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弹性旁承以及铁路客车转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5133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客车转向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振弹性旁承以及铁路客车转向架。



背景技术:

弹性旁承安装于铁路客车转向架摇枕或构架中梁上,支撑车体,可以提高转向架与车体间的回转约束和车体侧滚约束,抑制转向架摇头运动及车体侧滚运动,提高车辆直线运行稳定性能。

现有旁承只能提供车辆直线运行所需的回转阻力矩,普遍没有减振功能,不能对车辆侧滚提供有效减振阻尼力。

现有铁路客车旁承多采用橡胶旁承,橡胶旁承结构相对比较复杂,旁承刚度较大,生产成本较高,不适用于对旁承生产成本要求较低的转向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振弹性旁承以及铁路客车转向架,提供抑制车体侧滚所需的减振阻尼力,改善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降低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减振弹性旁承,包括:底盒、底座、上旁承盒和磨耗板组件,所述底座设置在底盒中,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垂直分布在底板上,所述上旁承盒设置在底座上方,所述上旁承盒包括两个侧围板、两个连接板和一个顶板,所述两个连接板相互平行,所述两个侧围板分别垂直连接在两个连接板的端部而围成方框结构,所述顶板设置在方框结构的顶部进行连接固定,所述顶板底部设置有指向定位柱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与对应的定位柱上设置有弹簧相连接,所述顶板的上方设置有旁承磨耗板,所述磨耗板组件分别设置在侧围板的外侧与底盒内壁之间,所述磨耗板组件包括橡胶体和侧面磨耗板,所述侧面磨耗板设置在橡胶体的端部且与侧围板的外侧面相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盒中设置有位于底座下方的调整垫板。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旁承磨耗板上设置有与顶板相连接的沉头螺钉。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柱与对应的定位柱分别位于弹簧的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盒包括两块侧面板和两块固定板,所述两块固定板相平行,所述两块侧面板垂直连接在两块固定板的端部而形成方形空心的底盒,所述底板同心设置在底盒中,所述侧面板平行设置在侧围板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磨耗板组件分别挤压设置在侧围板与对应的侧面板之间而使得橡胶体预压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铁路客车转向架,包括减振弹性旁承、转向架摇枕或构架中梁,所述底盒的底部焊接在转向架摇枕或者构架中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指出的一种减振弹性旁承以及铁路客车转向架,不仅能够提供车辆直线运行所需的回转阻力矩,而且能够提供抑制车体侧滚所需的减振阻尼力,并且结构相对简单,生产成本更低,可通过一个或多个钢的弹簧组合成所需的旁承刚度,尤其适用于车辆运行速度不高、运行线路曲线较多以及曲线半径较小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减振弹性旁承以及铁路客车转向架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减振弹性旁承,包括:底盒8、底座4、上旁承盒2和磨耗板组件1,所述底座4设置在底盒8中,所述底盒8中设置有位于底座4下方的调整垫板5,方便调节底座4的高度。

所述底座4包括底板41和定位柱42,所述定位柱42垂直分布在底板41上,分布均匀,焊接相连,所述上旁承盒2设置在底座4上方,所述上旁承盒2包括两个侧围板21、两个连接板22和一个顶板24,所述两个连接板22相互平行,所述两个侧围板21分别垂直连接在两个连接板22的端部而围成方框结构,所述顶板24设置在方框结构的顶部进行连接固定,焊接相连,结构牢固。

所述顶板24底部设置有指向定位柱42的导向柱23,所述导向柱23与对应的定位柱42上设置有弹簧3相连接,所述导向柱23与对应的定位柱42分别位于弹簧3的内部,加强对弹簧3的定位作用,结构稳定。定位柱42与导向柱23之间的间隙为旁承间隙,当车体出现大幅度侧滚时,定位柱42与导向柱23两端面接触,从而限制车体进一步侧滚,提高车体防侧滚安全性。

所述顶板24的上方设置有旁承磨耗板6,所述磨耗板组件1分别设置在侧围板21的外侧与底盒8内壁之间,所述磨耗板组件1包括橡胶体11和侧面磨耗板12,所述侧面磨耗板12设置在橡胶体11的端部且与侧围板21的外侧面相接触,侧面磨耗板12与橡胶体11硫化一体,结构牢固,侧面磨耗板12为尼龙,耐磨性好。侧面磨耗板12与侧围板21组成干摩擦副,当有垂向振动时提供减振阻尼力。

所述旁承磨耗板6上设置有与顶板24相连接的沉头螺钉7,安装方便,避免旁承磨耗板6上表面的突兀。旁承磨耗板6材料为尼龙,与车体上旁承磨耗板接触提供回转阻力矩。

所述底盒8包括两块侧面板82和两块固定板81,所述两块固定板81相平行,所述两块侧面板82垂直连接在两块固定板81的端部而形成方形空心的底盒8,所述底板41同心设置在底盒8中,结构稳定,所述侧面板82平行设置在侧围板21的外侧。所述磨耗板组件1分别挤压设置在侧围板21与对应的侧面板82之间而使得橡胶体11预压缩,确保侧面磨耗板12对侧围板21表面的作用力。

一种铁路客车转向架,包括减振弹性旁承、转向架摇枕或构架中梁,所述底盒8的底部焊接在转向架摇枕或者构架中梁上,结构牢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指出的一种减振弹性旁承以及铁路客车转向架,通过干摩擦减振方式提供了抑制车体侧滚的减振阻尼力,提高了车体侧滚安全性能,同时有利于改善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结构简洁,成本低,耐用性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