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避震前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08037发布日期:2023-03-21 19:00阅读:46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震前叉领域,尤其涉及电动自行车避震前叉。


背景技术:

2.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其中避震前叉是电动自行车的组成部分,由于避震前叉的勾爪轴孔通常采用偏置的形式,使得整体结构的强度变差,因此需要使用更高强度的材料,这样使得成本被提高,另外挡泥板处支架也会因为长期使用后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电动自行车避震前叉。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电动自行车避震前叉,包括竖管,所述竖管的下端通过肩盖固定连接有叉肩,所述叉肩两端的下侧面固定连接有行程管,所述行程管的外侧面均设置有叉筒,所述叉筒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勾爪,所述勾爪呈y形,并且合并部分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孔;
5.两个所述叉筒的侧面且位于后侧固定连接有泥板支架片,所述泥板支架片呈y形,y形的所述泥板支架片的分叉部分位于前后方向且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孔,y形的所述泥板支架片的合并部分绕在叉筒的侧面。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竖管的上部的外侧面设置有连接螺纹,所述竖管的上端且位于连接螺纹的上方贯穿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前后方向贯通。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竖管的上端面设置有向下连接第三连接孔的两个侧槽,所述侧槽将连接螺纹分断开。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叉肩的两端朝向含有泥板支架片的一侧。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y形的所述勾爪的分叉部分分别固定连接至叉筒前后方向的两侧。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其中一根所述叉筒朝向另一根叉筒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连接叉筒下方连接的勾爪对应的第二连接孔的正上方。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泥板支架片的分叉部分位于勾爪分叉部分的外侧,y形的所述泥板支架片的合并部分位于勾爪分叉部分的上方。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9.所述叉肩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有一个导环。
20.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与传统技术相比,该电动自行车避震前叉,通过将勾爪的第二连接孔中置,以及将勾爪分叉部分固定到叉筒的侧面,可以增加勾爪受力面积,减缓冲击时所带来的力,通过泥板支架片合并部分绕在叉筒外侧,这样可以提高焊接面积,使连接更牢固,不易变形。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动自行车避震前叉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动自行车避震前叉的俯视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动自行车避震前叉的仰视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动自行车避震前叉的后视图。
27.图例说明:
28.1、连接螺纹;2、竖管;3、肩盖;4、叉肩;5、行程管;6、叉筒;7、泥板支架片;8、第一连接孔;9、第二连接孔;10、勾爪;11、第三连接孔;12、侧槽;13、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电动自行车避震前叉,包括竖管2,上端用于连接车头,竖管2的下端通过肩盖3固定连接有叉肩4,叉肩4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有一个导环,用于穿过刹车的刹车线,叉肩4两端的下侧面固定连接有行程管5,行程管5的外侧面均设置有叉筒6,叉筒6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勾爪10,勾爪10呈y形,并且合并部分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孔9,第二连接孔9即为勾爪轴孔,由于中置,增加勾爪受力面积,减缓冲击时所带来的力,y形的勾爪10的分叉部分分别固定连接至叉筒6前后方向的两侧,固定连接时在连接位置增加焊道,可以增加勾爪10与叉筒6的贴合度,增加舒适度,勾爪10的合并部分下侧圆角处理;
32.两个叉筒6的侧面且位于后侧固定连接有泥板支架片7,叉肩4的两端朝向含有泥板支架片7的一侧,泥板支架片7呈y形,y形的泥板支架片7的分叉部分位于前后方向且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孔8,用于安装挡泥板,连接y形的泥板支架片7的合并部分绕在叉筒6的侧面,这样可以提高焊接面积,加大牢固性,泥板支架片7的分叉部分位于勾爪10分叉部分的外侧,y形的泥板支架片7的合并部分位于勾爪10分叉部分的上方。
33.竖管2的上部的外侧面设置有连接螺纹1,竖管2的上端且位于连接螺纹1的上方贯穿有第三连接孔11,第三连接孔11前后方向贯通,竖管2的上端面设置有向下连接第三连接孔11的两个侧槽12,侧槽12将连接螺纹1分断开。
34.其中一根叉筒6朝向另一根叉筒6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13,用于连接电动自行车的刹车盘,固定座13位于所连接叉筒6下方连接的勾爪10对应的第二连接孔9的正上方。
3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电动自行车避震前叉,包括竖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2)的下端通过肩盖(3)固定连接有叉肩(4),所述叉肩(4)两端的下侧面固定连接有行程管(5),所述行程管(5)的外侧面均设置有叉筒(6),所述叉筒(6)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勾爪(10),所述勾爪(10)呈y形,并且合并部分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孔(9);两个所述叉筒(6)的侧面且位于后侧固定连接有泥板支架片(7),所述泥板支架片(7)呈y形,y形的所述泥板支架片(7)的分叉部分位于前后方向且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孔(8),y形的所述泥板支架片(7)的合并部分绕在叉筒(6)的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2)的上部的外侧面设置有连接螺纹(1),所述竖管(2)的上端且位于连接螺纹(1)的上方贯穿有第三连接孔(11),所述第三连接孔(11)前后方向贯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自行车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2)的上端面设置有向下连接第三连接孔(11)的两个侧槽(12),所述侧槽(12)将连接螺纹(1)分断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肩(4)的两端朝向含有泥板支架片(7)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y形的所述勾爪(10)的分叉部分分别固定连接至叉筒(6)前后方向的两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根所述叉筒(6)朝向另一根叉筒(6)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13),所述固定座(13)位于所连接叉筒(6)下方连接的勾爪(10)对应的第二连接孔(9)的正上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板支架片(7)的分叉部分位于勾爪(10)分叉部分的外侧,y形的所述泥板支架片(7)的合并部分位于勾爪(10)分叉部分的上方。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肩(4)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有一个导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动自行车避震前叉,包括竖管,所述竖管的下端通过肩盖固定连接有叉肩,所述叉肩两端的下侧面固定连接有行程管,所述行程管的外侧面均设置有叉筒,所述叉筒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勾爪,所述勾爪呈Y形,并且合并部分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孔,两个所述叉筒的侧面且位于后侧固定连接有泥板支架片,所述泥板支架片呈Y形。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勾爪的第二连接孔中置,以及将勾爪分叉部分固定到叉筒的侧面,可以增加勾爪受力面积,减缓冲击时所带来的力,通过泥板支架片合并部分绕在叉筒外侧,这样可以提高焊接面积,使连接更牢固,不易变形。不易变形。不易变形。


技术研发人员:敖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博众运动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1
技术公布日:2023/3/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