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车的自动平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95531发布日期:2022-03-17 01:59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车的自动平衡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三轮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小车的自动平衡机构。


背景技术:

2.电动三轮车是用以电瓶为动力,电机为驱动的拉货或拉人用的三轮运输工具。电动三轮车采用管式大容量、左右衬、深放电、牵引式电瓶,能适应长时间工作连续放电的要求,电瓶正常使用两年,内容量不减。
3.一体式的三轮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大转角转弯时容易发生侧翻,且其整体的操控性较差,导致在应对特殊人群使用时,无法起到很好的安全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小车的自动平衡机构。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小车的自动平衡机构,包括自平衡装置以及底部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平衡装置设置在底部车架的顶部前端,所述自平衡装置的前端向前贯穿出底部车架的前端,所述底部车架的上方设置有后车架主体,所述后车架主体的前端下方设置有两组用于连接底部车架的后车架连接杆。
6.作为优选,所述自平衡装置包括伺服电机、电机固定轴板、转轴前端箱、连接筒、连接头和半圆齿轮,所述伺服电机通过电机固定轴板连接在底部车架上,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上套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位于电机固定轴板的正面,所述主动齿轮与半圆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转轴前端箱的正面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转轴前端箱通过连接轴与两个固定座相互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前端箱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底部夹持座,所述第一底部夹持座的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避震装置,所述连接筒设置在转轴前端箱的后侧。
7.作为优选,所述底部车架包括底部车架主体、连接套筒和两个后侧电动车轮,两个所述后侧电动车轮转动连接在底部车架主体后侧的左右两端上,所述连接套筒设置在底部车架主体的正面,所述连接套筒的正面与连接筒相互插接,所述连接套筒的正面与连接头相互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的正面与连接筒的背面通过螺栓相互连接,所述半圆齿轮位于连接头的后侧,且套接在连接套筒的表面,所述底部车架主体顶部的前端设置有第一电机安装板,所述第一电机安装板的顶部与电机固定轴板相互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安装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连接座,所述底部车架主体顶部的后端设置有第二电机安装板,所述伺服电机的后端下方与第二电机安装板相互连接,所述底部车架主体后侧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底部夹持座。
8.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底部夹持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避震装置,所述第二避震装置的顶部与后车架主体相互转动连接。
9.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可以拆卸安装的后车架主体以及底部车架
组成的电动三轮车,从而能够在整车行驶的过程中大大降低小车后端的重心,且底部车架可以通过自平衡装置的转轴前端箱和连接轴与小车前半部分连接,连接轴横向设置使得连接的稳定性更好,同时又可以避免后车架主体发生左右的偏移,且通过自平衡装置大大增加整车在转弯时具有更好的平稳性,同时自平衡装置通过伺服电机输出端上设置有主动齿轮,且在底部车架输出端上设置半圆齿轮,从而当前车架出现大幅度偏转时,能够通过伺服电机带动输出端的主动齿轮转动,同时配合输出端铰接的半圆齿轮,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底部车架和后车架的旋转幅度,避免后车架和底部车架由于重心过大发生倾倒。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本实用新型底部车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3是本实用新型底部车架和自平衡装置组合的一种底部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1、转轴前端箱;12、连接轴;13、连接筒;14、第一底部夹持座;15、第一避震装置;16、半圆齿轮;17、电机固定轴板;18、伺服电机;19、主动齿轮;110、连接头;2、底部车架;21、底部车架主体;22、后侧电动车轮;23、第二底部夹持座;24、连接套筒;25、第一电机安装板;26、连接座;27、第二电机安装板;31、后车架主体;32、后车架连接杆;4、第二避震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15.实施例:一种小车的自动平衡机构,如图1-图3所示,包括自平衡装置以及底部车架2,自平衡装置设置在底部车架2的顶部前端,自平衡装置的前端向前贯穿出底部车架2的前端,底部车架2的上方设置有后车架主体31,后车架主体31的前端下方设置有两组用于连接底部车架2的后车架连接杆32,通过设置可以拆卸安装的后车架主体31以及底部车架2组成的电动三轮车,从而能够在整车行驶的过程中大大降低小车后端的重心,且底部车架2可以通过自平衡装置的转轴前端箱11和连接轴12与小车前半部分连接,连接轴12横向设置使得连接的稳定性更好,同时又可以避免后车架主体31发生左右的偏移。
16.自平衡装置包括伺服电机18、电机固定轴板17、转轴前端箱11、连接筒13、连接头110和半圆齿轮16,伺服电机18通过电机固定轴板17连接在底部车架2上,伺服电机18的输出端上套接有主动齿轮19,主动齿轮19位于电机固定轴板17的正面,主动齿轮19与半圆齿轮16相互啮合,转轴前端箱11的正面设置有连接轴12,转轴前端箱11通过连接轴12与两个固定座相互转动连接,转轴前端箱1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底部夹持座14,第一底部夹持座14的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避震装置15,连接筒13设置在转轴前端箱11的后侧。
17.底部车架2包括底部车架主体21、连接套筒24和两个后侧电动车轮22,两个后侧电动车轮22转动连接在底部车架主体21后侧的左右两端上,连接套筒24设置在底部车架主体21的正面,连接套筒24的正面与连接筒13相互插接,连接套筒24的正面与连接头110相互固定连接,连接头110的正面与连接筒13的背面通过螺栓相互连接,半圆齿轮16位于连接头110的后侧,且套接在连接套筒24的表面,底部车架主体21顶部的前端设置有第一电机安装板25,第一电机安装板25的顶部与电机固定轴板17相互连接,第一电机安装板25的左右两
侧均设置有连接座26,底部车架主体21顶部的后端设置有第二电机安装板27,伺服电机18的后端下方与第二电机安装板27相互连接,底部车架主体21后侧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底部夹持座23,第二底部夹持座2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避震装置4,第二避震装置4的顶部与后车架主体31相互转动连接,且底部车架2可以通过自平衡装置的转轴前端箱11和连接轴12与小车前半部分连接,连接轴12横向设置使得连接的稳定性更好,同时又可以避免后车架主体31发生左右的偏移,且通过自平衡装置大大增加整车在转弯时具有更好的平稳性,同时自平衡装置通过伺服电机18输出端上设置有主动齿轮19,且在底部车架2输出端上设置半圆齿轮16,从而当前车架出现大幅度偏转时,能够通过伺服电机18带动输出端的主动齿轮19转动,同时配合输出端铰接的半圆齿轮16,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底部车架2和后车架的旋转幅度,避免后车架主体31和底部车架2由于重心过大发生倾倒。
18.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