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可调车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0501阅读:1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可调车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特别是涉及自行车的转向装置。
自行车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交通工具和运动器具,骑行的人很多,不过现在的自行车在骑行的过程中车座与车把之间的距离是不可改变的,因此骑行者只能按照同一姿式进行骑行,特别是在较长距离或较长时间的骑行时,只能按同一姿式骑行会感到很累,增加了疲劳感,影响了骑车的乐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可调车把,使车座与车把的距离可以方便的进行调整,以改变骑行姿式而缓解同一姿式骑行所造成的疲劳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在车把的立柱上,横向的固定有一套筒,套筒外同一圆周的圆周段内等距的固定有数个螺钉,一个两边固定车把把手的定位架用一小轴与上述套筒可转动的连接,小轴与把手固定处有一定距离,当定位架绕小轴转动时,即可改变把手与车座之间的距离,一定位杆穿过定位架上的孔并与上述螺钉相结合,这样使定位架固定在一定位置,当改变所结合的螺钉后,可改变定位架与套筒之间的相互位置,因而改变了车把把手与车座之间的距离。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可调车把作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可调车把的侧视的部分剖视图2为可调车把沿
图1中A-A面的部分剖视图。

图1和图2,自行车车架的前杈管1内装有车把的立柱2,立柱2的上部伸出前杈管,其顶部横向的用短管3固定(如用焊接)有套筒4,套筒4具有一定厚度,其外部在中部同一圆周上在一定角度内(视车把需要调节的大小而定,如
图1),即在一段圆周段内(如90°-120°)等距的固定有数个螺钉6,(亦视需要而定,一般为5-6个,本实施例为5个),定位架7由一柱体12和两个支脚13所组成,柱体12的两端有孔,车把把手11的管子固定在其中,支脚13有孔,用小轴5有配合的穿入该孔和套筒4的孔中使定位架7与套筒4可转动的连接,小轴的端部有螺母10使小轴不会脱出,柱体12的中部有一横向孔,定位杆8以适当配合(可移动但又没有过大的间隙)的穿过该孔,定位杆8的一端具有与螺钉6配合的螺孔并与螺钉6中的一个相结合,定位杆8的另一端有一台阶和一滚花手柄,滚花手柄可用人手把住将定位杆与螺钉6拧紧或松开,台阶则用以将定位杆在定位架上定位,9为一垫片。
当把定位杆8自螺钉6上松开并脱离,将定位架绕小轴5转一角度,使定位杆与另一个螺钉6相结合,则车把把手11的位置有所改变,(如
图1的假想线所示),即可改变车把对车座的位置,当把定位杆与螺钉拧到一定位置,定位杆的台阶与定位架靠住,拧紧后,定位杆与定位架孔的配合限制了定位架的转动,同时台阶的压紧力也使定位架不能转动,因此将定位架固定在一定位置。
如果根本不需要调节,可将定位杆8和螺母10均拧得较紧,定位架即可固定在一定位置不动。
应当注意,这种调整只能在停车的情况下进行,不可在骑行的情况下松开定位杆,否则车把把手与套筒之间是活动的,会发生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可调车把,可在很短的时间内不需工具即可改变车把与车座间的距离,大大方便了骑车人,使他们能选择或更换一种骑行姿式。该可调车把结构简单,调节容易,极大的方便了广大的骑车人。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可调车把,具有车把立柱2,车把把手11,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横向固定在车把立柱上的套筒4,在套筒外同一圆周的圆周段内等距固定的螺钉6,定位架7,所说的车把把手固定在定位架7上,将定位架7与套筒4可转动的连接的小轴5,穿过定位架7并与螺钉6相结合的定位杆8,定位杆具有手柄。
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自行车可调车把,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套筒外的同一圆周的圆周段为90°-120°。
3.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自行车可调轩把,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螺钉6为5-6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可调车把,是在车把立柱上横向的固定有一套筒4,在套筒外同一圆周的圆周段内固定有数个螺钉6,小轴5将定位架7与套筒可转动的连接,定位杆8以适当配合穿过定位架上的孔并与螺钉6相结合,用定位杆上的把手将定位杆拧紧可将定位架固定在一个位置,更换一个与定位杆结合的螺钉6可改变车把与车座的位置,因而可改变骑车人的骑行姿势。
文档编号B62K21/00GK2195501SQ9421538
公开日1995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1994年7月8日 优先权日1994年7月8日
发明者南江 申请人:南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