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电助力自行车的内走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45693发布日期:2023-11-17 18:35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体式电助力自行车的内走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助力自行车,尤其是涉及一种一体式电助力自行车的内走线结构。


背景技术:

1、电助力自行车是电助力车中的一种,是以蓄电池、锂电池等电能作为辅助能源,具有两个车轮,能实现人力骑行、电动或电助动功能的特种自行车。它虽然具有普通自行车的外表特征,但是主要的是,它是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

2、在传统的电助力自行车中,在对自车头至后轮进行后走线过程中,所有控制线的走线都通过焊在管外的穿线栓将线引出,走线全部呈现在自行车表面,有时会成为障碍,更不美观。因此,可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使后走线的控制线不易于对用户造成障碍,本申请提供一种一体式电助力自行车的内走线结构。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一体式电助力自行车的内走线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一体式电助力自行车的内走线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头管、上管、下管、中管、五通、上叉以及下叉,所述下管靠近头管一端的侧面开设有第一进线口,所述下管靠近五通一端的底面开设有第一出线口;所述下叉靠近五通一端开设有第二进线口,所述下叉远离五通一端开设有第二出线口,且所述第二进线口、第二出线口均布置于下叉底部位置。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自车头至后轮进行后走线过程中,车头位置处的控制线经第一进线口穿入下管内,且经第一出线口穿出;接着经第二进线口穿入下叉,且经第二出线口穿出下叉,以完成整个后走线。在这个过程中,控制线能够更好地隐藏在下管、下叉中,不易于对用户造成障碍。

5、可选的,所述第一进线口、第一出线口、第二进线口以及第二出线口内均内嵌式安装有弹性胶环,所述弹性胶环的周面一体成型有呈环形状的嵌装口,且所述嵌装口用于供对应的第一进线口、第一出线口、第二进线口或者第二出线口的边缘卡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弹性胶环,以对控制线与第一进线口、第一出线口、第二进线口或者第二出线口的管壁进行隔离处理,使控制线不会直接与第一进线口、第一出线口、第二进线口或者第二出线口的管壁发生摩擦而发生割裂、隔断,以对控制线进行保护。

7、可选的,所述弹性胶环的嵌装口内套设安装有可换内胶圈。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实际上容易产生的摩擦割裂的是弹性胶环中的嵌装口内壁,而通过安装可换内胶圈,在出现损坏后,仅仅需要对可换内胶圈进行更换,而不需要对整个弹性胶环进行更换。

9、可选的,所述头管上安装有理线架,所述理线架上开设有呈开口状的理线口,且所述理线架上设置有用于打开/关闭理线口的闸杆。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控制线穿设于下管前,首先将控制线穿设于理线架中的理线口,以对控制线进行集束处理,使其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不易于过于分散凌乱。

11、可选的,所述理线架包括背板部以及底板部,所述理线口开设于底板部,所述底板部的顶部在理线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转轴和挡杆,所述转轴以及挡杆均竖直设置,且所述挡杆为伸缩杆;所述闸杆一端转动安装于转轴,且所述转轴与闸杆之间安装有用于将闸杆远离转轴一端扭转至抵紧挡杆内侧的扭簧。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控制线进行集束处理过程中,向内转动闸杆,使卡口脱离于挡杆。接着下压挡杆,使闸杆在扭簧的作用下向外转动打开,以打开理线口,以便工人将控制线装束至理线口内。同理,当装束好控制线后,压下挡杆,将闸杆向内转动至挡杆内侧,松开挡杆,使挡杆进行复位,接着松开闸杆,使闸杆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朝外转动抵紧于挡杆内侧,以关闭理线口。

13、可选的,所述挡杆包括下分杆、上分杆以及复位弹簧,所述上分杆的底部不可脱离式滑动插接于下分杆内,所述复位弹簧安装于下分杆内,且所述复位弹簧支撑连接于上分杆。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分杆能够相对应下分杆进行伸缩调节,且复位弹簧能够控制上分杆进行复位伸长。

15、可选的,所述闸杆远离转轴一端开设有卡口,且所述卡口用于与挡杆进行扣接配合。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卡扣,使闸杆远离转轴一端能够与挡杆形成扣接,能够进一步提高闸杆的拦截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理线架与头管之间为焊接固定。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理线架与头管之间为焊接固定,其安装简易。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在对自车头至后轮进行后走线过程中,车头位置处的控制线经第一进线口穿入下管内,且经第一出线口穿出;接着经第二进线口穿入下叉,且经第二出线口穿出下叉,以完成整个后走线。在这个过程中,控制线能够更好地隐藏在下管、下叉中,不易于对用户造成障碍;

21、2.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弹性胶环,以对控制线与第一进线口、第一出线口、第二进线口或者第二出线口的管壁进行隔离处理,使控制线不会直接与第一进线口、第一出线口、第二进线口或者第二出线口的管壁发生摩擦而发生割裂、隔断,以对控制线进行保护;

22、3.在将控制线穿设于下管前,首先将控制线穿设于理线架中的理线口,以对控制线进行集束处理,使其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不易于过于分散凌乱。



技术特征:

1.一种一体式电助力自行车的内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头管(1)、上管(2)、下管(3)、中管(4)、五通(5)、上叉(6)以及下叉(7),所述下管(3)靠近头管(1)一端的侧面开设有第一进线口(31),所述下管(3)靠近五通(5)一端的底面开设有第一出线口(32);所述下叉(7)靠近五通(5)一端开设有第二进线口(71),所述下叉(7)远离五通(5)一端开设有第二出线口(72),且所述第二进线口(71)、第二出线口(72)均布置于下叉(7)底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电助力自行车的内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线口(31)、第一出线口(32)、第二进线口(71)以及第二出线口(72)内均内嵌式安装有弹性胶环(8),所述弹性胶环(8)的周面一体成型有呈环形状的嵌装口(81),且所述嵌装口(81)用于供对应的第一进线口(31)、第一出线口(32)、第二进线口(71)或者第二出线口(72)的边缘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式电助力自行车的内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胶环(8)的嵌装口(81)内套设安装有可换内胶圈(8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电助力自行车的内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管(1)上安装有理线架(9),所述理线架(9)上开设有呈开口状的理线口(93),且所述理线架(9)上设置有用于打开/关闭理线口(93)的闸杆(9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一体式电助力自行车的内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线架(9)包括背板部(91)以及底板部(92),所述理线口(93)开设于底板部(92),所述底板部(92)的顶部在理线口(9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转轴(95)和挡杆(96),所述转轴(95)以及挡杆(96)均竖直设置,且所述挡杆(96)为伸缩杆;所述闸杆(94)一端转动安装于转轴(95),且所述转轴(95)与闸杆(94)之间安装有用于将闸杆(94)远离转轴(95)一端扭转至抵紧挡杆(96)内侧的扭簧(9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一体式电助力自行车的内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杆(96)包括下分杆(961)、上分杆(962)以及复位弹簧(963),所述上分杆(962)的底部不可脱离式滑动插接于下分杆(961)内,所述复位弹簧(963)安装于下分杆(961)内,且所述复位弹簧(963)支撑连接于上分杆(96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一体式电助力自行车的内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闸杆(94)远离转轴(95)一端开设有卡口,且所述卡口用于与挡杆(96)进行扣接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一体式电助力自行车的内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线架(9)与头管(1)之间为焊接固定。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电助力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体式电助力自行车的内走线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头管、上管、下管、中管、五通、上叉以及下叉,下管靠近头管一端的侧面开设有第一进线口,下管靠近五通一端的底面开设有第一出线口;下叉靠近五通一端开设有第二进线口,下叉远离五通一端开设有第二出线口,且第二进线口、第二出线口均布置于下叉底部位置。在对自车头至后轮进行后走线过程中,车头位置处的控制线经第一进线口穿入下管内,且经第一出线口穿出;接着经第二进线口穿入下叉,且经第二出线口穿出下叉,以完成整个后走线。在这个过程中,控制线能够更好地隐藏在下管、下叉中,不易于对用户造成障碍。

技术研发人员:谭阳春,晋战喜,熊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镁利好自行车配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