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后减震弹簧的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2901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有后减震弹簧的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有后减震弹簧的折叠自行车,属民用交通工具领域。
自行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由于其构造简单、价格低廉、无污染,是我国城乡人民所喜爱的、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通工具。特别是在汽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发展和完善自行车的结构、功能,更有其广泛的社会意义。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和民众普遍骑行的自行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1. 自行车体积过大,上下楼、搬运均不方便,放在室内占地面积也较大;2. 除轮胎和座垫下的弹簧外,没有其它减震装置;3.座垫窄小,臀部受力面小,不舒适。
为了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人对现有的自行车进行了一些改进。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增加了减震弹簧的、经过改进,鞍座比较舒适的可折叠的自行车,其目的是向民众提供一种携带方便,占地面积小,减震效果好的新型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有后减震弹簧的折叠自行车,它包括带有中心固定孔的活动车把、前轮叉立柱、自行车大梁、竖梁架、飞轮、鞍座,其中所述的活动车把,在其车把上套装了一个套管,在套管与前轮叉立柱的连接处设置一个具有定位卡弹簧的定位卡,定位卡通过其卡上的定位销贯穿套管上的定位孔和活动车把上的中心固定孔,将活动车把与前轮叉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的自行车大梁,其梁杆上设置一折叠件;所述的竖梁架,其梁架上端安装一带有减震弹簧的三角支架板,在梁架下端与飞轮同轴处安装一带有减震弹簧支架的后轮叉、竖梁架通过三角支架板与后轮叉和脚蹬中轴固定连接。当需折叠自行车时,只要将定位卡按下使车把向下折叠,车梁上的折叠件将车梁分为两部分,通过卡锁栓或活接头亦可使车梁前后折叠。
由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技术方案是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折叠自行车,它的显著优点在于a.方向把的改动变固定车把为可折叠的活动车把;b.变固定大梁为可折叠的大梁;c.在后叉上部安装减震弹簧;d.后叉前部增设活动轴;
e. 改变鞍座形状,使之变得更加舒适。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有后减震弹簧的折叠自行车作进一步详述


图1是折叠自行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折叠自行车车把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关于图2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关于自行车大梁的卡式折叠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1是关于图3的装配示意图,图4是自行车大梁的套管式折叠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1是关于图4的装配事宜图,图5是减震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三角支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后叉轴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1是关于图7的装配示意图,图中1-活动车把,2-套管,3-定位卡,4-定位卡销,5-定位卡弹簧,6-定位孔,7-圆柱销,8-活动卡销,9-卡锁孔,10-卡锁栓,11-活接头,12-自行车大梁,13-车梁套管,14-卡键,15-按键,16-弹簧钢片,17-鞍座,18、19-上、下弹簧座,20-减震弹簧,21-三角支架板,21-a三角支架板的竖板,21-b三角支架板的底板,22-弹簧座紧固螺栓,23、24-支架板固定螺钉,25-后叉轴轴套,26-后叉轴,27-后叉轴套孔,28-开口销,29-注油孔,30-后轮叉,31-前轮叉立柱,32-竖梁架,33-折叠件,34-飞轮,35-减震弹簧支架,36-脚蹬中轴,37-后叉车轮安装耳,38-后叉车轮叉口,39-后叉轴安装孔,40-活接头固定螺栓。

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它包括带有中心固定孔的活动车把1、前轮叉立柱31、自行车大梁12、竖梁架32、飞轮34、鞍座17,其特征是所述的活动车把1,在其车把上套装了一个套管2,在套管2与前轮叉立柱31的连接处设置一个具有定位卡弹簧5的定位卡3,定位卡3通过其卡上的定位销4贯穿套管2上的定位孔6和活动车把1上的中心固定孔将活动车把1与前轮叉立柱31固定连接;所述的自行车大梁12,其梁杆上设置一折叠件33;所述的竖梁架32,其梁架上端安装一带有减震弹簧20的三角支架板21,在梁架下端与飞轮34同轴处安装一带有减震弹簧支架35的后轮叉30,竖梁架32通过三角支架板21与后轮叉30和脚蹬中轴36固定连接。所述的自行车大梁梁杆的折叠件33可以是折叠卡,且折叠卡的折叠部分分别与被截断的车架的两个截面焊接为一体,折叠卡的一端设有圆柱销7和卡锁孔9,折叠卡一的另一端设有活动卡锁8和卡锁栓10。所述的自行车大梁梁杆的折叠件33,还可以是套管式折叠件,且套管式折叠件分别由焊接在车梁截断端上的两组活接头11和活接头固定螺栓40、卡键14、按键15、弹簧钢片6、车梁套管13构成,活接头11被套装在车梁套管13的管内。所述的后轮叉30其叉上具有叉轴轴套25、后叉轴26、后叉轴套孔27、开口销28、注油孔29、后叉车轮安装耳37、后叉车轮叉口38,其中,后叉轴26装在后叉轴套25内,后叉轴套25装在后轮叉30的后叉轴套孔27内,开口销28贯穿后叉轴套25和后叉轴26上的同心安装孔39,将它们固定连接。上述的技术方案均是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构成的。这些改进的步骤是a.将普通车把改为活动车把,利用套管2和定位卡3,将车把定位卡住。当自行车折叠后,可将定位卡3下部的定位卡弹簧5一端按住,使定位卡销4从定位孔6中抽出,车把便可向下折叠。再松开定位卡3,使卡销4插进折叠后的车把孔里(图中未表示),这样,向下折叠的车把就将折叠在一起的前后车轮卡住了;b.自行车大梁折叠首先,选用较好的钢材或扁圆等异型管材制做自行车大梁12,在大梁的适当位置设置折叠件33,增加大梁的强度。大梁折叠后,可使前后车轮并列在一起。大梁折叠设计为两种第一种为卡式折叠件,这种折叠是将折叠卡分别焊在被截断的大梁的两个截面上,一面用螺钉或者圆柱销7连接,另一面设计为象门锁那样的活动卡锁8。骑行时,抬起车把,将两个车轮分开使大梁顺直,活动卡锁8就会进入卡锁孔9,将大梁锁住。反之,按下卡锁栓10,前后轮便可折叠在一起。第二种为套管式折叠件,是将两组活接头11焊在自行车大梁12上,外面套上套管13,由卡键14将套管13卡住;折叠时,按住按键15,向前推动套管13,露出活接头11,大梁12便可折叠,就象我们撑雨伞一样的原理。为了提高安全系数,卡键14可上下各设一个,弹簧钢片16可设置在卡键14和按键15的中间。
c.鞍座的改动普通鞍座是中间高、两边低,臀部受力面小,经改进后的鞍座17是根据臀部的形状设计的,中间低、边上高,臀部受力面较大,坐着比较舒适。
d.减震弹簧的设置在后叉上部增设一套减震弹簧装置,它是由上下弹簧座18、19和弹簧20所组成的,弹簧20与上、下弹簧座18、19连接在一起。上弹簧座18与三角支架板21的底板21-b紧固,三角支架的竖板21-a被螺钉23、24固定在竖梁架32上。
e.增设后叉轴因为设置了后减震弹簧,骑车时后轮和整个后叉都要随之而上下移动,所以增设了后叉轴26。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折叠自行车还可以进行如下调整1、车把定位孔共有三个上面两个孔可根据骑车人的需要前后调整车把。下面的孔是车把向下折后卡锁的定位孔(图中未表示);2、本车可装变速链轮;3、可安装小马力汽油机或柴油机助力。
权利要求1.一种有后减震弹簧的折叠自行车,它包括带有中心固定孔的活动车把(1)、前轮叉立柱(31)、自行车大梁(12)、竖梁架(32)、飞轮(34)、鞍座(17),其特征是所述的活动车把(1),在其车把上套装了一个套管(2),在套管(2)与前轮叉立柱(31)的连接处设置一个具有定位卡弹簧(5)的定位卡(3),定位卡(3)通过其卡上的定位销(4)贯穿套管(2)上的定位孔(6)和活动车把(1)上的中心固定孔将活动车把(1)与前轮叉立柱(31)固定连接;所述的自行车大梁(12),其梁杆上设置一折叠件(33);所述的竖梁架(32),其梁架上端安装一带有减震弹簧(20)的三角支架板(21),在梁架下端与飞轮(34)同轴处安装一带有减震弹簧支架(35)的后轮叉(30),竖梁架(32)通过三角支架板(21)与后轮叉(30)和脚蹬中轴(36)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后减震弹簧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的自行车大梁梁杆的折叠件(33)可以是折叠卡,且折叠卡的折叠部分分别与被截断的车梁的两个截面焊接为一体,折叠卡的一端设有圆柱销(7)和卡锁孔(9),折叠卡一的另一端设有活动卡锁(8)和卡锁栓(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后减震弹簧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的自行车大梁梁杆的折叠件(33),还可以是套管式折叠件,且套管式折叠件分别由焊接在车梁截断端上的两组活接头(11)和活接头固定螺栓(40)、卡键(14)、按键(15)、弹簧钢片(16)、车梁套管(13)构成,活接头(11)被套装在车梁套管(13)的管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后减震弹簧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的后轮叉(30)其叉上具有叉轴轴套(25)、后叉轴(26)、后叉轴套孔(27)、开口销(28)、注油孔(29)、后叉车轮安装耳(37)、后叉车轮叉口(38),其中,后叉轴(26)装在后叉轴套(25)内,后叉轴套(25)装在后轮叉(30)的后叉轴套孔(27)内,开口销(28)贯穿后叉轴套(25)和后叉轴(26)上的同心安装孔(39),将它们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后减震弹簧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的竖梁架(32),其梁架上安装的三角支架板(21),是分别由支架板固定螺钉(23)、(24)将三角支架板(21)的竖板(21-a)固定安装在竖梁架(32)上,减震弹簧(20)的弹簧座(18)通过弹簧座紧固螺栓(22)将其固定安装在三角支架板(21)的底板(21-b)上。
专利摘要一种有后减震弹簧的折叠自行车,是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通过折叠卡的作用可使大梁折叠,大梁折叠后,前后车轮可并列在一起,车把通过定位卡的作用可向下折,下折的车把正好卡住叠在一起的前后车轮。增设后减震装置,使骑车人免受颠簸之苦。
文档编号B62K15/00GK2267198SQ96200770
公开日1997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24日
发明者王文友 申请人:王文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