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减震软尾车架和巡航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87661发布日期:2024-03-13 20:36阅读:15来源:国知局
单减震软尾车架和巡航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巡航车,尤其涉及单减震软尾车架和巡航车。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巡航车多采用硬尾车架或双减震的软尾车架。硬尾车架没有后减震的固定位置无法安装后减震器,所有来自地面的震动都会反馈到车架上并传递到驾乘人员身上,严重影响驾乘人员的驾乘体验;并且随着震动传递的次数增多,车架易发生疲劳断裂,严重影响驾乘人员安全。相比于硬尾车架,双减震的软尾车架的驾乘舒适性会有明显的提升,但其结构整体性不高,后平叉显得单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单减震软尾车架和巡航车,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传统车架结构不紧凑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单减震软尾车架,包括:

3、前架体,所述前架体形成有安装空腔;

4、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呈倾斜的设置于所述安装空腔内,并形成有连接点;

5、后架体,部分所述后架体伸入至所述安装空腔内,以通过所述连接点连接于所述前架体;以及

6、减震器,所述减震器连接于所述前架体和所述后架体。

7、进一步,所述连接点为沿所述连接管的轴向和/或径向上呈间隔设置的若干连接轴孔。

8、进一步,所述后架体伸入至所述安装空腔内的一端设有若干旋转轴承,各所述旋转轴承与各所述连接轴孔相配合,以使所述后架体相对所述连接管转动。

9、进一步,所述前架体和所述后架体分别形成有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用于分别与所述减震器相连接。

10、进一步,所述连接管的高低两端均固定于所述前架体,且所述连接管的高端形成有向其低端方向凹陷的避让口,用于避让所述减震器。

11、进一步,所述安装空腔设有多个固定支耳,各所述固定支耳固定于所述前架体或所述连接管。

12、进一步,所述软尾车架还包括呈镜像设置的两个脚蹬结构,每一所述脚蹬结构包括滑动配合的固定板和可调板,以及设于所述固定板的脚蹬本体,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可调板分别设有多个第一调节通孔和多个第二调节通孔,且所述可调板固定于所述前架体。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巡航车,包括上述所述的单减震软尾车架。

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前架体的安装空腔内设置有连接管,该连接管上形成有连接点,用于连接后架体;同时,部分后架体伸入至安装空腔内,以有效节约空间,使本车架结构更紧凑、饱满;再者,围合形成的安装空腔可直接用于安装发动机,以减少额外的安装辅助管,使本车架线条流畅连贯,结构轻巧;

16、2、前后架体通过一减震器相连接,即:采用中置减震式软尾布局,单减震的使用可有效降低车架整体重量,使车架操作性更好,实现了舒适避震的目的。



技术特征:

1.单减震软尾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减震软尾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点为沿所述连接管的轴向和/或径向上呈间隔设置的若干连接轴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减震软尾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架体伸入至所述安装空腔内的一端设有若干旋转轴承,各所述旋转轴承与各所述连接轴孔相配合,以使所述后架体相对所述连接管转动。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单减震软尾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架体和所述后架体分别形成有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用于分别与所述减震器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减震软尾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高低两端均固定于所述前架体,且所述连接管的高端形成有向其低端方向凹陷的避让口,用于避让所述减震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减震软尾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空腔设有多个固定支耳,各所述固定支耳固定于所述前架体或所述连接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减震软尾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尾车架还包括呈镜像设置的两个脚蹬结构,每一所述脚蹬结构包括滑动配合的固定板和可调板,以及设于所述固定板的脚蹬本体,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可调板分别设有多个第一调节通孔和多个第二调节通孔,且所述可调板固定于所述前架体。

8.巡航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单减震软尾车架。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单减震软尾车架和巡航车,包括:前架体,所述前架体形成有安装空腔;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呈倾斜的设置于所述安装空腔内,并形成有连接点;后架体,部分所述后架体伸入至所述安装空腔内,以通过所述连接点连接于所述前架体;以及减震器,所述减震器连接于所述前架体和所述后架体。本技术解决了传统车架结构不紧凑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尹蔚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颢晨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31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