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面救生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2574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面救生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面舰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面救生艇。



背景技术:

我国海域辽阔,每年总会遭到数次台风的侵袭,台风通过的海域波涛汹涌、巨浪滔天,常使船舶搁浅或触礁。特别是在海上由于故障而随风漂泊的船舶,都有被吹到突兀的礁石上触礁或被颠覆沉没的危险。这些遇险船舶大多需要救助打捞部门派出船舶,进行紧急抢救并将其拖曳至安全地带。

海上气候环境恶劣,风急、涌大、浪高,由于无法投递救援导引缆绳,抢险船舶与遇险船舶的靠离惊心动魄,两船随时都可能发生碰撞,以致新的灾难的产生,因而抢险救生的难度和双方危险性都很大。另外,因台风袭击、锚链脱落或丧失动力的船舶可能会被冲上礁石或者在浅滩上搁浅,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又由于近岸水浅、布满嶙峋的明、暗礁,致使抢险救生船舶无法靠近遇险船舶,因此,向遇险船舶投递救援导引缆绳的工作已成为抢险救生的关键问题。

另外,在海上航行的船舶、海上作业平台以及在抢险救生或执行其它任务时,经常会出现工作人员落水的情况。若海况比较恶劣,施放救生小艇会受时间和海洋环境的限制,这时若能快速地向落水人员送递救生设备就是紧急救人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救生设备在海洋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其姿态往往是不固定的,例如:将救生设备抛掷到海中,哪一面与海水接触是随机的;或者,当抛掷到海面时的救生设备是正面,但是救生设备在海浪的作用下,可能会发生颠覆。

因此,现有的救生设备无法在海洋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完成救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水面救生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救生设备无法在海洋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完成救援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面救生艇,包括:V型救生艇本体、第一动力输出设备、第二动力输出设备、第一螺旋桨、第二螺旋桨、第三螺旋桨、第四螺旋桨、控制器及遥控设备;所述遥控设备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设备、所述第二动力输出设备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设备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螺旋桨、所述第二螺旋桨的动力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输出设备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三螺旋桨、所述第四螺旋桨的动力输入端连接;所述V型救生艇本体的第一襟翼的上面有第一进水口,所述V型救生艇本体的第一襟翼的下面有第二进水口,所述V型救生艇本体的第一襟翼的端面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螺旋桨和所述第二螺旋桨均设置在所述V型救生艇本体的第一襟翼中,且所述第一螺旋桨在所述第一进水口处,所述第二螺旋桨在所述第二进水口处;所述V型救生艇本体的第二襟翼的上面有第三进水口,所述V型救生艇本体的第二襟翼的下面有第四进水口,所述V型救生艇本体的第二襟翼的端面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三螺旋桨和所述第四螺旋桨均设置在所述V型救生艇本体的第二襟翼中,且所述第三螺旋桨在所述第三进水口处,所述第四螺旋桨在所述第四进水口处。

进一步地,还包括:方向传感器;所述方向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方向传感器包括:底座、旋转件、转轴、发光元件及至少两个光电感应元件;所述旋转件通过所述转轴铰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旋转件上;所述光电感应元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发光元件的外围,用于基于所述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线发送信号到所述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在所述旋转件的中心有通孔;所述转轴穿入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旋转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旋转件的第二端;所述光电感应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外围。

进一步地,所述方向传感器包括:滚珠开关、处理器、第一电阻及第二电阻;所述滚珠开关的第一引脚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一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同时经由所述第一电阻电连接于电源;所述滚珠开关的第二引脚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二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同时经由所述第二电阻电连接于所述电源;所述滚珠开关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接地;所述滚珠开关中的滚珠可以将所述第一引脚、所述第二引脚、所述第三引脚及所述第四引脚两两接通;所述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角速度传感器;所述角速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拍摄设备;所述拍摄设备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喇叭;所述喇叭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V型救生艇本体上有发光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在V型救生艇本体的两襟翼的上下面各有一个进水口,在每个进水口处均有一个螺旋桨,从而保证了无论V型救生艇本体是正面入水还是反面入水,都可以有一个进水口与水接触,从而保证水面救生艇能够正常工作,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救生设备无法在海洋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完成救援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面救生艇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面救生艇的侧视图;

其中,1-V型救生艇本体,2-第一进水口,3-第一出水口,4-第三进水口,5-第二出水口,6-第一襟翼,7-第二襟翼,8-第一动力输出设备,9-定位模块,10-拍摄设备,11-喇叭,12-发光指示灯,13-把手,14-控制器,15-网格。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水面救生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救生设备无法在海洋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完成救援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在V型救生艇本体的两襟翼的上下面各有一个进水口,在每个进水口处均有一个螺旋桨,从而保证了无论V型救生艇本体是正面入水还是反面入水,都可以有一个进水口与水接触,从而保证水面救生艇能够正常工作,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救生设备无法在海洋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完成救援的技术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面救生艇,包括:V型救生艇本体1、第一动力输出设备8、第二动力输出设备、第一螺旋桨、第二螺旋桨、第三螺旋桨、第四螺旋桨、控制器14及遥控设备;遥控设备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14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控制器14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动力输出设备8、第二动力输出设备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第一动力输出设备8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螺旋桨、第二螺旋桨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二动力输出设备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三螺旋桨、第四螺旋桨的动力输入端连接;V型救生艇本体1的第一襟翼6的上面有第一进水口2,V型救生艇本体1的第一襟翼6的下面有第二进水口,V型救生艇本体1的第一襟翼6的端面有第一出水口3;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均设置在V型救生艇本体1的第一襟翼6中,且第一螺旋桨在第一进水口2处,第二螺旋桨在第二进水口处;V型救生艇本体1的第二襟翼7的上面有第三进水口4,V型救生艇本体1的第二襟翼7的下面有第四进水口,V型救生艇本体1的第二襟翼7的端面有第二出水口5;第三螺旋桨和第四螺旋桨均设置在V型救生艇本体1的第二襟翼7中,且第三螺旋桨在第三进水口4处,第四螺旋桨在第四进水口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输出设备8和第二动力输出设备为电机。遥控设备为手柄、手机、平板电脑、PC机等。V型救生艇本体1采用复合材料制作,具有较高的强度。控制器14选用由德州仪器公司生产的MSP430F5438单片机。

为了避免第一螺旋桨、第二螺旋桨、第三螺旋桨和第四螺旋桨被水生植物缠绕,从而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正常工作,在第一进水口2、第二进水口、第三进水口4和第四进水口处均设置有网格15。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还包括:方向传感器;方向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14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两种方向传感器的结构。

其中,第一种方向传感器包括:底座、旋转件、转轴、发光元件及至少两个光电感应元件;旋转件通过转轴铰接于底座上;发光元件设置在旋转件上;光电感应元件设置在底座上,且位于发光元件的外围,用于基于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线发送信号到控制器14。预先设置各光电感应元件之间的角度,控制器14通过接收到各光电感应元件输出的信号以获得方向信息。

具体地,发光元件包括: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在旋转件的中心有通孔;转轴穿入通孔设置在底座上;第一发光元件设置在旋转件的第一端;第二发光元件设置在旋转件的第二端;光电感应元件设置在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的外围。

第二种方向传感器包括:滚珠开关、处理器、第一电阻及第二电阻;滚珠开关的第一引脚与处理器的第一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同时经由第一电阻电连接于电源;滚珠开关的第二引脚与处理器的第二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同时经由第二电阻电连接于电源;滚珠开关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接地;滚珠开关中的滚珠可以将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及第四引脚两两接通。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14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

当滚珠将滚珠开关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按顺时针两两接通时,处理器由第一信号输入端和第二信号输入端可获得四组输入状态,如11、10、11及01。可先预设这四组输入状态对应的偏转方向,通过比对可以获得方向数据。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还包括:角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14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进行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定位模块9;定位模块9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14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

为了能够直观地了解到救援情况,还包括:拍摄设备10;拍摄设备10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14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

为了能够对求救人员播放语音,还包括:喇叭11;喇叭11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14的信号输出端通信连接。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便于夜间作业,在V型救生艇本体1上有发光指示灯12。

为了便于落水人员获救,在V型救生艇本体1上有把手13。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二次可充电锂电池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供电。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通过遥控设备控制V型救生艇本体1朝向求救人员前进。具体地,通过控制第一动力输出设备8和第二动力输出设备的推力实现对V型救生艇本体1的转向的控制。在控制过程中,通过接收由角速度传感器、方向传感器和定位模块9输出的角速度数据、方向数据和位置数据,以便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快速驶向求救人员,进行施救。

【技术效果】

1、在V型救生艇本体1的两襟翼的上下面各有一个进水口,在每个进水口处均有一个螺旋桨,从而保证了无论V型救生艇本体1是正面入水还是反面入水,都可以有一个进水口与水接触,从而保证水面救生艇能够正常工作,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救生设备无法在海洋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完成救援的技术问题。

2、通过对V型救生艇本体1的使用,不仅能够减小航行阻力,而且还可以保证航行的稳定性以及被救人员的搭载(自我进入),有效替代了传统的圆形“救生圈”。

3、在各进水口处均设置有网格15,从而避免了螺旋桨被水生植物缠绕,进而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常工作。

4、通过对方向传感器的使用,可以实时了解救生艇的转向,从而实现对救生艇的准确控制。

5、通过对角速度传感器的使用,可以实时了解救生艇的角速度,进一步保证了对救生艇的准确控制。

6、通过对定位模块9的使用,可以实时了解救生艇的位置信息,从而可以对救生艇的行进路线进行监控。

7、通过对拍摄设备10的使用,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救援情况。

8、通过对喇叭11的使用,可以对求救人员播放语音,以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用性。

9、通过对发光指示灯12的使用,便于求救人员在夜间看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在恶劣海况下具有很好的航行能力,能够快速到达求救人员处进行救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布放入水时,不用考虑入水的姿态,任意一面入水都可以正常航行,并且可以从陆地、船舶或航空器等平台上进行布放。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符合人体结构,方便搭载落水者。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