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机构、把手及营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36726发布日期:2023-12-29 23:30阅读:28来源:国知局
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营地车,尤其涉及一种折叠机构、把手及营地车。


背景技术:

1、拖车是一种方便短途运输少量货物的小车,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休闲,旅游,购物,送货,甚至出差中常用的一种工具。拖车一般装配有把手,以方便用户推拉。为方便收纳,相关技术中的拖车中的把手可以折叠,但把手的折叠机构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把手的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机构、把手及营地车,该折叠机构的结构设计合理,简化了把手的结构。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机构,用于把手,所述把手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折叠机构包括:

3、按压机构,所述按压机构被配置为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

4、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

5、其中,所述按压机构和所述转动机构中的一者设有限位凸起,另一者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限位配合的限位槽;所述按压机构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槽卡合并阻止所述转动机构转动;所述按压机构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限位凸起和所述限位槽脱离卡合,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杆能够通过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相对转动。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起包括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所述限位槽包括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限位配合的第一限位槽和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限位配合的第二限位槽,所述按压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按压件和第二按压件,所述第一按压件和所述第二按压件均能够在对应的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套件和第二转动套件,所述第一转动套件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转动套件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一限位槽中的其中一者设于所述第一按压件,另一者设于所述第一转动套件;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槽中的其中一者设于所述第二按压件,另一者设于所述第二转动套件;

7、当所述第一按压件位于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卡合并阻止所述第一转动套件转动,当所述第二按压件位于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二限位槽卡合并阻止所述第二转动套件转动;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在所述第一按压件位于解锁位置时与所述第一限位槽脱离卡合,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在所述第二按压件位于解锁位置时与所述第二限位槽脱离卡合,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杆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转动套件和所述第二转动套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相对转动。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套件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一壳体和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转动件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并能够与所述第一壳体相对转动,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一限位槽中的其中一者设于所述第一按压件,另一者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

9、所述第二转动套件包括第二转动件、第二壳体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转动件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转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并能够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转动,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槽中的其中一者设于所述第二按压件,另一者设于所述第二固定件。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数量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限位槽沿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对应设置;

11、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数量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槽沿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二限位槽对应设置。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按压件和所述第一转动件中的其中一者上设有第一凸台、另一者上设有第一配合孔,当所述第一按压件运动至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第一凸台插设于所述第一配合孔内,当所述第一按压件运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凸台脱离所述第一配合孔;

13、所述第二按压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中的其中一者上设有第二凸台、另一者上设有第二配合孔,当所述第二按压件运动至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第二凸台插设于所述第二配合孔内,当所述第二按压件运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二凸台脱离所述第二配合孔。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件包括第一转动部和与所述第一转动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包括第二转动部和与所述第二转动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转动部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所述折叠机构还包括:

15、套筒,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沿所述套筒的轴向间隔套设于所述套筒外;

16、扭簧,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外,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叠机构还包括:

18、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穿设所述套筒,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第一按压件和所述第二按压件,所述弹性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一按压件的运动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按压件和所述第二按压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按压件和所述第二按压件均被触发时压缩所述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被配置为通过弹性回复力推动所述第一按压件和所述第二按压件沿所述弹性件的伸缩方向相对所述转动机构运动以回复原位。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的第一限位件和与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形成有第一限位凸台,第二限位件形成有第二限位凸台,所述套筒凸设有第三限位凸台,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相对套设于所述套筒上并位于所述第三限位凸台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凸台和所述第三限位凸台被配置为限位所述第一转动件沿所述套筒的轴向运动,所述第二限位凸台和所述第三限位凸台被配置为限位所述第二转动件沿所述套筒的轴向运动。

2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把手,包括:

21、第一连接杆;

22、第二连接杆;以及

23、如上所述的折叠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所述折叠机构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

2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营地车,包括:

25、车身主体;以及

26、如上所述的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车身主体连接。

27、本技术提供的折叠机构、把手及营地车,由于折叠机构包括按压机构和转动机构,按压机构被配置为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所述按压机构和所述转动机构中的一者设有限位凸起、另一者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限位配合的限位槽;所述按压机构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槽卡合并阻止所述转动机构转动;所述按压机构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限位凸起和所述限位槽脱离卡合,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杆能够通过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相对转动,因而,在需要将把手进行折叠或展开时,将按压机构运动至解锁位置,使得限位凸起与限位槽脱离卡合,进而使得转动机构能够自由转动,此时转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中的至少一者,转动机构能够跟随第一连接杆或第二连接杆转动,直至将把手从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中的其中一者切换至另一者。在把手完成状态切换后,将按压机构从解锁位置运动至锁定位置,从而使得限位凸起与限位槽卡合并阻止转动机构转动,由此阻止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的相对转动,进而使得把手可靠地保持在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该折叠机构,结构设计合理,能够使得把手切换至折叠状态以节省收纳空间,并能够使得把手切换至展开状态以保证把手的正常使用,无需额外设置将把手限位在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下的复杂限位结构,简化了把手的结构。

28、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实施例的公开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