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震座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62291发布日期:2023-02-04 00:52阅读:61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震座管结构,主要应用于自行车、摩托车等避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自行车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其以人力的踩踏为其动力来源,无需使用电力或汽油,极具环保概念,非常适合作为一般交通工具或是休闲运动装置来使用。
3.以目前路况环境,很少有完全平坦之路面,当使用者在骑乘自行车,遇到崎岖凹凸不平之道路,或于登山行驶于石头路、有落差地势等路面时,自行车将会因为地面的不平稳而产生震动,为解决此问题,一般自行车大多会装设有避震装置来吸收震动力,让使用者在骑乘时能感到较为舒适。
4.避震装置大多会装设在自行车的把手、前叉、后叉及座垫下方的座管,而就目前避震座管来说,其包含有一内管、一外管及一缓冲单元;内管顶端底座垫;外管套设内管,且外管底端连接车体;缓冲单元穿设外管,且两端分别抵靠内管及外管,通过提供内管缓冲力;但是在目前所常见的结构配置上主要是利用气压或液压结构来作为缓冲单元,如此除了会增加结构的复杂度之外,同时也会有难以维修的问题,因此,前述现有技术的实用性并不理想而有进一步改良之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震座管结构,尤其是提供具良好的缓冲及避震效果,让使用者在骑乘自行车时可更为舒适,并且结构简单且方便维修的避震座管改良结果,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避震座管结构,其至少包含有一座管、一内管、一升降组件及一缓冲组件;该座管,为一中空管体;该内管,具有一管件以及位于该管件顶端的接头,该管件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座管顶端;该升降组件,设于该座管内且连接于该内管;该缓冲组件,具有一第一套座、一第二套座,以及一弹簧,该第一套座具有一第一固定部、一连接于该第一固定部一侧的第一连接柱以及第一固定件,该第一固定部可选择地设于该座管的底端或该内管的顶端,该第一连接柱具有一第一穿孔,可供穿设该第一固定件,且该第一固定件位于该弹簧顶端的其中一间隙内,该第二套座具有一第二固定部、一连接于该第二固定部一侧的第二连接柱以及第二固定件,该第二固定部可供固定于该升降组件,该第二连接柱具有一第二穿孔,可供穿设该第二固定件,且该第二固定件位于该弹簧底端的其中一间隙内,让该弹簧固定该第一、第二套座之间。
7.优选的,该升降组件具有一阀座与一阀杆,该阀座的顶端固定于该内管的底端,该阀座的底端位于该座管内,该阀杆的顶端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阀座,该阀杆的底端设于该座管的底端,该第一套座设于该内管的顶端,该第二套座设于该阀座的顶端。
8.优选的,该升降组件具有一阀座与一阀杆,该阀座的底端固定于该内管的底端,该阀座的顶端位于该内管内,该阀杆的底端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阀座,该阀杆的顶端设于
该内管的顶端,该第一套座设于该座管的底端,该第二套座设于该阀座的底端。
9.优选的,该管件具有一第一螺孔,该第一固定部则被构形为螺杆结构体,可供螺设于该第一螺孔内,该升降组件具有一第二螺孔,该第二固定部则被构形为螺杆结构体,可供螺设于该第二螺孔内。
10.优选的,该第一、第二穿孔分别设为螺孔结构,而该第一、第二固定件分别设为螺杆结构体。
11.优选的,该第一连接柱可伸入该弹簧,且该第一固定部与该第一连接柱之间进一步设有第一抵压板,该第一抵压板大于该弹簧的横切面积,使该第一抵压板可压抵于该弹簧的顶端。
12.优选的,该第二连接柱可伸入该弹簧,且该第二固定部与该第二连接柱之间进一步设有第二抵压板,该第二抵压板大于该弹簧的横切面积,使该第二抵压板可压抵于该弹簧的底端。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透过前述技术手段的展现,本创作避震座管不仅提供良好避震效果,同时可以达到零件更换方便及维持良好气密性的效果。
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创作避震座管结构的结构立体图。
16.图2是本创作避震座管结构的结构剖视图。
17.图3是本创作避震座管结构的结构分解图。
18.图4是本创作避震座管结构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创作之避震座管至少包含:一座管10、一内管20、一升降组件30以及一缓冲组件40。
20.该座管10为一中空管体,且该座管10的底端固定于一车架(图中未示);该内管20具有一管件21以及位于该管件21顶端的接头22,该管件21的底端自该座管10的顶端穿设于座管10内,并且能相对该座管10上下轴向位移,该管件21具有一第一螺孔23。
21.该升降组件30具有一阀座31与一阀杆32。在本实施例中,该阀座31的顶端固定于该内管20的底端且具有一第二螺孔33,该阀座31的底端位于该座管10内;该阀杆32的顶端穿设于阀座31内,阀杆32的底端设于该座管10的底端且抵接于一触发杆12。由此,当该阀杆32被该触发杆12向上推顶时,该阀座31内的油路连通状况会被开启,使该内管20能相对该座管10上升或下降,当该阀杆32所受到的推力在解除之后会关闭该阀座31内的油路连通状况,使该内管20完成定位。
22.该缓冲组件40设于该内管20内,用以提供缓冲避震效果。请同时参阅如图3和图4所示,该缓冲组件40具有一第一套座41、一第二套座42以及一弹簧43,其中:该第一套座41具有一第一固定部411、一连接于该第一固定部411一侧的第一连接柱412以及第一固定件413,该第一固定部411被构形为螺杆结构体,由此,该第一套座41可以通过该第一固定部411螺设于该内管20的第一螺孔23,该第一连接柱412具有一第一穿孔414,可供穿设该第一
固定件413;本创作之实施例中,该第一固定部411与该第一连接柱412设为一体制成的一体式结构体。
23.该第二套座42具有一第二固定部421、一连接于该第二固定部421一侧的第二连接柱422以及第二固定件423,该第二固定部421设为螺杆结构体,由此,该第二套座42可以通过该第二固定部421螺设于该升降组件30的阀座31的第二螺孔33,该第二连接柱422具有一第二穿孔424,可供穿设该第二固定件423;本创作之实施例中,该第二固定部421与该第二环部422系为一体制成的一体式结构体。
24.该弹簧43由一具挠性的线材于一轴向卷绕成复数圆环状线圈,且相邻线圈间并具有一预定间隙431,该第一连接柱412由该弹簧43的顶端伸入该弹簧43内,该第一固定件413穿设于该弹簧43顶端的其中一间隙431内,并穿设固定于该第一穿孔414内,该第二连接柱422由该弹簧43的底端伸入该弹簧43内,该第二固定件423穿设于该弹簧43底端的其中一间隙431内,并穿设固定于该第二穿孔424内,利用第一、第二固定件413、423与该第一、第二穿孔414、424相互固定,可让该弹簧43可稳定定位于第一、第二套座41、42之间,且该第一固定部411与该第一连接柱412之间进一步设有第一抵压板415,该第一抵压板415大于该弹簧43的横切面积,使该第一抵压板415可压抵于该弹簧43的顶端,该第二固定部421与该第二连接柱422之间进一步设有第二抵压板425,该第二抵压板425大于该弹簧43的横切面积,使该第二抵压板425可压抵于该弹簧43的底端,进一步通过第一、第二抵压板415、425可提供相向朝该弹簧43确实压抵的作用,以确保可达到缓冲避震效果;当然,该第一、第二穿孔414、424分别设为螺孔结构,而该第一、第二固定件413、423分别被构形为螺杆结构体,可利用螺合方式进行螺接固定。
25.本创作所提供之缓冲组件40是利用第一、第二固定件413、423与该第一、第二穿孔414、424相互接合的方式将弹簧43与上、下两个第一、第二套座41、42组装在一起,上、下两个第一、第二套座41、42再分别用螺合方式组装该内管20与该升降组件30,如此相较于传统所使用的气液压方式,本创作在结构上显得较为简单,组装上也相对容易许多,在维修时也可以更加方便更换损坏的零件。
26.在此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升降组件30与缓冲组件40可以用倒装的方式进行安装。其中,阀座的底端固定于内管的底端,阀座的顶端位于内管内,阀杆的底端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阀座,阀杆的顶端设于接头且抵接于触发杆,第一套座通过第一固定部设于座管的底端,第二套座通过第二固定部螺设于阀座的第二螺孔,弹簧设于座管内。如此的安装方式也可以达到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