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踏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92021发布日期:2022-04-23 17:53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踏板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自行车踏板。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一种具有踏板轴和由踏板轴可旋转地支撑的主体部分的自行车踏板。


背景技术:

2.通常,自行车踏板是大多数自行车的基本组成部分,其用于将循环动力传递到自行车的传动系统。不同风格的自行车使用了为特殊目的(诸如,娱乐、越野自行车、公路赛车等)设计的不同踏板风格。典型地,自行车踏板包括踏板轴和踏板主体,其中,踏板轴在附接到传动系统的曲柄的端部处可旋转地支撑踏板主体。当骑车者通过踩踏踏板主体来驱动曲柄时,曲柄的旋转使自行车的一个或多个车轮旋转。


技术实现要素:

3.总体上,本公开针对用于人力车辆的自行车踏板的各种特征。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人力车辆”是指可以至少由人的驱动力来驱动的车辆,但是不包括仅使用除人力以外的驱动动力的车辆。特别地,仅将内燃机用作驱动动力的车辆不包括在人力车辆中。通常假定人力车辆是紧凑的轻型车辆,其常常不需要在公共道路上行驶的许可证。人力车辆上的车轮数量没有限制。人力车辆包括例如单轮脚踏车和具有三个以上车轮的车辆。人力车辆例如包括各种类型的自行车,诸如山地自行车、公路自行车、城市自行车、货运自行车和卧式自行车,以及电动辅助自行车(e-bike)。
4.鉴于已知技术的状态并且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行车踏板,该自行车踏板包括踏板轴、主体部分和端盖。踏板轴具有中心轴线。主体部分由踏板轴线绕中心轴线可旋转地支撑。主体部分具有踏板轴接收孔,踏板轴接收孔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沿着中心轴线接收踏板轴。端盖在第二开口处可调节地附接到主体部分,以调节踏板轴在踏板轴接收孔内相对于中心轴线在轴向方向上的位置。利用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可能调节主体部分相对于踏板轴的旋转扭矩。
5.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还包括设置到踏板轴的第一凸伸部。端盖相对于主体部分可调节,以调节第一凸伸部相对于主体部分在轴向方向上的位置。利用根据第二方面的自行车踏板,可能使用第一凸伸部来调节主体部分相对于踏板轴的旋转扭矩。
6.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根据第二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第一凸伸部包括第一o形环和突起中的至少一者。突起设置在踏板轴上。利用根据第三方面的自行车踏板,可能在踏板轴调节期间容易地移动第一突起。
7.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根据第三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第一凸伸部包括突起和第一o形环,并且第一o形环设置在突起上。利用根据第四方面的自行车踏板,可能将第一o形环固定到突起,使得第一o形环在踏板轴调节期间与踏板轴一起移动。
8.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根据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第
一o形环是密封环。通过根据第五方面的自行车踏板,可能密封自行车踏板的内部部分以免水和碎屑侵入。
9.根据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根据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还包括设置到踏板轴的第二凸伸部。端盖相对于主体部分可调节,以调节在轴向方向上第一凸伸部和第二凸伸部之间的距离。利用根据第六方面的自行车踏板,可能使用第二凸伸部来调节主体部分相对于踏板轴的旋转扭矩。
10.根据本公开的第七方面,根据第六方面的自行车踏板进一步构造成使得:自行车踏板包括保持部分,所述保持部分限制第二凸伸部在踏板轴接收孔内在轴向方向上朝向第一开口的运动。端盖相对于主体部分可调节,以相对于主体部分在轴向方向上朝向第二凸伸部调节第一凸伸部。利用根据第七方面的自行车踏板,可能固定第二凸伸部在踏板轴接收孔内的位置。
11.根据本公开的第八方面,根据第七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第二凸伸部包括第二o形环。利用根据第八方面的自行车踏板,可能容易地用第二凸伸部环绕踏板轴。
12.根据本公开的第九方面,根据第八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第二o形环是密封环。利用根据第九方面的自行车踏板,可能密封自行车踏板的内部部分以免水和碎屑侵入。
13.根据本公开的第十方面,根据第六方面至第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端盖相对于主体部分可调节,以使第一凸伸部接触第二凸伸部。利用根据第十方面的自行车踏板,可能通过调节端盖来调节主体部分相对于踏板轴的旋转扭矩。
14.根据本公开的第十一方面,根据第六方面至第十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第一凸伸部和第二凸伸部位于踏板轴接收孔内。利用根据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可能用第一凸伸部和第二凸伸部密封踏板轴接收孔。
15.根据本公开的第十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十一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端盖具有非圆柱形外表面,所述非圆柱形外表面至少部分地位于踏板轴接收孔的外部。利用根据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车踏板,可能使用端盖控制踏板轴相对于主体部分的间歇调节。
16.根据本公开的第十三方面,根据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非圆柱形外表面具有多边形形状。利用根据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车踏板,可能使用端盖控制踏板轴相对于主体部分的间歇调节。
17.根据本公开的第十四方面,根据第十二方面或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车踏板还包括附接到主体部分的至少一个胎面部。所述至少一个胎面部具有带有内表面的凹部,所述内表面至少部分地配合端盖的非圆柱形外表面。通过根据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车踏板,可能确保端盖处于期望的构造。
18.根据本公开的第十五方面,根据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胎面部包括:具有第一内表面的第一胎面部,第一内表面与端盖的非圆柱形外表面配合;和具有第二内表面的第二胎面部,第二内表面与端盖的非圆柱形外表面配合。通过根据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车踏板,可能确保端盖处于期望的构造。
19.根据本公开的第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踏板轴和踏板主体的自行车踏板。所述踏板轴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中间部和第一突起,所述第一突起相对于踏板轴的中心
轴线径向向外延伸。第一突起位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踏板主体由踏板轴绕中心轴线可旋转地支撑。踏板主体包括:主体部分,所述主体部分限定接收踏板轴的第二端部的踏板轴接收孔;和保持部分,所述保持部分限定在踏板轴接收孔外部的位置处接收踏板轴的中间部的踏板轴接收孔。在沿踏板轴的轴向方向观察时,第一突起相对于中心轴线径向向外延伸,以与保持部分的保持部至少部分地重叠。通过根据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车踏板,可能防止自行车踏板在使用期间从自行车曲柄断开。
20.根据本公开的第十七方面,根据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保持部分的保持部包括限定踏板轴接收孔的保持区段,并且在沿踏板轴的轴向方向观察时,保持区段与第一突起至少部分地重叠。通过根据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车踏板,可能防止自行车踏板在使用期间从自行车曲柄断开。
21.根据本公开的第十八方面,根据第十六方面或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保持部分包括至少一个缝隙,所述至少一个缝隙布置成提供要安装在踏板轴上的保持部分的径向膨胀。利用根据第十八方面的自行车踏板,可能容易地围绕踏板轴装配保持部分。
22.根据本公开的第十九方面,根据第十六方面至第十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保持部分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并且第一侧与第二侧分裂开,以将踏板轴接收孔围绕踏板轴的中间部定位。利用根据第十九方面的自行车踏板,可能容易地围绕踏板轴装配保持部分。
23.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十方面,根据第十六方面至第十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踏板轴具有相对于中心轴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突起,保持部分的踏板轴接收孔围绕踏板轴的中间部定位,并且中间部位于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之间。利用根据二十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可能使用保持部分容易地将断裂的踏板轴保持到自行车曲柄。
24.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十一方面,根据第二十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在踏板轴的轴向方向上观察时,第二突起相对于中心轴线径向向外延伸以与保持部分的保持部至少部分地重叠。利用根据第二十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可能使用保持部分容易地将断裂的踏板轴保持到自行车曲柄。
25.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十二方面,根据第十六方面至第二十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保持部分包括支撑部,保持部包括踏板轴接收孔,并且支撑部将保持部附接到主体部分。通过根据第二十二方面的自行车踏板,可能将保持部分件牢固地附接到主体部分。
26.再者,根据以下详细描述,所公开的自行车踏板的其他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以下详细描述结合附图公开了自行车踏板的优选实施例。
附图说明
27.现在参考形成了本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
28.图1是具有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自行车踏板的自行车曲柄臂的顶部透视图;
29.图2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踏板的俯视平面图;
30.图3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踏板的仰视平面图;
31.图4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踏板的内部立面图;
32.图5是示出了处于第一构造中的图1所示的自行车踏板从图2中的剖切线5-5剖切的侧视截面图;
33.图6是示出了图5所示的自行车踏板处于第二构造中的侧视截面图;
34.图7是从图5的中心部分获取的放大视图;
35.图8是从图6的中心部分获取的放大视图;
36.图9是示出了如图5所示的自行车踏板在骑车者施加载荷时的侧视截面图;
37.图10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踏板沿图2中的剖切线10-10剖切的侧视截面图;
38.图11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踏板的一部分穿过踏板轴的中心轴线剖切的放大截面透视图;
39.图12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踏板的顶部的分解顶部透视图;
40.图13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踏板底部的分解顶部透视图;
41.图14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踏板的另一分解顶部透视图;
42.图15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踏板的踏板轴的和保持部的分解顶部透视图;
43.图16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踏板的主体部分的分解顶部透视图;
44.图17是示出了图16所示的主体部分的一半的截面透视图;
45.图18是示出了安装有滑动轴承的图16所示的主体部分的一半的横截面透视图;和
46.图19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踏板的侧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47.现在将参考附图解释所选的实施例。根据本公开,对人力车辆领域(例如,自行车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提供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仅为了进行说明,而并不用于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和其等效方案所限定的发明。
48.首先参考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用于人力车辆的自行车踏板12。自行车踏板12包括踏板轴14。踏板轴14具有中心轴线ca。自行车踏板12还包括踏板主体16。踏板主体16由踏板轴14绕中心轴线ca可旋转地支撑。踏板轴14将踏板主体16连接到自行车曲柄臂18的外端部18a,使得踏板主体16构造成相对于自行车曲柄臂18绕踏板轴14的中心轴线ca旋转。自行车曲柄臂18的内端部18b构造成附接到人力车辆的传动系统,使得使用自行车踏板12旋转自行车曲柄18并引起人力车辆的一个或多个车轮旋转。
49.图5至图9、图14和图15更详细地示出了踏板轴14。如图所示,踏板轴14是细长杆,其具有沿中心轴线ca延伸的纵向长度。在此,踏板轴14具有第一端部20、第二端部22和中间部24。第一端部20、第二端部22和中间部24中的每一个沿着中心轴线ca定位。踏板轴14可以例如形成为由诸如碳钢或铬钼钢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单个部件。
50.第一端部20构造成附接到自行车曲柄臂18。更具体地,第一端部20构造成附接到自行车曲柄臂18的外端部18a。为了附接到自行车曲柄18,第一端部20包括外螺纹20a和曲柄附接孔20b中的至少一者。在此,外螺纹20a环绕第一端部20的周边,并且构造成旋入自行车曲柄臂18的外端部18a处的对应孔中。螺钉、螺母和螺栓或其他附接装置于是从外端部18a的相对侧拧入曲柄附接孔20b中。以这种方式,踏板轴14相对于自行车曲柄18可旋转地支撑踏板主体16,其中踏板主体16绕踏板轴14的中心轴线ca旋转。
51.第二端部22相对于中心轴线ca在轴向方向上位于踏板轴14的与第一端部20相对的相对侧。如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第二端部22构造成滑动到踏板主体16中,以将踏板主体16可旋转地支撑在自行车曲柄18上。如在图5、6和9中看到的,踏板轴14的直径在第二端部22近侧保持恒定或保持基本恒定,以便于第二端部22进入踏板主体16中,并使踏板主体16能够绕第二端部22自由旋转。踏板轴14通常在第一端部20处比在第二端部22处具有更大的直径。由于将大载荷施加到踏板轴14的大直径部分,因此易于获得踏板轴14抵抗载荷的强度。
52.中间部24在踏板轴14的中心轴线ca的轴向方向上位于第一端部20和第二端部22之间。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踏板轴14的中间部24构造成在骑车者施加载荷时与踏板主体16的一部分接触,从而吸收骑车者载荷的至少一部分。然而,中间部24在无载荷条件下不接触踏板主体16的所述部分。在此,中间部24在中心轴线ca的轴向方向上与第二端部22相比靠近第一端部20定位。以这种方式,当踏板轴14附接到自行车曲柄臂18时,中间部24靠近自行车曲柄臂18的外端部18a定位。这使得骑车者的载荷能够分布在自行车曲柄臂18附近,从而降低由骑车者载荷引起的踏板主体16的竖直位移量。
53.踏板轴14具有第一突起26。第一突起26位于第一端部20和第二端部22之间。更具体地,第一突起26在踏板轴14的中心轴线ca的轴向方向上位于第一端部20和第二端部22之间。第一突起26还在踏板轴14的中心轴线ca的轴向方向上位于第二端部22和中间部24之间。第一突起26相对于踏板轴14的中心轴线ca径向向外延伸。第一突起26相对于踏板轴14的中心轴线ca从踏板轴14径向向外延伸。第一突起26的最外直径大于中间部24的最外直径。如本文所使用的,“最外直径”是指踏板轴14的相应部分的最大直径。在此,如在图15中看到的,第一突起26以恒定直径环绕中心轴线ca。然而,第一突起26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隙,所述一个或多个间隙在踏板轴14的中心轴线ca的轴向方向上观察时相对于中心轴线ca沿圆周方向处于其最外直径。例如,第一突起26可以具有间隙,间隙的直径与中间部24的最外直径相同。第一突起26还可包括相对于踏板轴14的中心轴线ca仅在一个方向上径向向外延伸的单一突起。第一突起26还可包括沿多个方向相对于踏板轴14的中心轴线ca径向向外延伸的多个突起。
54.踏板轴14具有第二突起27。第二突起27在踏板轴14的中心轴线ca的轴向方向上位于的第一端部22和第二端部24之间。第二突起27还在踏板轴14的中心轴线ca上位于第一端部20和中间部24之间。第二突起27相对于中心轴线ca径向向外延伸。第二突起27相对于踏板轴14的中心轴线ca从踏板轴14径向向外延伸。如在图5和图6中看到的,第二突起27相对于中心轴线ca比第一突起26进一步径向向外延伸。第二突起27的最外直径大于中间部24的最外直径。第二突起27还具有大于第一突起26的最外直径的最外直径。在此,如在图15中看到的,第二突起27以恒定半径环绕中心轴线ca。然而,第二突起27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隙,所述一个或多个间隙在沿踏板轴14的中心轴线ca的轴向方向观察时相对于中心轴线ca沿圆周方向处于其最外直径。例如,第二突起27的间隙可以具有与中间部24的最外直径相同的直径。第二突起27还可包括仅在一个方向上相对于踏板轴14的中心轴线ca径向向外延伸的单一突起。第二突起27还可包括沿多个方向相对于踏板轴14的中心轴线ca径向向外延伸的多个单一突起。第二突起27也被构造为在踏板轴14附接到自行车曲柄18时抵接自行车曲柄臂18。
55.中间部24位于第一突起26和第二突起27之间。在此,如在图5和图6中看到的,中间部24的最外直径在第一突起26和第二突起27之间基本恒定。中间部24的最外直径也大于第二端部22的最外直径。这种方式,在中间部24处的踏板轴14的较厚部分构造为接收在更靠近第二端部22处的踏板轴14的较薄部分处施加的骑车者载荷的至少一部分。
56.如在图14和图15中看到的,踏板轴14的中间部24可以例如设置在从第二突起27到踏板轴14的轴向长度的1/4的区域a2中。中间部24的轴向位置可以由踏板轴14的中间部24的轴向长度的中心位置表示。如在图15中看到的,踏板轴14的轴向长度是在轴向方向上从第二突起27到第二端部22的末端。即,踏板轴14的轴向长度是踏板轴14的排除外螺纹20a的长度。
57.如在图1至图3中看到的,踏板轴14包括暴露部28。踏板轴14的暴露部28在踏板轴14的中心轴线ca的轴向方向上位于中间部24和第二端部22之间。暴露部28也在踏板轴14的中心轴线ca的轴向方向上位于第一突起26和第二端部22之间。在此,暴露部28暴露在踏板主体16外部、中间部24和第二端部22之间。通过以这种方式使暴露部28暴露,踏板轴14能够在骑车者载荷下在暴露部28处挠曲,而不会摩擦抵靠踏板主体16的内表面,而同时能够使得骑车者载荷的至少一部分传递到中间部24。在此,如在图5和图6中看到的,暴露部28的直径通常向内渐缩以从第一突起26朝向第二端部22减小。
58.自行车踏板12包括主体部分30。更具体地,踏板主体16包括主体部分30。主体部分30接收踏板轴14。主体部分30由踏板轴14绕中心轴线ar可旋转地支撑。如在图16至18中看到的,主体部分30包括:中心部分30a,该中心部分30a沿着踏板轴14的中心轴线ca从曲柄端侧30b延伸到自由端侧30c;第一侧部30d,该第一侧部30d相对于中心轴线ca从中心部分30a的一侧径向向外延伸;和第二侧部30e,该第二侧部30e相对于中心轴线ca从中心部分30a的相对侧径向向外延伸。例如,在主体部分30是板状的情况下,第一侧部30d和第二侧部30e是关于主体部分30的旋转轴线ca在横向方向上的部分。主体部分30包括第一侧30f和相对于主体部分30在第一侧30f的相对侧的第二侧30g。例如,在主体部分30是板状的情况下,第一侧30f和第二侧30g对应于主体部分30的前侧和后侧。第一侧30f和第二侧30g在主体部分30的厚度方向上彼此面对。平行于厚度的方向的轴线、平行于横向方向的轴线和中心轴线ca彼此正交。中心部分30a、第一侧部30d和第二侧部30e在第一侧30f(例如,图16至图18中的“顶”侧)和第二侧30g(例如,在图16到图18中的“底”侧)中)之间延伸。第一侧部30d和第二侧部30e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孔30h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孔30h被策略性地放置并降低主体部分30的总重量和材料成本。如例如在图16中看到的,多个孔30h使得第一侧部30d和第二侧部30e中的每一个具有通过一个或多个连接区段30j连接到中心部分30a的外周部分30i。
59.主体部分30具有踏板轴接收孔31。主体部分30限定踏板轴接收孔31。更具体地,主体部分30的中心部分30a限定踏板轴接收孔31。踏板轴接收孔31接收踏板轴14。更具体地,踏板轴接收孔31接收踏板轴14的第二端部22。踏板轴接收孔31具有第一开口31a和第二开口31b。如在图17和图18中看到的,第一开口31a从主体部分30的曲柄端侧30b偏移距离d1以形成第一间隙32,而第二开口31b从主体部分30的自由端侧30c偏离距离d2以形成第二间隙33。第一间隙32在踏板轴14的轴向方向上位于第一开口31a和曲柄端侧30b之间。第二间隙33在踏板轴14的轴向方向上位于第二开口31b和自由端侧30c之间。第一开口31a沿着中心轴线ca接收踏板轴16。如在图14中看到的,第一开口31a接收踏板轴14的第二端部22。如在
图5和6中看到的,当第一开口31a接收到踏板轴14时,第二端部22靠近第二开口31b定位。
60.自行车踏板12包括附接到主体部分30的至少一个胎面部34。更具体地,踏板主体16包括附接到主体部分30的至少一个胎面部34。如在图12和图13中看到的,至少一个胎面部34与主体部分30分开地形成。在此,所述至少一个胎面部34包括第一胎面部34a和第二胎面部34b。第一胎面部34a附接到主体部分30的第一侧30f,第二胎面部34b附接到主体部分30的第二侧30g。至少一个胎面部34可以由树脂制成。例如,树脂是有利的,这是因为它改善了骑车者在自行车踏板12上的抓持,并且不易因与骑车者的鞋接触而磨损。树脂也使踏板更轻并限制紧固件松动。然而,材料不限于树脂。至少当不预期限制紧固件松动的效果时,胎面部可以由除树脂之外的材料制成。通过使得胎面部34如图所示地可拆卸地附接,骑车者能够更换胎面部34或根据需要互换地使用不同的胎面部34。不同的胎面部34可以例如由不同的材料制成或形成有不同的形状或表面特征部。
61.自行车踏板12包括至少一个紧固件36。更具体地,踏板主体16包括至少一个紧固件36。在此,所述至少一个紧固件36是螺纹紧固件36。在此,所述至少一个紧固件36包括多个紧固件36。如在图1、图12和图13中看到的,多个紧固件36将至少一个胎面部34附接到主体部分30。在此,紧固件36通过延伸穿过胎面部34并拧入主体部分30中而将胎面部34附接到主体部分30。
62.如图所示,多个紧固件36不需要全部相同。在此,紧固件36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紧固件36a、一个或多个第二紧固件36b和一个或多个第三紧固件36c。通过混合或重新布置不同类型的紧固件36,骑车者可以定制自行车踏板12以用于最佳的鞋抓持。如在图12和图13中看到的,在主体部分30的第一侧30f和第二侧30g上使用不同紧固件构造,从而使骑车者通过将踏板主体16转动到相对侧而在两种不同构造之间交替。例如,在图12中,大部分紧固件36是不带有钉部的第三紧固件36c(12个中有7个),而在图13中,大部分紧固件36是带有钉部的第一紧固件36a(12个中有6个)和带有钉部的第二紧固件36b,(12个中有4个)通过转动踏板主体16,使得骑车者能够在大部分钉部抓持和大部分无钉部抓持之间交替。
63.自行车踏板12包括保持部分38。更具体地,踏板主体16包括保持部分38。保持部分38构造成若踏板轴14在骑车者载荷下断裂则将踏板主体16与自行车曲柄18保持在一起。在此,主体部分30和保持部分38被示出为单独的部件,但在可替代实施例中,主体部分30和保持部分38可以一起形成为单个部件。
64.图14和图15详细示出了保持部分38。如图所示,保持部分38包括保持部40。若踏板轴14在骑车者载荷下断裂,则保持部40将自行车曲柄18与踏板主体16保持在一起。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当骑车者施加载荷时,保持部40也接触踏板轴14的中间部24。当骑车者施加载荷时,保持部40可以与踏板轴14的中间部24维持一间隙。保持部分38包括支撑部42。支撑部42将保持部40附接到主体部分30。支撑部42还支撑保持部40。更具体地,支撑部42将保持部40附接到主体部分30,并且此后当施加骑车者载荷时支撑保持部40。保持部分38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紧固件44。至少一个支撑紧固件44将支撑部42附接到主体部分30。保持部40构造成通过支撑部42和至少一个支撑紧固件44附接到主体部分30,例如,通过将保持部40插入主体部分30的曲柄端侧30b处的第一间隙42中,并将支撑紧固件44放置成穿过支撑部42的紧固孔42a,以将支撑部42在曲柄端侧30b处附接到主体部分30。一旦附接,保持部40通过支撑紧固件44保持在主体部分30和支撑部42之间。
65.如在图15中看到的,保持部分38限定踏板轴接收孔40a。具体地,保持部40包括踏板轴接收孔40a。更具体地,保持部分38的保持部40包括限定踏板轴接收孔40a的保持区段40b。如在图1至图3、图5和图6中看到的,踏板轴接收孔40a在踏板轴接收孔31外部的位置处接收踏板轴16的中间部24。保持部分38的踏板轴接收孔40a围绕踏板轴16的中间部24定位。如在图5和图6中观察的,如沿踏板轴14的轴向方向观察的,第一突起26相对于中心轴线ca径向向外延伸成与保持部分38的保持部40至少部分地重叠。这包括保持部40的除了踏板轴接收孔40a之外的部分与第一突起26重叠的情况。在此,第一突起26在位于第二突起27和踏板轴14的轴向长度的1/4之间的区域a2中从踏板轴14径向向外延伸。如从踏板轴14的轴向方向观察的,保持区段40b与第一突起26至少部分地重叠。例如,踏板轴接收孔40a的形状与第一突起26重叠。因此,如图14所示地当保持部分38安装在踏板轴14上时保持区段40b不能被沿中心轴线ca的轴向方向朝向第二端部22拉动越过第一突起26。如从踏板轴14的轴向方向观察的,第二突起27相对于中心轴线ca径向向外延伸成与保持部分38的保持部40至少部分地重叠。因此,如图14所示地当保持部分38安装在踏板轴14上时保持区段40b不能沿中心轴线ca的轴向方向朝向第一端部20拉动越过第二突起27。
66.保持部分38包括第一侧38a和第二侧38b。第一侧38a与第二侧38b分裂开,以将踏板轴接收孔40a围绕踏板轴14的中间部24定位。更具体地,保持部分38的保持部40分裂开以使踏板轴接收孔40a围绕踏板轴14的中间部24定位。在此,第一侧38a与第二侧38b以一对缝隙40c(例如,见图10和图15)分裂开。如在图14和图15中看到的,保持部分38包括至少一个缝隙40c,该缝隙40c布置成提供要安装到踏板轴14上的保持部分38的径向膨胀。更具体地,如在图14和图15中看到的,保持部40的保持区段40b包括间隔开180
°
的两个缝隙40c。在此,保持部40具有多个缝隙,所述多个缝隙不完全分开保持部40,而是增大保持部40在第一突起26上拉伸的能力。可替代地,缝隙40c可以构造成能够将保持部40沿横向方向分成两个部件。缝隙40c使所述保持区段40b尽管存在第一突起26也能够围绕踏板轴14的中间部24装配。以这些方式,如图14所示,踏板轴接收孔40a接收踏板轴14的中间部24。然后,当踏板轴14完全插入主体部分30时,踏板轴接收孔40a至少部分地围绕中心轴线ca环绕踏板轴14的中间部24。
67.支撑部42包括大于第一突起26的踏板轴接收孔42b,因此支撑部42装配在第一突起26上方并在使用期间将保持部40围绕踏板轴14保持在一起。保持部40和支撑部42可以从相同方向安装在踏板轴14上。踏板轴接收孔42b的直径小于第二突起27的最外直径,因此支撑部42不能在中心轴线ca的轴向方向上朝向第一端部20滑移越过第二突起。也就是说,如沿踏板轴14的轴向方向观察的,支撑部42与第二突起27至少部分地重叠。在组装期间,由于第二突起27,支撑部42不会从踏板轴14掉出来。
68.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持部40可以由多个部件制成。例如,保持部40可包括用于第一侧38a和第二侧38b的单独部件。保持部40的沿轴向方向与第一突起26至少部分地重叠的部分也可以是来自保持区段40b的单独部件,该保持区段40b包括踏板轴接收孔40a。也就是说,与具有踏板轴接收孔40a的保持区段40b不同的器件布置在与第一突起26重叠的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突起26可以行进穿过踏板轴接收孔40a。然而,由于与第一突起26重叠的器件,踏板轴14不会脱离保持部分38。
69.如在图15中看到的,保持部40还包括入口孔40d和两个侧壁40e,两个侧壁40e在垂
直于踏板轴14的中心轴线ca的方向上产生暴露孔40f。入口孔40d在踏板轴14完全插入主体部分30中时在暴露部28和第二端部22之间围绕中心轴线ca环绕踏板轴14。在此,如在图14中看到的,当保持部分38安装在踏板轴上时,入口孔40d在从第二突起27起踏板轴14的轴向长度的2/5至3/5的区域a1中环绕踏板轴14。如在图5和图6中看到的,当保持部分38附接到主体部分30时,入口孔40d也突伸到踏板轴接收孔31的第一开口31a中。当保持部分38附接到主体部分30时,侧壁40e与主体部分30的曲柄端侧30b处的第一间隙32的相应侧壁32a对准并抵靠相应侧壁32a。侧壁40e还包括一个或多个配合特征部40g,该一个或多个配合特征部40g构造成与第一间隙32的相应侧壁32a上的相应的一个或多个配合特征部32b配合。在此,配合特征部40g是在踏板轴接收孔40a和入口孔40d之间沿每个侧壁40e纵向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凹陷部,并且相应的配合特征部32b是沿着每个侧壁32a纵向延伸并构造突伸到配合特征部40g中的突起。在此,凹陷部是穿过侧壁40e的缝隙。可替代地,配合特征部40g可包括突起,并且相应的配合特征部32b可包括凹陷部。当如图1至图3所示地完全安装时,保持部分38中的暴露孔40f形成暴露踏板轴14的暴露部28的空间。在此,踏板轴14的暴露部28在主体部分30的第一侧30f和第二侧30g两者上都暴露。
70.如在图2和图3中看到的,保持部分38沿着踏板轴14的中心轴线ca与踏板轴接收孔31的第一开口31a轴向间隔开。更具体地,保持部分38的踏板轴接收孔40a的内表面与第一开口31a轴向方向间隔开,该内表面在骑车者载荷下与踏板轴14的中间部24接触。保持部分38沿着踏板轴14的中心轴线ca与踏板轴接收孔31的第一开口31a轴向间隔开距离d3。在图2和图3中,该轴向间隔距离d3显示为横过使暴露部28暴露的暴露孔40f。以这种方式,踏板轴14具有暴露部28,暴露部28设置在踏板主体16外部、在保持部分38和踏板轴接收孔31的第一开口31a之间。通过用踏板轴14的暴露部28形成暴露孔40f,骑车者载荷如下所述地远离滑动轴承分布。
71.如在图7和图8中看到的,自行车踏板12包括第一凸伸部48,第一凸伸部48设置到踏板轴1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伸部48包括第一o形环50和突起52中的至少一者。突起52设置在踏板轴14上。在此,第一凸伸部48包括突起52和第一o形环50。突起52相对于中心轴线ca从踏板轴14径向向外延伸。在此,如在图15中看到的,突起52环绕中心轴线ca具有恒定直径。突起52还可以包括在圆周方向上处于其最外直径的一个或多个间隙。突起52也可以在单个点或多个点处从踏板轴14径向向外延伸。第一o形环50设置在突起52上。第一o形环50也可以压配合到曲柄轴14上。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o形环50可以用树脂(诸如,聚甲醛(pom)或其他树脂材料)制成。因此,第一o形环50不需要密封功能。然而,第一o形环50可以是密封环。第一o形环50是密封环。因此,第一o形环50可提供密封功能,以防止水进入踏板轴接收孔31和防止在踏板轴接收孔31内结垢。可省略第一o形环50。该突起52用作用于第一o形环50的替代件。
72.自行车踏板12包括第二凸伸部54。第二凸伸部54设置到踏板轴14。如下面更详细地解释的,踏板轴14相对于第二凸伸部54在中心轴线ca的轴向方向上平移。第一凸伸部48也相对于第二凸伸部54在中心轴线ca的轴向方向上平移。在此,第二凸伸部54包括第二o形环。第二o形环是密封环。因此,第二o形环可以提供密封功能,以防止水进入踏板轴接收孔31和防止在踏板轴接收孔31内结垢。然而,第二o形环不需要密封功能。第二o形环可以用树脂(诸如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或另一树脂材料)制成。
73.如在图5至图8中看到的,第一凸伸部48和第二凸伸部54位于踏板轴接收孔31内。第一凸伸部48和第二凸伸部54与第二开口31b相比靠近第一开口31a定位。第一凸伸部48或第二凸伸部54提供密封功能,以防止水进入踏板轴接收孔31和防止在踏板轴接收孔31内结垢。然而,不需要密封功能。可以省略第二凸伸部54。在第二端部22侧上的保持部分38的端部用作用于第二凸伸部54的替代件。
74.自行车踏板12包括至少一个滑动轴承56。主体部分30由至少一个滑动轴承56可旋转地支撑。在此,所述至少一个滑动轴承56包括第一滑动轴承56a和第二滑动轴承56b。第一滑动轴承56a设置在踏板轴14的第二端部22上。第二滑动轴承56b设置在第一滑动轴承56a和中间部24之间。自行车踏板12在踏板轴14由至少两个轴承56(诸如,第一滑动轴承56a和第二滑动轴承56b)支撑的情况下更有效。这是因为在踏板轴14的第二端部22附近有一个轴承(例如,第一滑动轴承56a)的情况下,踏板轴14从第一端部20到踏板轴14上安装有轴承的部分的轴向长度可以足够长。在此,轴承(例如,第一滑动轴承56a)位于踏板轴14的小直径部分处。然后,通过将踏板轴14的直径从第一端部20逐渐减小到安装有轴承(例如,第一滑动轴承56a)的部分,容易抑制踏板轴14上的应力集中。特别是在两个轴承56a、56b彼此分离开的情况下,减小直径部分的长度变得更短,变得难以抑制踏板轴14上的应力集中。
75.当如图5或图6中所示地构造时,第一滑动轴承56a和第二滑动轴承56b能够使踏板主体16相对于中心轴线ca围绕踏板轴14平稳地旋转。至少一个滑动轴承56沿轴向方向上位于踏板轴14的中心部分中。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滑动轴承56b沿踏板轴14的轴向方向位于踏板轴14的中心部分中。可替代地,例如,至少一个轴承(例如,第二滑动轴承56b)可以位于区域a1(参见图14和图15)中,该区域a1为从第二突起27起踏板轴14的轴向长度的2/5至3/5。通常,轴承部分的踏板轴直径小。由于可以减小从第二滑动轴承56b到第二端部22的踏板轴直径,因此易于减小自行车踏板12的厚度。
76.自行车踏板12包括端部垫圈58。端部垫圈58构造成减小摩擦并在踏板轴14的第二端部22的末端处产生间隔。端部垫圈58可以例如用pom材料制成。
77.自行车踏板12包括端盖60。端盖60包括螺纹60a,螺纹60a与第二开口31b的内表面上的相应螺纹配合。端盖60具有至少部分地位于踏板轴接收孔31外部的非圆柱形外表面60b。更具体地,当螺纹60a螺纹拧入第二开口31b中时,非圆柱形外表面60b至少部分地位于踏板轴接收孔31外部。当螺纹60a拧入第二开口31b中时,非圆柱形外表面60b位于第二间隙33内。非圆柱形外表面60b具有多边形形状。在此,如在图10中看到的,多边形形状是八边形形状。端盖60还包括非圆柱形内表面60c。非圆柱形内表面60c构造成接收工具以使端盖60能够拧入第二开口31b中。非圆柱形内表面60c位于端盖60的与非圆柱形外表面60b相同的一侧。端盖60可以由金属制成。此外,端盖60可以由树脂制成。
78.端盖60在第二开口31b处可调节地附接到主体部分30,以调节踏板轴14在踏板轴接收孔31内相对于中心轴线ca在轴向方向上的位置。这样,端盖60使得自行车踏板12能够在多种构造之间调节。图5和图7示出了处于第一构造中的自行车踏板12,而图6和图8示出了处于第二构造中的自行车踏板12。在第一构造中,与第二构造(例如,在图6和图8中,第一凸伸部48进一步向右)相比,踏板轴14在中心轴线ca的轴向方向相对于主体部分30移位。而且,在第一构造中,与第二构造相比(例如,在图6和图8中,第一凸伸部48进一步向右),第一凸伸部48在中心轴线ca的轴向方向上相对于主体部分30移位。因此,端盖60可相对于主体
部分30调节,以调节第一凸伸部48相对于主体部分30在轴向方向上的位置。如下面更详细地说明的,主体部分30相对于踏板轴14的旋转扭矩在第二构造中比在第一构造中减小。这使得自行车踏板12在第二构造中比在第一构造中在自行车曲柄18上更自由地旋转。端盖60还构造成封住第二开口31b并限制不想要的灰尘和碎屑进入踏板轴接收孔31。
79.为了以如图5和图7所示的第一构造来构造自行车踏板12,主体部分30的第一开口31a接收第二滑动轴承56b、第一凸伸部48、第二凸伸部54和踏板轴14的第二端部22(例如,如在图14中看到的,在附接保持部分38期间或之后)。第二开口31b接收第一滑动轴承56a、端部垫圈58和端盖60。在此,端盖60部分地拧入踏板轴接收孔31的第二开口31b中。端盖60接触端部垫圈58,端部垫圈58接触踏板轴14的第二端部22,因此端盖60在中心轴线ca的轴向方向上的位置控制踏板轴14在中心轴线ca的轴向方向上的位置。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根据本公开内容,可替代的实施例可以使端盖60能够直接接触踏板轴14,或者可以在端盖60和踏板轴14之间包括除了端部垫圈58之外的其他中间元件。
80.为了将自行车踏板12调整到如图6和图8中所示的第二构造,将端盖60从踏板轴接收孔31的第二开口31b中旋出。当端盖60在中心轴线ca的轴向方向上(例如,在图5至图8中的右侧)移动时,端盖60允许踏板轴14相对于主体部分30在中心轴线ca的轴向方向上朝向第二开口31b移动。第一凸伸部48固定到踏板轴14,因此也沿轴向方向朝向第二开口31b移动。然而,如在图6和图8中看到的,保持部分38限制第二凸伸部54在踏板轴接收孔31内在轴向方向上朝向第一开口31a的运动。当第一凸伸部48在轴向方向上朝向第一开口31a移动时,第二凸伸部54相对于主体部分30静止不动。因此,端盖60可相对于主体部分30调节,以调节在轴向方向上第一凸伸部48和第二凸伸部54之间的距离。更具体地,当端盖60拧入第二开口31b中时,第一凸伸部48被推动朝向第二凸伸部54。因此,端盖60可相对于主体部分30调节,以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主体部分30朝向第二凸伸部54调节第一凸伸部48。如在图5和图7中看到的,端盖60构造成被拧入第二开口31b中,直到第一凸伸部48接触或压缩第二凸伸部54。因此,端盖60可相对于主体部分30调节,以使第一凸伸部48接触第二凸伸部52。当第一凸伸部48接触第二凸伸部54时,主体部分30相对于踏板轴14的旋转扭矩由于在主体部分30绕踏板轴14旋转期间第一凸伸部48摩擦抵靠第二凸伸部54而增加。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持部分38包括第二凸伸部54。
81.一旦处于第一构造中,自行车踏板12构造为通过在轴向方向上将端盖60拧出第二开口31b来再次调节端盖60而调节到第二构造。在此,通过在踏板轴14的第二端部22和端部垫圈58之间的接触来确定踏板轴14在第二构造中的位置。踏板轴14在第二构造中的位置通过第一凸伸部48和第二凸伸部54之间的接触来确定。从本公开应进一步理解的是,自行车踏板12构造为置于在第一构造和第二构造之间的多种构造中。端盖60的每次转动导致踏板轴14间歇轴向运动到新构造。在此,螺纹60a的螺距为1mm。端盖的非圆柱形内表面60c是八边形形状,并且端盖60相对于主体部分30的45度转动构造为使踏板轴14在中心轴线ca的轴向方向上移动0.125mm。
82.在此,在第二构造中,在中心轴线ca的轴向方向上第一凸伸部48和第二凸伸部54之间的间隙距离被设定为正值。在第一构造中,当端盖60完全拧入第二开口31b时,在中心轴线ca的轴向方向上第一凸伸部48和第二凸伸部54之间的间隙距离被设定为负值。更具体地,在第一构造中,间隙距离设定为在约-0.4和0mm之间。因此,在端盖60完全拧入第二开口
31b中的第一构造中,第一凸伸部48压靠在第二凸伸部54上以使主体部分30相对于踏板轴14的旋转扭矩增加。通过减小在相对于中心轴线ca的轴向方向上第一凸伸部48和第二凸伸部54之间的间隙,可能获得踏板主体16相对于踏板轴有较小轴向运动的轻型旋转式自行车踏板。在根据该实施例的自行车踏板12中,可以间歇地以0.125mm调节相对于中心轴线ca在轴向方向上第一凸伸部48和第二凸伸部54之间的间隙。
83.一旦自行车踏板12被调节到所期望的构造,至少一个胎面部36构造成附接到主体部分30。至少一个胎面部36还构造为能够实现自行车踏板12的多种构造。如在图10和图11中看到的,所述至少一个胎面部36具有凹部62,所述凹部62的内表面64至少部分地与端盖60的非圆柱形外表面60b配合。如图所示,至少一个胎面部36包括:具有第一内表面64a的第一胎面部34a,第一内表面64a与端盖60的非圆柱形外表面60b配合;具有第二内表面64b的第二胎面部34b,第二内表面64b与端盖60的非圆柱形外表面60b配合。因此,只要端盖60旋转到如在图10所示的位置,第一内表面64a和第二内表面64b在非圆柱形外表面60b的相对侧与非圆柱形外表面60b配合。胎面部34因此有助于控制端盖60的间歇调节。在此,端盖60的非圆柱形外表面60b示出为具有十边形形状。然而,端盖60的非圆柱形外表面60b可以具有其他非圆柱形形状。螺纹60a的螺距为1mm。当端盖60的非圆柱形外表面60b具有八边形形状时,端盖54的间歇轴向移动距离例如对于端盖60转动45
°
而言为0.125mm。
84.图12和图13进一步图示了胎面部34与主体部分30的附接。如图所示,胎面部34通过至少一个紧固件36附接到主体部分30。在此,第一胎面部34a通过多个紧固件36中的至少一些紧固件附接到主体部分30的第一侧30f。同样,第二胎面部34b通过多个紧固件36中的至少一些紧固件附接到主体部分30的第二侧30g。紧固件36构造成行进穿过胎面部34中的通孔66并拧入主体部分30的固定孔66中。通过将紧固件36插入穿过每个通孔66并进入每个固定孔66中,胎面部34可以可拆卸地附接到主体部分30。当安装时,第一胎面部34a填充在第二间隙33中并在主体部分30的第一侧30f上覆盖端盖60。同样,第二胎面部34b填充在第二间隙33中并在主体部分30的第二侧30g上覆盖端盖60。因此,在安装好胎面部的情况下,不能调节端盖60。再者,在所示实施例中,胎面部34不覆盖主体部分30的中心部分30a,从而使踏板主体16能够尽可能薄地形成,其中在中心部分30a中有足够的空间以接收踏板轴14。
85.一旦根据需要构造了自行车踏板12,自行车踏板12构造成附接到自行车曲柄18并且在无载荷条件下操作或在载荷下操作。图5和图6示出了骑车者没有向下按压在踏板主体16上的无载荷条件。在此,保持部分38位于沿中心轴线ca对应于踏板轴14的中间部24的位置处。更具体地,踏板轴接收孔40a沿着中心轴线ca环绕踏板轴14的中间部24。在该构造中,保持部分38构造为当施加载荷时从踏板轴14的中间部24接收载荷。保持部分38构造为当骑车者向下按压在踏板主体16上时接收载荷。在此,保持部分38在无载荷条件下至少部分地与中间部24间隔开。更具体地,保持部分38的踏板轴接收孔40a的内表面在无承载条件下与中间部24至少部分地间隔开。保持部分38在无载荷条件下与中间部24至少部分地间隔开距离d4。例如,距离d4的范围可以为从0.2mm至0.8mm。更合适地,距离d4的范围可以为从0.3mm至0.6mm。距离d4沿垂直于中心轴线ca的方向获取。距离d4也可以在施加到踏板主体16的载荷不超过预定值的预定载荷条件下存在。当距离d4在预定载荷条件下存在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将踏板主体16支撑在自行车曲柄18上。第一部分位于踏板轴14的第一端部20处。第二部分位于踏板轴接收孔31内、靠近踏板轴14上的第二端部22。预定载荷是在保持部分
38与踏板轴14的中间部24不接触的情况下的载荷。对于预定载荷,第一部分比第二部分接收更大的载荷。
86.图9示出了骑车者施加到踏板主体16的载荷。在此,在处于与图5对应的第一构造中时,使用自行车踏板12。当骑车者将载荷施加到踏板主体16时,保持部分38接触踏板轴14的中间部24。更具体地,保持部分38在第一突起26和第二突起27之间的位置l1处接触踏板轴14。在位置l1处,在骑车者将载荷施加到踏板主体16时,在踏板轴接收孔40a的内表面处的保持部分38接触中间部24。在这样做时,保持部分38在垂直于踏板轴14的中心轴线ca的方向上吸收施加到踏板主体16的力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垂直于中心轴线ca的方向是如图9中的向下方向,该力可以由于骑车者踩到踏板主体16上而产生。例如,力可以大于骑行者坐在鞍座上施加的踩踏力。例如,该力可以是由从鞍座站立的骑车者施加的踩踏力。骑车者坐在鞍座上施加的踩踏力可以小于在预定载荷条件下的预定值。也就是说,踏板轴14构造成在骑车者骑行时在力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接触保持部分38。预定值是大于在骑车者骑行的情况发生的一定值的力值。例如,由于踏板轴14的暴露部28在来自骑车者的力下在暴露孔40f内稍微弯曲,引起位置l1处的接触。因此,通过如本文所讨论的使暴露部28暴露,并且通过如图所示地将中间部24与踏板轴接收孔40a的内表面对准,将来自骑车者的载荷分布到保持部分38。骑车者施加的大力例如在从自行车的外部施加大力的情况下出现。从自行车外部施加的大力例如是在自行车上下楼梯的情况下产生的冲击力。
87.由于保持部分38和中间部24在载荷条件期间彼此接触,因此保持部分38和中间部24中的至少一者可包括树脂材料。树脂材料可以例如是尼龙或pom。在此,保持部分件38由树脂材料制成。树脂材料是有利的,这是因为树脂材料不易因与踏板轴14接触而磨损,该踏板轴通常由诸如碳钢或铬钼钢的金属材料制成。在此,支撑部42包括金属材料。支撑部42的金属材料可以增加保持部分38的刚度和强度,并且当与踏板轴14的中间部24接触时将保持部40保持到位。
88.自行车踏板12构造成即使踏板轴14在使用期间断裂也将踏板主体16与自行车曲柄18保持在一起。更具体地,保持部分38构造成即使踏板轴14在使用期间断裂也将主体部分30与自行车曲柄18保持在一起。即使踏板轴14在最大载荷区域中断裂,保持部40的保持区段40b也在中心轴线ca的轴向方向上相对于自行车曲柄臂18保留在第一突起26的内部,使得踏板主体16不会从自行车曲柄18掉落。这是因为在沿轴向方向观察时第一突起26与保持区段40b至少部分地重叠。保持部40的保持区段40b也在中心轴线ca的轴向方向上相对于自行车曲柄臂18保留在第二突起27的外侧,使得踏板主体16与踏板轴14的中间部24没有分离。换句话说,保持部40的保持区段40b在中心轴线ca的轴向方向上保留在第一突起26和第二突起27之间。在此,假设踏板轴14在暴露部28处损坏。这是因为在自行车轴14弯曲的情况下,最大应力被施加到暴露部28。
89.现在参考图19,将解释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踏板112。鉴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之间的相似性,第二实施例的与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相同的部分将被给出与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相同的附图标记。此外,为了简洁起见,可以省略对与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相同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的描述。
90.图19的自行车踏板112和图1至图18的自行车踏板12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自行车踏板112使用具有圆柱形外表面而不是多边形外表面的可替代端盖160。然而,端盖160仍然
构造为如上所述地调节踏板轴14和第一凸伸部48。由于端盖160具有圆柱形外表面而不是多边形外表面,因此,自行车踏板112的第一胎面部134a和第二胎面部134b不需要与多边形外表面配合的凹部。在不采用端盖160的多边形定位结构的情况下,端盖160可以用粘合剂固定到第二开口31b。自行车踏板112还包括构造为不同于自行车踏板12的第一紧固件136a和第二紧固件136b。根据本公开,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可以添加自行车踏板112的任何特征到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踏板12,反之亦然。
91.在理解本发明的范围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派生词旨在是开放式术语,其指定存在所声明的特征、元件、部件、组、整数和/或步骤,但不排除存在其他未声明的特征、元件、部件、组、整数和/或步骤。前述内容也适用于具有类似含义的词,诸如术语“包含”、“具有”及其派生词。再者,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术语“部分”、“区段”、“部”、“构件”或“元件”在以单数使用时也可以具有单个部分或多个部分的双重含义。
92.如本文所使用的,以下方向术语“面向框架侧”、“非面向框架侧”、“向前”、“向后”、“前”、“后”、“上”、“下”、“上方”、“下方”、“向上”、“向下”、“顶”、“底”、“侧面”、“竖直”、“水平”、“垂直”和“横向”以及任何其他类似的方向性术语指的是在直立的骑行位置中并配备有自行车踏板的人力车辆领域(例如,自行车)的那些方向。因此,用于描述自行车踏板的这些方向性术语应相对于在水平表面上处于直立骑行位置且配备有自行车踏板的人力车辆领域(例如,自行车)进行解释。术语“左”和“右”用于在从人力车辆领域(例如,自行车)的后方观察时以右侧进行参照时表示“右”,而当从人力车辆领域(例如,自行车)后方观察时以左侧进行参照时表示“左”。
93.如本公开中所使用的短语“至少一个”是指期望选择中的“一个或多个”。对于一个示例,在本公开中使用的短语“至少一个”是指如果其选择的数量为两个,则为“仅一个单一选择”或“两个选择中的两者”。对于另一示例,在本公开中使用的短语“至少一个”是指如果其选择的数量等于或大于三个,则为“仅一个单一选择”或“等于或大于两个选择的任何组合”。
94.同样,应理解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可以使用术语“第一”和“第二”来描述各种部件,但是这些部件不应当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部件和其它部件区分开。因此,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教导的情况下,以上讨论的第一部件可以被称为第二部件,反之亦然。
95.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被附接”或“附接”涵盖下述构造:通过将元件直接附连到另一元件而将元件直接固定到该另一元件的构造;通过将元件附连到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而将所述中间元件又附连到另一元件而间接地固定到该另一元件的构造;以及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成一体的构造,即一个元件本质上是另一元件的一部分。该定义也适用于具有类似含义的词,例如“连结”、“连接”、“联接”、“安装”、“结合”、“固定”及其派生词。最后,本文所使用的程度术语,诸如“基本上”、“大约”和“约”,是指被修饰术语的使得最终结果不会显著改变的偏差量。
96.尽管仅选择了所选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但是,根据本公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在此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例如,除非另外特别说明,否则各种部件的尺寸、形状、位置或取向可以根据需要和/或期望进行改变,只要所述改变基本上不影响它们的预期功能即可。除非另
外特别说明,否则示出的彼此直接连接或接触的部件可以在它们之间设置中间结构,只要所述改变基本上不影响它们的预期功能即可。除非另外特别说明,否则一个元件的功能可以由两个元件执行,反之亦然。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在另一实施例中采用。并非所有优点都必须同时出现在特定的实施例中。相对于现有技术独特的每个特征单独地或与其他特征相组合也应被认为是本技术人对进一步发明的单独描述,包括由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特征体现的结构和/或功能构思。因此,提供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前述描述仅用于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方案所限定的发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