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7041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力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靠人体自身的压力转变成动力驱使车自行前进的交通运输工具。
目前我国广大城乡人们普遍使用的自行车,有脚踏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及无链条自行车,它们行驶都要靠人力或电力,长时间的骑自行车,不但消耗体力,而且主要消耗汽油,给人民生活外出旅游带来很大不方便。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靠人体自身压力转变成动力驱驶车自行前进的压力自行车。
本发明主要有前轮(1)、车架(6)、踏板(9)加力轮(10)、减振坐(7)、转动轮(12)、后轮(16)构成。关键在于连接前后车轮的车架(6)是空心三角形结构,为流线型,在车架(6)前部安装有加力轮(10)外套装有加力轮齿(24)和踏板(9),脚踏杆呈曲型,里面装有拉力簧,在踏杆向下运动半圈后,拉簧引伸顶点时,就自动拉回,加力轮传动是通过链条(25)连接后轮飞轮(14),进行加力;车架(6)后部安装有后轮(16),轮上有轮齿(15)和凸齿(22),后轮(16)两边各有一个转动轮(12),轮上带有的齿卡(17)和后轮上的凸齿(22)齿合;车架(6)中后部安装有减振座(7),座下安装有弹簧(18)、导下板(19)、撬杆(20)、和固定架(21)相连接铆合,在导压板(19)两侧各安装有一套导杆(28),导杆上有摇轴(23),摇轴(23)内部有滚珠,摇轴(23)和转动轮(12)相连接,带动转动轮(12)和后轮(16)转动。本发明是采用力学,杠杆及反弹原理,使物体自行运动,如图(3)所示,人体坐在减振座(7)上给导压板(19)压力,使(20)撬杆下伸传给导杆,由导杆转动带动转动轮(12)转动,转动轮上装有齿卡(17)和后轮(16)上的凸齿(22)相齿压,并向前转动。在上坡时需增加力度,可脚踏踏板(9)通过踏板(9)可传动后轮,加速压力自行车前驶速度。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车是靠人的重力给自行车以压力转变成动力驱动自行车自行前驶,节省人的体力,又安全,高速,按50公斤计算,每小时行驶20公里,加速力为5公里,无噪音,无污染,骑坐方便,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本车呈流线型有超时代感受。是人们上下班,出外旅游,理想的交通工具。


图1是压力自行车结构图;
图2是压力自行车俯视图;
图3是压力自行车部件传动工作图;
图4是压力自行车加力传动图;
(1)前轮、(2)减振器、(3)指示灯、(4)手托网、(5)电池筒开关、(6)车架、(7)减振座、(8)椅簧、(9)踏板、(10)加力轮、(11)支架、(12)转动轮、(13)保险锁、(14)飞轮、(15)轮齿、(16)后轮、(17)齿卡(转动轮剖面图)、(18)弹簧、(19)导压板、(20)撬杆、(21)固定架、(22)凸齿、(23)摇轴、(24)加力轮齿、(25)链条、(26)别卡簧、(27)后轴、(28)导杆。
实施例
在车架(6)前端套装前杈减振器(2)和车轮(1),减振前杈上端装有指示灯(3)和A型车把、手把网(4)、电池筒开关(5)、前杈与车架成35度角,在车架(6)前部安装有踏板(9)、加力轮(10)、外套加力轮齿(24),通过链条(25)和后轴(27)上安的飞轮(14)相连接,在后轴(27)上套装后轮(16)和转动轮(12),齿卡(17)和凸齿(22)相齿合,车架(6)上安装支架(11)和减振座(7)座下安装五个弹簧(18),导压板(19),撬杆(20)和固定架(21),相连接铆合,在导压板(19)两侧各安装有一套导杆(28)和摇轴(23),内装有滚珠,摇轴(23)和转动轮(12)相连接,导杆带动轮动轮(12)、后轮(16)转动。
权利要求
一种压力自行车主要有前后车轮、车架、车座构成,其特征在于a、连接前后车轮的车架(6)是空心三角形结构,在车架(6)前部安装有加力轮(10)、加力轮齿(24)和踏板(9),加力轮传动是通过链条(25)连接飞轮(14),进行加力;b、车架(6)后部安装有后轮(16),后轮上有轮齿(15)和凸齿(22)、后轮(16)两侧各有一个转动轮(12),轮上带有的齿卡(17)和后轮(16)上的凸齿(22)相齿合;c、车架(6)中后部安装有减振座(7),座下安装有弹簧(18)、导压板(19)、撬杆(20)和固定架(21)相连接铆合,在导压板(19)两侧各安装一套导杆(28),导杆上装有摇轴(23),摇轴(23)内装有滚珠,摇轴(23)和转动轮(12)相连接,并带动转用轮(12)和后轮(16)转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一种靠人体自身的压力转变成动力驱使自行车前驶的交通运输工具。本发明主要有前轮、带有齿轮的后轮、踏板、加力轮、减振座、齿轮转动轮构成。关键在于人体坐在减振座上,使人体压力通过导压板传给导杆,由导杆转动带动转动轮和自行车后轮,使自行车前驶。该车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无噪音、无污染。本车呈流线型,节省人力、安全、高速,每小时行驶25公里,是人们上下班,出外旅游的理想交通工具。
文档编号B62M1/20GK1068788SQ92104468
公开日1993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1992年6月6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6日
发明者邓申义, 冯广华 申请人:邓申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