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鞍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36889发布日期:2023-12-29 23:33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鞍座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鞍座支架安装,尤其是一种自行车鞍座。


背景技术:

1、自行车鞍座是自行车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对骑车舒适度起着决定性作用,一般是安装在自行车的座管上,由座管支撑。现有技术中,自行车鞍座安装时,大多数是在鞍座底端设置支架,并将支架与自行车上的座管进行固定连接,使得鞍座被固定安装在座管上。

2、例如:专利号为201720889454.8公开了新型自行车鞍座,包括底部带有支架的鞍座本体,在鞍座本体的底部边缘密封连接有下端敞口的防护帘;还包括由上鞍管和下鞍管构成的鞍管,在上鞍管的上端安装固定有基座,在基座的前部设有凹槽,在凹槽内设有固定夹头,支架的中部由固定夹头固定,在上鞍管的下端与下鞍管的上端之间安装有折叠器,在上鞍管的侧壁中部还安装有插块、在下鞍管的侧壁中部还安装有插座,上鞍管和下鞍管两者折叠后,插块插装在插座内。利用固定夹头与支架相互作用来连接安装。

3、再例如:专利号为201920214150.0公开了新型城市车鞍座,包括上鞍座板和下鞍座板,所述上鞍座板通过固定栓与下鞍座板卡接,所述下鞍座板对应固定栓的位置处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通过固定栓卡接在下鞍座板远离上鞍座板的一侧,所述横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铁管,所述下鞍座板对应铁管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蓝牙开关模块和喇叭,所述铁管位于下鞍座板的轴线位置处。通过横梁来安装铁管(支架),横梁采用固定栓卡接在下鞍座上,铁管固定连接在横梁上。

4、可见,现有技术中对于支架安装稳定性相对较差,而且安装便捷性较差,主要体现在:①支架前端未做固定,导致支架整体稳定性较差;②支架与横梁固定连接后,再将支架前端压入下鞍座内卡合固定,导致压入难度较大,而且容易压坏下鞍座;③鞍座装配式需要过多的螺丝,影响工作效率。

5、基于上述技术缺陷,本研究人员结合长期以来从事自行车鞍座设计与研究工作,结合自行车鞍座设计实践,对自行车鞍座上的支撑体系进行改进,为自行车鞍座提供了新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鞍座。

2、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自行车鞍座,包括上鞍座和下鞍座,所述上鞍座与所述下鞍座之间经过卡合连接成整体;所述下鞍座在与所述上鞍座相背离一侧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在所述下鞍座前端的前固定板,设在所述下鞍座尾端的尾梁,所述前固定板和所述尾梁之间设有支架;所述前固定板与所述下鞍座固定连接,且所述前固定板与所述下鞍座之间形成插入槽;所述支架前端插入到所述插入槽内;所述尾梁上设有供所述支架插入的插入孔,且所述尾梁的两端与所述下鞍座之间可拆卸连接。

4、利用尾梁与下鞍座之间可拆卸连接,且尾梁上设支架插入孔;同时,在下鞍座上设前固定板,利用前固定板与下鞍座之间形成插入槽,使得将支架先插入到插入槽内后,再将尾梁上插入孔套在支架上,使得支架插入到插入孔内,再将尾梁的两端与下鞍座之间连接,降低了鞍座支撑组件安装的难度,避免需要压入而导致鞍座变形的缺陷。

5、为了能够提高前固定板的稳定性,优选,所述前固定板与所述下鞍座一体成型。

6、为了提高前固定板的稳定性,同时确保上鞍座前端与下鞍座前端贴紧成整体,优选,所述前固定板上设有沿所述下鞍座一侧向所述上鞍座一侧贯通的位孔柱,所述位孔柱延伸至所述下鞍座上表面形成前安装位;所述上鞍座上设有连接柱,且所述连接柱能够插入到所述位孔柱内;所述连接柱上设有能够从所述位孔柱一端钮入并扣紧的螺栓。

7、为了提高下鞍座下表面的美观性和防止雨水漏入而导致螺栓锈蚀,优选,所述位孔柱底端设有前盖板。

8、为了提高尾梁安装的便捷性,优选,所述尾梁上设有贯通孔,所述下鞍座与所述尾梁的两端相对应位置处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贯通孔相对应设置,且所述连接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贯通孔内设有螺栓,所述螺栓能够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钮紧固定。更优选,所述下鞍座位于所述上鞍座一侧设有后安装位,且所述连接孔设置位置与所述后安装位相对应。

9、更优选,所述连接孔贯穿所述后安装位,且所述螺栓能够穿过所述连接孔并经螺帽固定连接。

10、为了避免扣紧连接尾梁与下鞍座的螺栓受到雨水渗入而锈蚀,同时保障下鞍座下表面的整体美观性,优选,所述贯通孔上设有后盖板。

11、为了便于双排支架的安装,优选,所述尾梁上设有两个所述插入孔。

12、为了简化上鞍座与下鞍座之间的扣接,同时,提高扣接后的稳定性,优选,所述上鞍座上设有卡孔,所述下鞍座上设有卡扣,所述卡扣能够从所述卡孔穿过卡合。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14、本发明创造结构简单,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经过对自行车鞍座上的支撑组件结构进行改进,使得支撑组件上的支架前端安装由传统的压入式安装改变成插入式安装,支架后端与尾梁之间的连接通过插入方式,再利用尾梁的两端与下鞍座之间可拆卸连接,继而形成柔性连接,提高了支架安装的便捷性。

15、本发明创造采用尾梁结构,该结构利用两端与下鞍座接触而可拆卸连接,形成搭桥式连接,实现将鞍座后端的支架固定改成可拆解的搭桥式结构,有效省去了将支架压入的操作方式,避免了产品被压变形,甚至报废的现象产生。同时,经过采用三颗螺丝完成安装,提高了装配效率,并且经过增加卡扣式结构,使得上鞍座、下鞍座在装配过程中减少缝隙,减少螺丝的使用。除此之外,本发明创造还通过在螺栓设置位置采用盖板结构设置,有效避免了螺丝帽外露的现象,提高了鞍座美感度。



技术特征:

1.一种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鞍座(2)和下鞍座(1),所述上鞍座(2)与所述下鞍座(1)之间经过卡合连接成整体;所述下鞍座(1)在与所述上鞍座(2)相背离一侧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在所述下鞍座(1)前端的前固定板(7),设在所述下鞍座(1)尾端的尾梁(10),所述前固定板(7)和所述尾梁(10)之间设有支架(9);所述前固定板(7)与所述下鞍座(1)固定连接,且所述前固定板(7)与所述下鞍座(1)之间形成插入槽(13);所述支架(9)前端插入到所述插入槽(13)内;所述尾梁(10)上设有供所述支架(9)插入的插入孔(12),且所述尾梁(10)的两端与所述下鞍座(1)之间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固定板(7)与所述下鞍座(1)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固定板(7)上设有沿所述下鞍座(1)一侧向所述上鞍座(2)一侧贯通的位孔柱(14),所述位孔柱(14)延伸至所述下鞍座(1)上表面形成前安装位(5);所述上鞍座(2)上设有连接柱(15),且所述连接柱(15)能够插入到所述位孔柱(14)内;所述连接柱(15)上设有能够从所述位孔柱(14)一端钮入并扣紧的螺栓(1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位孔柱(14)底端设有前盖板(8)。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梁(10)上设有贯通孔,所述下鞍座(1)与所述尾梁(10)的两端相对应位置处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贯通孔相对应设置,且所述连接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贯通孔内设有螺栓(16),所述螺栓(16)能够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钮紧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鞍座(1)位于所述上鞍座(2)一侧设有后安装位(6),且所述连接孔设置位置与所述后安装位(6)相对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贯穿所述后安装位(6),且所述螺栓(16)能够穿过所述连接孔并经螺帽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上设有后盖板(11)。

9.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梁(10)上设有两个所述插入孔(12)。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鞍座(2)上设有卡孔(3),所述下鞍座(1)上设有卡扣(4),所述卡扣(4)能够从所述卡孔(3)穿过卡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鞍座支架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自行车鞍座,利用尾梁与下鞍座之间可拆卸连接,且尾梁上设支架插入孔;同时,在下鞍座上设前固定板,利用前固定板与下鞍座之间形成插入槽,使得将支架先插入到插入槽内后,再将尾梁上插入孔套在支架上,使得支架插入到插入孔内,再将尾梁的两端与下鞍座之间连接,降低了鞍座支撑组件安装的难度,避免需要压入而导致鞍座变形的缺陷。

技术研发人员:付凌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辰昊车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