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14119发布日期:2023-02-01 02:35阅读:32来源:国知局
车厢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车辆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厢及车辆。


背景技术:

2.车厢是运输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盛装货物。货车、工业车辆等车的车厢,在工作时往往会将顶部升起,以便于货物的放置或取出。
3.相关技术中,车厢的顶盖一般为整体抬升式结构,通过配备液压系统和导向机构,实现顶盖的垂直升降。
4.针对上述的相关技术,车厢顶盖的整体抬升需要使用导向机构进行限制和引导,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此外,车厢往往需要做成双层,占用的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厢及车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厢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占用空间较大的缺陷,以简化车厢结构、降低成本,减小空间占用。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厢,包括:
7.固定围架,形成有内腔,所述内腔顶面及一侧面开口;
8.顶架,覆盖于所述固定围架顶面开口处,且一侧与所述固定围架铰接,形成第一铰接位;所述顶架包括多个顶架单元,相邻两个所述顶架单元铰接,形成若干第二铰接位;
9.顶杆,一端与所述顶架铰接,形成第三铰接位;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围架铰接,形成第四铰接位;所述第二铰接位设置于所述第一铰接位和第四铰接位之间;
10.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顶杆绕第三铰接位转动。
1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厢,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顶架两端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固定围架滑移配合,当所述顶架抬升后,挡板用于遮挡顶架与固定围架之间的缝隙。
1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厢,所述挡板的板面与所述固定围架的外侧面贴合,并且所述挡板的高度不小于所述顶架的抬升高度。
1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厢,所述驱动件为直线驱动元件,并且铰接于所述固定围架上,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顶杆铰接,且铰接点位于第三铰接位和第四铰接位之间。
1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厢,所述顶杆以及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围架的内侧壁上。
1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厢,所述驱动件为电动缸。
1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厢,所述固定围架包括中间板,以及设置于所述中间板两端的侧板,所述中间板与侧板围合呈u型框状结构;所述顶架与所述固定围架的上侧铰接,所述顶杆设置于所述侧板上。
1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厢,所述侧板上侧高于中间板上侧,并且连接处通
过斜边过渡,所述顶架单元有两个,当所述顶架下降后,两个所述顶架单元的底部分别与所述侧板上侧贴合。
1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厢,所述第一铰接位、第二铰接位、第三铰接位和第四铰接位围合成平行四边形结构。
1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条所述的车厢。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厢及车辆,通过将顶架铰接与固定围架上,并将顶架设置为多个互相铰接的顶架单元,采用顶杆配合驱动件驱动顶架折叠翻转,在车辆工作时,启动驱动件驱动顶杆绕第三铰接位转动,顶杆转动时,会使第一铰接位、第二铰接位、第三铰接位和第四铰接位围合成的多边形形状发生改变,由于第一铰接位和第三铰接位的位置固定不变,当第四铰接位抬升时,第二铰接位会随之抬升,从而使顶架整体抬升,便于货物的进出;顶架抬升时,不用配备复杂的导向机构,从而简化了车厢结构、降低了成本,车厢也不用设置为双层结构,减小了空间占用。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厢未抬升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为展示车厢未抬升状态下驱动件与顶杆、顶架和固定围架配合的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厢抬升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为展示车厢抬升状态下驱动件与顶杆、顶架和固定围架配合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
27.1、固定围架;10、中间板;11、侧板;2、顶架;20、顶架单元;21、第二铰接位;3、顶杆;4、驱动件;40、铰接点;5、第一铰接位;6、第三铰接位;7、第四铰接位;8、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厢及车辆,首先说明其应用场景,车辆在工作时,车厢的顶部一般会升起,以便于货物的放置或取出,现有技术中,一般为整体式抬升结构,即通过液压系统的驱动,以及导向机构的限制和引导,实现车厢顶的垂直升降,存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车厢整体占用空间较大的缺陷;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厢及车辆,以简化结构、减低成本、减小车厢整体的占用空间。
30.下面结合图1-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车厢及车辆。
31.参照图1和图2,一种车厢,包括固定围架1、顶架2、顶杆3和驱动件4;其中,固定围架1具有一个内腔,内腔的顶面以及一个侧面具有开口,顶架2覆盖于固定围架1的上面开口处,用于封闭固定围架1的上面开口,固定围架1的侧面开口用于货物进出车厢。
32.顶架2的一侧与固定围架1远离开口的一侧铰接,形成第一铰接位5,顶架2可以绕第一铰接位5上下翻转;顶架2由多个顶架单元20拼接而成,每相邻两个顶架单元20均铰接,从而形成若干第二铰接位21,以使顶架2可以翻转折叠。具体的,顶架2与固定围架1、顶架单元20之间可以采用合页铰接。
33.顶杆3一端和顶架2铰接,形成第三铰接位6,第三铰接位6靠近固定围架1侧面的开口,另一端与固定围架1铰接,形成第四铰接位7,若干第二铰接位21设置于第一铰接位5和第四铰接位7之间。
34.第一铰接位5、第二铰接位21、第三铰接位6和第四铰接位7围合成一个不稳定的多边形结构,当顶杆3绕第三铰接位6翻转时,多边形的形状发生改变,从而使顶架2可以整体升降。驱动件4主要用于驱动顶杆3绕第三铰接位6翻转。
35.车辆在工作时,启动驱动件4,驱动件4驱动顶杆3绕第三铰接位6转动,顶杆3转动时,会使第四铰接位7的位置发生改变,从而使第一铰接位5、第二铰接位21、第三铰接位6和第四铰接位7围合成的多边形形状发生改变,由于第一铰接位5和第三铰接位6的位置固定不变,当第四铰接位7抬升时,第二铰接位21会随之抬升,从而使顶架2整体抬升,便于货物的进出;当第四铰接位7下降时,第二铰接位21会随之下降,顶架2整体下降。通过将顶架2铰接与固定围架1上,并将顶架2设置为多个互相铰接的顶架单元20,采用顶杆3驱动顶架2折叠翻转,以完成顶架2的整体抬升,不用配备复杂的导向机构,从而简化了车厢结构、降低了成本,车厢也不用设置为双层结构,减小了空间占用。
36.具体的,固定围架1包括中间板10,以及设置于中间板10两端的侧板11,中间板10与侧板11围合成u形的框架结构,其内部即为所述的内腔;中间板10与侧板11既可以焊接固定,也可以一体铸造成型,本实施例中,侧板11一体成型于中间板10上。
37.侧板11上侧的高度高于中间板10上侧的高度,并且连接处通过一个斜边进行过渡,顶架单元20有两个,当顶架2处于下降的状态时,其中两个顶架单元20之间呈一定夹角,并且均与侧板11的上侧相贴合,其中一个顶架单元20位于斜边上,从而保证顶架2与固定围架1搭接处的密封性能。如此布置,需将第三铰接位6设置于第二铰接位21和第四铰接位7之间,第一铰接位5、第二铰接位21、第三铰接位6和第四铰接位7围合成一个四边形结构,当驱动件4驱动顶杆3朝向第一铰接位5的方向摆动时,第二铰接位21和第四铰接位7抬升,从而使顶架2整体抬升。当顶杆3摆动至竖直状态时,顶架2抬升至最高的位置。
38.具体的,参照图3和图4,第一铰接位5、第二铰接位21、第三铰接位6和第四铰接位7围合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当顶杆3处于竖直状态时,两个顶架单元20处于垂直状态,并且内侧顶架单元20的板面与中间板10的板面平齐,从而减少雨水从第二铰接位21处进入车厢内,提高防水性能。
39.另一个实施例中,顶架单元20不仅仅局限于两个,还可以为两个以上,由此,第二铰接位21也可以有多个,仅需要保证第四铰接位7抬升时,第二铰接位21可以随着抬升即可。于此相对应,侧板11上侧与中间板10上侧的连接处也不局限于斜边过渡,还可以为台阶
状等其他形状,仅需要保证顶架单元20的排布与侧板11适配即可。
40.另一个实施例中,侧板11的高度还可以低于中间板10的高度,此时,仅需要改变第三铰接位6的位置,以及顶杆3的摆动方向,同样可以实现顶架2的抬升。具体的,第四铰接位7设置于第三铰接位6和第二铰接位21之间,顶架2抬升时,顶杆3朝向远离第一铰接位5的方向摆动。
41.参照图1和图3,为了提高车厢的密封性能,顶架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挡板8,挡板8与固定围架1滑移配合,并且,挡板8距离顶架2的垂直距离不小于顶架2的抬升高度,从而保证,顶架2抬升至最高高度后,挡板8仍然对顶架2与固定围架1之间的缝隙进行遮挡,提高防水性能。
42.具体的,挡板8位于侧板11的外侧,并且与侧板11的板面贴合,可以根据顶架2的具体结构确定挡板8的形状、结构和安装位置,本实施例中,设定靠近固定围架1开口的顶架单元20为外侧顶架单元20,另一个为内侧顶架单元20,挡板8设置于外侧顶架单元20上并且板面与外侧顶架单元20的板面垂直。当顶架2抬升之前,顶架单元20与侧板11的上侧相贴合,从而保证了车厢的防水性能;顶架2抬升之后,内侧顶架单元20与外侧顶架单元20垂直,挡板8一侧与内侧顶架单元20的端部相贴合,从而保证了车厢的防水性能。
43.另一个实施例中,挡板8还可以与侧板11的板面存在间距,仅需要保证,顶架单元20抬升后,挡板8可以对顶架2与固定围架1之间的缝隙进行遮挡即可。
44.其他实施例中,挡板8还可以有多块,并且分别设置于不同的顶架单元20上,相邻挡板8之间叠合并且滑移配合,驱动件4驱动顶架2抬升时,顶架单元20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挡板8之间发生相对滑移,以始终遮挡顶架2与固定围架1之间的缝隙,保证车厢的防水性能。
45.参照图2,驱动件4可以为任意直线驱动元件,例如气缸、油缸、电动缸等,本实施例中,驱动件4采用电动缸,无需配备液压系统,简化了车厢结构。驱动件4的缸体铰接于侧板11上,驱动件4的输出端与顶杆3铰接,并且铰接点40位于第三铰接位6和第四铰接位7之间,以使驱动件4可以推动顶杆3绕第三铰接位6转动,以推动顶架2抬升。
46.驱动件4以及顶杆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选择,例如顶架2的重量、大小等,只需满足驱动件4配合顶杆3可以流畅的完成顶架2的抬升即可。本实施例中,顶杆3有两组并且分别设置于固定围架1的两个侧板11上,相应的,驱动件4也有两组分别与两个顶杆3相配合。
47.另一个实施例中,驱动件4还可以采用电机、电机配合减速器等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与顶杆3连接,并且连接点位于第三铰接位6处,通过旋转机构,可以驱动顶杆3绕第三铰接位6转动,以推动顶架2的升降。
48.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车辆与上文描述的车厢可相互对应参照。
49.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厢。车辆包括但不限于货车及各种工程车辆。
50.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将顶架2铰接与固定围架1上,并将顶架2设置为多个互相铰接的顶架单元20,采用顶杆3配合驱动件4驱动顶架2折叠翻转,在车辆工作时,启动驱动件4驱动顶杆3绕第三铰接位6转动,顶杆3转动时,会使第一铰接位5、第二铰接位21、第三铰接位6和第四铰接位7围合成的多边形形状发生改变,由于第一铰接位5和第三铰接
位6的位置固定不变,当第四铰接位7抬升时,第二铰接位21会随之抬升,从而使顶架2整体抬升,便于货物的进出;顶架2抬升时,不用配备复杂的导向机构,从而简化了车厢结构、降低了成本,车厢也不用设置为双层结构,减小了空间占用。
5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