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9373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童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合于儿童娱乐和锻炼的非机动三轮童车。
目前童车的品种及其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但传统童车普遍存在这样一些缺点,一是金属构件太多,容易对儿童造成创伤,而且随环境温度变化其温度变化较大,对儿童的皮肤会产生较强的刺激;二是车轮过窄,造成整车的稳定性差;三是车轮裸露在外,容易给儿童造成伤害,四是结构复杂,装配关系繁琐,整车不紧固耐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新型的非机动三轮童车,该童车应能够提高童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使整车结构简单合理,坚固耐用,并减少金属构件,增强整车的装饰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措施来实现其目的的。
本实用新型是由车把机构,带有脚蹬的前轮机构,车身和后轮机构连接而成,车把机构下方的销轴穿过固定在前轮机构中的前叉上的两个套环和车身前方的一个通孔,后轮安置在固定于车身底部的框架上,车身两侧凸出一护轮罩。在前轮上方安置一块挡泥瓦,在车把中央安置有装饰性仪表盘和前灯;在车身后部通过支架安置一个装饰性车轮,而车把、前叉、车轮,挡泥瓦和车身为塑料制品;挡泥瓦和车身还可以为玻璃钢制品。前轮、后轮和装饰轮的宽度为30~70mm。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视图。
图2和图3为车把机构,前轮机构和车身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4为仰视图,表示车身、框架和后轮的装配关系。
图5为鞍座,装饰轮与车身的装配关系的示意图。
图6为车轮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是由车把(3),带有脚踏(12)的前轮机构(14),车身(11)和后轮机构(9)连接而成,车把(3)的中央安置一个装饰性仪表盘(4)和前灯(2),在车把(3)的下端有一个销轴(19)。前轮机构(14)的前叉(16)上固定着上下两个套环(17)(18),前轮(13)上方还安置一个挡泥瓦(15),车身(11)的前端有一个通孔(20),车把(3)下端的销轴(19)穿过上下套环(17)(18)和车身(11)前端的通孔(20),便将前轮机构(14),车把(3)和车身(11)连结为一体,而且前轮机构(14)在车把(3)的控制下可以左右转动。车身(11)的底部固定安置一个框架(21),后轮(9)安装在框架(21)上,车身(11)的两侧各凸出一个护轮罩(10),以避免后轮(9)全部直接裸露于车身(11)之外,车身(11)的上面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一个鞍座(8)和支架(6),支架(6)上安装一个装饰轮(7),该装饰轮(7)与前轮(13)和后轮(9)是相同的,所以可以做为备用轮。车把(3),装饰仪表盘(4),前灯(2),车轮(13)(9)(7),挡泥瓦(15)和车身(11)为塑料制品,挡泥瓦(15)和车身(11)还可以为玻璃钢制品。而车轮(7)(9)(13)的宽度可选用30-70mm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件采用非金属制品,所以冬不感冷,夏不觉热,同时会减少碰撞致伤的可能性,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装配简单,坚固耐用,再者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宽型车轮并增加了护轮罩,从而使本童车提高了安全性和稳定性。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新式摩托车的造型设计,美观高雅。
权利要求1.一种童车,它由车把,带有脚蹬的前轮机构,车身和后轮机构连接而成,其特征在于车把下方的销轴穿过固定在前轮机构中的前叉上的两个套环和车身前方的一个通孔,后轮安置在固定于车身底部的框架上,车身两侧凸出一护轮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在前轮上方安置一块挡泥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在车把中央安置有装饰性仪表盘和前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在车身后部通过支架安置一个装饰性车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把、车轮、挡泥瓦和车身为塑料制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泥瓦和车身为玻璃钢制品。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轮宽度为30-7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童车,它由车把,带有脚蹬的前轮机构,车身和后轮机构连接而成,车把下方的销轴穿过固定在前轮机构的前叉上的两个套环和车身前方的一个通孔,后轮安置在固定于车身底部的框架上,车身两侧凸出一护轮罩,前轮上方安置一块挡泥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且本实用新型美观高雅,坚固耐用。
文档编号B62K9/02GK2160604SQ93230549
公开日1994年4月6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24日
发明者孙典文, 孙殿军, 李晓, 孙世寿 申请人:青岛熊猫童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