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动交通工具的支撑组件、组装方法及平衡车与流程

文档序号:36003658发布日期:2023-11-16 18:12阅读:29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动交通工具的支撑组件、组装方法及平衡车与流程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动交通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动交通工具的支撑组件、组装方法及平衡车。


背景技术:

1、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电动车的数量与日俱增。两轮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它与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车轮前后排列方式不同,而是采用两轮并排固定的方式。平衡车仅依靠人体重心的改变便可以实现车辆的启动、加速、减速、停止等动作。

2、本技术的发明人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平衡车包括二平衡杆、连接杆、轮组,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平衡杆,两平衡杆可相对于连接杆转动,轮组安装于两平衡杆远离连接杆的两侧。这种分体式的连接杆和平衡杆的结构,在生产组装时,工艺复杂,安装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交通工具的支撑组件、组装方法及平衡车,能够改善目前分体式的连接杆和平衡杆的结构,在生产组装时,工艺复杂,安装效率低下的现状。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电动交通工具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状支撑轴和第二管状支撑轴。所述第一管状支撑轴中空,其第一端部设置有一个弧形孔,所述弧形孔包括横向相对的两个侧壁和纵向相对的两个侧壁。所述第二支撑轴中空,其包括具有第一长度的第一轴部和与所述第一轴部一体成型的且具有小于所述第一长度的第二长度的第二轴部,所述第二轴部包括安装孔和一个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安装孔的紧固件。其中,所述第二轴部的平均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一轴部的平均径向尺寸。其中,所述第二轴部的至少一部分被构造为可旋转地插入至所述第一管状支撑轴的第一端部。其中,所述紧固件被构造为可活动地且间歇地抵接所述横向相对的两个侧壁以限制所述第一管状支撑轴和所述第二管状支撑轴相对于彼此旋转的角度。其中,所述紧固件还被构造为可活动地且基本持续地抵接所述纵向相对的两个侧壁以限制所述第一管状支撑轴和所述第二管状支撑轴产生相对于彼此的纵向位移。

3、可选地,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辅助转动件,所述辅助转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轴部和所述第一端部之间;所述第二轴部和所述第一端部之间留有空隙,所述辅助转动件位于所述空隙处。

4、可选地,所述辅助转动件设置有让位孔,所述让位孔与所述安装孔对应设置,所述让位孔用于供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让位孔伸入所述安装孔。

5、可选地,所述让位孔的孔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径,所述让位孔的孔径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弧形孔的孔径。所述紧固件包括第一紧固部和第二紧固部,所述第一紧固部插接于所述弧形孔内,所述第二紧固部插接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一紧固部,或者第二紧固部穿过所述让位孔,所述第一紧固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紧固部的直径,所述第一紧固部的直径小于等于所述弧形孔的孔径,所述第二紧固部的直径小于等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径。

6、可选地,所述弧形孔横向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的距离在5mm至15mm之间,所述弧形孔纵向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的距离在10mm至20mm之间。

7、可选地,所述弧形孔与所述第一端部靠近所述第二管状支撑轴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d1,所述紧固件抵接于所述弧形孔时,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辅助转动件,所述辅助转动件与所述紧固件的抵接处,与所述辅助转动件远离所述第二管状支撑轴的端部的长度为d2,d1=d2。

8、可选地,20mm≤d1=d2≤25mm。

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组装电动交通工具的支撑组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相互插接的第一管状支撑轴和第二管状支撑轴;其中,所述第一管状支撑轴具有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设置有一包括横向相对的两个侧壁和纵向相对的两个侧壁围合而成的弧形孔;所述第二管状支撑轴具有一体成型的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其中,第二轴部的平均径向尺寸小于第一轴部的径向尺寸,以及,第二轴部设置有安装孔和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安装孔的紧固件,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管状支撑轴和所述第二管状支撑轴沿轴向相对其端部对准。所述第二管状支撑轴被配置为通过缩管工艺而一体成型处理得到的所述第一轴部和所述第二轴部,所述第一轴部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轴部的径向尺寸且所述第一轴部的轴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轴部的轴向尺寸。将所述第二轴部可活动地插接于所述第一端部直到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弧形孔对准。然后将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弧形孔而紧固安装于所述安装孔。所述紧固件被配置为其最大直径小于等于所述弧形孔横向相对两所述侧壁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紧固件可在所述弧形孔内转动以限制所述第一管状支撑轴和所述第二管状支撑轴之间相对转动的极限位置。

10、可选地,所述弧形孔被配置为具有横向相对的两个所述侧壁和纵向相对的两个所述侧壁围合而成的所述弧形孔,其中,横向相对的两个所述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纵向相对的两个所述侧壁之间的距离。

11、可选地,所述安装孔包括螺孔,所述紧固件包括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弧形孔与所述螺孔螺接。

1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交通工具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细长支撑件和第二细长支撑件。所述第一细长支撑件包括呈第一管状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细长支撑件包括在长度方向具有第一尺寸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一体成型的呈第二管状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在长度方向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尺寸的第二尺寸。其中,所述第一端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管状不同于所述第二管状以使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一个可至少部分地插接至另一个;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一个具有至少一个狭槽,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另一个具有至少一个凸起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狭槽限定至少一个活动区域,所述至少一个凸起件被构造为可在所述至少一个活动区域内活动以在至少限制所述第一细长支撑件和所述第二细长支撑件相对旋转的角度。

13、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二细长支撑件还包括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且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处的径向尺寸等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三部分的另一端连接与所述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处的径向尺寸等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径向尺寸。其中,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一体成型,沿所述第二细长支撑件的轴向,所述第三部分的径向尺寸自所述第一部分的径向尺寸至所述第二部分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

14、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的径向尺寸等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径向尺寸。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可活动地套接于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径向尺寸和所述第一轴套的轴向厚度之和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径向尺寸。

15、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二细长支撑件还包括第四部分,所述第四部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且所述第四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处的径向尺寸等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径向尺寸。所述第四部分的另一端连接与所述第二部分,且所述第四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处的径向尺寸等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径向尺寸。其中,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四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一体成型,沿所述第二细长支撑件的轴向,所述第四部分的径向尺寸自所述第一部分的径向尺寸至所述第二部分的径向尺寸逐渐增大。

16、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的径向尺寸等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径向尺寸。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可活动地套接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轴向尺寸和所述第二轴套的轴向厚度之和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径向尺寸。

1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再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平衡车,包括:车架、轮组、姿态传感器、驱动装置、控制模块以及上述支撑组件,所述轮组安装于所述车架上,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与所述车架内,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轮组转动,所述控制模块安装于所述车架内,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安装于所述车架内,所述轮组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支撑组件的两侧。

18、可选地,所述第一管状支撑轴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第一管状支撑轴远离所述第二管状支撑轴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槽相对于所述第一管状支撑轴沿轴向内凹设置,所述轮组包括第一轮和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轮,所述第一驱动轴的另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管状支撑轴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第二管状支撑轴远离所述第一管状支撑轴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槽相对于所述第二管状支撑轴沿轴向内凹设置,所述轮组包括第二轮和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二轮,所述第二驱动轴的另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槽。

19、可选地,所述车架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包覆安装于所述第一管状支撑轴上,所述第二架体包覆安装于所述第二管状支撑轴上。其中,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中的一个设置有插接凹陷,另一个设置有插接凸起,所述第一端部自所述插接凹陷或插接凸起伸出,所述第二轴部自另一插接凸起或插接凹陷伸出,所述插接凸起和插接凹陷可活动的插接,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可活动地插接

20、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交通工具的支撑组件,包括:第一管状支撑轴和第二管状支撑轴。所述第一管状支撑轴中空,其第一端部设置有一个弧形孔,所述弧形孔包括横向相对的两个侧壁和纵向相对的两个侧壁。所述第二管状支撑轴中空,其包括具有第一长度的第一轴部和与所述第一轴部一体成型的且具有小于所述第一长度的第二长度的第二轴部,所述第二轴部包括安装孔和一个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安装孔的紧固件。其中,所述第二轴部的平均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一轴部的平均径向尺寸。其中,所述第二轴部的至少一部分被构造为可旋转地插入至所述第一管状支撑轴的第一端部。其中,所述紧固件被构造为可活动地且间歇地抵接所述横向相对的两个侧壁以限制所述第一管状支撑轴和所述第二管状支撑轴相对于彼此旋转的角度。其中,所述紧固件还被构造为可活动地且基本持续地抵接所述纵向相对的两个侧壁以限制所述第一管状支撑轴和所述第二管状支撑轴产生相对于彼此的纵向位移。通过上述结构,所述第二轴部的至少一部分被构造为可旋转地插入至所述第一管状支撑轴的第一端部,从而将所述第一管状支撑轴和所述第二管状支撑轴可相对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一体成型,从而简化安装工艺,提高安装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