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手把辅助握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7309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手把辅助握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手把辅助握杆。
一般惯用自行车的握杆如


图12所示,其中握杆20并没有配合人体手掌设计,仅为直径一定的长条圆杆,当人以手掌握持该自行车把手的握杆20时,因手掌各处掌肉厚度隆起不同,而所握持的握杆20为圆杆,因此,手掌握持握杆20时,手掌无法与握杆20紧密贴合,两者之间存在空隙;经过一段时间后,即容易使手掌产生酸痛而引起无力感,因而令骑车者的身心极易感到疲劳,降低骑乘自行车的乐趣,更影响骑乘自行车者的持久耐力,效果不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自行车手把辅助握杆。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提出的一种自行车手把辅助握杆,主要包括有贴合部、套合座以及迫紧环等并一体成型;所述贴合部在前端接设所述套合座,借助该套合座与自行车的握把套接,该贴合部的外侧面呈向内切削斜设,而顶部则呈现由前端往后端渐往上倾,所述贴合部在后端接设呈环状的迫紧环,使得所述贴合部与该迫紧环的接合处上端侧面皆形成具有曲度的曲部,其中,上曲部的曲率半径为55mm,侧曲部的曲率半径则为50mm,而所述迫紧环的侧缘距离贴合部的中心为6.5mm,所述迫紧环的圆心与贴合部的中心距离为8mm;所述迫紧环在侧边设置有鱼眼坑、并在所述贴合部的底端与鱼眼坑相对应处攻设有螺孔,借助螺丝穿设所述鱼眼坑与螺孔,可使所述迫紧环迫紧固设在车把上。
此外,所述上曲部的曲率半径可为50mm,所述侧曲部的曲率半径则可为15mm,所述迫紧环的侧缘距离所述贴合部的中心可为5mm,而所述迫紧环的圆心可与所述贴合部的中心形成重叠。
所述上曲部的曲率半径还可为20mm,所述侧曲部的曲率半径则可为15mm,所述迫紧环的侧缘距离所述贴合部的中心可为11.4mm,而所述迫紧环的圆心与所述贴合部的中心距离可为22.2mm。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其功效能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以下以实施例配合各附图对其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平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背视平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平面图。
图5A为沿图5中A-A截面截取的剖视图;图5B为沿图5中B-B截面截取的剖视图;图5C为沿图5中C-C截面截取的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以不同曲度组成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以不同曲度组成的侧视平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以不同曲度组成的正视平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不同曲度组成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不同曲度组成的侧视平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不同曲度组成的正视平面图。
图12为惯用自行车的握杆立体实施例图。
请参阅
图1至5及图5A,5B和5C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手把辅助握杆,主要包括有贴合部1、套合座5以及迫紧环10等并一体成型。其中,贴合部1在前端接设有套合座5,借助套合座5可与自行车的握把20套接,该贴合部1是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的,使外侧面向内切削斜设,而顶部则由前端往后端渐往上倾,贴合部1并在后端接设有呈环状的迫紧环10,使得贴合部1的顶端形成有一曲度即为上曲部2,而内侧面亦略为弯曲即为侧曲部3。
迫紧环10在侧边适当处设置有鱼眼坑11,并在贴合部1的底端与鱼眼坑11相对应处攻设有螺孔4,借助螺丝7穿设鱼眼坑11与螺孔4,可使迫紧环10套设迫紧在自行车的手把15上。
其中,贴合部1与迫紧环10接合处的上曲部2的曲率半径为55mm,而侧曲部3的曲率半径则为50mm,使迫紧环10的侧缘12与贴合部1的中心8之间的距离为6.5mm(X),而迫紧环10的中心13与贴合部1的中心8距离为8mm(Y),上述贴合部1曲度的最佳组合是经过多次实验所得的结果,可达到最舒适最轻松的贴合。
当以手掌握持握把20时,位于姆指基部隆起的股掌即紧密贴合在上曲部2上,另四指即握扣于侧曲部3上端,这样,让手掌握持得较舒适、轻松,使骑乘者保持最佳的骑乘握持状态,以增长骑乘的持久与耐力。
如图6至8所示,贴合部1与迫紧环10接合处的上曲部2的曲率半径可为50mm,而侧曲部3的曲率半径则为15mm,使迫紧环10的侧缘12距离贴合部1的中心8为5mm(K),而迫紧环10的圆心13与贴合部1的中心8形成重叠,上述曲度的组合为另一最佳组合,亦可使手掌与握把20达到舒适、轻松的贴合。
如图9至11所示,贴合部1与迫紧环10接合处的上曲部2的曲率半径为20mm,而侧曲部3的曲度半径则为15mm,使迫紧环10的侧缘12距离贴合部1的中心8为11.4mm(F),而迫紧环10的圆心13与贴合部1的中心8距离为22.2mm(G),上述为贴合部1曲度的又一最佳组合,亦可使手掌与握把20达到最舒适最轻松的贴合。
勘误表CPUM927162
第页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手把辅助握杆,主要包括有贴合部、套合座以及迫紧环等并一体成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部在前端接设所述套合座,借助该套合座与自行车的握把套接,该贴合部的外侧面呈向内切削斜设,而顶部则呈现由前端往后端渐往上倾,所述贴合部在后端接设呈环状的迫紧环,使得所述贴合部与该迫紧环的接合处上端侧面皆形成具有曲度的曲部,其中,上曲部的曲率半径为55mm,侧曲部的曲率半径则为50mm,而所述迫紧环的侧缘距离贴合部的中心为6.5mm,所述迫紧环的圆心与贴合部的中心距离为8mm;所述迫紧环在侧边设置有鱼眼坑、并在所述贴合部的底端与鱼眼坑相对应处攻设有螺孔,借助螺丝穿设所述鱼眼坑与螺孔,可使所述迫紧环迫紧固设在车把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手把辅助握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曲部的曲率半径为50mm,所述侧曲部的曲率半径则为15mm,所述迫紧环的侧缘距离所述贴合部的中心为5mm,而所述迫紧环的圆心与所述贴合部的中心形成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手把辅助握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曲部的曲率半径为20mm,所述侧曲部的曲率半径则为15mm,所述迫紧环的侧缘距离所述贴合部的中心为11.4mm,而所述迫紧环的圆心与所述贴合部的中心距离为22.2mm。
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手把辅助握杆,主要包括有贴合部、套合座以及迫紧环等并一体成型。贴合部在前端接设套合座,借助套合座与自行车握把套接,贴合部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使外侧面呈向内切削斜设,顶部则愈往后端则略往上倾,贴合部在后端接设呈环状的迫紧环,使贴合部顶端形成上曲部、而内侧面亦略呈弯曲形成侧曲部,迫紧环在侧边设有鱼眼坑,并在贴合部底端与鱼眼坑相对应处攻设螺孔,借助螺丝穿设鱼眼坑与螺孔,可使迫紧环套设迫紧在车把上。
文档编号B62K21/26GK2129734SQ9220828
公开日1993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1992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1992年4月27日
发明者S·W·衫得森 申请人:柏得企业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