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半潜运输船稳性的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125988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强半潜运输船稳性的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强半潜运输船稳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潜运输船包括主体船身,所述主体船身两侧设有伸缩式附体结构,较外侧的附体套接在较内侧的附体内部,所述伸缩式附体结构由液压系统(7)驱动;正常航行时,主体船身水面线上方,向上依次设有若干水浸传感器(1),所述水浸传感器(1)与液压系统(7)连接,触发伸缩式附体结构的逐级伸出。附体装置在船舶正常航行时收纳在船体内,不会增加船舶尺度,也不会增加航行阻力,对于装卸货也不会产生阻碍;该装置解决了半潜运输船舶下潜过程中稳性不足的问题,使得船舶的横向摇摆幅度降低,改善了下潜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了船舶的安全性。
【专利说明】一种增强半潜运输船稳性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强半潜运输船稳性的装置,属于船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当前的半潜运输船舶在下潜作业过程中,在主甲板浸水的短时间内,由于水线面 的急剧减小和甲板面上波浪运动的双重作用,导致船舶的稳性急剧恶化。同时由于半潜运 输船的压载泵的排量很大,在下潜过程中任何一丝操作失误都会导致船舶剧烈的晃动,使 后续的下潜作业很难进行。
[0003] 半潜运输船舶的下潜作业,是风险极高的作业过程。目前世界上少数拥有半潜运 输船舶的公司,即使事先做了大量验算,也无法担保作业安全的万无一失。其风险主要产生 于,主甲板浸水的一刹那,水线面突然减小,由此带来船舶的稳性突降。因此这类作业往往 是在缴纳了高额保险费用后,选择在极佳的气象条件下进行作业。即使如此,此前也依然发 生过半潜船在下潜作业过程中,因上述原因而发生倾覆并沉没的恶性事故。
[0004] 针对以上问题,当前常见的方法,一是在尾部设置若干浮箱,以在下潜的过程中提 供额外的水线面,从而为全船提供浮力储备,提高稳性。二是通过增加首部船体线型的丰满 度,来达到增加水线面积的目的,进而提高全船稳性。
[0005] 针对第一种方法,尾部浮箱虽然可以增加水线面面积,但是相比主甲板浸水后产 生的水线面积突减,比例依然很小,所以能起到的作用极其有限。此外,浮箱如果尺度过大, 对于装卸货又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0006] 针对第二种方法,首部船体线型即使增肥,其带来的水线面增加的效果也非常有 限。同时,如果首部线型过于丰满,航行时会极大增加阻力,进而降低航速,同时对于抛锚作 业不利。
[0007]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对于增加半潜运输船舶在下潜作业过程中的稳性,是本领域 长期以来的一大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0008]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半潜运输船舶在下潜作业过程中,稳 性较差,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对天气条件依赖性较大,而且作业的保险费用非常昂贵。
[0009]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10] 一种增强半潜运输船稳性的装置,所述半潜运输船包括主体船身,所述主体船身 两侧设有伸缩式附体结构,较外侧的附体套接在较内侧的附体内部,所述伸缩式附体结构 由液压系统7驱动;正常航行时,主体船身水面线上方,向上依次设有若干水浸传感器1,所 述水浸传感器1与液压系统7连接,触发伸缩式附体结构的逐级伸出。
[0011] 本技术方案的特点在于:基于增加水面线从而增加半潜运输船稳性的原理,为半 潜运输船增设了伸缩式的附体结构,并且在船身主体上自下而上设置一系列水浸传感器, 随着船体下潜的过程,附体在液压系统的驱动下自动适时地向外逐级推出,当最高位置的 水浸传感器也浸没的时候,所有附体向外推出到最大位置,最大限度的增加水面线的面积。 增加船体的稳性。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系统7设有两组,分别驱动主体船身左右两侧的伸缩式附体 结构。
[0013] 更进一步的,所述水浸传感器1也分为两组,分别与各自的液压系统7连接。
[0014] 再进一步的,所述水浸传感器1分为上、中、下3个高度,分别为上传感器,中传感 器,下传感器。
[0015] 再进一步的,船身主体两侧各设有三级伸缩式附体,分别为外附体4,中附体5,内 附体6,每个伸缩式附体均具有两级伸出距离。
[0016] 一种上述的增强半潜运输船稳性的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船舶开始下 潜作业后,下传感器浸水后,向液压系统7发出指令,由液压系统7将外附体4、中附体5、内 附体6-齐向外推出至指定延伸长度后锁定;当中传感器浸入水中后,向液压系统7再次发 出指令,由其将外附体4和中附体5再次向船外推出一级,到达延伸长度后锁定;当上传感 器3浸入水中后,向液压系统7再次发出指令,由其将内附体6再次向船外推出,到达设计 延伸长度后锁定。此时附体已全部伸出,全船的水线面处于最大状态。
[001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 1)大大提高了半潜运输船的稳性。
[0019] 2)提高了半潜运输船的作业安全性,有助于降低巨额的作业保险费用。
[0020] 3)设计巧妙,全自动控制。
[0021] 4)船舶航行时,不增加船舶宽度,也不会增加航行阻力,同时对装卸货要不会产生 阻碍;
[0022] 5)解决了长期以来半潜运输船稳性难以提高的技术难题。
[0023] 6)实施方便,成本不高,具有广泛推广的应用前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本实用新型增强半潜运输船稳性的装置安装在船身上的机构示意图,视角 方向为沿船身纵向。
[0025] 图中,1.下传感器,2.中传感器,3.上传感器,4.外附体,5.中附体,6.内附体, 7.液压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7] 参见图1,一种增强半潜运输船稳性的装置,所述半潜运输船包括主体船身,所述 主体船身两侧设有伸缩式附体结构,较外侧的附体套接在较内侧的附体内部,所述伸缩式 附体结构由液压系统7驱动;正常航行时,主体船身水面线上方,向上依次设有若干水浸传 感器1,所述水浸传感器1与液压系统7连接,触发伸缩式附体结构的逐级伸出。图中标出 了下潜吃水的水位与正常航行吃水水位。
[0028] 所述液压系统7设有两组,分别驱动主体船身左右两侧的伸缩式附体结构。设置 两组液压系统,动力输出更稳定。
[0029] 所述水浸传感器1也分为两组,分别与各自的液压系统7连接,两组水浸传感器分 别对两个液压系统进行控制,稳定性更高。
[0030] 所述水浸传感器1分为上、中、下3个高度,分别为上传感器,中传感器,下传感器, 这是根据半潜运输船的实际情况进行优选的技术方案。
[0031] 船身主体两侧各设有三级伸缩式附体,分别为外附体4,中附体5,内附体6,每个 伸缩式附体均具有两级伸出距离。这是根据液压系统的实际情况,尽量简化传动机构的复 杂程度,从而减少附体的数量,作出的优选的技术方案。
[0032] 本实用新型基于增加水面线从而增加半潜运输船稳性的原理,为半潜运输船增设 了伸缩式的附体结构,并且在船身主体上自下而上设置一系列水浸传感器,随着船体下潜 的过程,附体在液压系统的驱动下自动适时地向外逐级推出,当最高位置的水浸传感器也 浸没的时候,所有附体向外推出到最大位置,最大限度的增加水面线的面积。增加船体的稳 性。
[0033] 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船舶开始下潜作业后,下传感器浸水后,向液压系统7发出 指令,由液压系统7将外附体4、中附体5、内附体6 -齐向外推出至指定延伸长度后锁定; 当中传感器浸入水中后,向液压系统7再次发出指令,由其将外附体4和中附体5再次向船 外推出一级,到达延伸长度后锁定;当上传感器3浸入水中后,向液压系统7再次发出指令, 由其将内附体6再次向船外推出,到达设计延伸长度后锁定。此时附体已全部伸出,全船的 水线面处于最大状态。随着吃水增加,主甲板开始浸水,水线面突然减少。但是由于附体已 经全部伸出并与水面接触,从而充分补偿了水线面的减小部分。此外由于附体沿船宽方向 伸出,可有效减小船舶的横摇,保持全船的稳性在可控范围内。
[〇〇34]本实用新型针对半潜运输船舶下潜过程中,由于主甲板浸水后水线面突减导致的 稳性大幅降低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附体装置在船舶正常航行时收纳在船体内,不会增 加船舶尺度,也不会增加航行阻力,对于装卸货也不会产生阻碍。该装置解决了半潜运输船 舶下潜过程中稳性不足的问题,使得船舶的横向摇摆幅度降低,改善了下潜操作人员的工 作环境,提高了船舶的安全性。
【权利要求】
1. 一种增强半潜运输船稳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潜运输船包括主体船身,所述主体船身两侧设有伸缩式附体结构,较外侧的附 体套接在较内侧的附体内部,所述伸缩式附体结构由液压系统(7)驱动; 正常航行时,主体船身水面线上方,向上依次设有若干水浸传感器(1),所述水浸传感 器(1)与液压系统(7)连接,触发伸缩式附体结构的逐级伸出。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半潜运输船稳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7) 设有两组,分别驱动主体船身左右两侧的伸缩式附体结构。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强半潜运输船稳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浸传感器(1) 也分为两组,分别与各自的液压系统(7)连接。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强半潜运输船稳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浸传感器(1) 分为上、中、下3个高度,分别为上传感器,中传感器,下传感器。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强半潜运输船稳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船身主体两侧各设 有三级伸缩式附体,分别为外附体(4),中附体(5),内附体(6),每个伸缩式附体均具有两 级伸出距离。
【文档编号】B63B43/04GK203864955SQ201420268108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3日
【发明者】陈大为, 马强, 黄丞, 莫继华 申请人: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