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体船通风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22222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多体船通风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风道系统,设置于一多体船内部,与一载运甲板相连,通风道系统包括一进风系统以及至少一通风道,进风系统位于侧船体的载运甲板上,至少一通风道,设置于载运甲板下方。通风道系统不仅可提供人员有良好通风的工作环境以及进行船舶内的通风,其中通风道更可为一隔板与一隔舱壁及船体共构而成的设计,使通风道不进入船舱内部,因此不影响货物及人员的通行,更不会占用船舱可用的运载空间,故不会降低船舶的运载能力,另外更能减少所需的建造材料,进而降低船舶的重量与成本。
【专利说明】多体船通风道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通风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多体船通风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为了能够载运更多的人员及货物,船舶内部船舱的设计也愈发复杂,使得船舶所需的建造材料愈多,造成船舶的重量与成本也愈高,且船舶在运输中时常因货物产生化学变化、生物变化或残留熏剂影响而造成船舱严重缺氧,并伴随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或其它有毒气体的产生,使进入船舱的工作人员发生中毒窒息与伤亡事故;另外机舱内的机器设备运转时会产生热量以及消耗所需的空气量,并且排放出废气造成机舱闷热,使机舱内的工作人员暴露在不舒适的环境;而客舱为乘客的主要活动与居住空间,更容易有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情形,所以更需要有良好的通风环境。因此可知不论在客舱、货舱或是机舱,都需要空气通风,故为了提供人员有良好通风的工作环境以及进行船舶内的通风,即设置了专门的通风系统。习知的通风系统为了进行船舶内的通风,包括了许多连接到各船舱的通风管道,这些通风管道设置的位置,不仅影响了货物及人员的通行,更占用了船舱可用的运载空间,导致船舶的运载能力降低,并且不与船体结构共构的设计使所需的建造材料较多,进而造成船舶的重量与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缺陷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体船通风道结构;为了提供人员有良好通风的工作环境以及进行船舶内的通风,并且不影响货物及人员的通行与占用船舱可用的运载空间,和减少所需的建造材料以及降低船舶的重量与成本。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多体船通风道结构,包括一主船体;至少二个侧船体,分别设置于主船体二侦牝并与主船体相连结形成一多体船;一载运甲板,设置于多体船的内部空间,从一个侧船体横向延伸至另一个侧船体;以及一通风道系统,设置于多体船内部,与载运甲板相连,其包括一进风系统,位于侧船体的载运甲板上,包括一风机以及一通风箱,风机连接通风箱,并配合结构施作于载运甲板上;以及至少一通风道,设置于载运甲板下方,为一隔板与一隔舱壁及船体结构共构而成,与通风箱相连接,至少一通风道更包括至少一进气口与至少一排风口。其中多体船为三体或三体以上的船舶;通风道系统可依船舱通风需求,由至少一风机与至少一通风箱配置至少一通风道组成,或至少一风机与单一个通风箱配置单一个通风道组成,或单一个风机与单一个通风箱配置至少一个通风道组成,或其他组合方式,且至少一通风道可为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扇形或其他形状,当通风道呈三角形结构时更可增强载运甲板的承重能力。
[0006]通风道系统经由进风系统进风,空气引进载运甲板下方的至少一通风道,并从至少一进气口进入各船舱供应空气,再由另一个侧船体的至少一排风口排至船外,且至少一通风道可另外设置于船舱底部出风,相对于进风系统的另一侧也可设置一排风系统,排风系统与至少一通风道相连接,且排风系统更可包括至少一风机与至少一通风箱,风机连接通风箱,通风箱连接至少一通风道,并配合结构施作于载运甲板上,经由排风系统将空气排至船外。
[0007]故本发明的通风道系统不仅可提供人员有良好通风的工作环境以及进行船舶内的通风,其中通风道更可由隔板与隔舱壁及船体结构共构而成的设计,使至通风道不进入船舱内部,因此不影响货物及人员的通行,更不会占用船舱可用的运载空间,故不会降低船舶的运载能力,另外更能减少所需的建造材料,进而降低了船舶的重量与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正面剖视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平面剖视示意图。
[0010]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侧面剖面示意图。
[0011]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正面剖视示意图。
[0012]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剖视示意图。
[0013]【符号说明】
[0014]I三体船10 主船体 20 侧船体 30 货舱
[0015]40机舱 50 载运甲板60 通风道系统61 进风系统
[0016]62通风道62’ 通风道 62’’通风道 63 排风系统
[0017]70隔舱壁80 隔板 610通风箱 610’通风箱
[0018]611风机 611’风机 620进气口 621 排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配合以下图式,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多体船通风道结构细节。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正面剖视示意图。由图1可知一三体船I由一主船体10以及二侧船体20构成,侧船体20分别连接在主船体10的二侧。一载运甲板50设置于三体船I的内部空间,从侧船体20横向延伸至另一侧船体20,位于一货舱30与一机舱40之间。一通风道系统60设置于三体船I内部,与载运甲板50相连,包括一进风系统61以及一通风道62,进风系统61位于侧船体20的载运甲板50上,包括一风机611以及一通风箱610,风机611于通风箱610内,并配合结构施作于载运甲板50上;通风道62设置于载运甲板50下方与船体结构共构,并与风机611相连接,通风道62更包括至少一进气口 620与至少一排风口 621,且通风道62可为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扇形或其他形状,当通风道62呈三角形结构时更可增强载运甲板的承重能力。
[0020]通风道系统60经由进风系统61进风,空气引进载运甲板50下方的通风道62,并由至少一进气口 620从机舱40顶部供应机舱40空气,再由另一侧船体20的至少一排风口621排至船外。另外在相对于进风系统61的另一侧也可设置一排风系统63,排风系统63与通风道62相连接,且排风系统63还可包括风机611’与通风箱610’,风机611’于通风箱610’内,风机611’连接通风道62,并配合结构施作于载运甲板50上,空气从风机611’经由通风箱610’排至船外。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风道系统60不仅可提供人员有良好通风的工作环境以及进行船舶内的通风,尤其通风道62与船体结构共构的设计更可减少所需的建造材料,进而降低船舶的重量与成本,而由于通风道62与船体结构共构不进入货舱30内部,因此不影响货物及人员的通行,更不会占用货舱30可用的运载空间,故不会降低船舶的运载能力。
[0021]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平面剖视示意图。由图2可知一通风道系统60从一个侧船体20横向延伸至另一个侧船体20,包括一进风系统61以及一通风道62,进风系统61与通风道62相连接,其中通风道62沿着一隔舱壁70设置并与船体结构共构,且通风道62可为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扇形或其他形状,尤其当通风道62呈三角形结构时更可增强载运甲板50承重能力。另外相对于进风系统61的另一侧也可设置一排风系统63,排风系统63与通风道62相连接。通风道系统60经由位于侧船体20的进风系统61进风,空气引进通风道62进入各船舱供应空气,并由排风系统63将空气排至船外,进行船舱内的通风。通风道62与船体结构共构的设计,不仅可减少所需的建造材料进而降低船舶的重量与成本,并且通风道62与船体结构共构不进入货舱30内部,故不影响货物及人员的通行,更不会占用货舱30可用的运载空间,因此不会降低船舶的运载能力,且通风道62可不限制形状,尤其当通风道62呈三角形结构时更可增强载运甲板50承重能力。
[0022]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侧面剖面示意图。由图3可知一三体船的一载运甲板50,设置于三体船的内部空间,位于一货舱30与一机舱40之间。一通风道62设置于载运甲板50下方,为一隔板80与一隔舱壁70形成三角形的通道并与船体结构共构而成。通风道62与船体结构共构的设计,不仅可减少所需的建造材料进而降低船舶的重量与成本,其三角形的结构更可增强载运甲板50承重能力。由于通风道62与船体结构共构不进入货舱30内部,因此不影响货物及人员的通行,更不会占用货舱30可用的运载空间,故不会降低船舶的运载能力。
[0023]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正面剖视示意图。图4与图1的差别在于一通风道62可另外设置通风道62’于一机舱40底部出风。由于位于机舱40底部的机器设备运转时会产生热量以及消耗所需的空气量,并且排放出废气,造成机舱40闷热,使机舱内的工作人员暴露在不舒适的环境,因此可于通风道62另外设置通风道62’于机舱40底部出风,提供机器设备运转所需的空气量,帮助机舱40提高散热效率及避免机舱的工作人员于不舒适的环境下工作。
[0024]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剖视示意图。图5与图2的差别在于一通风道系统60的一通风道62’ ’更可不沿着一隔舱壁70与船体结构共构横向设置于一载运甲板50下方,可使通风道62’ ’可依不同船舱通风的需求设置在隔舱壁70以外其他所需的位置,进行船舱内的通风,因此通风道62’ ’不限定所设置的位置,更能达到良好通风的效果。
[0025]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的多体船通风道结构,不仅可提供人员有良好通风的工作环境以及进行船舶内的通风,并且通风道62与船体结构共构的设计,更可减少所需的建造材料进而降低了船舶的重量与成本,由于通风道62与船体结构共构不进入货舱30内部,因此不会影响货物及人员的通行,更不占用船舱可用的运载空间,故不会降低船舶的运载能力,且通风道62可不限制形状,尤其当通风道62呈三角形结构时更可增强载运甲板50承重能力。在本发明中还可另外设置通风道62’于机舱40底部出风,提供机器设备运转所需的空气量,帮助机舱40提高散热效率及避免机舱的工作人员于不舒适的环境下工作。另外通风道62’’更可不与船体结构共构设置在载运甲板50下,并可依不同船舱通风的需求,不沿着隔舱壁70而设置,使得通风道62’ ’可不限定在载运甲板下所设置的位置,更能达到良好通风的效果。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多体船通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船体; 至少二个侧船体,分别设置于主船体二侧,并与主船体相连结形成一多体船; 一载运甲板,设置于多体船的内部空间,从一个侧船体横向延伸至另一个侧船体;以及 一通风道系统,设置于多体船内部,与载运甲板相连,其包括: 一进风系统,位于侧船体的载运甲板上,包括一风机以及一通风箱,风机连接通风箱,并配合结构施作于载运甲板上;以及 至少一通风道,设置于载运甲板下方,为一隔板与一隔舱壁及船体结构共构而成,与通风箱相连接,至少一通风道更包括至少一进气口与至少一排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体船通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体船为三体或三体以上的船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体船通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通风道为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或扇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体船通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通风道可不与船体结构共构设置于载运甲板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体船通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通风道系统依船舱通风需求,由至少一风机与至少一通风箱配置至少一通风道组成,或至少一风机与单一个通风箱配置单一个通风道组成,或单一个风机与单一个通风箱配置至少一通风道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体船通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通风道系统经由进风系统进风,空气引进载运甲板下方的至少一通风道,并从至少一进气口进入各船舱供应空气,再由另一个侧船体的至少一排风口排至船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体船通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通风道另外设置于船舱底部出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体船通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通风道还与一排风系统相连,经由排风系统将空气排至船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体船通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排风系统还包括至少一风机以及至少一通风箱,风机连接通风箱,通风箱连接至少一通风道,并配合结构施作于该载运甲板上。
【文档编号】B63J2/02GK104512543SQ201310449964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7日
【发明者】吕佩岳, 周千富 申请人:财团法人船舶暨海洋产业研发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