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式船舶靠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1814阅读:8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式船舶靠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船舶靠泊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浮式的船舶靠泊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靠泊指的是航行后的船只停靠在码头或海上平台处,目前的船舶靠泊系统主要采用直接靠泊的方式,即将船只与安装在码头上的护舷进行直接撞击,并利用护舷吸收冲击力而使船只停止。护舷的种类包括拱形护舷、鼓型护舷、ME型护舷、圆筒型护舷等,但无论是采用何种类型的护舷,其布置形式都可以分为固定式和漂浮式,固定式即固定安装于在码头外侧,一般为多个连续或间隔地固定布置;漂浮式是将护舷浮动地设置于码头和船只之间,或设置于防撞桩上。固定式的护舷较为安全,且船只停靠方便,但不能适应不同船型的使用需要;而漂浮式的适用性高且布置灵活方便,但现有的漂浮式护舷对于码头的高度和与船只之间的留空距离,以及漂浮护舷的系泊牢固性要求都十分高,而将护舷设置于防撞桩上还必须要有更加复杂的结构。另外,现在的护舷都难以满足大型船只的使用要求,且维护困难,同时因为其防撞性能有限、抗风能力差,在天气恶劣如台风等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船只与码头相撞,再者因系泊缆之间长度差异较大,极易造成系泊缆受力不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防撞和抗风能力都极高的浮式船舶靠泊装置,以提高护舷的性能,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船只。

本发明所述的浮式船舶靠泊装置,包括漂浮于水上的浮箱,浮箱面向和背向码头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护舷,护舷为圆台状,且圆台顶面固定连接于浮箱的侧面,两侧护舷的底面分别面向码头和船只方向。

本发明所述的浮式船舶靠泊装置,浮箱漂浮于海面或江河面之上,其两侧均安装有护舷,在船只靠泊于码头时,船只首先与外侧的护舷相接触,然后将整个靠泊装置推向码头,接着浮箱内侧的护舷与码头接触,此后,船只和码头继续向靠泊装置施加压力,使得两侧的浮箱变形并吸收冲击力,直至船只稳定后即完成靠泊工作。该种浮式船舶靠泊装置适用性极广,可满足不同船舶的使用需要,浮箱的设置可以增加码头与船只,特别是大型船只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少船只与码头碰撞的可能性,同时,其扩大了系泊缆的角度和长度的调整范围,使其更加便于系泊缆布置,解决了因系泊缆长度差异过大引起的整个系泊系统受力严重不均的问题;再者,浮箱与护舷均具有弹性,两侧的护舷可对冲击力进行主要的吸收,而中间的浮箱则可进一步地提高冲击吸收能力,从而提高防冲撞能力和防风能力;另外,护舷采用圆台(截头圆锥)形状,且采用倒置形式将圆台的顶部安装于浮箱上,该种结构的护舷一方面增加了护舷与浮箱的接触面积,使其所受的压力减小,有着更高的吸收冲击能力,另一方面也有效降低了其与浮箱连接处的受力,有效保护浮箱;还有护舷安装于浮箱的两侧,其安装和维修均极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浮式船舶靠泊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浮式船舶靠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浮式船舶靠泊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图2所示浮式船舶靠泊装置的浮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

一种浮式船舶靠泊装置,包括漂浮于水上的浮箱1,浮箱面向和背向码头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护舷2,护舷为圆台状,且圆台顶面固定连接于浮箱的侧面,两侧护舷的底面分别面向码头100和船只200方向。

该种浮式船舶靠泊装置适用性极广,可满足不同船舶的使用需要,减少船只与码头碰撞的可能性;同时,其防冲撞能力和防风能力高,可解决系泊系统受力不均的问题;再者,护舷的吸收冲击能力高,能够有效保护浮箱,且其安装和维修均极为方便。

所述的浮式船舶靠泊装置,浮箱1包括设置于两侧的具有浮力的箱体3,和设置于两侧的箱体之间的桁架4,且两侧的箱体通过桁架连接为一体。在保证足够浮力和冲击吸收能力的前提下,将浮箱的中部设置为桁架结构,可以减轻浮箱的整体重量,也更便于浮箱的制作和维护。

所述的浮式船舶靠泊装置,有防冲板5,浮箱1的两侧分别装有若干个护舷2,且以两个或以上的护舷为一组间隔地设置,每一组护舷的外侧均位于同一平面,且与同一块防冲板固定连接。以多个护舷为一组安装防冲板,一方面可以增加整组护舷的可变形量,提高单位反力的吸能量,另一方面其倾斜压缩性能高,能够进一步提供防冲撞能力,更好地保护船只安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