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轨距岸桥整机发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5134阅读:610来源:国知局
超大轨距岸桥整机发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港口装卸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大轨距岸桥整机发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港口装卸设备领域中,岸桥是集装箱装卸过程中的主要设备,在集装箱装卸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出口贸易不断增加,集装箱的吞吐量年年攀新高。

随着国际航运业竞争的激烈,为求生存,船舶大型化成为各大航运公司降低运营成本、保持盈利能力的唯一出路。

船舶发展已从18000teu跨入24000teu时代,引起全球各大港口的高度关注:码头现有装卸设备——岸桥的外伸距、起升高度均需进一步大型化,作业效率高效化。为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岸桥的外伸距、起升高度、大车轨距等均需再次升级换代。

超大型岸桥的海侧门腿与陆侧门腿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说大车轨距达50米甚至更大,已经远远超过40多米的运输船体宽度,岸桥无法整体放置在船甲板上进行整机运输,而散件发运将面临在用户码头组装的问题。在用户码头组装不仅耗时,而且成本较高,失去市场竞争力。

为能满足船舶整机运输超大轨距岸桥,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超大轨距岸桥整机运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超大型岸桥整机运输困难的缺陷,提供一种超大轨距岸桥整机发运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超大轨距岸桥整机发运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超大轨距岸桥整机发运装置包括陆侧门腿、海侧门腿和发运假腿,所述陆侧门腿或所述海侧门腿固定至运输船甲板的一端处,所述发运假腿设置在所述陆侧门腿和所述海侧门腿之间,并固定至所述运输船甲板的另一端处;

所述发运假腿与所述陆侧门腿或所述海侧门腿连接,用于支撑所述陆侧门腿或所述海侧门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海侧门腿固定至运输船甲板的一端处,所述发运假腿与所述陆侧门腿连接,通过第一固定斜撑杆支撑所述陆侧门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海侧门腿的海侧下横梁通过海侧大车组设置在所述运输甲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运假腿和所述海侧大车组之间的定位尺寸小于所述运输船的船体宽度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运假腿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短立柱、连接水平撑杆、大平横梁和小平横梁,所述短立柱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水平撑杆连接,所述大平横梁和所述小平横梁设置在所述短立柱的下方,并固定至所述运输船甲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短立柱的侧部和所述运输船甲板之间通过第二固定斜撑杆进行支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短立柱下端还设置有发运台车,所述发运台车下面敷设有临时轨道,所述临时轨道固定在所述运输船甲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短立柱的上方连接联系横梁,所述联系横梁上方设置门框斜撑杆和门框附加撑杆。所述门框附加撑杆的中心线下端的延长线与所述短立柱的中心线上端的延长线汇交于所述联系横梁的中心线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门框附加撑杆的上端与所述陆侧门腿连接,所述门框附加撑杆的中心线上端的延长线汇交于所述陆侧门腿的中心线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海侧门腿和所述运输船甲板之间通过第三固定斜撑杆进行支撑。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发明超大轨距岸桥整机发运装置在运输船舶宽度受限制情况下,实现了超大轨距岸桥的整机运输,避免了散件发运到用户码头后再进行组装,既节省了在用户码头的成本,又缩短了在用户码头的作业时间,为交付设备赢得了更多的时间。

本发明超大轨距岸桥整机发运装置能够满足岸桥大车轨距大于运输船舶宽度的整机装载发运要求,实现超大轨距岸桥整机发运。本实例超大轨距岸桥整机发运方式的结构形式简单,岸桥本身不需要增加额外结构件,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为本发明超大轨距岸桥整机发运装置的总布置图。

图2为本发明超大轨距岸桥整机发运装置中岸桥与船体绑扎的布置图。

图3为图2沿a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4为图2沿b向观察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现在将详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在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此外,尽管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发明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

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超大轨距岸桥整机发运装置的总布置图。图2为本发明超大轨距岸桥整机发运装置中岸桥与船体绑扎的布置图。图3为图2沿a向观察的侧视图。图4为图2沿b向观察的侧视图。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大轨距岸桥整机发运装置100,其包括陆侧门腿110、海侧门腿120和发运假腿130,陆侧门腿110或海侧门腿120固定至运输船甲板140的一端处,发运假腿130设置在陆侧门腿110和海侧门腿120之间,并固定至运输船甲板140的另一端处。

由于超大型岸桥的海侧门腿与陆侧门腿之间的距离已经远远超过40多米的运输船体宽度,势必会造成一侧门腿悬在船舷外侧,另一侧门腿安置于船甲板上。本发明以陆侧门腿悬在船舷外侧,海侧门腿安置在船甲板上为例进行阐述。同理,海侧门腿悬在船舷外侧,陆侧门腿安置在船甲板上。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发运假腿130与陆侧门腿110或海侧门腿120连接,用于支撑陆侧门腿110或海侧门腿120。

进一步具体地说,海侧门腿120固定至运输船甲板140的一端处,将发运假腿130与陆侧门腿110连接,通过第一固定斜撑杆150支撑陆侧门腿110,加强短立柱与岸桥之间的连接。海侧门腿120的海侧下横梁121通过海侧大车组122设置在运输船甲板140上。此处,发运假腿130和海侧大车组122之间的定位尺寸d1小于运输船的船体宽度尺寸d2,实现将整台超大轨距岸桥装载在运输船舶上。

特别地,本实施例中发运假腿130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短立柱131、连接水平撑杆132、大平横梁133和小平横梁134,短立柱131之间通过连接水平撑杆132连接,将左右两侧的发运假腿130连成为一体。大平横梁133和小平横梁134设置在短立柱131的下方,并固定至运输船甲板140上。

同时,为防止运输途中,海浪飞溅到陆侧大车等零部件,所以,陆侧大车等零部件全部拆除,等到用户码头把岸桥卸到码头上后再将原先拆除的陆侧大车复位。

海侧大车与发运台车共同支撑海侧门腿,海侧大车和发运台车下面敷设临时轨道,临时轨道直接固定于船甲板上,主要承受岸桥海侧门腿竖直方向的重力。在短立柱131的侧部和运输船甲板140之间通过第二固定斜撑杆151进行支撑,将岸桥海侧门腿与船体连成一体,牢固的将岸桥固定在船甲板上。短立柱131的下端还设置有发运台车135,在发运台车135下面敷设有临时轨道136,将临时轨道136固定在运输船甲板140上。

短立柱131的上方连接联系横梁160,在联系横梁160的上方设置门框斜撑杆170和门框附加撑杆180。特别地,此处门框附加撑杆180的中心线下端的延长线与短立柱131的中心线上端的延长线汇交于联系横梁160的中心线上。门框附加撑杆180的上端与陆侧门腿110连接,门框附加撑杆180的中心线上端的延长线汇交于陆侧门腿110的中心线上。海侧门腿120和运输船甲板140之间通过第三固定斜撑杆123进行支撑。

本发明超大轨距岸桥整机发运装置涉及港口装卸设备领域,当岸桥的海侧门腿与陆侧门腿之间的距离,即大车轨距达50米甚至更大,而运输船的甲板宽度只有40多米时,造成整台岸桥无法整体装载在船上运输。如果散件发运到用户码头后再进行组装的话,在用户码头不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在组装过程中需要花大量时间,影响项目交货期。

在运输船体宽度受限制情况下,为了能够实现超大轨距岸桥整机运输,本发明通过采用的门框附加撑杆和发运假腿相结合,使岸桥的一侧门腿固定在船甲板上,另一侧门腿悬在船舷外面,依靠门框中间的附加撑杆和“发运假腿”将整台岸桥支撑在船甲板上,可以实现在运输船宽度受限制的情况下,有效解决超大轨距岸桥整机运输问题。

综上所述,本发明超大轨距岸桥整机发运装置在运输船舶宽度受限制情况下,实现了超大轨距岸桥的整机运输,避免了散件发运到用户码头后再进行组装,既节省了在用户码头的成本,又缩短了在用户码头的作业时间,为交付设备赢得了更多的时间。

本发明超大轨距岸桥整机发运装置能够满足岸桥大车轨距大于运输船舶宽度的整机装载发运要求,实现超大轨距岸桥整机发运。本实例超大轨距岸桥整机发运方式的结构形式简单,岸桥本身不需要增加额外结构件,生产成本低。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