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机互动运动车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901478阅读:来源:国知局
转动杆2a的另一端设在第二压块2d与所述第二安装板Ib之间并同时与它们可转动地配合连接。进一步地,在该实施例中,转动杆2a的两端结构相同并均与上述实施例中的转动杆2a的第二端结构相同。更进一步地,转动杆2a的两端均可以设置套筒2b。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杆2a的一端可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la,另一端设在第二压块2d与所述第二安装板Ib之间并同时与它们可转动地配合连接。
[0046]所述第一安装板Ia的顶面Ial可均设有多个第二加强筋la4。所述第二加强筋la4与所述第一安装板Ia的材料相同,即所述第二加强筋la4与所述第一安装板Ia可为一体成型工艺而得到。所述第一安装板Ia以及第二安装板Ib的材料可为铁、铝、铜、合金等含金属的材料,以保证所述第一安装板la、第二安装板Ib起到力学总承重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板Ia以及第二安装板Ib可作为所述人机互动运动车10的骨架,而可直接承载使用者的重量。所述第二加强筋la4可为凸起的条状结构,也可为其他形状的结构,只要其可起到力学性能加强的作用即可。所述第一安装板Ia的整体形状不限,可根据具体需要设定,可为矩形、类鱼形等。所述第一安装板Ia的厚度不限,可根据具体需要以及所采用的材料的力学强度而定。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Ia的整体形状为类鱼形,“鱼身”部分可成脚踏区域,“鱼尾”部分可用于安装其他元件。
[0047]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顶盖4包括成对称布置且可相互转动的第二顶盖(图未标)和第一顶盖4a。所述第一顶盖4a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Ia的上方。即所述第一顶盖4a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Ia的顶面lal。所述第二顶盖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Ib的顶面。所述第二顶盖与第一顶盖4a的结构相同。现以第一顶盖4a来做说明。
[0048]请参阅图1,所述第一顶盖4a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板Ia的底面la2的表面的中间位置设有一凹陷部4al。所述凹陷部4al内设有踏板4a2以及覆于所述踏板4a2上的脚垫4a3。所述脚垫4a3上设有多个增加摩擦的摩擦条(图未标)。
[0049]该顶盖的形状可根据具体需要设计。由于该顶盖并非总承重结构,因而在安装板不变的情形下,可根据喜好而更换不同的风格、形状的顶盖,以满足不同年龄、个性的使用者的需求。
[005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顶盖和第一顶盖4a均连有一弧形凸罩。以第一顶盖4a为例,所述第一顶盖4a连有弧形凸罩4a4。该弧形凸罩4a4的第一端卡于所述凹陷部4al,与该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位于第一车轮3a的上方且覆盖第一车轮3a的一部分。所述弧形凸罩4a4的第一端的轮廓与所述凹陷部4al的轮廓相匹配,以保证二者可相互配合卡接。
[0051]进一步,所述第二顶盖和第一顶盖4a相互靠近的位置各设有一个提示板4a5。上述提示板4a5与平衡控制系统连接,其中一个为显示电源容量的提示板,另一个为显示是否工作的提示板,每个提示板4a5均具有一个透明外罩。
[0052]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顶盖4a的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板Ia的底面la2的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加强筋4a6和多个固定柱4a7。所述第一加强筋4a6的整体分布可为矩形的格子或者蜂窝状格子。所述第一加强筋4a6为由所述第一安装板Ia的表面向外凸起的板状物或柱状物。所述第一加强筋4a6的材料不限,可为与所述第一安装板Ia相同的材料,也可为不同的材料。所述第一加强筋4a6设置的目的在于提高所述第一顶盖4a的力学强度。所述第二顶盖的靠近安装板的表面也设有多个第一加强筋和多个固定柱,在此不赘述。当使用者位于所述顶盖上时,由于顶盖(即第二顶盖以及第一顶盖4a)设有加强筋,因而具有良好的力学强度,更能有力支撑使用者的重量。相对于通过增加顶盖的厚度实现较好的力学强度的方案而言,该设有加强筋的顶盖不仅力学强度好,而且整体重量较轻,有利于减轻人机互动运动车10的整体负载。
[0053]所述顶盖与底盖的材料可为塑料,在减轻整个车体重量的同时,也方便对车体的外观进行喷涂着色等工艺,并起到防污、防水的作用。所述底盖包括成对称布置且可相互转动的第二底盖(图未标)和第一底盖5a。所述第二底盖与第一底盖5a的结构相同。
[0054]现以第一底盖5a为例来说明,所述第一底盖5a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Ia的下方。所述第一安装板Ia位于所述第一顶盖4a及第一底盖5a之间并与这两者配合在一起。即所述第一顶盖4a与所述第一底盖5a相互配合,而将所述第一安装板Ia夹于中间位置。所述第一顶盖4a和第一底盖5a可通过卡扣、螺丝、滑槽等固定方式固定在一起。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盖5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Ia的底面la2。
[005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盖4a的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板Ia的顶面Ial的表面还设有多个固定柱4a7,所述固定柱4a7为一具有中空结构的柱状体。所述柱状体的截面形状可为圆形、矩形、菱形等。所述多个固定柱4a7可分为第一组固定柱、第二组固定柱以及第三组固定柱。所述第一组固定柱用于与底盖装配,所述第二组固定柱用于装配平衡控制系统的电路板7,所述第三组固定柱用于装配对应的安装板。
[0056]所述两个车轮可具体定义为第一车轮3a、第二车轮3b。所述第一车轮3a与所述第一安装板Ia相连接。所述第一车轮3a以及第二车轮3b为相对的,当所述人机互动运动车10进行180度旋转后,该第一车轮3a与第二车轮3b可互换。所述第一车轮3a与第二车轮3b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车轮3a可包括轮体及轮胎。所述轮毂电机可安装于安装板,也可分别设置于该两个车轮内。本实施例中,所述轮毂电机密封固定在轮体中,这样可使用较大尺寸的轮毂电机,相对电机安装在底盖底部的那种人机互动运动车,其运动行程及速度优势明显。所述轮胎环绕所述轮体设置。请参阅图6,以第一车轮3a为例,所述第一车轮3a可进一步包括一固定轴3al。该固定轴3al自所述第一车轮3a的中央位置延伸而出,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la。可通过一固定压块3a2与所述固定轴3al配合设置而将所述第一车轮3a固定于第一安装板la。可以理解,所述第一车轮3a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Ia的方式不限于此种方式,也可为其他的方式,只要将所述第一车轮3a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Ia即可。
[005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筋4a6以及多个固定柱4a7的材料与所述顶盖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一加强筋4a6、多个固定柱4a7与所述第一顶盖4a—体成型。
[0058]所述平衡控制系统设置于车身内。所述平衡控制系统包括电源6与电路板7。所述电路板7上设有控制器和多个传感器,以控制第一车轮3a以及第二车轮3b的行驶状态。具体地,所述电路板7设置在所述顶盖与所述底盖之间并固定在顶盖上。更具体的,所述电路板7通过固定柱4a7固定于顶盖。电源6设置在安装板与底盖之间。所述电路板7的数量可为一个;也可为两个,即第一顶盖4a与第二顶盖上各有一个电路板7。可以理解的是,两个电路板7可共用一块电源6。本实施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