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电动漂移车的车向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39394发布日期:2022-07-05 22:00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电动漂移车的车向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漂移车控制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动漂移车的车向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漂车虽然并不是场地赛中最快的过弯方法,但却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驾驶方式,也是拉力赛中也是一项常用的技术。最近两年漂移运动的热度越来越高,但限于种种原因,想玩汽车漂移需要付出很多金钱作为代价,而在马路上玩漂移更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所以就有了漂移车的出现,可以用更少的成本就能体验到漂移的乐趣,而且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安全,在空旷的场地上或者是小区的道路中都能进行漂移。
3.市面上的漂移车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无驱动设计,动力来自于人体本身。另一种为采用电动驱动的设计。大多数的电动漂移车的控制方式都是用手来控制车辆的转向,但是在其手部控制装置的技术中,控制结构复杂,并且在其控制上常用单一方向的控制,灵敏性不足,不能满足更多人群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电动漂移车的车向控制装置,解决了控制结构复杂,并且在其控制上常用单一方向的控制,灵敏性不足,不能满足更多人群的需要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电动漂移车的车向控制装置,包括电动漂移车,所述漂移车内置有驱动电机和控制芯片,并且电动漂移车两侧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杆底座,所述控制杆底座内侧设有上下贯穿的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开口上端插入有操作杆,并且以设置于所述操作杆内侧连接前壁与后壁的连接轴作为转轴,所述操作杆下侧端面镶嵌有基座,所述基座下侧端面镶嵌有磁钢;
6.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工作腔开口下侧,并且上侧端面且位于所述基座下侧设有向上延伸的底座,所述底座上端面且位于所述磁钢下侧镶嵌有霍尔管。
7.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杆上且位于所述控制杆底座上侧设有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二定位件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件上端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上侧且位于所述第二定位件下侧端面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定位槽。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件下侧端面边缘处设置为圆弧状,所述工作腔上端开口端形成一斜面偏移区。
10.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杆上端套装有把套。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其在偏移车本体两侧设置双位控制结构,并且在其控制结构当中,利用带有内腔的控制杆底座以及带有霍尔管的底板形成基体结构,在配合插入内腔的控制杆,同时设置的控制下侧相切用磁钢,通过控制
控制杆的偏移,带动下端的磁钢做往复运动,不断影响其霍尔管的磁场发生变化,将其变化信息及时传输控制芯片中,依据不同的信号,使其控制装置可控制偏移车前进加速以及后退加速的双向运动,提升控制的灵敏性以及人群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与电动漂移车使用状态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整体结构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整体结构图;
16.图4为图3中沿“b-b”处的剖视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控制杆与底板相互配合结构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控制杆与底板相互配合结构爆炸图。
19.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20.图中,把套-11;控制装置-101;电动漂移车-901;控制杆底座-12;第一定位件-14;复位弹簧-15;操作杆-16;第二定位件-17;连接轴-18;工作腔-19;基座-21;偏移区-22;第一定位槽-23;第二定位槽-24;底座-25;霍尔管-26;底板-27;磁钢-28。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3.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4.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电动漂移车的车向控制装置,包括电动漂移车901,所述漂移车内置有驱动电机和控制芯片,并且电动漂移车901两侧设有控制装置101,所述控制装置101包括控制杆底座12,所述控制杆底座12内侧设有上下贯穿的工作腔19,所述工作腔19开口上端插入有操作杆16,并且以设置于所述操作杆16内侧连接前壁与后壁的连接轴18 作为转轴,所述操作杆16下侧端面镶嵌有基座21,所述基座21下侧端面镶
嵌有磁钢28;
25.底板27位于所述工作腔19开口下侧,并且上侧端面且位于所述基座21 下侧设有向上延伸的底座25,所述底座25上端面且位于所述磁钢28下侧镶嵌有霍尔管26,在使用的过程中,将其控制所述操作杆16将所述连接轴18 转为转动的转轴,发生前有移动,进而控制位于所述基座21内侧工作腔19 内腔的下端部分发生左右移动;基于所述控制杆底座12以及设置的底板27 来分析,通过设置的所述底板27使其所述工作腔19形成开口朝上的内腔,并且设置的底板27作为底座25的基座,将其设置底座25上端面,对应所述磁钢28的下侧镶嵌有霍尔管26,连着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通过控制所述基座21不断在其霍尔管26上侧来回往复运动,使得所述霍尔管26磁通量发生变化,如,使得霍尔管26的信号电压从0.8v
‑‑
2.0v
‑‑
3.8v之间变化,所述霍尔管26将其变化信号反馈传输到控制芯片,控制芯片将其信号进一步的驱动电机中,在控制芯片中设置中间值2.0
±
0.2v绝对值“0”为基准电压,当信号电压为2.0
±
0.2v时为停止刹车;0.8
‑‑
2.0v时为线性无极调速“倒车加速”,2.0
‑‑
3.8v时为线性无极调速“前进”加速,当使用者将其所述操作杆 16放置原位,相对于磁钢28与所述底板27之间处于相互平行位置时,使车处于停止状态。
26.参阅图4-6,在使用的过程中,将其保证所述操作杆16不在受到约束力时,磁钢28与所述底板27之间处于相互平行位置,所述操作杆16上且位于所述控制杆底座12上侧设有第一定位件14、第二定位件17,所述第一定位件14与所述第二定位件17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5,将其第一定位件14和第二定位件17固定连接在其所述操作杆16,并且两者之间设置的复位弹簧15,参照图中展示的状态,当所述操作杆16向右偏移时,所述复位弹簧15左侧上下端受到挤压,当力消失后利用弹簧的性质,使其所述操作杆16恢复原来的位置。
27.参阅图4-6,在使用的过程中,为保证其所述第一定位件14与所述第二定位件17之间设置的复位弹簧15在其工作中不会发生偏移滑动,所述第一定位件14上端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一定位槽23,所述第一定位槽23上侧且位于所述第二定位件17下侧端面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定位槽24,将其设置的第一定位槽23配合将其复位弹簧15下侧卡住定位,设置的第二定位槽24 用以卡住配合连接复位弹簧15的上端,可有效保证其复位弹簧15工作中的稳定性。
28.参阅图4-6,控制所述操作杆16偏移的过程中,保证其所述第一定位件 14下侧端面与其所述工作腔19上端开口端接触面状态达到理想,所述第一定位件14下侧端面边缘处设置为圆弧状,所述工作腔19上端开口端形成一斜面偏移区22,圆弧与斜面的接触使其所述第一定位件14和所述偏移区22 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保证其操作杆16偏移量达到最大,控制效果提升。
29.参阅图3,具体的,所述操作杆16上端套装有把套11,将其利用的所述把套11套装在所述操作杆16外表面,保护的所述操作杆16的同时,还有可以提升所述操作杆16的操控感。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