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13230发布日期:2023-09-02 17:10阅读:38来源:国知局
鞍乘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鞍乘型车辆。


背景技术:

1、以往,已知有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备:被支承为左右转动自如的转向机构;设置于转向机构的左右两端部的左右一对握柄;设置于左右的握柄的握柄加热器;对向握柄加热器供给的电力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以及将握柄加热器与控制单元连接的线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812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然而,在上述以往的鞍乘型车辆中,控制单元与左右一方握柄相邻地配置于转向机构。由此,控制单元与左右的握柄加热器的距离在左右不同,左右的线束的长度也左右不同。因此,期望能够平衡良好地配置左右的线束。另外,若控制单元偏向左右的一方配置,则转向机构的转向惯性变大。

3、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具备握柄加热器的鞍乘型车辆中,能够将线束平衡良好地左右配置,并且能够减小转向机构的转向惯性。

4、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5、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备:转向机构,其由车架支承为左右转动自如;左右一对握柄,其设置于所述转向机构的左右两端部,由乘员把持;握柄加热器,其设置于左右的所述握柄;控制单元,其对向所述握柄加热器供给的电力进行控制;以及线束,其将所述握柄加热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配置于所述转向机构的车宽方向的中央部。

6、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在从车辆后方观察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配置于使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转向机构的转动中心轴重叠的位置。

7、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鞍乘型车辆具备把手罩,所述把手罩在左右的所述握柄之间从上方覆盖所述转向机构,所述控制单元被所述把手罩从上方覆盖。

8、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把手罩具备:内侧罩,其从上方覆盖所述控制单元;以及外侧罩,其从上方覆盖所述内侧罩。

9、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转向机构具备:前叉,其支承前轮并且被所述车架支承为转动自如;以及把手,其安装于所述前叉的上部,所述握柄被安装于所述把手,所述控制单元被安装于所述把手。

10、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把手具备:把手轴部,其在车宽方向的中央部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以及左右一对外侧延伸部,它们从所述把手轴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左右的所述握柄安装于所述外侧延伸部,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从车辆后方或车辆前方与所述把手轴部重叠。

11、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控制单元借助于撑架而安装于所述把手,所述撑架固定于左右一方所述外侧延伸部及左右另一方所述外侧延伸部。

12、实用新型效果

13、在具备握柄加热器的鞍乘型车辆中,能够将线束平衡良好地左右配置,且能够减小转向机构的转向惯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鞍乘型车辆,所述鞍乘型车辆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在具备握柄加热器的鞍乘型车辆中,将线束平衡良好地左右配置,且减小了转向机构的转向惯性。鞍乘型车辆具有:转向机构(40),其被车架(11)支承为左右转动自如;左右一对握柄(41、42),其设置于转向机构(40)的左右两端部,由乘员把持;握柄加热器(41a、42a),其设置于左右握柄(41、42);控制单元(45),其对向握柄加热器(41a、42a)供给的电力进行控制;以及线束(46),其将握柄加热器(41a、42a)与控制单元(45)连接,控制单元(45)配置于转向机构(40)的车宽方向的中央部。

技术研发人员:楢崎康生,畠山贵充,前田匡雅,藤昭徳,宫岛由,山崎雅贵,五岛隆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3032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