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船/驳船联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33651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推船/驳船联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顶推船与驳船之间的联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在江海航行的顶推船与驳船之间的联接装置多为吊拖和舷侧绑拖。吊拖拖船与驳船之间通过一根钢丝绳和缆绳柔性连接,驳船的操纵性和航向稳定性难于控制,航速亦受到限制。舷侧绑拖驳船靠在拖船的一侧用钢丝绳进行短缆系结的一种系结方式,经常采用在沿海短距离运输或港区作业的连接方式。这种连接方式受海况的影响较大,推船与驳船之间存在相互冲击,操纵性和航向稳定性、航速都受到限制,并且在紧急情况下难于应急脱开。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接效果好、安装方便、联接快速的推船/驳船联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推船/驳船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液压油缸1、止推轴承5、销体7、壳体9、滑动轴承套10、销头12、销孔滑道板13、第一工程塑料合金材料MGA层15、公共底座16,液压油缸1的活塞杆2由止推轴承5与销体7的左侧面铰接,液压油缸1与公共底座16的左部固定连接;壳体9与公共底座16的右部固定连接,壳体9内为圆柱形空腔26,滑动轴承套10位于壳体9的圆柱形空腔26内并由第二螺栓6与壳体9固定连接,滑动轴承套10内设有第一工程塑料合金材料MGA层15,第一工程塑料合金材料MGA层15所围成的空间为销体腔,销体7滑动插入销体腔中;销头12的左端部由第三螺栓11与销体7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销孔滑道板13的正面沿垂向设有销孔14,销孔14的大小与销头12右部的大小相对应,销孔滑道板13与驳船34尾部固定连接,公共底座16固定在顶推船30首部,销头12伸出时插入销孔14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活塞杆2由止推轴承5与销体7铰接,销体7可有一定的偏转,优点是其一销头12对销孔14对位容易,其二降低了安装要求。
2、采用活塞杆2伸缩带动销体7、销头12的伸出与缩回,实现销头12插入销孔14或离开销孔14;当顶推船30需与驳船34联接时,销头12插入销孔14中,使顶推船和驳船组成一个整体进行航行,联接效果好;当需脱离(特别是出现意外情况需紧急脱离)时,活塞杆2缩回带动销头12从销孔14中缩回,顶推船30与驳船34脱离,方便快速,联接效果好。
3、销头12的左端部由第三螺栓11与销体7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销头12可便换。
4、滑动轴承套10内设有第一工程塑料合金材料MGA层15,即轴承套为复合轴承套,设第一工程塑料合金材料MGA层15,摩擦系数小,免润滑,抗比压能力强,强度高;如果加润滑剂可起到密封作用,运动副没有锈蚀。
5、止推轴承5的设置,用球轴承承受轴向推力,球体与轴承座中间设有止推轴承座套(第二工程塑料合金材料MGA层)25,摩擦系数小,免润滑,抗比压能力强,强度高;运动副没有锈蚀,允许360度方向受力变形角偏差。
6、采用转动导向槽体18、导向滚轮17,销体7能自动对中。
7、液压油缸内部安装的全行程检测装置和安装在止推轴承上的转角发讯装置,可以实时监控销体的运动情况;通过模拟动态显示屏操作人员直观的感受和操纵整套联接装置。


图1是本实用新型销头12伸出插入销孔14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画出公共底座16)图2是本实用新型销头12收回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止推轴承5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壳体9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滑动轴承套10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销体7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公共底座16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含有壳体9)图9是图8沿B-B线的剖视图图10是图8的左视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转动导向槽体18的主视图图12是图11的俯视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导向滚轮17的主视图图14是图13的左视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销孔滑道板13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沿C-C线的剖视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推船30上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顶推船30、驳船34上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中1-液压油缸,2-活塞杆,3-转角发讯装置,4-第一螺栓,5-止推轴承,6-第二螺栓,7-销体,8-润滑油管,9-壳体,10-滑动轴承套,11-第三螺栓,12-销头,13-销孔滑道板,14-销孔,15-第一工程塑料合金材料MGA层,16-公共底座,17-导向滚轮,18-转动导向槽体,19-密封橡胶条,20-球体,21-盖板,22-第一螺栓孔,23-止推轴承润滑油孔,24-止推轴承座,25-止推轴承座套(即第二工程塑料合金材料MGA层),26-空腔,27-转动导向槽,28-安装板,29-连接板,30-顶推船,31-首楼甲板,32-上甲板,33-推船/驳船联接装置,34-驳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7、图8、图9、图10、图15、图16、图17、图18所示,推船/驳船联接装置,它包括液压油缸1、止推轴承5、销体7、壳体9、滑动轴承套10、销头12、销孔滑道板13、第一工程塑料合金材料MGA层15、公共底座16,液压油缸1的活塞杆2由止推轴承5与销体7的左侧面铰接,销体7为空心圆柱体,液压油缸1与公共底座16的左部固定连接(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壳体9与公共底座16的右部固定连接(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或焊接),壳体9内为圆柱形空腔26,滑动轴承套10位于壳体9的圆柱形空腔26内并由第二螺栓6与壳体9固定连接,滑动轴承套10内设有第一工程塑料合金材料MGA层15,第一工程塑料合金材料MGA层15所围成的空间为销体腔,销体7滑动插入销体腔中;销头12的左端部由第三螺栓11与销体7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销孔滑道板13的正面沿垂向设有18个销孔14(图15中为18个,还可采用3个、4个、5个、……或30个),销孔14的大小与销头12右部的大小相对应,销孔滑道板13的背面设有连接板29,销孔滑道板依靠其四周以及连接板29与驳船34尾部固定连接,公共底座16固定在顶推船30首部,销头12伸出时销头12的右部插入销孔14内。
如图1所示,所述的止推轴承5上固定连接一转角发讯装置3(固定连接在盖板21上)。液压油缸内部安装的全行程检测装置。
如图1、图5、图6所示,所述的壳体9和滑动轴承套10上设有油孔,油孔的外端口与润滑油管8相通,油孔的内端口与销体腔相通。
如图3所示,所述的销体7的右端部设有密封橡胶条19。
如图2、图11、图12、图13、图14所示,所述的公共底座16上设有转动导向槽体18,转动导向槽体18上开V形转动导向槽27,导向滚轮17位于V形转动导向槽27内,导向滚轮17由安装板28与止推轴承5的止推轴承座24底部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的止推轴承5包括球体20、盖板21、止推轴承座24、止推轴承座套25,止推轴承座24内设有球体腔槽,球体20位于止推轴承座24的球体腔槽内,球体腔槽内的球体20与止推轴承座24之间设有止推轴承座套25;球体20的连杆穿过盖板21上的连杆孔与活塞杆2固定连接,盖板21由螺栓与止推轴承座24固定连接;止推轴承座24上设有止推轴承润滑油孔23,止推轴承润滑油孔23的外端口与润滑油管相通,止推轴承润滑油孔23的内端口与球体腔槽相通;止推轴承座24上设有第一螺栓孔22,止推轴承座24由第一螺栓4穿过第一螺栓孔22与销体7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的止推轴承座套25为第二工程塑料合金材料MGA层。
如图1、图16所示,销头12的右部采用锥形头部结合局部楔形的圆柱体结构,销孔14采用梯形滑槽结合锥形定位孔的型式。
液压油缸的行程为680mm,实际使用行程650mm。液压油缸与船舶液压管系之间须用高压软管和接头进行连接。液压油缸型号YCD250F320/220-680,公称压力25Mpa,活塞直径/活塞杆直径320mm/220mm。
承载能力每个推船/驳船联接装置33的额定径向承载能力为800t,轴向承载能力150t。推船/驳船联接装置33的结构强度计算时按CCS的要求考虑2.5倍的安全系数。
如图17、图18所示,顶推船30两舷各安装一套推船/驳船联接装置33,推船/驳船联接装置33固定在顶推船30的上甲板32上;驳船尾部左右舷各安装一块供销孔滑道板13安装的连接板29。当顶推船30需与驳船34联接时,销头12插入销孔14中,使顶推船和驳船组成一个整体进行航行;当需脱离(特别是出现意外情况需紧急脱离)时,活塞杆2缩回带动销头12从销孔14中缩回,顶推船30与驳船34脱离。
权利要求1.推船/驳船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液压油缸(1)、止推轴承(5)、销体(7)、壳体(9)、滑动轴承套(10)、销头(12)、销孔滑道板(13)、第一工程塑料合金材料MGA层(15)、公共底座(16),液压油缸(1)的活塞杆(2)由止推轴承(5)与销体(7)的左侧面铰接,液压油缸(1)与公共底座(16)的左部固定连接;壳体(9)与公共底座(16)的右部固定连接,壳体(9)内为圆柱形空腔(26),滑动轴承套(10)位于壳体(9)的圆柱形空腔(26)内并由第二螺栓(6)与壳体(9)固定连接,滑动轴承套(10)内设有第一工程塑料合金材料MGA层(15),第一工程塑料合金材料MGA层(15)所围成的空间为销体腔,销体(7)滑动插入销体腔中;销头(12)的左端部由第三螺栓(11)与销体(7)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销孔滑道板(13)的正面沿垂向设有销孔(14),销孔(14)的大小与销头(12)右部的大小相对应,销孔滑道板(13)与驳船(34)尾部固定连接,公共底座(16)固定在顶推船(30)首部,销头(12)伸出时插入销孔(1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船/驳船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推轴承(5)上固定连接一转角发讯装置(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船/驳船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9)和滑动轴承套(10)上设有油孔,油孔的外端口与润滑油管(8)相通,油孔的内端口与销体腔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船/驳船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销体(7)的右端部设有密封橡胶条(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船/驳船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公共底座(16)上设有转动导向槽体(18),转动导向槽体(18)上开V形转动导向槽(27),导向滚轮(17)位于V形转动导向槽(27)内,导向滚轮(17)由安装板(28)与止推轴承(5)的止推轴承座(24)底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船/驳船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推轴承(5)包括球体(20)、盖板(21)、止推轴承座(24)、止推轴承座套(25),止推轴承座(24)内设有球体腔槽,球体(20)位于止推轴承座(24)的球体腔槽内,球体腔槽内的球体(20)与止推轴承座(24)之间设有止推轴承座套(25);球体(20)的连杆穿过盖板(21)上的连杆孔与活塞杆(2)固定连接,盖板(21)由螺栓与止推轴承座(24)固定连接;止推轴承座(24)上设有止推轴承润滑油孔(23),止推轴承润滑油孔(23)的外端口与润滑油管相通,止推轴承润滑油孔(23)的内端口与球体腔槽相通;止推轴承座(24)上设有第一螺栓孔(22),止推轴承座(24)由第一螺栓(4)穿过第一螺栓孔(22)与销体(7)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推船/驳船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推轴承座套(25)为第二工程塑料合金材料MGA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船/驳船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销孔滑道板(13)的背面设有连接板(29),销孔滑道板依靠其四周以及连接板(29)与驳船(34)尾部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船/驳船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销孔滑道板(13)上的销孔(14)为3-30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顶推船与驳船之间的联接装置。推船/驳船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液压油缸(1)、止推轴承(5)、销体(7)、壳体(9)、滑动轴承套(10)、销头(12)、销孔滑道板(13)、第一工程塑料合金材料MGA层(15)、公共底座(16),液压油缸(1)的活塞杆(2)由止推轴承(5)与销体(7)的左侧面铰接;滑动轴承套(10)内设有第一工程塑料合金材料MGA层(15);销头(12)与销体(7)固定连接,销孔滑道板(13)的正面沿垂向设有销孔(14),销孔滑道板(13)与驳船(34)尾部固定连接,公共底座(16)固定在顶推船(30)首部,销头(12)伸出时插入销孔(14)内。本实用新型具有联接效果好、安装方便、联接快速的特点。
文档编号B63B35/00GK2887744SQ20062009926
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30日
发明者王卫和 申请人:武汉国裕物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