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联动机构及包含该机构的溜溜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02067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向联动机构及包含该机构的溜溜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玩具车用的转向联动机构和包含该机构的溜溜车。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溜溜车在国内外都形成了流行旋风,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溜溜车随处可见,生产和销售溜溜车的厂商也层出不穷。
[0003]溜溜车通常适合1-4岁的儿童在院子里或者室内平坦的底面上玩耍,或者在公园的广场上使用。很多幼儿在室内的客厅里面玩耍使用,然而由于空间有限,溜溜车需要不断地转向掉头,而由于溜溜车本身具有一定的长度和体积,转向也需要一定的空间,现有的溜溜车转向机构限制了其转向的灵活程度,使溜溜车不能在室内顺畅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向联动机构和包含该机构的溜溜车。
[0005]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转向联动机构,其包括联动板和连接所述联动板的连杆,所述联动板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联动板、第二联动板和第三联动板,所述第一联动板和第二联动板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前连杆和第二前连杆铰连,所述第一前连杆和第二前连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联动板和第三联动板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后连杆和第二后连杆铰连,所述第一后连杆和第二后连杆交叉设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联动板包括板条形的联动板主体和设置在所述联动板主体中央的转轴,所述转轴中心设置有用于与转向杆连接的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联动板主体的两端设置有用于与连杆连接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固设有铰链轴。
[0009]一种溜溜车,其包括车体外壳、前轮固定杆、设置在前轮固定杆两端的前脚轮、后轮固定杆、设置在后轮固定杆两端的后脚轮和方向盘,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外壳内的如前所述的转向联动机构,所述车体外壳包括固定连接的上半壳体和下半壳体,所述第一联动板、第二联动板和第三联动板可转动设置于所述下半壳体内;所述第一联动板通过转向杆与前轮固定杆连接,所述第三联动板通过转向杆与后轮固定杆连接,所述第二联动板通过转向杆和方向盘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下半壳体上设置有与三个联动板位置相对应的三个轴套,所述的转轴插置于相应的轴套内。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轴套内设置有轴承。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方向盘和第二联动板的转向杆和上半壳体之间设置有轴承。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后脚轮为万向轮。
[0014]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如下:
[0015]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转向联动机构结构简单,能够通过方向盘同时驱动前轮固定杆和后轮固定杆同时转动,并且使前轮固定杆和后轮固定杆向相反的转向内侧的前脚轮和后脚轮靠近,这样大大缩小了溜溜车转向轨迹圆的半径,因此使溜溜车转向所需要的空间缩小,方便了溜溜车在室内狭小的空间内使用。
[0016]设置转轴方便安装,使装置运行稳定,使用寿命长。开设连接槽使连杆的连接更加方便,整齐规范,使机构体积减小,整体性好。
[0017]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溜溜车转向灵活,滑行轨迹灵活,转向掉头需要的空间小,更加适合在室内等小空间内使用。在下半壳体上设置轴承能够使溜溜车的结构更加稳定,运行灵活。
【附图说明】
[0018]附图1为溜溜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2为转向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3为转向联动的动作示意图;
[0021]附图4为转向杆与前轮固定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5为联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6为下半壳体内设置有轴套和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在附图中:1-1第一联动板、1-2第二联动板、1-3第三联动板、2-1第一前连杆、2-2第二前连杆、3-1第一后连杆、3-2第二后连杆;4前轮固定杆、5前脚轮、6后轮固定杆、7后脚轮、8下半壳体、9轴套、10轴承、11上半壳体、12转向杆、13方向盘、100联动板主体、101转轴、102连接槽、103铰连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6]如附图1所示的一种溜溜车,其包括车体外壳、前轮固定杆4、设置在前轮固定杆4两端的前脚轮5、后轮固定杆6、设置在后轮固定杆6两端的后脚轮7、方向盘13以及转向联动机构,所述车体外壳包括固定连接的上半壳体11和下半壳体8,所述上半壳体11和下半壳体8扣合在一起,内部形成空腔体,所述转向联动机构设置与所述空腔体内。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后脚轮7为万向轮。万向轮能够使溜溜车的滑行轨迹更加自由。
[0027]如附图2所示,所述的转向联动机构包括联动板和连接所述联动板的连杆,所述联动板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联动板1-1、第二联动板1-2和第三联动板1-3,所述第一联动板1-1、第二联动板1-2和第三联动板1-3可转动设置于所述下半壳体8内。
[0028]所述第一联动板1-1和第二联动板1-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前连杆2-1和第二前连杆2-2铰连,即第一前连杆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联动板1-1和第二联动板1-2的端部铰连,第二前连杆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联动板1-1和第二联动板1-2的另一侧端部铰连,所述第一前连杆2-1和第二前连杆2-2平行设置;第一联动板1-1、第二联动板1-2、第一前连杆2-1和第二前连杆2-2共同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0029]所述第二联动板1-2和第三联动板1-3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后连杆3-1和第二后连杆3-2铰连,即所述第一后连杆3-1的一端与第二联动板1-2的端部铰连,另一端与第三联动板1-3的端部铰连,第二后连杆3-2的一端与第二联动板1-2的端部铰连,另一端与第三联动板1-3的端部铰连,所述第一后连杆3-1和第二后连杆3-2交叉设置。
[0030]如附图1、3和4所示,所述第一联动板1-1通过转向杆12与前轮固定杆4连接,所述第三联动板1-3通过转向杆12与后轮固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