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限位结构的循环球转向器支架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36119发布日期:2022-11-11 16:32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限位结构的循环球转向器支架总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带限位结构的循环球转向器支架总成。


背景技术:

2.齿轮齿条式转向器自带转向限位,而循环球转向器内部没有转向的限制,理论上可以无限转向。转向角无限制会导致车轮与底盘其它部件以及车身产生干涉,所以需要对循环球转向器进行外部的转向限位。现有匹配循环球转向器的车辆多数为轮边限位,在车轮跳动极限时容易发生卡顿和噪声。
3.中国专利cn203920895u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循环球式转向器的转向限位结构,包括转向车架总成、固定于所述车架总成上的限位支架总成、固定于所述车架总成上的转向器总成、一端紧固于所述转向器总成输出端的转向摇臂,所述限位支架总成设置于所述转向摇臂运动轨迹的需限位位置,用于对所述转向摇臂进行限位。该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转向限位结构由于转向摇臂不受轮边、悬架跳动影响,与限位支架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相对的窜动,有效解决了限位时的异响问题,把任何产生异响风险的因素彻底消除。然而,该专利的技术方案仅提供了一种针对循环球式转向器的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固定在车架总成上,循环球转向器总成也固定在车架总成上,与循环球转向器总成的输出轴连接的转向摇臂和循环球转向器总成分别位于车架总成的两侧,这势必要增加循环球转向器总成的输出轴的长度,增加布置空间,且循环球转向器总成的输出轴与转向摇臂连接后的强度不够,且连接后的一体性受到影响,工作时增加晃动的几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带限位结构的循环球转向器支架总成。
5.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带限位结构的循环球转向器支架总成,包括固定在车架上的循环球转向器支架,循环球转向器垂臂的上端与循环球转向器本体的输出端连接,循环球转向器垂臂的下端与转向直拉杆连接,循环球转向器支架包括一个竖直的第一连接部和位于第一连接部顶端并与第一连接部一体成型的水平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车架的上端面和侧面上,循环球转向器本体固定在第一连接部上,第二连接部的后端竖直向下弯折形成竖直弯折部,竖直弯折部的下端向后倾斜进而形成用于对循环球转向器垂臂运动到运动轨迹的需限位位置时进行限位的一体限位结构。
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包括:
8.一体限位结构上设置有内螺纹孔并螺纹连接有向前伸出的限位螺栓用于对循环球转向器垂臂进行接触限位。
9.限位螺栓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通过锁紧螺母把限位螺栓与一体限位结构锁
紧。
10.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减重孔用于减轻重量。
11.第二连接部上有两个间隔且平行设置的减重孔,减重孔为条形通孔。
12.第一连接部上有四个转向器连接螺孔,循环球转向器本体通过螺栓和转向器连接螺孔固定在第一连接部外侧。
13.一体限位结构与竖直弯折部之间有竖直设置的加强筋位于一体限位结构和竖直弯折部的远离车架的一侧。
14.第一连接部的前部带有弧形豁口,循环球转向器的输出端与循环球转向器垂臂的连接部位于弧形豁口中。
15.第二连接部远离第一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沿水平方向伸出的用于与转向管路支架连接的转向管路支架连接耳,转向管路支架连接耳上有转向管路支架连接螺孔,通过螺栓与转向管路支架连接。
16.竖直弯折部靠近车架侧面的部位与第二连接部的下表面中部之间有一个与竖直弯折部和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的竖直向下的车架侧面连接部,车架侧面连接部的前端向第一连接部的前端弯折并与第一连接部的前端闭合,使第一连接部的上部、车架侧面连接部和竖直弯折部形成一个盒体结构,车架侧面连接部的两端各有一个车架侧面连接螺孔,通过螺栓和车架侧面连接连接螺孔与车架侧面固定连接,车架侧面连接部下方带有矩形豁口,循环球转向器的输出端与循环球转向器垂臂的连接部位于矩形豁口中。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限位结构的循环球转向器支架总成,将固定连接循环球转向器本体的支架与循环球转向器垂臂运动到运动轨迹的需限位位置时进行限位的一体限位结构集成在一起形成带有一体限位结构的循环球转向器支架,使循环球转向器、垂臂和转向直拉杆布置时位于车架的同侧,减少了循环球转向器输出轴和垂臂连接的长度,减小了布置空间,使循环球转向器总成的输出轴与垂臂连接后的强度和稳定性大大增加,且连接后的一体性大大增加,减小工作时晃动的几率。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限位结构的循环球转向器支架总成,对垂臂的限位比轮边限位更加直接可靠而且安静;结构简单,装配调整方便。且限位螺栓可以调整长度并通过锁紧螺母进行锁紧,进而可以调节限位的角度,循环球转向器支架与车架顶面和侧面接触并通过螺栓紧固,增加了固定效果,减小晃动几率。循环球转向器支架的上表面设计了大面积的减重孔,减轻了部件的重量,设计了转向管路支架的连接点,能够方便连接转向管路支架。一体限位结构还带有加强筋,用于增加强度。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限位结构的循环球转向器支架总成的限位原理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限位结构的循环球转向器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限位结构的循环球转向器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之二。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限位结构的循环球转向器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限位结构的循环球转向器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限位结构的循环球转向器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27.图中:1.循环球转向器支架,2.限位螺栓,3.锁紧螺母,4.车架,5.循环球转向器垂臂,6.转向直拉杆,7.第一连接部,8.第二连接部,9.弯折部,10.一体限位结构,11.减重孔,12.加强筋,13.弧形豁口,14.转向管路支架连接耳,15.车架侧面连接部,16.矩形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
2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限位结构的循环球转向器支架总成,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在车架4上的循环球转向器支架1,循环球转向器垂臂5的上端与循环球转向器本体的输出端连接,循环球转向器垂臂5的下端与转向直拉杆6连接。
30.如图2至图6所示,循环球转向器支架1包括一个竖直的第一连接部7和位于第一连接部7顶端并与第一连接部7一体成型的水平的第二连接部8,第二连接部8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车架4的上端面和侧面上,循环球转向器本体固定在第一连接部7上,第一连接部7上有四个转向器连接螺孔,循环球转向器本体通过螺栓和转向器连接螺孔固定在第一连接部7外侧。第一连接部7的前部带有弧形豁口13,循环球转向器的输出端与循环球转向器垂臂5的连接部位于弧形豁口中13。
31.第二连接部8的后端竖直向下弯折形成竖直弯折部9,竖直弯折部9的下端向后倾斜进而形成用于对循环球转向器垂臂5运动到运动轨迹的需限位位置时进行限位的一体限位结构10。
32.一体限位结构10上设置有内螺纹孔并螺纹连接有向前伸出的限位螺栓2用于对循环球转向器垂臂5进行接触限位。限位螺栓2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3,旋转限位螺栓2将其伸出长度调整到所需位置时,通过拧紧锁紧螺母3把限位螺栓3与一体限位结构10锁紧。一体限位结构10与竖直弯折部9之间有竖直设置的加强筋12位于一体限位结构10和竖直弯折部9的远离车架4的一侧。
33.为了在保证循环球转向器支架1的整体强度的同时减轻重量,第二连接部8上有两个间隔且平行设置的减重孔11,减重孔11为条形通孔。
34.第二连接部8远离第一连接部7的一侧设置有沿水平方向伸出的用于与转向管路支架连接的转向管路支架连接耳14,转向管路支架连接耳14上有转向管路支架连接螺孔,通过螺栓与转向管路支架连接。
35.为了进一步保证循环球转向器支架1的整体强度以及与车架4的连接紧密,避免晃动,竖直弯折部9靠近车架4侧面的部位与第二连接部8的下表面中部之间有一个与竖直弯折部9和第二连接部8一体成型的竖直向下的车架侧面连接部15,车架侧面连接部15的前端向第一连接部7的前端弯折并与第一连接部7的前端闭合成一体,使第一连接部7的上部、车
架侧面连接部15和竖直弯折部9形成一个盒体结构,车架侧面连接部15的两端各有一个车架侧面连接螺孔,通过螺栓和车架侧面连接连接螺孔与车架4侧面固定连接,车架侧面连接部15下方带有矩形豁口16,循环球转向器的输出端与循环球转向器垂臂5的连接部位于矩形豁口中16。
3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限位结构的循环球转向器支架总成,将固定连接循环球转向器本体支架与循环球转向器垂臂运动到运动轨迹的需限位位置时进行限位的一体限位结构10集成在一起形成带有一体限位结构10的循环球转向器支架1,循环球转向器垂臂5运动到运动轨迹的需限位位置时,通过一体限位结构10上的限位螺栓进行接触限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