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置三轮车

文档序号:37342537发布日期:2024-03-18 18:13阅读:14来源:国知局
倒置三轮车

本发明涉及倒置三轮车,具体涉及倒置三轮车。


背景技术:

1、倒置三轮车是一种独特的车辆设计,倒置三轮车一般前面两个轮,后面一个轮,两个前轮具有转向功能,而后轮具有驱动功能。在复杂地形环境下,倒置三轮车具有比二轮车更好的平稳性,特别是转弯时轮胎抓地力强于二轮车驾驶者可以轻松掌握平衡。倒置三轮车利用前悬架连接前轮与车架,传递作用在前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

2、目前倒置三轮车现有的前悬架为两个前轮提供了独立的缓冲能力,使得前轮获得更好的偏摆和减震效果,同时也使得前轮具有较大的偏摆自由性,在刹车时车辆容易摇摆,如果地面不平坦或者弯道转向刹车会有侧翻的风险;

3、同时,连接支架多采用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5971626u)公开了一种倒置三轮车前灯支架装置,存在连接支架的悬臂端容易晃动,容易造成连接支架与车架的连接处的损坏的缺陷;

4、另外,由于倒三轮摩托车的前轮需要承担转向作用,前轮的挡泥板也需要跟随前轮转向,因此前挡泥板通常通过挡泥板支架固定在与前轮同步转向的转向节上,使得前挡泥板能够随着前轮同步转向运动,但现有的前挡泥板支架通常为直线型,即从与前轮同步转向的转向节向挡泥板直线延伸,并与挡泥板固定连接。挡泥板支架虽然能够倾斜避开前轮满足挡泥板支架的支撑需求,但前挡泥板支架挤占了倒三轮摩托车的两个前轮之间的转向机构、偏摆机构等构件的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倒置三轮车,解决现有的倒置三轮车前悬架在刹车时车辆容易摇摆,容易侧翻的缺陷、连接支架的悬臂端容易晃动,容易造成连接支架与车架的连接处的损坏的缺陷以及减少前挡泥板支架占据转向机构、偏摆机构安装空间的缺陷。

2、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倒置三轮车,包括:包括:前大灯、前挡泥板、安装架、偏摆机构、锁定机构和转向机构;

3、所述前大灯安装在大灯安装支架上;所述大灯安装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安装耳,所述支架本体,一端位于倒置三轮车车架的前侧,另一端从倒置三轮车车架的顶部跨过,并延伸至倒置三轮车车架的后侧;所述支架本体位于倒置三轮车车架前侧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倒置三轮车车架前侧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支架本体位于倒置三轮车车架后侧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倒置三轮车车架后侧连接第二连接部;所述安装耳,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本体上,所述安装耳位于倒置三轮车车架前侧,所述安装耳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倒置三轮车前大灯的第一安装孔;

4、所述前挡泥板通过前挡泥板支架固定;所述前挡泥板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件、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第三弯折段、第四弯折段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与倒三轮车前轮的转向节连接;所述第一弯折段自第一连接件靠近前轮的轮辐的一端朝向前轮的轮辋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弯折段与前轮的轮辐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弯折段横向延伸至前轮的轮辋外,所述第二弯折段与前轮的轮辋间隙配合;所述第三弯折段沿着与前轮的轴向垂直的平面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四弯折段沿着前轮的轴向向前轮的外侧延伸;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与前轮的挡泥板连接。

5、所述安装架固定安装在倒置三轮车的车架上;

6、所述偏摆机构,包括减震器、两个第一悬臂、两个第二悬臂和两个转向节,所述转向节的顶端和底端均枢接有转向连接件,所述转向节用于连接倒置三轮车的前轮,两个所述第一悬臂和两个第二悬臂均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一悬臂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安装架的顶端枢接,两个所述第一悬臂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位于所述转向节的顶端的所述转向连接件枢接,两个所述第二悬臂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安装架的底端枢接,两个所述第二悬臂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位于所述转向节的底端的转向连接件枢接,两个所述第二悬臂上均固定安装有减震连接件,所述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减震连接件连接;

7、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摆动片、锁钳本体、锁定挡片、锁定泵和固定组件,所述摆动片包括一体成型的制动片和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固定安装在任意一个所述第一悬臂上,所述制动片为弧形,所述制动片的弧心位于所述第一悬臂绕所述安装架摆动的中心处,所述锁钳本体通过固定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锁钳本体为倒置的u形,所述锁定挡片固定连接在所述锁钳本体内侧,所述锁定泵固定安装在锁钳本体上,所述锁定泵具有可朝向所述锁定挡片伸出的输出端,所述锁定挡片和所述锁定泵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摩擦片,通过所述锁定泵的输出端带动对应的所述摩擦片向另一个所述摩擦片靠近共同夹住所述制动片;

8、所述转向机构,通过所述转向机构带动两个所述转向节同步偏转。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架本体包括一端相连接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由一根支撑杆弯折制成,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均弯折为开口向下的拱形;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均位于倒置三轮车车架的前侧,另一端均位于倒置三轮车车架的后侧;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为拱形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耳;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对应的所述安装耳形成对所述第一支撑杆加强的加强筋;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对应的所述安装耳形成对所述第二支撑杆加强的加强筋;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位于倒置三轮车车架后侧的部分通过一根加强杆连接在一起;所述安装耳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转向灯的第二安装孔。

9、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悬臂上具有定位凸起和第一安装孔,所述定位凸起为条形凸起;所述连接片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和定位孔,所述定位凸起卡接在所述定位孔内;所述连接片通过第一安装螺栓与第一悬臂连接,所述第一安装螺栓的螺纹段穿过第二安装孔后与第一安装孔螺纹连接。

10、进一步限定,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柱、摆臂、连接组件、连接关节、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摆臂一端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转向柱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带动所述摆臂以转动点为中心摆动,所述转动点为所述摆臂与所述安装架的转动连接点;所述连接关节以所述摆臂为中心对称设有两根,所述连接关节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摆臂远离所述安装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关节与所述摆臂形成第一转动平面,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与对应的所述连接关节形成第二转动平面,所述第二转动平面与所述第一转动平面垂直,所述第一连接臂远离所述连接关节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臂;所述转向节转动连接有转向轴,所述转向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转向头,所述转向头与所述第二连接臂远离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向头与所述第二连接臂形成第三转动平面,所述第三转动平面与所述第二转动平面平行;所述转向轴的转动平面为第四转动平面,所述第四转动平面与所述第一转动平面平行。

11、更进一步限定,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转向摇臂和转向关节,所述转向摇臂一端与所述转向柱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摇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铰链与所述转向关节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转向关节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铰链与所述摆臂远离所述安装架的一端连接;所述摆臂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转动套、第二转动套和固定叉;所述第一转动套通过连接轴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套连接在所述固定叉外侧,所述第二转动套通过所述第二铰链与所述转向关节连接;所述固定叉内侧连接有第一转轴,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套和第二转动套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叉和第二转动套连接。

12、继续限定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第二铰链均为球头总成;所述第一连接臂包括拐臂,所述拐臂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连接叉和第一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叉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套内,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一连接套转动连接。

13、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接臂包括调节轴和第二连接套;所述调节轴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套内,所述调节轴与所述第一连接套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轴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套内,所述调节轴与所述第二连接套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套远离所述调节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叉,所述第二连接叉内侧安装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转向头转动连接。

1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轴上螺纹连接有止退螺母,通过所述止退螺母抵紧所述第二连接套。

15、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轴上固定连接有六角头,所述六角头位于所述止退螺母和所述第一连接套之间。

16、综上所述,采用本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效果,在刹车、转向或者路面颠簸时,通过锁定机构限制第一悬臂的摆动速度,从而限制偏摆机构的偏摆,进而稳定车身,防止倒置三轮车侧翻。另外,在倒置三轮车驻车时,可以通过锁定机构限制第一悬臂摆动,从而限制偏摆机构的偏摆,进而避免倒置三轮车在驻车时朝向侧面倾倒。由于锁定机构对第一悬臂的摆动控制通过锁定泵带动一个摩擦片靠近另一个摩擦片来夹住制动片,使得制动片能够受到持续稳定的阻力,从而使得锁定机构能够稳定地限制第一悬臂的摆动,进而保证倒置三轮车在骑行中的稳定性,达到防止侧翻的效果;同时,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前灯支架装置牢固连接,避免连接支架的悬臂端容易晃动的缺陷;还可以解决前挡泥板支架挤占了倒三轮摩托车的两个前轮之间的转向机构、偏摆机构等构件的安装空间的缺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