部的山状弯折来吸收冲击,且能抑制发动机盖维持着原本的形状向后方移动而与挡风玻璃接触。
28.根据本发明第9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在所述侧骨架部设有用于加强所述减震器安装部的加强构件。根据该技术方案,能利用减震器安装部的加强构件使脆弱部和后方部分的刚性差更加明显。
29.发明效果本发明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通过在铰链安装部和减震器安装部的范围内设置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加强筋部,从而能兼顾车辆的外观性和发动机盖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30.图1为具有实施例1涉及的前部车身结构的车辆的前侧斜视图;图2为图1的ii-ii线截面图;图3为省略外板的发动机盖的上侧俯视图;图4为发动机盖的左侧部分的下侧俯视图;图5为图4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6为从左前方看第1,第2加强筋部周边区域的斜视图;图7为从右前方看第1,第2加强筋部周边区域的斜视图;图8为图5省略了内板和减震器构件后的图;图9为图5的ix-ix线截面图;
图10为图5的x-x线截面图;图11为图5的xi-xi线截面图;图12为图5的xii-xii线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基于附图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实质上只是示例,无限制本发明、其适用物或其用途的意图。
32.实施例1以下基于图1~图12就本发明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
3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1涉及的车辆v具有发动机盖1,所述发动机盖1形成于供乘车人乘入的座舱c前方且开关自由地覆盖发动机舱r的上方。发动机舱r由如下构件划分的空间构成:前保险杠2,配置在车身前端部;左右成对设置的前翼子板(以下简称为前翼子板, front fender panel)3,分别从所述前保险杠2的左右两端部向后方延伸;前围板(省略图示),支撑挡风玻璃4的下端且构成座舱的前壁。发动机盖1的车宽方向端部与前翼子板3的上端部的边界部分形成有向前后延伸的模缝部5。在以下说明中,分别以图中箭头f方向为前方,箭头l方向为左方,箭头u方向为上方。
34.发动机盖1具备如下构件等:发动机盖外板(以下简称为外板)10,构成外观设计;发动机盖内板(以下简称为内板)20,安装在所述外板10的背面;左右成对设置的铰链30,支撑发动机盖1使其能对发动机舱r的上部开口进行开关;左右成对设置的减震器构件40,对发动机盖1从关闭位置朝向打开位置施力。该发动机盖1是左右对称结构,因此以下主要就左侧的结构进行说明。
35.就外板10进行说明。
36.比如,将0.65mm左右的钢铁制板材压制加工为向上方突出的截面大致弯曲状从而成型为外板10。如图2,图12所示,外板10与内板20相对配置,并且以外板10的外周缘部夹住内板20的外周缘部的方式,利用包边加工与内板20接合,形成包边加工部分7。
37.接下来,就内板20进行说明。
38.比如,将0.50mm左右的钢铁制板材压制加工成型为内板20。如图3,图4所示,内板20一体包括如下等:前骨架部21,与外板10的前端部相对应且向左右延伸;后骨架部22,与外板10的后端部相对应且向左右延伸;左右成对设置的侧骨架部23,分别连结前骨架部21和后骨架部22的左右两端部且向前后延伸;7根内骨架部24,在成对设置的侧骨架部23之间连结前骨架部21和后骨架部22且向前后延伸。前骨架部21、后骨架部22以及成对设置的侧骨架部23与外板10协作,形成环状相连且部分开放的部分闭口截面。
39.如图2所示,前骨架部21向下方隆起。
40.如图3,图4所示,前骨架部21的车宽方向中央部设有锁扣29和加强件50。大致呈u形的锁扣29能与设置在车身侧的闭锁(省略图示)啮合且从前骨架部21向下方突出。加强件50是赋予外板10的前端部分拉伸刚度的构件。
41.比如,将0.50mm左右的大致矩形钢铁制板材压制加工成型为加强件50。该加强件50具备从前端部及后端部延设的复数个脚部,这些脚部通过焊接接合于前骨架部21的上侧面。
42.如图2,图3所示,加强件50的上侧面配设有复数个圆柱形的密封剂51。密封剂51由热固性环氧树脂(epoxy)类合成树脂粘合剂例如胶黏密封剂构成,填充于外板10与加强件50的对贴面。外板10受到向下的载荷时,载荷经由复数个密封剂51和加强件50传递至前骨架部21(内板20)。
43.后骨架部22向下方隆起。后骨架部22的车宽方向中间部设有与前骨架部21连结的7根内骨架部24。这些内骨架部24朝前后方向呈直线状延设,并分别形成为大致帽状的截面。内骨架部24和外板10的对贴面填充有复数个密封剂51。
44.如图3~图7,图9~图11所示,侧骨架部23从与外板10的包边加工部分7向朝向内周侧延伸的下方隆起,具体地,在主视图中为截面大致呈u形,并且从前骨架部21的左端部(车宽方向端部)到后骨架部22的左端部整体的范围内朝向后方延伸设置。侧骨架部23包括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截面呈弯曲凸状的第1加强筋部23a、在所述第1加强筋部23a的左方(车宽方向外侧)向前后延伸的截面弯曲凸状的第2加强筋部23b、形成于侧骨架部23的前后方向中间部的脆弱部23c等。
45.如图4~图7所示,第1,第2加强筋部23a,23b在侧骨架部23的后半部分分别配设在车宽方向内侧端部分和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分。
46.第1加强筋部23a从后骨架部22与侧骨架部23的连结附近位置到脆弱部23c的后侧附近位置整体的范围内向下方凹入形成。
47.第2加强筋部23b与第1加强筋部23a相同,从后骨架部22与侧骨架部23的连结附近位置到脆弱部23c的后侧附近位置整体的范围内向下方凹入形成。
48.配置该第2加强筋部23b使得其前端部分与第1加强筋部23a的前端部分交汇构成交汇部23d,且越往后侧其与第1加强筋部23a在车宽方向上的距离越大。即,后骨架部22的后半部分越往前侧车宽方向尺寸越小且截面形成为曲面形状。
49.为了在车辆正面碰撞时吸收冲击荷载,脆弱部23c的刚性比脆弱部23c的前后区域低。具体而言,如图6,图7所示,进行设定使得在侧骨架部23形成向左右延伸的楔状的凹入部作为脆弱部23c,在外板10与侧骨架部23形成的闭口截面的高度方向上,脆弱部23c部分的上下尺寸比前后的区域部分的上下尺寸小。
50.另外,如图3~图7所示,在脆弱部23c的后侧附近部分形成有第1,第2加强筋部23a,23b的前端部交汇的交汇部23d。
51.然后,如图3,图8,图11所示,在该交汇部23d的上侧面侧配设有沿着交汇部23d的形状的板状的第1加强构件27。因此,车辆正面碰撞时,脆弱部23c成为起点,发动机盖1山状弯折变形吸收冲击荷载,减少传递到座舱侧的载荷并且抑制发动机盖1保持着原本的形状向后方移动而与挡风玻璃4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内骨架部24也在与脆弱部23c相对应的前后方向上位置处分别设有楔状的脆弱部。
52.接下来,就铰链30进行说明。
53.铰链30配设在侧骨架部23的后端部分。如图5~图7所示,截面大致l形状的铰链30被前后成对设置的螺栓b1固定在形成于侧骨架部23的第1,第2加强筋部23a,23b之间的平坦状的铰链安装部25。如图9所示,在铰链安装部25的上侧面侧配设有向前后延伸的板状第2加强构件28。在第2加强构件28的上侧面预先接合有能紧固螺栓b1的螺母n1。
54.金属制铰链托架31经由前后成对设置的螺栓b2紧固固定于车身侧构件、比如悬架
支座(省略图示)的上端部。
55.如图7所示,铰链30配置于铰链托架31的车宽方向内侧,被枢转支承且绕被铰链托架31支撑且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轴33转动自如。
56.接下来,就减震器构件40进行说明。
57.在俯视图中,减震器构件40配设于铰链30的前侧且在车宽方向外侧,除前端部分外,配置在第1,第2加强筋部23a,23b之间。
58.该减震器构件40的主要构成要素为:有底圆筒状的汽缸41、一部分插入汽缸41内且能在轴线方向上进退的活塞杆42。
59.减震器构件40是空气弹簧式减震器,利用密封在汽缸41中的气体的反作用力,总是对活塞杆42向伸长方向,即所谓的对发动机盖1进行打开操作的方向施力。
60.汽缸41的基端即后端部经由减震器托架44被车身支撑。如图12所示,金属制减震器托架44被前后成对设置的螺栓b3紧固固定于构成向前后延伸的闭口截面的裙板构件(裙板加强件)6的上端部。汽缸41的后端部被枢转支承,且绕被减震器托架44支撑且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轴(省略图示)转动自如。
61.如图11所示,活塞杆42的前端部经由球形接头部43与侧骨架部23连结且转动自如。球形接头部43以与上下方向呈大致45
°
倾斜的角度紧固固定于第1,第2加强筋部23a,23b的前端部交汇的交汇部23d的左侧壁部(车宽方向外侧壁部)处形成的减震器安装部26。在减震器安装部26中,在设置于交汇部23d的第1加强构件27的上侧面预先接合有能紧固球形接头部43的螺栓部43a的螺母n2。
62.接着,就车辆v的前部车身结构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63.根据该前部车身结构,内板20具有:前骨架部21,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后骨架部22,在前骨架部21的后方沿车宽方向延伸;成对设置的侧骨架部23,分别连结前骨架部21和后骨架部22的车宽方向两端部并且具备用于安装铰链30的铰链安装部25和用于在铰链安装部25的前方安装减震器构件40的减震器安装部26,因此,能在发动机盖1形成格子状骨架部且在侧骨架部23分别配设铰链安装部25和减震器安装部26。侧骨架部23为从与外周端部的外板10的包边加工部分7朝向内周侧延伸的结构体,其在主视图中的截面形状大致呈u形且在所述结构体的车宽方向上向下方部分突出,并且铰链安装部25和减震器安装部26之间部分地形成曲面形状且具备凸状的第1加强筋部23a,所述凸状的第1加强筋部23a在铰链安装部25和减震器安装部26的范围内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因此,不用另外追加其他加强构件,用加强筋效果就能加强铰链安装部25和减震器安装部26之间的部分,能抑制因减震器构件40施力而引起的侧骨架部23的变形。由此,能不受减震器构件40的施力的影响而确保发动机盖1和前翼子板3的模缝部5的尺寸精度。
64.在第1加强筋部23a的前部(交汇部23d)的车宽方向外侧设置减震器安装部26,在减震器安装部26安装有供减震器构件40安装且使其能转动的球形接头部43,因此能维持减震器构件40的转动性能并能安装球形接头部43。
65.侧骨架部23具有在第1加强筋部23a的车宽方向外侧向前后方向延伸且向下方突出的凸状第2加强筋部23b,因此不用另外追加其他加强构件就能有效地加强侧骨架部23的刚性。
66.减震器构件40的至少一部分在俯视图中配设在第1加强筋部23a和第2加强筋部
23b之间,因此能通过使减震器构件40和内板20分离开来提高吸收冲击的性能,并能提高保护行人的性能。
67.在侧骨架部23中,从其后端部到减震器安装部26整体的范围内车宽方向尺寸小,第1,第2加强筋部23a,23b在车宽方向上的间隔越往前方越狭窄,且第1,第2加强筋部23a,23b通过前端部连结。通过缩小第1,第2加强筋部23a,23b在车宽方向上的间隔,从而能利用加强筋效果确保车宽方向尺寸小的部分的刚性。
68.侧骨架部23在减震器安装部26的前侧具有上下尺寸比其他部位小的脆弱部23c,因此能使脆弱部23c和后方部分的刚性差明显,在碰撞时能通过脆弱部23c的山状弯折变形来吸收冲击,且能抑制发动机盖1保持着原本的形状向后方移动而与挡风玻璃4接触。
69.在侧骨架部23设置有用于加强减震器安装部26的第1加强构件27,因此能利用减震器安装部26的加强构件使脆弱部23c和后方部分的刚性差更明显。
70.接下来,就对所述实施方式做了部分变更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71.1〕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在侧骨架部23形成了第1,第2加强筋部23a,23b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至少通过在铰链安装部25和减震器安装部26的范围内设置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1加强筋部23a,就能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72.因此,当省略脆弱部23c时,第1加强筋部23a不止可以延伸设置至侧骨架部23的后半部分,还可以延伸设置到前半部分。
73.2〕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发动机盖1是左右对称结构且减震器构件40为左右成对设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若减震器构件40的施力充分满足发动机盖1的打开操作,则也可以只在侧骨架部23的一侧设置。
74.3〕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利用气压的空气弹簧式减震器构件4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至少可以是在打开操作方向上产生推力以用于辅助发动机盖1的打开操作即可,盘簧、油压等减震器也能适用,减震器构件的种类是任意的。
75.4〕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在主视图中为截面大致呈u形的侧骨架部23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至少能确保发动机盖刚性即可,也可以在主视图中是凹状截面形状结构体。
76.5〕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在不偏离本发明主旨的前提下,以对所述实施方式加以各种变更和/或组合各实施方式的方式来实施本发明,本发明也包括上述变更方式。
77.编号说明1发动机盖10外板20内板21前骨架部22后骨架部23侧骨架部23a第1加强筋部23b第2加强筋部23c脆弱部23d交汇部25铰链安装部
26减震器安装部27第1加强构件30铰链40减震器构件43球形接头部v车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