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05156发布日期:2021-12-25 03:21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创造属于交通工具,特指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


背景技术:

2.滑板车又被称为滑板,是一款风靡全球的交通工具,可满足人们的日常出行的代步需求,也可以作为老少皆宜的玩具和健身器材。
3.现有公告号“cn210455083u”的一种滑板车重力转向结构,包括底板、转向支架及转向连接组件,所述转向支架通过转向连接组件与底板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连接组件包括转向轴、轴承组及转向复位扭簧,所述转向轴设置在底板上,所述转向支架通过轴承组与转向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向复位扭簧套设在转向轴上,用以带动转向支架复位,使用者站在底板上使用时,可通过左右倾斜底板达到转向的目的。
4.然而现有技术不够完善,现有的转向机构存在结构复杂、不便于装配和转向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创造提供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包括车架,车架上铰接有一对连接座,连接座上均设置有可转动的车轮,一对连接座之间铰接有连杆,车架、连杆和一对连接座构成四边形机构;
8.所述连接座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转轴,车架上开设有第一轴孔,第一转轴穿设于第一轴孔,第一转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件,连接座和第一连接件分别设置在车架的两侧,连接座和第一连接件将第一转轴轴向固定在第一轴孔上,第一转轴和车架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9.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件为扭转弹簧,弹性件套设在第一转轴上,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转轴上,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车架上。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转轴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车架上开设有第二定位槽,弹性件的一端插设在第一定位槽内,弹性件的另一端插设在第二定位槽内。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螺母,第一转轴具有螺杆段,第一连接件螺纹连接在螺杆段上。
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件和车架之间设置有垫圈。
13.作为优选,所述车架上开设有安装槽,第一连接件和弹性件分别设置在安装槽内。
14.作为优选,所述车架上固定设置有盖板,盖板盖设在安装槽上。
15.作为优选,所述车架上形成有平面部,第一转轴的轴向和平面部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1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转轴和车架之间设置有轴承。
17.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座上开设有限位槽和连通限位槽的第二轴孔,连杆上开设有
第三轴孔,第二轴孔内穿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还穿设于第三轴孔,连杆插设在限位槽内。
18.本发明创造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9.(1)在本发明创造中,车架、连杆和一对连接座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一对连接座的角速度、角位移和角加速度始终相等,从而保证一对连接座上的车轮的行驶方向始终一致,应用有本发明创造的滑板车行驶更加平稳,避免发生晃动和跑偏的问题。
20.(2)在本发明创造中,连接座和第一转轴通过第一连接件轴向固定在第一轴孔上,转配结构精简,便于组装,而连接座和第一连接件设置在车架的两侧,连接座、车架和第一连接件依次设置在一起,结构设计更加紧凑,充分利用高度方向上的空间,避免横向上的装配结构导致整体尺寸过大的问题,因此本滑板车的转向结构具有结构精简、结构紧凑、便于组装和小巧灵活的优点。
21.(3)在本发明创造中,弹性件对第一转轴起到自动复位的作用,在撤去外力后,车轮可自动回正,无需手动调节,因此方便了本发明创造的使用。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发明创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发明创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发明创造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一;
25.图4是本发明创造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二;
26.图中:1

车架、2

连接座、3

连杆、4

第一转轴、5

第二转轴、6

第一连接件、7

第二连接件、81

车轮、82

弹性件、83

垫圈、84

盖板、85

轴承、11
‑ꢀ
第一轴孔、12

安装槽、13

平面部、14

第二定位槽、21

第二轴孔、22

限位槽、 31

第三轴孔、41

螺杆段、42

第一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描述。
28.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滑板车转向结构,包括车架1,车架1上铰接有连接座2,连接座2上均设置有可转动的车轮81。
29.在实际使用中,将本滑板车转向结构应用在滑板车上,车轮81可在连接座2上竖直旋转,连接座2可在车架1上横向转动。若车轮81在连接座2上竖直旋转时,可带动滑板车行驶。若连接座2在车架1上横向转动时,车轮81的朝向发生改变,从而改变滑板车的行驶方向。
30.连接座2为两个,一连接座2上设置有可转动的车轮81,另一连接座2上也设置有可转动的车轮81,两个连接座2上的车轮81起到多点支撑的作用,提高了滑板车行驶的平稳性。
31.一对连接座2之间铰接有连杆3,连杆3的一端铰接在一连接座2上,连杆 3的另一端铰接在另一连接座2上,连杆3在连接座2上的转动方向和连接座2 在车架1上的转动方向一致。车架1、连杆3和一对连接座2构成四边形机构,优选为平行四边形机构。
32.在本发明创造中,车架1、连杆3和一对连接座2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一对连接座2的角速度、角位移和角加速度始终相等,从而保证一对连接座2上的车轮81的行驶方向始终一致,应用有本发明创造的滑板车行驶更加平稳,避免发生晃动和跑偏的问题。
33.所述连接座2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转轴4,车架1上开设有第一轴孔11,第一轴孔11为两个,两个第一轴孔11一一对应于两个连接座2上的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穿设于第一轴孔11,连接座2可绕第一轴孔11进行转动。第一转轴 4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件6,连接座2和第一连接件6分别设置在车架1的两侧,连接座2和第一连接件6将第一转轴4轴向固定在第一轴孔11上,从而实现连接座2通过第一转轴4铰接在车架1上。
34.在实际使用中,第一轴孔11为竖直的,连接座2设置在第一轴孔11的上端,第一连接件6设置在第一轴孔11的下端。
35.在本发明创造中,连接座2和第一转轴4通过第一连接件6轴向固定在第一轴孔11上,转配结构精简,便于组装,而连接座2和第一连接件6设置在车架1的两侧,连接座2、车架1和第一连接件6依次设置在一起,结构设计更加紧凑,充分利用高度方向上的空间,避免横向上的装配结构导致整体尺寸过大的问题,因此本滑板车的转向结构具有结构精简、结构紧凑、便于组装和小巧灵活的优点。
36.具体地,第一转轴4一体成形在连接座2上,减少了零部件数量,降低了成本。
37.所述第一转轴4和车架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82,弹性件82用于复位第一转轴4。弹性件82在对第一转轴4复位时,对第一转轴4施加弹力直至第一转轴 4恢复至初始位置。
38.在实际使用中,若第一转轴4位于初始位置时,车轮81在连接座2上转动时,可带动滑板车向正前方或正后方行驶。
39.具体地,弹性件82为两个,两个弹性件82一一对应于两个连接座2上的第一转轴4。
40.在本发明创造中,弹性件82对第一转轴4起到自动复位的作用,在撤去外力后,车轮81可自动回正,无需手动调节,因此方便了本发明创造的使用。
41.所述弹性件82为扭转弹簧,弹性件82套设在第一转轴4上,第一转轴4 对弹性件82起到定位的作用。弹性件82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转轴4上,弹性件82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车架1上。若第一转轴4在车架1上转动时,带动弹性件82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实现弹性件82对第一转轴4起到复位的作用。
42.所述第一转轴4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42,第一定位槽42设置在第一转轴4 的侧面,车架1上开设有第二定位槽14,弹性件82的一端插设在第一定位槽 42内,弹性件82的另一端插设在第二定位槽14内,无需借助工具,使用者手动即可拆装第一转轴4、车架1和弹性件82。
43.所述第一连接件6为螺母,第一转轴4具有螺杆段41,第一连接件6螺纹连接在螺杆段41上,结构精简,进一步便于组装。
44.所述第一连接件6和车架1之间设置有垫圈83,垫圈83起到分散第一连接件6对车架1压力的作用,避免第一连接件6对车架1造成磨损。
45.所述车架1上开设有安装槽12,第一连接件6和弹性件82分别设置在安装槽12内,垫圈83也设置在安装槽12内,车架1对第一连接件6、弹性件82和垫圈83起到防护作用。
46.所述车架1上固定设置有盖板84,盖板84可螺栓固定在车架1上,盖板84盖设在安装槽12上,从而第一连接件6、弹性件82和垫圈83密封在盖板84 和车架1之间,进一步提高
了防护效果。
47.所述车架1上形成有平面部13,平面部13为平面,第一转轴4的轴向和平面部13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48.将本滑板车转向结构应用在滑板车上时,车把手和踏板设置在平面部13上,使用者可通过自身重心位置的变化控制踏板的左右倾斜,若踏板发生左右倾斜时,车轮81可发生转向,从而达到重力转向的效果。
49.所述第一转轴4和车架1之间设置有轴承85,且车架1两侧的第一转轴4 上均设有两个轴承85,且对应的轴承85位置设置有安装轴承85的轴承位,安装轴承85提高了第一转轴4在车架1上转动的平顺性的作用。
50.具体地,第一轴孔11为沉头孔,轴承85设置在沉头孔内,从而车架1对轴承85也起到防护作用。
51.所述连接座2上开设有限位槽22和第二轴孔21,第二轴孔21连通限位槽 22,连杆3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三轴孔31,第二转轴5内穿设有第二转轴5,第二转轴5还穿设于第三轴孔31,连杆3插设在限位槽22内,从而连杆3铰接在连接座2上。
52.具体地,第二转轴5为螺钉,第二转轴5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连接件7,第二连接件7为螺母,从而第二连接件7将第二转轴5轴向固定在第二轴孔21上。
53.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创造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