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探测礁石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航道设计探测礁石装置。
背景技术:
航道是指沿海、江河、湖泊、运河内船舶、排筏可以通航的水域。航道由可通航水域、助航设施和水域条件组成。广义上必须把航道理解为水道或河道整体,它可以不包括堤防和整个河漫滩,但不能不包括常遇洪水位线以下的基本河槽或者是中高潮位以下的沿海水域。航道的狭义理解等同于航槽。因为航道应当有尺度标准和设标界限,航道位置可以随河床演变或水位变动而随时移动,航道尺度也可以随季节与水位变化以及治理工程的实施而有所调整。除了运河、通航渠道和某些水网地区的航道以外,航道宽度总是小于河槽的宽度。在天然河流、湖泊、水库内,航道的设定范围总是只占水面宽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某种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设计便是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
探测,指探查某物,确定物体、辐射、化学化合物、信号等是否存在。
礁石是指高出海蚀平台的海蚀残留体。
现有的航道设计探测礁石装置存在结构复杂、工作效率低、装置易损坏、工作过程不便调节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装置不易损坏、工作过程便于调节的航道设计探测礁石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的航道设计探测礁石装置结构复杂、工作效率低、装置易损坏、工作过程不便调节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装置不易损坏、工作过程便于调节的航道设计探测礁石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航道设计探测礁石装置,包括有船体、第二轴承座、平皮带、支架、第一电机、大皮带轮、第三转轴、滚筒、接触滚轮、连接杆、小皮带轮、第二转轴、第一锥齿轮、第一轴承座、L形连杆、第二锥齿轮、第一转轴、第二电动推杆、破碎轮、遮雨板、第一连杆、第一电动推杆和探测仪;船体顶部左侧设有支架,支架右侧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遮雨板、第一电机和第二轴承座,第一电机右侧连接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上设有大皮带轮,第三转轴右侧设有滚筒,滚筒上开有曲形凹槽,曲形凹槽内设有接触滚轮,接触滚轮上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下端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底部右侧设有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电动推杆底部连接有探测仪,第二轴承座右侧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设有小皮带轮,小皮带轮和大皮带轮之间绕有平皮带,第二转轴右侧设有第一锥齿轮,船体顶部右侧设有L形连杆,L形连杆顶部左端设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底部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一转轴底部设有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底部连接有破碎轮。
优选地,还包括有遮雨篷布,遮雨板顶部设有遮雨篷布。
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二电机,第一连杆底部右侧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底部与第一电动推杆顶部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有防护罩,探测仪外围设有防护罩。
优选地,第一电机为伺服电机。
优选地,支架高度为3m。
优选地,遮雨板的形状为V形。
工作原理:航道内除了显露在水面上的礁石外,还有隐藏在水面附近以下的礁石,这些礁石会对行船造成阻碍,在设计航道时,需要探测并清除这些礁石,船体在航道上以一定的速度航行。启动第一电机不断地正反转动,带动第三转轴不断地正反转动,带动大皮带轮和滚筒不断地正反转动,滚筒不断地正反转动,带动接触滚轮不断上下运动,带动第一连杆不断地左右运动,带动探测仪不断左右运动。同时启动第一电动推杆不断地伸缩,带动探测仪不断地上下运动,增大探测仪的探测范围,当探测仪探测到有礁石时,船体停止行进,第一电动推杆停止伸缩,大皮带轮不断地正反转动,带动小皮带轮不断地正反转动,带动第二转轴不断地正反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不断地正反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不断地正反转动,带动第一转轴不断地正反转动,带动第二电动推杆不断地正反转动,带动破碎轮不断地正反转动。同时启动第二电动推杆伸长,带动破碎轮向下运动,当破碎轮接触到礁石时,第二电动推杆停止伸长,破碎轮将水中的礁石破碎,防止礁石阻碍航道内船体的行进。航道内礁石破碎完成后,启动第二电动推杆缩短,带动破碎轮向上运动复位,第二电动推杆停止缩短。待接触滚轮复位时,第一连杆复位,关闭第一电机,破碎轮停止转动,启动第一电动推杆伸缩运动,带动探测仪运动至复位,第一电动推杆停止工作。
因为还包括有遮雨篷布,遮雨板顶部设有遮雨篷布,所以可以保护遮雨板,增加遮雨板的使用寿命。
因为还包括有第二电机,第一连杆底部右侧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底部与第一电动推杆顶部连接,启动第二电机转动,带动第一电动推杆转动,带动探测仪转动,所以探测仪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探测,提高了探测的精确度。
因为还包括有防护罩,探测仪外围设有防护罩,所以可以保护探测仪,防止探测仪触礁损坏。
因为第一电机为伺服电机,所以可以调节电机转速,便于控制工作过程。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达到了装置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装置不易损坏、工作过程便于调节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船体,2-第二轴承座,3-平皮带,4-支架,5-第一电机,6-大皮带轮,7-第三转轴,8-曲形凹槽,9-滚筒,10-接触滚轮,11-连接杆,12-小皮带轮,13-第二转轴,14-第一锥齿轮,15-第一轴承座,16-L形连杆,17-第二锥齿轮,18-第一转轴,19-第二电动推杆,20-破碎轮,21-遮雨板,22-第一连杆,23-第一电动推杆,24-探测仪,25-遮雨篷布,26-第二电机,27-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航道设计探测礁石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有船体1、第二轴承座2、平皮带3、支架4、第一电机5、大皮带轮6、第三转轴7、滚筒9、接触滚轮10、连接杆11、小皮带轮12、第二转轴13、第一锥齿轮14、第一轴承座15、L形连杆16、第二锥齿轮17、第一转轴18、第二电动推杆19、破碎轮20、遮雨板21、第一连杆22、第一电动推杆23和探测仪24;船体1顶部左侧设有支架4,支架4右侧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遮雨板21、第一电机5和第二轴承座2,第一电机5右侧连接有第三转轴7,第三转轴7上设有大皮带轮6,第三转轴7右侧设有滚筒9,滚筒9上开有曲形凹槽8,曲形凹槽8内设有接触滚轮10,接触滚轮10上连接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下端连接有第一连杆22,第一连杆22底部右侧设有第一电动推杆23,第一电动推杆23底部连接有探测仪24,第二轴承座2右侧设有第二转轴13,第二转轴13上设有小皮带轮12,小皮带轮12和大皮带轮6之间绕有平皮带3,第二转轴13右侧设有第一锥齿轮14,船体1顶部右侧设有L形连杆16,L形连杆16顶部左端设有第一轴承座15,第一轴承座15底部设有第一转轴18,第一转轴18上设有第二锥齿轮17,第二锥齿轮17和第一锥齿轮14啮合,第一转轴18底部设有第二电动推杆19,第二电动推杆19底部连接有破碎轮20。
还包括有遮雨篷布25,遮雨板21顶部设有遮雨篷布25。
还包括有第二电机26,第一连杆22底部右侧设有第二电机26,第二电机26底部与第一电动推杆23顶部连接。
还包括有防护罩27,探测仪24外围设有防护罩27。
第一电机5为伺服电机。
支架4高度为3m。
遮雨板21的形状为V形。
工作原理:航道内除了显露在水面上的礁石外,还有隐藏在水面附近以下的礁石,这些礁石会对行船造成阻碍,在设计航道时,需要探测并清除这些礁石,船体1在航道上以一定的速度航行。启动第一电机5不断地正反转动,带动第三转轴7不断地正反转动,带动大皮带轮6和滚筒9不断地正反转动,滚筒9不断地正反转动,带动接触滚轮10不断上下运动,带动第一连杆22不断地左右运动,带动探测仪24不断左右运动。同时启动第一电动推杆23不断地伸缩,带动探测仪24不断地上下运动,增大探测仪24的探测范围,当探测仪24探测到有礁石时,船体1停止行进,第一电动推杆23停止伸缩,大皮带轮6不断地正反转动,带动小皮带轮12不断地正反转动,带动第二转轴13不断地正反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14不断地正反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17不断地正反转动,带动第一转轴18不断地正反转动,带动第二电动推杆19不断地正反转动,带动破碎轮20不断地正反转动。同时启动第二电动推杆19伸长,带动破碎轮20向下运动,当破碎轮20接触到礁石时,第二电动推杆19停止伸长,破碎轮20将水中的礁石破碎,防止礁石阻碍航道内船体1的行进。航道内礁石破碎完成后,启动第二电动推杆19缩短,带动破碎轮20向上运动复位,第二电动推杆19停止缩短。待接触滚轮10复位时,第一连杆22复位,关闭第一电机5,破碎轮20停止转动,启动第一电动推杆23伸缩运动,带动探测仪24运动至复位,第一电动推杆23停止工作。
因为还包括有遮雨篷布25,遮雨板21顶部设有遮雨篷布25,所以可以保护遮雨板21,增加遮雨板21的使用寿命。
因为还包括有第二电机26,第一连杆22底部右侧设有第二电机26,第二电机26底部与第一电动推杆23顶部连接,启动第二电机26转动,带动第一电动推杆23转动,带动探测仪24转动,所以探测仪24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探测,提高了探测的精确度。
因为还包括有防护罩27,探测仪24外围设有防护罩27,所以可以保护探测仪24,防止探测仪24触礁损坏。
因为第一电机5为伺服电机,所以可以调节电机转速,便于控制工作过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