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船用拖网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29655阅读:44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渔船用拖网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的捕鱼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渔船用的拖网板。
背景技术
传统渔船拖网作业时,采用两条船并行开足马力而捕鱼网在两条船之间张开方 式,这种方式能耗比较大,为此,出现了单只拖网船,为使单只船前进并且要使渔网张开,就 必须用拖网板,将拖网板设于拖网两端并行前进,能达到双船拖网的效果。拖网板包括主体板及位于主体板两侧的上接板和下接板,主体板一侧设有用于连 接渔船的系船缆板,另一侧则设有与拖网连接的网绳板,上接板和下接板起到平衡作用。现有技术中公开较多关于渔船用拖网板的文献,如专利号为ZL200520100458. 0 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渔船用拖网板》(授权公告号CN2769174Y),该专利对拖网板的形体 作了改进,实现了拖网张开幅度宽、多层次捕鱼的目的。又如专利号为200620103887.8的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改进的渔船用拖网板》(授权公告号CN2889891Y),该专利中的分 水槽为三条,系船缆板与主板用铰链连接。增加了分水量,减少了水对拖网板的阻力,类似 的还可以参考 ZL200620102506. 4、ZL200720107201. 7 等。再如专利号为 ZL20109171. 9 的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新型渔船用拖网板》(授权公告号CN200967544Y),通过改进,该专利 中的拖网板左右两翼可互换作业。上述的拖网板的主体板虽然有排水道的存在,水阻力有减少,但还是有待改进地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作业稳定性 佳的渔船用拖网板。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渔船用拖网板,包括主 体板及位于主体板两侧的上接板和下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板沿着长度方向至少设 置有一道供水流通过的分水通道。作为改进,所述的主体板上设有至少两个彼此平行的加强肋板,一连接板焊接于 前述的两块加强肋板顶面而形成所述的分水通道,加强肋板提高拖网板的强度。为减少流水的阻力,所述的分水通道水平设置于所述的主体板上。进一步,所述的主体板上设有排水道,该排水道位于所述的上接板和下接板之间 并与所述的分水通道垂直设置。考虑到作业时的平稳性,所述的分水通道为偶数道并以所述主体板的中轴线为中 心对称布置。为方便制造生产,所述的分水通道截面为矩形、三角形或梯形。所述的上接板内为空心的密封腔。有起到浮力作用,使网板运作时保持直立。所述的下接板底端设有耐磨金属块,以延长使用作业期限。[0015]考虑到进一步降低水阻力,主体板一侧设有用于连接渔船的系船缆板,另一侧则 设有与拖网连接的网绳板,所述的主体板自前向后具有内凹的弧面,而前述的系船缆板则 设于该弧面底部,并且,所述的主体板前端面及后端面均呈圆弧状或均呈削平状。所述的分水通道和主体板均沿着长度方向具有弧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拖网板在作业时,水柱通过增设的分水 通道,帮助拖网板运行平稳,即使在较低的速度作业时,也能保证较大的渔网张开度而不至 于马上失去平稳;另外,分水通道可以将水流从中泄流,减少对主体板的正面水阻力,降低 能耗,再则,分水通道的设置使整个主体板作业时前端和后端连接紧密,移动更加平稳。

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仰视图。图3为图1的后视图。图4为图2A方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渔船用拖网板包括主体板1及位于主体板1两 侧的上接板2和下接板3,主体板1前端面及后端面均呈圆弧状,上接板2内为空心的密封 腔。下接板3内具有配重块(图中无显示),上接板2和下接板3起到平衡作用。下接板3 底端还设有耐磨金属块31以延长使用作业期限。主体板1 一侧可转动地设有用于连接渔 船的系船缆板4,另一侧则设有与拖网连接的网绳板6,如图2所示,主体板1自前向后具有 内凹的弧面,系船缆板4则设于该弧面底部。主体板1上设有分水通道5和排水道11,分水通道5水平设置于主体板1上。当 然,分水通道5也不局限于水平设置,也可以是适当曲线,取得类似效果,但以水平设置为 优选。分水通道5和主体板1沿着长度方向均具有弧度。排水道11位于上接板2和下接板3之间并与分水通道5垂直设置,分水通道5沿 着主体板1长度方向设置,共有两道,供水流通过。两道分水通道5以主体板的中轴线H为中心对称布置。当然,分水通道5也可以 为奇数;分水通道5不一定以中轴线对称,可以偏心,但以前述的设计为优选。如图4所示,水平分水通道5截面为矩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但以矩形为优选,。 主体板1上设有四个个彼此平行的加强肋板52,两块连接板51分别焊接于其中相邻的两块 加强肋板52顶面而形成分水通道5,加强肋板52提高拖网板的强度。本实施例中的拖网板重量从60公斤到1000公斤不等。
权利要求一种渔船用拖网板,包括主体板(1)及位于主体板(1)两侧的上接板(2)和下接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板(1)沿着长度方向至少设置有一道供水流通过的分水通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船用拖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板上设有至少两个彼 此平行的加强肋板(52),一连接板(51)焊接于前述的两块加强肋板(52)顶面而形成所述 的分水通道(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渔船用拖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水通道(5)水平设 置于所述的主体板(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渔船用拖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板(1)上设有排水道 (11),该排水道(11)位于所述的上接板(2)和下接板(3)之间并与所述的分水通道(5)垂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渔船用拖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水通道(5)为偶数 道并以所述主体板的中轴线(H)为中心对称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渔船用拖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水通道(5)截面为 矩形、三角形或梯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渔船用拖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接板(3)底端设有 耐磨金属块(31)。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渔船用拖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接板(2)内为空心 的密封腔。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渔船用拖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板(1)一侧设有 用于连接渔船的系船缆板(4),另一侧则设有与拖网连接的网绳板(6),所述的主体板(1) 自前向后具有内凹的弧面,而前述的系船缆板(4)则设于该弧面底部,并且,所述的主体板 (1)前端面及后端面均呈圆弧状或均呈削平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渔船用拖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水通道(5)和主体 板(1)沿着长度方向均具有弧度。
专利摘要一种渔船用拖网板,包括主体板(1)及位于主体板(1)两侧的上接板(2)和下接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板(1)沿着长度方向至少设置有一道供水流通过的分水通道(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拖网板在作业时,水柱通过增设的分水通道,帮助拖网板运行平稳,即使在较低的速度作业时,也能保证较大的渔网张开度而不至于马上失去平稳。
文档编号B63B35/18GK201619670SQ20102011565
公开日2010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11日
发明者张世苗, 罗启杰, 郑加乃 申请人:郑加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