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充气游泳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4567阅读:872来源:国知局
智能充气游泳衣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游泳衣,具体涉及一种能够自充气的游泳衣。



背景技术:

目前面世的游泳及水面活动类救生产品、大致为被动救生,如游泳圈佩戴时不利于游泳、且会游泳者戴上后又无法游泳;救生衣作为预防救生、其特征为浮力材料或可充气的材料、反光材料等制成;气胀类救生产品、当发生溺水意外时需人手拉拽启动,且不能识别水压及水深;但是人在水中遇险时的精神高度紧张,很有可能无法自行拉拽启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穿戴简单、操作方便且不影响使用者活动的智能充气游泳衣。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智能充气游泳衣,包括用于使用者穿戴的游泳衣本体、用于充气膨胀产生浮力的气囊、用于给所述气囊充气的充气装置以及用于控制启动所述充气装置的控制装置;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游泳衣本体内且与所述充气装置连通;所述充气装置包括用于提供气源的气瓶、用于自动开启气瓶的自动开瓶器以及连通所述气瓶与气囊的气管路;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电路以及连接在该控制电路上的压力传感器、指示灯以及轻触开关。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游泳衣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且由弹性布料构成的内层结构和外层结构,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内层结构与外层结构之间,并且所述外层结构的弹性大于所述内层结构的弹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气囊包括前气囊和后气囊;所述前气囊的一端的底部与所述后气囊的一端的底部连通,所述前气囊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气囊的另一端通过弹力线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前气囊和后气囊分别包括三个呈品字形布置的子气囊。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充气装置设置在所述游泳衣本体的背部下端,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游泳衣本体的前部下端。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游泳衣本体与气囊之间通过AB扣相互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气囊缝制在所述游泳衣本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气囊由TPU布料构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统游泳衣结构上配置能够自动充气膨胀的气囊以及配套的充气装置和控制装置,穿戴方便,操作简单,在需要时能够手动或者根据预设条件使得气囊自动充气膨胀产生浮力将使用者浮于水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智能充气游泳衣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气囊充气膨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智能充气游泳衣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实施例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3,智能充气游泳衣,包括用于使用者穿戴的游泳衣本体1、用于充气膨胀产生浮力的气囊2、用于给气囊2充气的充气装置3以及用于控制启动充气装置3的控制装置4;游泳衣本体1与现有的游泳衣外形结构相同或者类似,使用者可以像使用传统游泳衣一样进行穿戴,穿戴方便,不会影响使用者进行游泳或者其他游玩活动。气囊2以真空状态设置在游泳衣本体1内且与充气装置3连通;充气装置3包括用于提供气源的气瓶、用于自动开启气瓶的自动开瓶器以及连通气瓶与气囊2的气管路;控制装置4包括控制电路以及连接在该控制电路上的压力传感器、指示灯以及轻触开关。具体的,控制装置4的控制电路设置在壳体内,压力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水压以感知水深。自动开瓶器主要包括通过撞击开启气瓶的撞针以及用于驱动撞针进行撞击动作的电点火管,控制电路上设有通过导线与电点火管连接的用于产生脉冲电流的脉冲电路,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达预设水深或者手动启动时,脉冲电路产生脉冲电流起爆电点火管,电点火管产生高压气流推动撞针猛烈撞击气瓶以开启气瓶对气囊2进行充气,气囊2充气膨胀产生浮力支撑使用者浮于水面。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游泳衣本体1包括相互连接的且由弹性布料构成的内层结构11和外层结构12,气囊2设置在内层结构11与外层结构12之间,并且外层结构12的弹性大于内层结构11的弹性。内层结构11与外层结构12的弹性布料之间通过缝纫连接在一起形成空腔结构,气囊2设置在内层结构11与外层结构12之间的空腔结构内。由于外层结构12的弹性布料的弹性大于内层结构11的弹性布料的弹性,即外层结构12的弹性布料具有更大的弹性,在气囊2充气膨胀时,外层结构12的弹性布料随着腔的膨胀而变形,但不会破裂,保证游泳衣本体1的结构强度,使得气囊2始终与游泳衣本体1保持可靠的连接,避免出现气囊2膨胀后与游泳衣本体1分离的情况。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人体的前胸和背部面积较大,适合布置气囊2;因此,气囊2包括设于使用者前胸部的前气囊21和使用者背部的后气囊22;前气囊21的一端的底部与后气囊22的一端的底部连通,即前气囊21和后气囊22串联在一起构成一个条状结构,相当于前气囊21和后气囊22连接在一个长条形的辅助气囊上,保证前气囊21和后气囊22的充气膨胀程度相同,使得使用者前胸部和后背部的支撑浮力相同,不会发生前倾或者后仰。同时,前气囊21的另一端与后气囊22的另一端通过弹力线5连接,使得前气囊21和后气囊22环绕设置在游泳衣本体1内,并可以弹力线5根据膨胀程度调整相对位置。当然,前气囊21和后气囊22的两端都可以通过弹力线5连接起来。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前气囊21和后气囊22采用整体结构时,无法根据使用者的姿态灵活调整与使用者的相对位置,因此,前气囊21和后气囊22分别包括三个呈品字形布置的子气囊。其中,并列设置的两个子气囊23的大小相同且大于另外一个子气囊24的体积,这样的布置可以保证使用者的前后及两侧得到均衡的浮力,尽可能的保证使用者以竖直状态浮于水面。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充气装置3设置在游泳衣本体1的背部下端,气囊2只需要通过很短的一段气管可以直接插入充气装置3的结头内,避免使用长气管而出现气管缠绕打结的问题,同时,控制装置4设置在游泳衣本体1的前部下端。控制装置4还包括用于安装控制电路以及压力传感器、指示灯以及轻触开关等的密封壳体,同时控制装置4还设有用于控制采集当前气压值的测试按钮,通过按动测试按钮采集当前气压作为工作压力,保证压力传感器所受到的压力与水深对应。控制装置4上还设有用于导通控制电路的电极片,该电极片遇水导通,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存储运输安全。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为实现气囊2与游泳衣本体1之间的连接,游泳衣本体1与气囊2之间通过AB扣6相互连接。在气囊2安装时,先将气囊2抽真空后,从游泳衣本体1两侧的百褶口装入,并连接气管等,最后将AB扣6贴合扣紧即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气囊2由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布料构成,气囊2还可以通过缝纫固定在游泳衣本体1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统游泳衣结构上配置能够自动充气膨胀的气囊以及配套的充气装置和控制装置,穿戴方便,操作简单,在需要时能够手动或者根据预设条件使得气囊自动充气膨胀产生浮力将使用者浮于水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