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油罐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36121发布日期:2022-11-11 16:32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向油罐总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液压助力转向装置领域,涉及一种转向油罐总成。


背景技术:

2.转向油罐是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储油装置,主要用于储存、滤清和冷却转向油液,一般由罐盖、罐体、密封垫(通常设置有通气孔)和过滤装置组成。
3.在转向油液通过回油口返回转向油罐时,因系统内部压力,会冲击油罐内壁,造成油液翻涌,此时可能会产生气泡,而气泡如果进入转向系统内部,则会产生噪声、转向助力下降等问题。
4.现有方案同样考虑在回油口位置增加防冲击结构,但结构均较复杂,不利于制造且成本较高。
5.一些转向油罐的回油口由于整车布置原因,需要与罐体呈倾斜状态。由于回油口方向向上,转向油液在通过转向油罐的回油口进入转向油罐内时,从回油口进入的油液冲击有可能会引起油罐内的油液翻涌,从而影响回油的过滤效果。进而有可能导致杂质进入进油腔,并随油液进入液压转向系统,造成液压转向系统的工作异常。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转向油罐总成。
7.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一种转向油罐总成,包括由上罐体和下罐体组成的罐本体,罐本体水平设置在整车中且回油口向下布置,上罐体和下罐体通过设置在下罐体中的隔板分隔开,上罐体上开有加油口,加油口上设有油罐盖,下罐体底部设有吸油口和回油口,下罐体内设有滤网将吸油口和回油口分隔在滤网的两侧,吸油口和回油口分别设置在下罐体相对的两个侧面,回油口倾斜向下设置,下罐体内有一个与回油口以及下罐体连通的防油液冲击结构,以避免从回油口进入下罐体内的油液冲击罐本体内的油液。
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包括:
10.防油液冲击结构为一个中空的矩形块结构。
11.防油液冲击结构的底部与下罐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12.防油液冲击结构的一个侧面与回油口连通,防油液冲击结构的另外四个面上各开有一个与下罐体连通的油液连通孔。
13.四个油液连通孔均为圆形通孔。
14.四个油液连通孔均为矩形通孔。
15.四个油液连通孔均为条形通孔。
16.四个油液连通孔中有至少一个圆形通孔、至少一个矩形通孔和至少一个条形通孔。
17.油罐盖里设置有密封垫。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向油罐总成,在转向油罐的回油口上设计有与下罐体和回油口连通的防油液冲击结构,其上开有朝向4个方向的油液连通孔,转向油液从回油口返回下罐体内,进入下罐体时因为有防油液冲击结构,不会直接向上冲击罐本体内原有油液,而是从防油液冲击结构上朝向4个方向的油液连通孔进入下罐体。可有效避免从回油口进入下罐体的油液冲击油罐本体内的油液,造成油液翻涌,进而带起回油腔内沉淀的杂质,进而导致杂质被油液冲击穿过过滤网进入转向系统内,导致转向系统因进入杂质而出现卡滞、异响等问题,保证转向油罐内油液平稳。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向油罐总成的外部构造示意图。
22.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下罐体的俯视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下罐体纵向剖视图。
25.图中:1.油罐盖,2.密封垫,3.上罐体,4.下罐体,5.隔板,6.滤网,41.吸油口,42.回油口,43.防油液冲击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油罐总成,如图1所示,包括由上罐体3和下罐体4组成的罐本体,罐本体水平设置在整车中,且回油口42向下布置,上罐体3和下罐体4通过设置在下罐体4中的隔板5分隔开,上罐体3上开有加油口,加油口上设有油罐盖1,油罐盖1里设置有密封垫2,下罐体4底部设有吸油口41和回油口42,下罐体4内设有滤网6将吸油口41和回油口42分隔在滤网的两侧,吸油口41和回油口42分别设置在下罐体4相对的两个侧面,回油口42倾斜向下设置,下罐体4内有一个与回油口42以及下罐体4连通的防油液冲击结构43,以避免从回油口42进入下罐体4内的油液冲击罐本体内的油液。
28.防油液冲击结构43为一个中空的矩形块结构,防油液冲击结构43与下罐体4一体成型,防油液冲击结构43的底部与下罐体4的内壁固定连接,防油液冲击结构43的一个侧面与回油口42连通,防油液冲击结构43的另外四个面上各开有一个与下罐体4连通的油液连通孔。
29.可以通过改变四个油液连通孔的形状,经过试验调试出不同的防油液冲击和缓冲效果,比如,四个油液连通孔可以均为圆形通孔,也可以均为矩形通孔,还可以均为条形通孔,还可以是至少一个圆形通孔、至少一个矩形通孔和至少一个条形通孔。例如:如图4所示,防油液冲击结构43顶面上的油液连通孔为圆形通孔,防油液冲击结构43位于回油口42对侧的那个面上的油液连通孔为矩形通孔,防油液冲击结构43另外两个侧面上的油液连通孔为条形通孔。
30.转向油液从回油口42返回下罐体4内,进入下罐体4时因为有防油液冲击结构43,不会直接向上冲击油罐内原有油液,而是从防油液冲击结构43上朝向4个方向的油液连通
孔进入下罐体4。可有效避免从回油口43进入油罐内的油液冲击油罐内油液,造成油液翻涌,进而带起回油腔内沉淀的杂质,进而导致杂质被油液冲击穿过过滤网进入转向系统内,导致转向系统因进入杂质而出现卡滞、异响等问题,保证转向油罐内油液平稳。


技术特征:
1.一种转向油罐总成,包括由上罐体(3)和下罐体(4)组成的罐本体,罐本体水平设置在整车中且回油口(42)向下布置,上罐体(3)和下罐体(4)通过设置在下罐体(4)中的隔板(5)分隔开,上罐体(3)上开有加油口,加油口上设有油罐盖(1),下罐体(4)底部设有吸油口(41)和回油口(42),下罐体(4)内设有滤网(6)将吸油口(41)和回油口(42)分隔在滤网的两侧,其特征在于,吸油口(41)和回油口(42)分别设置在下罐体(4)相对的两个侧面,回油口(42)倾斜向下设置,下罐体(4)内有一个与回油口(42)以及下罐体(4)连通的防油液冲击结构(43),以避免从回油口(42)进入下罐体(4)内的油液冲击罐本体内的油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油罐总成,其特征在于,防油液冲击结构(43)为一个中空的矩形块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向油罐总成,其特征在于,防油液冲击结构(43)的底部与下罐体(4)的内壁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向油罐总成,其特征在于,防油液冲击结构(43)的一个侧面与回油口(42)连通,防油液冲击结构(43)的另外四个面上各开有一个与下罐体(4)连通的油液连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向油罐总成,其特征在于,四个油液连通孔均为圆形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向油罐总成,其特征在于,四个油液连通孔均为矩形通孔。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向油罐总成,其特征在于,四个油液连通孔均为条形通孔。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向油罐总成,其特征在于,四个油液连通孔中有至少一个圆形通孔、至少一个矩形通孔和至少一个条形通孔。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转向油罐总成,其特征在于,油罐盖(1)里设置有密封垫(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油罐总成,上罐体和下罐体通过隔板分隔开,下罐体底部设有吸油口和回油口,下罐体内设有滤网将吸油口和回油口分隔在滤网的两侧,吸油口和回油口分别设置在下罐体相对的两个侧面,回油口倾斜向下设置,下罐体内有一个与回油口以及下罐体连通的中空的矩形块结构的防油液冲击结构,防油液冲击结构的一个侧面与回油口连通,另外四个面上各开有一个与下罐体连通的油液连通孔,转向油液从回油口返回下罐体内,进入下罐体时因为有防油液冲击结构,不会直接冲击油罐内原有油液,而是从防油液冲击结构上朝向四个方向的油液连通孔进入下罐体,以避免从回油口进入下罐体内的油液冲击罐本体内的油液。体内的油液冲击罐本体内的油液。体内的油液冲击罐本体内的油液。


技术研发人员:赵向青 高尚 张吉 王鹏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29
技术公布日:2022/11/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