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舱结构、车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01320发布日期:2023-09-27 22:05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舱结构、车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前舱结构、车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现有的车辆的前舱结构中包括防撞横梁和纵梁,防撞横梁与纵梁大致垂直布置,且防撞横梁的部分处于纵梁的外侧,因此,在x向上,防撞横梁处于纵梁外侧的部分与纵梁之间的重叠梁少,当车辆发生小偏置碰撞时,会导致纵梁吸能不明显,导致碰撞吸能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前舱结构、车架及车辆,其发生小偏置发生碰撞时,吸能部变形吸能,同时纵梁能够参与吸能,使得吸能效果更好。

2、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前舱结构,包括防撞横梁和两组纵梁,两组所述纵梁间隔布置,两组所述纵梁朝所述防撞横梁的方向相互远离,所述防撞横梁与所述纵梁之间通过沿y向延伸设置的吸能部连接。

3、可选地,所述吸能部内设有变形空间,所述吸能部连接在所述纵梁的前端与所述防撞横梁之间,所述吸能部沿y向向外延伸设置。

4、可选地,还包括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连接在所述纵梁的前端顶部,所述第一支撑件在z向上朝y向倾斜延伸设置,所述吸能部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

5、可选地,还包括第一传力横梁,所述第一传力横梁连接在两组所述纵梁之间,所述第一传力横梁的端部连接在所述纵梁的前端内侧。

6、可选地,还包括塔包、钣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塔包连接在所述纵梁上,所述钣金件连接在所述塔包的顶部和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纵梁与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所述塔包和所述钣金件,所述塔包、所述钣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形成三角加强结构。

7、可选地,还包括第二传力横梁,所述第二传力横梁连接在两组所述纵梁上的两组所述塔包之间。

8、可选地,所述塔包包括塔包本体,所述第二传力横梁的端部与所述塔包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塔包本体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加强肋。

9、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连接板、内侧板和外侧板,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所述连接板、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之间形成中空腔,所述纵梁连接在所述中空腔的底部并将所述中空腔的底部封闭,所述钣金件连接在所述中空腔的顶部并将所述中空腔的顶部封闭,所述吸能部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10、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车架,包括上述的前舱结构。

11、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架。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申请所公开的前舱结构其通过将两组纵梁朝防撞横梁的方向互相远离布置,从而能够增大纵梁与防撞横梁在x向上的重叠量,同时通过设置沿y向延伸布置的吸能部,以能够进一步地纵梁与防撞横梁在x向上的重叠量,当发生小偏置碰撞的时候,防撞横梁的作用力能够很好地传导至纵梁上,以使得纵梁能够参与吸能,同时吸能盒也能够直接参与吸能,以增加前舱结构的吸能量,减少碰撞能量对乘员舱结构的冲击,保证乘员舱的结构完整性,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前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横梁和两组纵梁,两组所述纵梁间隔布置,两组所述纵梁朝所述防撞横梁的方向相互远离,所述防撞横梁与所述纵梁之间通过沿y向延伸设置的吸能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部内设有变形空间,所述吸能部连接在所述纵梁的前端与所述防撞横梁之间,所述吸能部沿y向向外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传力横梁,所述第一传力横梁连接在两组所述纵梁之间,所述第一传力横梁的端部连接在所述纵梁的前端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塔包、钣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塔包连接在所述纵梁上,所述钣金件连接在所述塔包的顶部和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纵梁与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所述塔包和所述钣金件,所述塔包、所述钣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形成三角加强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传力横梁,所述第二传力横梁连接在两组所述纵梁上的两组所述塔包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塔包包括塔包本体,所述第二传力横梁的端部与所述塔包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塔包本体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加强肋。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连接板、内侧板和外侧板,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所述连接板、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之间形成中空腔,所述纵梁连接在所述中空腔的底部并将所述中空腔的底部封闭,所述钣金件连接在所述中空腔的顶部并将所述中空腔的顶部封闭,所述吸能部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8.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前舱结构。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架。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前舱结构,包括防撞横梁和两组纵梁,两组所述纵梁间隔布置,两组所述纵梁朝所述防撞横梁的方向相互远离,所述防撞横梁与所述纵梁之间通过沿Y向延伸设置的吸能部连接。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车架及车辆。本申请能够在发生小偏置发生碰撞时,吸能部变形吸能,同时纵梁能够参与吸能,使得吸能效果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李政茂,张玮,张亚军,李树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5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