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同步带以及链条安装的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72780发布日期:2021-11-30 00:09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同步带以及链条安装的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张紧装置,特别是一种便于同步带以及链条安装的张紧装置。


背景技术:

2.自行车指的是二轮或三轮的小型陆上车辆,而电动自行车则是自行车的一种,无论自行车还是电动自行车,车架中心设有主动轮,架设于车架后侧的后车轮中心侧边设有从动轮,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同步带或者链条相连接,当骑车人员通过踩踏自行车踩踏板带动主动轮旋转后,在同步带或者链条的作用下,从动轮随之发生旋转,从而带动后车轮发生旋转,实现自行车的前行。
3.后车轮则是通过后轮轴架设在车架后端内,因此从动轮同样处于车架后端内,若是要对主动轮与从动轮进行同步带进行连接时,而同步带本身便是呈环状,从动轮处于车架后端内,在没有任何可卡入的间隙的情况下,极难完成同步带的安装,若是要对主动轮与从动轮进行链条连接时,只能在链条处于一长串状态下才能完成,先将链条一端穿入至车架后端内,然后环绕从动轮,接着向前牵引并环绕主动轮,最后利用接链器对链条两端进行连接,而连接过程不仅极为麻烦,且难以掌握链条与主动轮、主动轮配合时的张紧程度,传统自行车的主动轮轴心至从动轮轴心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一旦链条在安装后处于松动的状态,便需要将链条再次拆卸,进行重新连接,导致整个安装链条的过程极为麻烦,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同步带以及链条安装的张紧装置,它不仅能够快速完成同步带或者链条的安装,且能够根据实际所需快速调节链条的张紧程度,使同步带或者链条能够保持在张紧的状态。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便于同步带以及链条安装的张紧装置,包括车架、设于车架中心的立柱以及设于立柱下端的轮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端后方左右两侧设有左上支撑臂、右上支撑臂;所述轮盖后方左右两侧设有位于左上支撑臂下方的左下支撑臂、位于右上支撑臂下方的右下支撑臂;所述左上支撑臂后端、右上支撑臂后端皆向着下方倾斜;所述左上支撑臂、左下支撑臂与立柱围合形成一个三角形;所述右上支撑臂、右下支撑臂与立柱围合形成一个三角形;所述右上支撑臂后端设有一固定块;所述右下支撑臂后端设有一右调节座;所述右调节座后端向着固定块方向延伸出一与固定块相匹配的拆卸臂,拆卸臂与固定块之间通过螺丝相固定;所述右调节座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右调节结构;所述左上支撑臂后端与左下支撑臂后端之间设有一左调节结构。
7.所述右调节结构包括设于右调节座左侧侧壁上的右滑槽,右滑槽蔓延至拆卸臂上;所述右滑槽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右张紧座;所述右调节座右侧侧壁设有与右滑槽相贯
通的第一右调节孔;所述拆卸臂右侧侧壁设有与右滑槽相贯通的第二右调节孔,第二右调节孔与第一右调节孔相平行;所述第一右调节孔与第二右调节孔皆为腰型孔;所述右张紧座右侧侧壁上设有与第一右调节孔相匹配的第一右滑块、与第二右调节孔相匹配的第二右滑块;所述第一右滑块右侧侧壁、第二右滑块右侧侧壁皆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右紧固螺孔;所述右张紧座后端设有一后轮轴右定位部,后轮轴右定位部下表面设有一右轴槽。
8.所述拆卸臂右侧侧壁与右滑槽槽底之间形成一导向台阶;所述右张紧座后端上侧侧壁与导向台阶相贴合;所述右张紧座前端下侧侧壁与右滑槽槽壁相贴合。
9.所述固定块左侧侧壁设有一安装台阶;所述拆卸臂前端设有与安装台阶相匹配的安装部,安装台阶与安装部之间通过螺丝相固定。
10.所述左调节结构包括设于左上支撑臂后端与左下支撑臂后端之间的左调节座,左调节座呈v型;所述左调节座右侧侧壁设有一左滑槽;所述左调节座左侧侧壁上设有第一左调节孔、第二左调节孔,第二左调节孔位于第一左调节孔后上方,第二左调节孔与第一左调节孔相平行;所述第一左调节孔与第二左调节孔为腰型孔;所述第一左调节孔、第二左调节孔皆与左滑槽相贯通;所述左滑槽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左张紧座;所述左张紧座左侧侧壁侧壁设有与第一左调节孔相匹配的第一左滑块、与第二左调节孔相匹配的第二左滑块;所述第一左滑块左侧侧壁、第二左滑块左侧侧壁皆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左紧固螺孔;所述左张紧座后端设有一后轮轴左定位部,后轮轴左定位部下表面设有与右轴槽同轴的左轴槽。
11.所述左张紧座前端下侧侧壁与左滑槽下侧槽壁相贴合;所述左张紧座后端上侧侧壁与左滑槽后上方的槽壁相贴合。
12.所述左上支撑臂后端、左下支撑臂后端与左调节座端部之间皆通过焊接连接;所述固定块与右上支撑臂后端之间、右调节座前端端部与右下支撑臂后端之间皆通过焊接连接。
13.所述左上支撑臂与右上支撑臂一体成型形成后固定架,后固定架呈v型。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便于同步带以及链条安装的张紧装置的拆卸臂与固定块之间通过螺丝相固定,因此当螺丝松开后,拆卸臂与固定块之间便会出现间隙,利用该间隙,能够轻松将环状链条装入至车架内,快速完成从动轮与主动轮之间的连接,有效避免使用同步带或者链条连接需要消耗大量时间的情况,有效提高同步带或者链条的安装效率,当同步带或者链条安装后,需要调节张紧程度时,只需通过调节左张紧座与右张紧座的位置,便能够快速完成同步带或者链条张紧程度的调节,从而保证同步带或者环状链条在安装完成后保持在张紧状态,有效保证自行车以及电动自行车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便于同步带以及链条安装的张紧装置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便于同步带以及链条安装的张紧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右调节结构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右调节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左调节结构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左调节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3.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同步带以及链条安装的张紧装置,包括车架1、设于车架1中心的立柱2以及设于立柱2下端的轮盖3,所述立柱2上端后方左右两侧设有左上支撑臂4、右上支撑臂5;所述轮盖3后方左右两侧设有位于左上支撑臂4下方的左下支撑臂6、位于右上支撑臂5下方的右下支撑臂7;所述左上支撑臂4后端、右上支撑臂5后端皆向着下方倾斜;所述左上支撑臂4、左下支撑臂6与立柱2围合形成一个三角形;所述右上支撑臂5、右下支撑臂7与立柱2围合形成一个三角形;所述右上支撑臂5后端设有一固定块8;所述右下支撑臂7后端设有一右调节座9;所述右调节座9后端向着固定块8方向延伸出一与固定块8相匹配的拆卸臂10,拆卸臂10与固定块8之间通过螺丝相固定;所述右调节座9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右调节结构;所述左上支撑臂4后端与左下支撑臂6后端之间设有一左调节结构。
24.所述右调节结构包括设于右调节座9左侧侧壁上的右滑槽11,右滑槽11蔓延至拆卸臂10上;所述右滑槽11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右张紧座12;所述右调节座9右侧侧壁设有与右滑槽11相贯通的第一右调节孔13;所述拆卸臂10右侧侧壁设有与右滑槽11相贯通的第二右调节孔14,第二右调节孔14与第一右调节孔13相平行;所述第一右调节孔13与第二右调节孔14皆为腰型孔;所述右张紧座12右侧侧壁上设有与第一右调节孔13相匹配的第一右滑块15、与第二右调节孔14相匹配的第二右滑块16;所述第一右滑块15右侧侧壁、第二右滑块16右侧侧壁皆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右紧固螺孔17;所述右张紧座12后端设有一后轮轴右定位部18,后轮轴右定位部18下表面设有一右轴槽19。
25.所述拆卸臂10右侧侧壁与右滑槽11槽底之间形成一导向台阶20;所述右张紧座12后端上侧侧壁与导向台阶20相贴合;所述右张紧座12前端下侧侧壁与右滑槽11槽壁相贴合。
26.所述固定块8左侧侧壁设有一安装台阶21;所述拆卸臂10前端设有与安装台阶21相匹配的安装部22,安装台阶21与安装部22之间通过螺丝相固定。
27.所述左调节结构包括设于左上支撑臂4后端与左下支撑臂6后端之间的左调节座23,左调节座23呈v型;所述左调节座23右侧侧壁设有一左滑槽24;所述左调节座23左侧侧壁上设有第一左调节孔25、第二左调节孔26,第二左调节孔26位于第一左调节孔25后上方,第二左调节孔26与第一左调节孔25相平行;所述第一左调节孔25与第二左调节孔26为腰型孔;所述第一左调节孔25、第二左调节孔26皆与左滑槽24相贯通;所述左滑槽24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左张紧座27;所述左张紧座27左侧侧壁侧壁设有与第一左调节孔25相匹配的第一左滑块28、与第二左调节孔26相匹配的第二左滑块29;所述第一左滑块28左侧侧壁、第二左滑块29左侧侧壁皆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左紧固螺孔30;所述左张紧座27后端设有一后轮轴左定位部31,后轮轴左定位部31下表面设有与右轴槽19同轴的左轴槽32。
28.所述左张紧座27前端下侧侧壁与左滑槽24下侧槽壁相贴合;所述左张紧座27后端上侧侧壁与左滑槽24后上方的槽壁相贴合。
29.所述左上支撑臂4后端、左下支撑臂6后端与左调节座23端部之间皆通过焊接连接;所述固定块8与右上支撑臂5后端之间、右调节座9前端端部与右下支撑臂7后端之间皆通过焊接连接。
30.所述左上支撑臂4与右上支撑臂5一体成型形成后固定架33,后固定架33呈v型。
31.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32.安装自行车后车轮时,可将后车轮中心的后轮轴左右两端分别卡入至后轮轴左定位部31的左轴槽32、后轮轴右定位部18的右轴槽19内,接着后轮轴左右两端皆螺接有螺母,当后轮轴左端螺母紧压在后轮轴左定位部31左侧侧壁上时,后轮轴左端得到固定,当后轮轴右端螺母挤压在后轮轴右定位部18右侧侧壁上时,后轮轴右端得到固定,由于后车轮与后轮轴之间通过轴承相连接,因此当后轮轴固定后,只是后车轮的轴心位置得到固定,但不影响后车轮的旋转,随着主动轮通过同步带或者链条带动后车轮右侧中心的从动轮旋转时,后车轮则会以后轮轴为中心发生旋转,从而驱动自行车前行。
33.由于设于右上支撑臂5后端的固定块8上的安装台阶21与拆卸臂10前端的安装部22之间通过螺丝相固定,因此只需将螺丝旋出,安装部22便能够离开安装台阶21,两者不再处于彼此紧贴的状态,两者之间则会出现间隙,而同步带或者已经连接成环状的链条便可通过安装台阶21与安装部22之间的间隙卡入至左调节座23与右调节座9之间,而固定块8处于拆卸臂10前上方,后轮轴右定位部18的右轴槽19处于拆卸臂10后下方,当同步带或者环状链条通过固定块8的安装台阶21与拆卸臂10的安装部22之间的间隙进入至左调节座23与右调节座9之间时,同步带或者环状链条后部刚好套于后车轮右侧中心的从动轮外,而主动轮所在的位置并无阻碍,可轻松将同步带或者环状链条前部套于主动轮外,便能完成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连接,由此可知,连接主动轮与主动轮时可采用已经完成两端连接的环状链条,而非串状的链条,有效避免将大量时间浪费在串状链条的两端端部的连接工作上,有效提高链条安装效率,而在采用同步带连接时,同样能够快速完成同步带的安装。
34.若是在同步带或者链条安装过程中,发现同步带或者环状链条难以安装至主动轮与从动轮上或者安装至主动轮与从动轮上后存在松动的情况,则可通过左调节结构与右调节结构改变后车轮轴心位置,从而改变主动轮轴心与从动轮轴心之间的间距,实现同步带或者链条张紧程度的调节。
35.当同步带或者环状链条过短导致无法完成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连接时,可缩短主动轮轴心与从动轮轴心之间的间距,缩短间距时,可先调节左张紧座27的位置,然后再调节右张紧座12的位置,调节左张紧座27时,可使左张紧座27上的第一左滑块28顺着第一左调节孔25的轨迹向前移动,使左张紧座27上的第二左滑块29顺着第二左调节孔26的轨迹向前移动,此时左张紧座27前移,后轮轴左定位部31的左轴槽32随之前移,调节右张紧座12时,可使右张紧座12上的第一右滑块15顺着第一右调节孔13的轨迹向前移动,使右张紧座12上的第二右滑块16顺着第二右调节孔14的轨迹向前移动,此时右张紧座12前移,后轮轴右定位部18的右轴槽19随之前移,当左轴槽32与右轴槽19完成前移后,两者始终保持同轴的状态,随着左轴槽32与右轴槽19前移,安装至左轴槽32与右轴槽19内的后轮轴随之前移,此时设于后车轮右侧中心的从动轮的轴心前移,主动轮轴心与从动轮轴心之间的间距得到缩短。
36.当同步带或者环状链条连接主动轮与从动轮后存在松动的情况时,可增加主动轮
轴心与从动轮轴心之间的间距,使环状链条处于张紧状态,当需要增加主动轮轴心与从动轮轴心之间的间距时,可先调节左张紧座27的位置,然后再调节右张紧座12的位置,调节左张紧座27时,可使左张紧座27上的第一左滑块28顺着第一左调节孔25的轨迹后移,使左张紧座27上的第二左滑块29顺着第二左调节孔26的轨迹后移,此时左张紧座27后移,后轮轴左定位部31的左轴槽32随之后移,调节右张紧座12时,可使右张紧座12上的第一右滑块15顺着第一右调节孔13的轨迹后移,使右张紧座12上的第二右滑块16顺着第二右调节孔14的轨迹后移,此时右张紧座12后移,后轮轴右定位部18的右轴槽19随之后移,当左轴槽32与右轴槽19完成后移后,两者始终保持同轴的状态,随着左轴槽32与右轴槽19后移,安装至左轴槽32与右轴槽19内的后轮轴随之后移,此时设于后车轮右侧中心的从动轮的轴心后移,主动轮轴心与从动轮轴心之间的间距得到增加。
37.当左张紧座27的前后位置调节完成后,则可对左张紧座27的位置进行固定,固定左张紧座27时,可将与左紧固螺孔30相匹配的螺丝穿过第一左调节孔25或第二左调节孔26,然后螺接于左紧固螺孔30内,随着螺丝不断旋入左紧固螺孔30内,螺丝的头部最终紧压在左调节座23左侧侧壁上,此时第一左滑块28、第二左滑块29被固定于左调节座23上,从而实现左张紧座27与左调节座23之间的固定。
38.当右张紧座12的前后位置调节完成后,则可对右张紧座12的位置进行固定,固定右张紧座12时,可将与右紧固螺孔17相匹配的螺丝穿过第一右调节孔13或第二右调节孔14,然后螺接于右紧固螺孔17内,随着螺丝不断旋入右紧固螺孔17内,最终螺丝的头部最终则会紧压在右调节座9右侧侧壁上以及拆卸臂10的右侧侧壁上,此时第一右滑块15被固定在右调节座9上,第二右滑块16被固定在拆卸臂10上,从而实现右张紧座12的位置固定。
39.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拆卸臂10与固定块8之间通过螺丝相固定,因此当螺丝松开后,拆卸臂10与固定块8之间便会出现间隙,利用该间隙,能够轻松将环状链条装入至车架内,快速完成从动轮与主动轮之间的连接,有效避免使用同步带或者链条连接需要消耗大量时间的情况,有效提高同步带或者链条的安装效率,当同步带或者链条安装后,需要调节张紧程度时,只需通过调节左张紧座27与右张紧座12的位置,便能够快速完成同步带或者链条张紧程度的调节,从而保证同步带或者环状链条在安装完成后保持在张紧状态,有效保证自行车以及电动自行车的使用性能。
40.拆卸臂10右侧侧壁与右滑槽11槽底之间形成导向台阶,右张紧座12后端上侧侧壁与导向台阶20相贴合,右张紧座12前端下侧侧壁与右滑槽11槽壁相贴合,导向台阶20与右滑槽11槽壁的存在能够在右张紧座12移动时起到导向作用,有效提高右张紧座12移动时的稳定性。
41.左张紧座27前端下侧侧壁与左滑槽24下侧槽壁相贴合;所述左张紧座27后端上侧侧壁与左滑槽24后上方的槽壁相贴合,左滑槽24下侧槽壁与左滑槽24后上方的槽壁能够在左张紧座27移动时起到导向作用,有效提高左张紧座27移动时的稳定性。
42.左上支撑臂4、左下支撑臂6与立柱2围合形成一个三角形,右上支撑臂5、右下支撑臂7与立柱2围合形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结构最为稳固,能够在便于安装同步带、链条的同时保证车架的强度,而左上支撑臂4与右上支撑臂5一体成型形成后固定架33,后固定架33呈u型,能够进一步提高车架的强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